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标识别能力是武器装备系统作战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出了目标识别能力的指标体系结构,重点分析了目标识别过程的目标检测能力、目标分类能力和目标确认能力等3种能力的性能指标,并研究了指标的计算或统计方法。该项研究丰富了目标识别能力指标的理论方法,可用于指导武器装备系统的性能评估工作,有效提高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2.
郭倩  王海鹏  徐丰 《雷达学报》2020,9(3):497-513
目标检测与识别是高分辨合成孔径雷达(SAR)领域的热点问题。机场上飞机作为一种典型目标,其检测和识别有一定的独特性。该文回顾了SAR图像典型目标检测识别领域技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SAR图像中飞机目标的散射机制及面临的技术难点,阐述了 SAR 飞机目标检测识别的系统流程、技术路线和关键科学问题,对基于传统与基于深度学习两个方面的飞机目标检测识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讨论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该文认为如何将深度学习与目标电磁散射机理结合、提高网络或模型的泛化能力是提升SAR图像中目标检测识别精度的关键,并给出了一种基于散射信息与深度学习融合的飞机目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动多目标识别和跟踪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的自动多目标识别和跟踪系统采用了三级分类识别、动态景物分析等技术,不仅改善了微弱运动目标的捕获能力、实现了运动多目标识别,还具有预计目标遮掩及实现目标再捕获的能力,使系统具有高的目标识别率,当目标数为10个时,系统识别速率为10帧/s。  相似文献   

