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港油田南部油区生活污水水质分析表明,生活污水与生产用清水的差别在于CODcr、悬浮固体含量和含油量较高,CODcr平均含量为353.8 mg/L,悬浮固体含量平均为57.6mg/L,含油量平均为8.8 mg/L。根据南部油区生活污水的实际产量和水质状况,研究制定了南部生活污水回用的处理技术方案,即加入80~100 mg/L的絮凝剂PAC与1 mg/L的助凝剂PAM进行絮凝处理,通过沉降处理后可使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含量小于10 mg/L,达到回注水C3级的要求,其直接处理成本约为0.73元/m3。将处理后的南部生活污水以混注的形式全部用于油田生产,每年节约费用约203.7万元。  相似文献   

2.
SHM气田采出污水具有高含油、悬浮固体含量高、高矿化度、弱酸性、油水分离慢等特点,影响回注系统的正常运行。采用混凝沉降法处理采出污水,对p H值调节剂、除铁剂、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的种类和加量进行了优选,研究了加药时间间隔和加药次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田采出污水中先加入0.5 m L/L除铁剂双氧水、3 min后用Na OH将p H值调至7.5左右、1 min后加入100 mg/L无机絮凝剂PAC、2 min后加入6 mg/L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处理后水质由弱酸性变为中性,絮体完全沉降时间为8 min,悬浮固体含量由400~700降至14~30 mg/L,含油量由722~1366降至32~42 mg/L,达到注入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延长油田子长采油厂采油污水水质复杂,含油量和固体悬浮物含量变化幅度大,腐蚀结垢性强。采用絮凝沉降和缓蚀阻垢技术对采油污水进行回注预处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pH值和PAC、PAM加量对采油污水进行絮凝沉降加过滤处理,可以将采油污水中含油量和固体悬浮物含量分别降至3 mg/L和5 mg/L以下,HSZG-3缓蚀阻垢剂加量为30 mg/L时,腐蚀速率远小于0.076 mm/a,结垢量降至10 mg/L以下,满足注水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滤床式核桃壳、纤维球过滤技术配套工艺复杂,搅拌机易损件多;筛管过流面积小,腐蚀结垢严重,不适于高腐蚀结垢油田。径向流核桃壳过滤装置过滤罐内增加了高效的涡流混凝除油机构,并将常规水平布置的筛管改为垂直布置的筛筒,介质流向由常规的轴向改变为径向,增大了过滤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官一联污水站径向流核桃壳过滤技术于2007年12月12日改造投产,处理前含油量平均为33 mg/L,悬浮固体含量平均为32.93 mg/L;处理后含油平均为2.4 mg/L,悬浮固体平均含量为5.3 mg/L,处理后水质全部达到要求指标。  相似文献   

5.
三元复合驱污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庆某采油厂三元复合驱现场污水为研究对象,在污水中加入混凝剂和阳离子接枝淀粉有机絮凝剂,研究了混凝剂和絮凝剂用量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在较佳配方条件下,可使三元复合驱污水处理后水中含油量为痕量,悬浮固体含量小于20 mg/L,达到水质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常规压裂和大规模压裂井数日益增多,废液量逐年增加,大量的废压裂液得不到及时处理。利用磁分离技术,研制出一种高效节能、节约成本的废压裂液回收可移动式橇装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由配药罐、反应罐和磁分离主机三部分组成。利用磁分离技术能够使废压裂液快速絮凝沉淀、分离。处理后的废液含油浓度平均为12.27 mg/L,悬浮固体浓度平均为29.3 mg/L,经污泥浓缩机进一步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为65.3%~70.6%。  相似文献   

