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低渗油田和特低渗油田的特点,研制出PVDF管式超滤膜,开展室内基础研究,并在江苏台兴油田进行中试和大规模的现场试验。经过处理后,水质标准达到油田回注水A1标准(SY/T5329—1994),满足了低渗油田和特低渗油田的注水要求。  相似文献   

2.
渤海某油田对回注水水质要求较高,目前海上油田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已不能满足该油田回注水水质的处理要求。结合陆上低渗油田开发回注水的超滤处理技术,该油田对预处理后的回注水采用膜技术进行精滤,并初步拟定了超滤注水流程。为保证流程的可靠性,通过对膜元件的试验筛选,最终确定了以功能化无机超滤膜为核心的超滤工艺流程,并根据其特点对初期拟定的超滤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该工艺在国内海上油田开发中首次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可为海上类似低渗油田的开发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港埕海联合站2μm以下的悬浮物含量偏高导致回注水质超标的问题,提出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过滤技术予以解决。对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出水含油质量浓度≤1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1 mg/L,粒径中值≤1μm,超滤膜过滤效果显著,满足埕海油田回注水的标准。针对超滤膜在油田应用中不耐油污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错流过滤的方法和"清水正冲洗→除油剂浸泡→循环"的清洗再生方式,处理效果显著。该项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低渗透、超低渗透油田回注水处理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油田注水"5、1、1"水质指标的要求,在聚南2-2降低含油污水矿化度处理站开展管式超滤膜处理工艺试验。试验表明:采用的聚偏氟乙烯改性有机管式超滤膜出水水质达到了"5、1、1"指标,在节水、节电及工艺升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试验,对降低含油污水矿化度处理工艺的运行可靠性、处理水质稳定性、运行成本做了工业化评价,为油田低渗透油层注入"5、1、1"水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王一站油田污水水质达标率较低,悬浮物、含油量偏高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评价、筛选出一种高效的净水剂,提高达标率。净水剂的添加不仅可有效降低注入水中的悬浮物、含油量,还提高了注水水质,降低了地层伤害。X602A+JHX-IIB净水剂性能高效,在A剂浓度为40mg/L时,B剂浓度为2mg/L时,悬浮物去除率为80.89%,含油量去除率为91.4%。对有效解决油田注水开发造成的地层堵塞等问题,同时对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晨 《石油化工设计》2011,28(2):62-64,7
超滤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水中的生物污染物、颗粒物、胶体、浊度、细菌,超滤对水中的浊度几乎可以完全去除,对细菌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99%,对水中的有机物、氨氮、总铁、总锰也均有一定的去除。超滤膜作为东区污水回用装置超滤系统的核心,其生产稳定性对整个回用水系统至关重要。但是超滤膜的污染自膜投入使用的那一刻起就存在.超滤膜的污染主要体现在超滤膜的结垢、微生物污染、超滤膜过滤截留在膜面外固体物质的污染以及膜的损坏。而在生产实践中预防超滤膜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严格控制超滤原水浊度和SS值;投加一定量的次氯酸钠做好杀菌;通过气擦洗和反冲洗减少对超滤膜的污堵;定期对超滤膜进行清洗,减少垢类物质的生成;严格控制超滤单元的产水率。  相似文献   

7.