4.
李康乐  刘永祥  黎湘 《现代雷达》2006,28(11):12-15,19
通过分析美国陆基中段防御系统的系统配置和工作流程,设计了弹道导弹中段防御系统目标识别的总体结,构,确立了导弹防御系统中的识别模块及识别方案,模拟防御系统对威胁目标群进行综合识别的过程,并对识别效能进行评估。仿真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5.
建立图象目标识别模型,用形状、灰度和运动特征描述图象目标。基于目标建模,把目标识别、门限及目标图形区域步级检测、虚漏警调节和目标空域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出牵引式跟踪系统中图象目标识别图形的自适应步级检测算法。该算法用于检测具有识别特征的图象目标图形,并成功地应用到实际的实时跟踪系统中的图象目标识别和跟踪。对实际图象的处理结果和在实时跟踪系统中的实验说明本文研究的技术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沙箱验证机制的测试需要首先识别沙箱拦截,即识别沙箱截获的系统函数集。已有的Hook识别方法大多仅关注钩子的存在性,识别沙箱拦截的能力不足。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函数注入的沙箱拦截识别方法,该方法分析系统函数的指令执行记录(Trace)来识别沙箱截获的系统函数。首先,向不可信进程注入并执行系统函数来获取函数的执行记录;其次,根据沙箱截获系统函数执行记录的特点,设计了地址空间有限状态自动机,并在自动机内分析获取的执行记录来判别沙箱截获的系统函数;最后,遍历测试函数集来识别目标沙箱截获的系统函数集。该文设计实现了原型系统SIAnalyzer,并对Chromium和Adobe Reader进行了沙箱拦截识别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空间目标红外辐射谱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空间目标的红外辐射谱,对于识别空间目标、监视空间碎片、保障卫星运行等空间安全问题有重要意义。针对典型空间目标红外辐射特性,分析了最大可探测距离、系统温度分辨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计出一套中、长波相结合,实时监视并跟踪空间点源目标的红外辐射谱测量系统。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模拟测量,结果表明系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秦为  顾云涛  保谦 《现代导航》2011,2(4):290-292
毫米波雷达以其角分辨率高、反隐身、目标识别能力强的特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无源雷达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对其目标识别能力提出了分析,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9.
在前向散射情况下,基于阴影逆合成孔径雷达(SISAR)成像原理可以获得运动目标的轮廓像,从而对运动目标进行分类与识别。为了研究多极化对前向散射雷达运动目标识别的影响,该文根据前向散射阴影逆合成孔径原理,建立了目标前向散射雷达截面积(RCS)与目标轮廓像谱信息之间的联系,首次将多极化引入到前向散射目标的分类识别中;并借助电磁仿真软件CST,仿真得到了多极化条件下目标的前向散射RCS曲线。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发现同一个目标在不同极化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前向散射RCS旁瓣曲线,此种差异对应于目标轮廓像的差异;联合多极化产生的前向散射RCS旁瓣差异可以获得更多关于目标轮廓的特征信息。仿真结果验证了多极化能够提高前向散射目标分类识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红外成像制导导弹自动目标识别应用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目标识别是武器系统智能化、自主化的关键技术。在红外成像制导武器中采用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可以使武器具备发射后载机脱离、发射后不管、识别目标、诱饵和干扰的能力,提升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和武器载机的生存能力。目前,国外已经将红外图像自动目标识别技术应用在大型地面固定目标以及飞机类目标的红外成像制导武器中。介绍了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自动目标识别应用现状,分析了制约自动目标识别在红外成像制导导弹中广泛应用的因素,并提出了推动该技术在红外成像制导导弹中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频雷达中多目标的识别检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杨强  张宁 《现代雷达》2002,24(6):6-8,12
一直以来,由于多目标聚集时目标回波落入同一或相邻检测单元给多目标的识别和检测带来了困难。本文研究了高频雷达检测平面上目标的多维特征,并基于目标的多维特征提出了多目标聚集时识别和检测的方法,经过实验分析获得了较好的识别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除了提高识别能力外,减少误伤还有其它要求。本章论述了改进战术和敌我识别能力以减少空中目标误伤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技术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识别能力,每种方法都在下面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列出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下目标探测这一难题,设计了基于距离选通技术的水下激光成像系统并进行了相关实验.从实验结果来看,该系统可有效克服激光后向散射并对水下目标进行成像,对于水下目标探测、识别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4.
地基雷达的探测与识别能力是整个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识别能力的重要支撑.其主要是以多普勒频移成像和距离高分辨率能力实现对真假目标的识别,目标识别的方法包括基于RCS的识别方法、基于一维像的识别方法和基于二维像的识别方法,其中带宽外推目标识别技术使得宽带雷达成像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对地基雷达功能与实现过程、目标识别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角位置测量、距离测量,径向速度测量三个方面对地基雷达探测与识别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能够对运动目标进行成像,是军事目标识别尤其是空中运动目标识别的强有力手段,在未来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建立了ISAR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有效的干扰技术。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在国防、反恐、安保、救援、交通安全等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上述场景下对非线性目标的探测识别能力,文中以典型的非线性器件——肖特基二极管为例,构建了非线性目标的谐波散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类型非线性目标散射的各次谐波强度与变化趋势不同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数理方法提取分析目标散射特征参数进而实现对非线性目标探测识别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本次提出的方法在小样本下对未知非线性目标的识别率在81%左右,证明了该方法对非线性器件有较好的探测与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火控文摘     
238狂风ECR用新的红外侦察系统/SPIE-1156.-1989.-34~44叙述了狂风ECR各种红外侦察系统的特性。这种系统可明显提高低空远距离使用武器的能力,并可提高水平覆盖能力,从而能在较宽的横向区域进行目标定位和识别。该系统的分辩率高,足以识别位干4500英尺斜距的NATO标准目标。2392000年的航空电子设备/Deenseelectronics.1993.25(7)。37。40下一代航空电子设备包括人工智能和更简单的座舱设计,以减轻机组人员的负担。F-22和飞行员助手(PA)就是进行的尝试。介绍了PA计划和F-22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的特征,结构及使用…  相似文献   

18.
崔骥  李相银  王海林 《应用激光》2004,24(5):289-291
本文研究了金属目标的后向散射特性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为区分目标反射后初始偏振辐射和非偏振辐射 ,讨论了光束偏振编码及解码系统 ,利用该系统能够识别金属及非金属目标 ,这一研究成果对促进激光制导及目标识别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目标识别特点的认识,提出了可用于坦克目标识别的层次化信息融合算法,对高分辨率毫米波非相干雷达,毫米波辐射计及红外辐射计等目标识别概率进行了的融合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可融合不同层次的信息,而且具有较强的处理信息不确定性的能力和容错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目标识别概率。  相似文献   

20.
汽车雷达是自动驾驶车辆不可或缺的传感器。随着智能交通技术和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通过后向散射通信技术,为前向防撞雷达增加路旁交通标志的标签识别功能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标签后向散射信号能量弱,易受车辆目标回波、杂波和噪声的影响,在传统汽车防撞雷达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扩频编码的调频连续波雷达后向散射通信系统。系统将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引入到标签的后向散射调制中,利用接收解扩处理产生的扩频增益增强标签后向散射信号,从而达到标签目标检测和信息提取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区分车辆和标签目标,准确识别标签信息。扩频编码技术的引入大大降低了系统误码率,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