7.
研制出适用于低温含油污水处理的DX - 1高效絮凝剂 ,可去除污水中的油珠和悬浮固体 ,使污水水质得到有效地净化。1 室内试验(1)不同加药浓度试验。对DX - 1絮凝剂进行了不同加药浓度试验 ,在加药浓度为 4 0mg/L时 ,可以保证处理后水质达到指标要求。试验结果见表 1。表 1 DX - 1絮凝剂不同加药浓度试验结果序号样品名称 加药浓度(mg/L)悬浮固体含量(mg/L)污水含油量(mg/L)1DX -110 2 0 2 9 82DX -12 0 15 5 8 83DX -13 0 11 3 8 54DX -14 0 8 2 5 65DX -15 0 7 44 16DX -170 5 2 2 37DX -110 0 2 5 0 88空白 0 10 7 2 49…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冯坪集输站采油污水达标回注,针对其原处理流程处理后水含油量、悬浮物、硫化物、细菌含量高,腐蚀、结垢严重的特点,采用化学氧化/絮凝沉降处理工艺,通过对p H值、除硫剂、絮凝剂、助凝剂进行优选,确定适合该站污水回注达标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p H值为7.5、除硫剂加量15 mg/L、PAC加量80 mg/L、PAM(1 200万)加量1.0 mg/L,先加PAC后加PAM,加药间隔20 s~30 s时,处理后水悬浮物含量0.5 mg/L,含油量0.54 mg/L,平均腐蚀速率、结垢量、细菌含量分别为0.036 mm/a、2.6 mg/L、10个/毫升,达到油田回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裂缝性油藏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了注入水悬浮物和含油量对储层的伤害。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含油量是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当渗透率伤害率上限为20%,缝宽≤50 μm时,注水水质要求为: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粒径中值)不应超过10 μm,悬浮固体含量不应超过10 mg/L,含油量不应超过10 mg/L;当缝宽介于50~100 μm时,注水水质要求为:悬浮物粒径中值不应超过20 μm,悬浮固体含量不应超过10 mg/L,含油量不应超过20 mg/L;当缝宽介于100~200 μm时,注水水质要求为:悬浮物粒径中值不应超过50 μm,悬浮固体含量不应超过50 mg/L,含油量不应超过40 mg/L;当缝宽大于200 μm时,注水水质要求为:悬浮物粒径中值不应超过60 μm,悬浮固体含量不应超过80 mg/L,含油量不应超过50 mg/L。研究结果可为裂缝型油藏高效注水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户部寨气田泡沫钻井废水处理技术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消泡破乳-生物降解-破胶絮凝-活性炭吸附的集成技术对泡沫钻井废水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和部17-1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OD值为4 057mg/L、含油量〉276mg/L、悬浮物(SS)为3 680mg/L、总铬为5.855mg/L、pH值为9.5的超标废水经过新工艺处理后,废水指标均达到了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A1级水质标准。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和优化处理剂配方,可以有效提高泡沫钻井废水中有害物质的絮凝速度,大幅度降低悬浮物、石油类、有机质及重金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解法配合絮凝、沉降、过滤工序对华北油田含油污水进行处理,分析了电极材料、电解时间、电极间距和电解电压对悬浮物和含油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阳、阴电极为Al和Cu,电极板间距为6cm,电解时间为20min,电解电压4V。在现场对该工艺进行了放大试验,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处理后污水含油量小于等于5mg/L,悬浮物含量小于等于1mg/L。  相似文献   

12.
1.塔中联合站概况 塔中联合站地处塔克拉马干沙漠腹地,距轮南油田300km,来液情况复杂,污水矿化度90000mg/L左右,属于典型的高矿化度含油污水,联合站来液7002t/d左右,其中油3563t/d,含油污水3752t/d。经生产分离器后出水含油为50-200mg/L,悬浮固体含量为150-300mg/L。处理后的水质含油量为40~80mg/L,悬浮固体含量为40~110mg/L,悬浮固体粒径中值为6~9μm。三项指标均较大范围地超出塔中油田的注水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前某油田污水水质改性技术中使用的碱度调节剂是复合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复合碱处理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大,同时结垢严重,为此研究了新的低污泥产出量水质改性配方:800 mg/L氢氧化钠溶液+13 mg/L混凝剂。现场应用试验表明,新的低污泥产出量配方能调节水的pH值至7.82,结垢现象明显减轻,平均腐蚀速率为0.065 mm/a。处理后水的含油量、悬浮固体含量、粒径中值、SRB菌含量等指标均能达到注水标准,且产生的污泥比使用原复合碱时减少了约67.2%,新配方水质改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石南21井区试运行后期污水含油分散程度高,污泥沉降慢,水质净化困难,为此对原污水处理药剂配方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强化絮凝反应及提高净水的效果。采用改进后的重核催化—强化絮凝净水技术处理含油污水,其剩余浊度明显降低。从石南21井区注水水质及标准可看出,污水处理系统改进后出站污水悬浮物监测均值为2.4 mg/L,石油类、溶解氧含量很小,硫酸盐还原菌含量为25个/mL,硫化物均值为0.8 mg/L,腐生菌含量小于110个/mL,总铁均值为0.3 mg/L,水质达到注水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种有机硫类絮凝剂DTC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刘伟 《油田化学》2007,24(1):48-52
讨论了由有机伯胺或仲胺和CS2合成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的反应及副反应,简介了合成工艺。根据红外光谱确认了由三乙烯四胺合成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以下简称DTC)的结构。以含原油350 mg/L、含悬浮固体55.1 mg/L,含Fe^2+10.0 mg/L的模拟污水为实验水样,考察了该DTC的絮凝性能,在40℃、pH=6-7、沉降时间30分钟条件下DTC的适宜加量为20 mg/L,此时污水含油量为9.0 mg/L;使用DTC的适宜pH范围在4-8,pH=6为最佳值,适宜温度范围为10-45℃,温度高于45℃时DTC可发生热分解;DTC的除油效果随污水中Fe^2+浓度增大而改善。在含油89.1 mg/L、含悬浮固体55.1 mg/L、含Fe^2+13.2 mg/L的油田污水中,DTC的除油率最高,远高于常用絮凝剂PFS,PAC,CPAM,HPAM和PAM。当污水中不含Fe^2+时,DTC无絮凝除油效果。讨论了DTC在Fe^2+参与下的絮凝过程。图5表1参8。  相似文献   