由于管道不断锈蚀导致油田注水污染,严重影响了注水效果。QCGL-Ⅲ型磁性过滤器将磁分离技术应用于油田注水领域,利用高矫顽力NeFeB永磁体做磁场源,采用特殊的磁路结构,能方便地实现过滤和排污2种状态的转换。现场试验表明:QCGL-Ⅲ型磁性过滤器磁性杂质去除率达到80%,能明显改善水质,提高注水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压裂返排液的高黏度、高悬浮物含量、高含油量等特点,本文提出了"氧化破胶-絮凝脱稳-改性纤维球过滤"综合处理工艺对压裂返排液进行处理。经综合处理后,SS去除率高达99.4%,油含量去除率高达92.3%,黏度下降了86.6%。同时研发了一套撬装式压裂返排液处理装置,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处理后的返排液可作为油田回注水水源之一,实现了其无害化处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临盘复杂断块油田,通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期。如何改善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注水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在分析该油田注水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途径。阐述的方法和措施,对临盘油田今后的开发、提高注水采收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已有许多全新材料、工艺与方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使用,但是最为普遍的依旧是注水开发。从油田注水开发过程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油田注水开发效果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注水水质。这也是油田注水开发不能实现对预期效果满足的原因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水质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这对油田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彪 《海洋石油》2018,38(2):54-57
随着S油田开发生产的深入,平面矛盾、层间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使油田稳定生产,减缓递减,提高采收率,在“注够水、注好水”的思想指导下,S油田开展了大量的加强注水、优化注水工作,使油田各个区块地层压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和上升,层间矛盾得到有效改善。并且通过这一系列优化注水的研究和应用,使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注水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部分的油田为低渗透油田,由于其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开发生产有一定的难度,最常用的开采手段是注水开发。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注水水质对采收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注水开发现状、悬浮物对注水开发的影响、油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简略的阐述,希望对今后油田的注水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仿真优化PCP技术在扶余油田注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余油田是一个开发了近40年的老油田,有1700多口注水井的复杂注水网络系统,随着开发的不断进行,注水量和耗电量的大幅上升,注水能耗成为制约扶余油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提高注水效率、降低注水耗能已成为节能降耗的主要任务。利用仿真优化技术对扶余油田注水系统进行了整体的评价后,发现了注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造方案;扶余油田注水站的流量调节主要采用阀门控制,造成泵管压差过高,电动机长期处于高耗能状态运行,在应用PCP变频调速技术后,能够达到降低泵管压差、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PCP技术实现仿真优化出站的排量。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岩芯注水试验用注入水的制备方法。采用多级净化处理工艺,用自来水为原水,通过二级卷式超滤膜器与2个电渗析膜堆,得到所需要的纯净水。介绍了固体微粒的优选与筛分以及合定值定量悬浮固体微粒水的制备方法与结果,研制出的注入水样在岩芯注水试验中得到了应用,为油田应用岩芯研究注入水中悬浮固体颗粒对地层的伤害机理提供统一标准的注入水样。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冀中灰岩油田的注水实践,分析了影响注水的地质特征,总结了注水工程的特点以及与砂岩油田在注水流程上的差别.这对今后灰岩油田的注水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注水开发是保证油田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已30年了,目前油田日注水近77×10~4m~3。随时间的推移,日注水量还将愈来愈大。大庆油田的注入水由含油污水、地而污水、地下水和大庆水库水组成。研究注入、采出水中悬浮物颗粒,对于油田低渗透油层注水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田注水是油田稳产的重要措施。为了强化对注入水水质的管理,需要研究开发一套油田注水水质管理系统,实现对油田各注水站的注入水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主要介绍了江汉油田注水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可借助油田Intranet网络资源实现油田注入水水质数据信息的共享,为油田注水站、水质监测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注水水质动态监测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江汉油田油藏分布点多面广,且多为分散低能小区块,伴生水水质矿化度高、易结垢、易腐蚀,注水运行与计量管理难度大。造成注水明显欠注失衡的原因:一是注水管网、设备设施腐蚀结垢受损严重,加上部份地层因长期注采开发吸水能力变差,导致注水系统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因存在注水计量仪表选型使用有不合理之处,加上流量计及前后管段受结垢严重影响,产生少计、漏计,甚至计量数据严重失真现象。开展注水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有利于实现科学合理、稳定均衡、准确有效注水,同时,对油田低能小区块或油田中后期精细注水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田不稳定注水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稳定注水是低渗非均质油田提高采收率经济有效的方法。低渗油田不稳定注水与常规中、高渗油田有所不同。本文采油渗透率呈两极分布的非均质质物理模型研究了低渗油田不稳定注水的基本特征和非均匀质程度对不稳定注水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低渗有效储层界限及不稳定注水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正>注水和采油是油田开发中的两件大事,要注了水、采出油,注好水、采好油。随着油田逐年开发,可动用剩余油枯竭,达到经济极限而最终报废是油田开发的基本规律;对于注水开发的油藏,注水和采油是油田开发中的两件大事,要注了水、采出油,注好水、采好油。在长庆油田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油水井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最基本的单元,采油通过注水交替,注水井将注入水通过注水井井筒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