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根据南京地区空调负荷的特点介绍了南京地区土壤源热泵部分负荷设计地下垂直U形地埋管的可行性,改善土壤与U形管换热的情况,平衡冬夏季大地的得热与失热情况.介绍了地埋管与辅助冷却塔联合运行的方式,并将不同空调负荷设计U形地埋管时的初投资与地埋管占地面积进行了比较,得出在南京地区根据夏季空调最大负荷的50%~60%设计U形地下垂直埋管,并根据空调运行方式选择合理的辅助冷却塔容量匹配与运行方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南京地区空调负荷的特点介绍了南京地区土壤源热泵部分负荷设计地下垂直U形地埋管的可行性,改善土壤与U形管换热的情况,平衡冬夏季大地的得热与失热情况。介绍了地埋管与辅助冷却塔联合运行的方式,并将不同空调负荷设计U形地埋管时的初投资与地埋管占地面积进行了比较,得出在南京地区根据夏季空调最大负荷的50%~60%设计U形地下垂直埋管,并根据空调运行方式选择合理的辅助冷却塔容量匹配与运行方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武汉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点及地源热泵系统的适用性,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子下,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武汉都市发展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了区划,在区划的基础上对武汉都市发展区浅层地热能容量进行了计算.同时,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例,对武汉都市发展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可开发利用资源量进行分析,并分别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制冷和供暖潜力进行了评价,为合理开发武汉都市发展区浅层地热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石桥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提高。通过对大石桥地区地埋管热泵应用情况的调查,该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勘察数据,选取代表性区域进行地埋管热泵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析,从自然地理概况与浅层地温能容量的角度将大石桥地区不同地区浅层地热能容量对土壤源热泵应用的适宜性进行分区,为大石桥地区浅层地能应用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斌  谢飞  胡琼飞  周鹏 《建筑施工》2022,(6):1255-1257
为解决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深埋管出现故障时,无法维修也无法判断地埋管的位置和损坏数量的问题,对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地埋管施工工艺、换热器地埋管接管方式,降低了地埋管的损失量、节约了地埋管施工成本。优化后的换热器埋管方式能清楚地获知地埋管的损坏位置,改变了原有埋管方式造成的地埋管一旦损坏就需重新设置整套回路的问题,节约了使用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在类似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热泵系统中埋管物性参数对换热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土壤源热泵系统中水平埋地换热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埋管管材,埋管埋深以及埋管规格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出埋地换热管物性参数对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客观条件,从热物性测试、埋管形式、埋管数量、系统配置等方面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和空调系统的设计以及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并就地埋管换热器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考虑地源热泵地埋管的复杂性及相关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对中新生态城项目地埋管工程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得到了地埋管典型传热实时温度曲线。同时,对本项目地埋管设计进行了可靠性概率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进水温度一定的条件下,进出水温差不仅反映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还影响着地源热泵的运行效率,引入地埋管换热器能效系数反映此影响特性。实验研究了地埋管换热器进水温度、流量、地埋管埋深对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影响。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进水温度、降低流量、增大地埋管埋深可以有效增大能效系数。受地质条件与经济性等制约.地埋管换热器进水温度、埋深不能无限制增大,流量不能无限制减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桩基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占地面积较大,配合采用桩基地埋管换热器将大幅缩小占地面积.结合工程实例,对采用W形地埋管的桩基地埋管换热器的热流量进行了测试,其传热性能高于常规单、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  相似文献   

11.
两种地质气候条件对岩土换热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立了地源热泵岩土换热器的简易数理模型,计算分析了竖直埋管的岩土换热器性能,并在重庆和上海两地进行了岩土换热器试验,发现短期运行参数与实验数据一致,长期连续运行性能参数小于实际值。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岩土性能及由年平均温度决定的岩土原始温度对岩土换热器性能有显著影响。在砂岩中设置的换热器比沉积土中的性能好。岩土原始温度越低,换热器夏季的换热性能越强。综合考虑地质气候条件,上海、重庆两地都具有采用岩土换热器且建地源热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地源热泵地下管群换热器设计施工技术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龙恩深  韦强  陈金华 《暖通空调》2004,34(11):118-121
介绍了地源热泵地下管群换热器的常用型式,对8kW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管群换热器的设计、施工方法、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单U形和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健  郑中援 《暖通空调》2012,42(5):108-112
以单U形和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应用FLUENT软件对其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拟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排热工况下,单U形管换热器的单位井深换热量约为86 W/m,而双U形管换热器的单位井深换热量达到120W/m。在打井费用较高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双U形管。研究了进口水温、流速以及埋管深度等因素对U形管传热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有限长线热源渗流传热模型,根据获得的解析解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周围介质的温度响应。比较了有限长线热源和无限长线热源两种渗流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渗流速度及地埋管相关参数对热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渗流可改善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提高换热量,从而可降低系统的初投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地源热泵的核心技术问题,介绍了对两种典型地源换热器的散热试验研究:粉质粘土中的垂直单U管、地表水中的水平单U管。研究发现,两种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差别很大。从开始试验到循环水温度稳定所需要的过渡时间上,地表水换热器比粉质粘土埋管型换热器要快得多。从传热能力来看,地表水换热器的单位管长换热量比粉质粘土垂直单U管要大。  相似文献   

16.
该方案为由地埋管换热器和辅助冷热源组成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采用分散设置热泵主机的水环热泵系统,以地埋管换热器作为全年冷热源主体,夏季采用湖水辅助散热,冬季采用燃气锅炉辅助加热.系统设置专门的热泵供应生活热水,一方面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围的空地设置埋管,另一方面应用辅助散热(加热)系统满足供热和制冷的高峰负荷,降低了系统的初投资,提高了系统经济性和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非稳态流动能量守恒方程得到了U形管内流体温度沿管轴向的变化关系,建立了U形地埋管换热器与土壤耦合换热的三维数值模型.把数值解分别与解析解和TRNSYS中的DST模型进行了对比,得出利用数值模型可以提高瞬时传热模拟结果精确度的结论.分析了在给定外界负荷的情况下U形管进出水温度、释热量和外界负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适合工程设计计算的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该模型以无限大介质中的一维非稳态传热为基础,同时考虑单位面积埋管长度的影响及长期平均负荷和短期脉冲负荷的不同作用。讨论了单位面积埋管长度和土壤的热物性对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了所需的埋管长度和埋管的占地面积,与竖直埋管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环境温度、间歇/连续运行工况、管内循环液流速等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的影响,并研究了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地埋管地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基本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采用间歇运行,有利于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地埋管换热器平均单位井深换热量随管内循环液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当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增幅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20.
地源热泵桩基与钻孔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对于钻孔埋管换热器,桩基埋管换热器在换热性能和经济性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目前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地源热泵工程中。围绕钻孔与桩基埋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换热机理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南京某项目桩基埋管换热器开展了换热性能实测及数值模拟分析,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分析了钻孔与桩基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桩基埋管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提出的传热性能数值模拟方法可较准确地计算出桩基和钻孔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