16.
SOTU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重污油处理技术,采用多级循环处理工艺。污油经过预处理部分的超声波破乳组件、次高频振动组件和高能电子束组件增核破乳后,经一级分离去除固体杂质、二级分离去除水分后,达到污油进装置或者进入原油罐回炼的目的。塔河重质污油的油水密度差小,固体杂质含量较高,传统工艺技术处理难度大,经SOTU技术处理后,污油含水率(w)为1.45%,处理后污水的含油量为49.3 mg/L,优于污油含水率(w)小于3.0%、处理后污水含油小于150 mg/L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油田开发需要,在大庆油田某联合站开展了纤维缠绕盒式膜过滤器的现场试验,并考察其对来水水质的适应性和运行稳定性。纤维缠绕盒式膜过滤器只能适应水驱低渗透来水水质,即在来水水质达到含油量<8 mg/L、悬浮固体含量<3 mg/L、粒径中值<2.0μm的情况下,油田采出水经纤维缠绕盒式膜过滤器处理后可以达到特低渗透注水“5、1、1”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采油区处于注水开发初期.采出污水矿化度高、钙镁铁离子含量高、pH低且含钡锶;补充的浅层水(清水)SO2-4含量高.污水、清水以不同比例(8:2~2:8)在25℃混合并过滤后,SO2-4、HCO-3、Ca2 等结垢离子减少,表明有硫酸盐、碳酸盐等垢生成.过滤后的不同比例的污清混合水,与除铁采出污水(储层水)以不同比例(8:2~2:8)混合后,测得60℃、72h结垢量在0.13~3.46 mg/L范围,6:4的污清混合水与储层水的结垢量最低,在0.13~0.30 mg/L范围.取6:4的污清混合水,调pH至7.5,按175 mg/L加量加入30%H2O2及不同量的无机絮凝剂PAC或PFS,测定絮凝水的沉降时间、上清液残留铁量及透光率,确定使用PAC,加量30 mg/L.采用此絮凝条件并补加不同量不同M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为有机絮凝剂,根据以上3项指标及含油量,选CPAM的M为1.2×107,加量2.0%.按以上确定的工艺条件絮凝处理6:4的污清混合水,净化水的含油量、总含铁量、悬浮固体含量分别由115、25.32、189 mg/L降至2.74、0.4、1.0 mg/L,达到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水质标准.此水处理工艺将用于姬塬采油区污清混合注入水的处理.表6参6.  相似文献   

19.
SOTU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重污油处理技术,采用多级循环处理工艺。污油经过预处理部分的超声波破乳组件、次高频振动组件和高能电子束组件增核破乳后,经一级分离去除固体杂质、二级分离去除水分后,达到污油进装置或者进入原油罐回炼的目的。塔河重质污油的油水密度差小,固体杂质含量较高,传统工艺技术处理难度大,经SOTU技术处理后,污油含水率(w)为1.45%,处理后污水的含油量为49.3 mg/L,优于污油含水率(w)小于3.0%、处理后污水含油小于150 mg/L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英买力作业区气田采出污水矿化度高、腐蚀性强、总铁含量高、硫化物含量低、细菌含量较低、pH值低的特点,通过研究调整pH值、除铁剂种类及其用量、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种类及其用量以及加药间隔时间等的研究,对英买力气田污水进行絮凝处理。结果表明:当pH值为7.5、除铁剂加量为25 mg/L、无机絮凝剂加量为80 mg/L、有机絮凝剂加量为2.5 mg/L,有机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加药间隔控制在30~40 s时,处理后的污水的含铁量、含油量、SS含量、腐蚀速率由处理前的18.1~19.5 mg/L、54.9~64.3 mg/L、256.3~276.9 mg/L、0.0897 mm/a分别下降到0.049~0.059 mg/L、2.0~5.5 mg/L、7.2~9.6 mg/L、0.0103 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