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遗传算法的交流伺服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案。在交流伺服系统的设计中,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作为其位置调节器,结合遗传算法的快速搜索功能,使该系统定位准确、快速,与通常的PID控制模式相比,具有良好的动态、稳态性能以及较强的鲁棒性,从而证明了这种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舵机伺服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因素和工作环境的未知干扰,提出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算法应用到液压舵机伺服控制系统中;该方法利用遗传算法对采用串联二进制编码的隶属函数参数进行联合优化,并将优化过的控制规则用于设计模糊控制器;运用Simulink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器,在液压舵机伺服系统中,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较强的鲁棒性,为舵机伺服系统的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电液伺服系统在工业控制过程中存在非线性、参数时变等问题,运用常规的PID控制不能保证系统的控制精度,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PID控制方法。该方法体系结构由常规PID控制器和改进遗传算法两部分组成,主要是运用改进遗传算法实现对PID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节,提高对电液伺服系统的实时调节控制能力。其中改进遗传算法对遗传算法父代的选择方式和交叉变异机理,分别运用了精英保留机制的轮盘赌策略和自适应调节策略,改善了遗传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进而实现了对PID控制参数的寻优整定。将该方法应用于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中,并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改善了系统的超调、震荡等特性,提高了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对参数时变、非线性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蓝益鹏 《控制与决策》2010,25(2):223-226
对永磁直线电动机伺服系统提出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在永磁直线伺服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为实现对速度和电流的准确跟踪,建立了误差系统的动态模型。将跟踪和干扰抑制归结为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通过构造存储函数得到自适应鲁棒控制器的定理,以及电阻和电感的辨识算法。证明定理给出的控制器能满足干扰抑制和系统的渐近稳定。最后,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设计的系统能很好的抑制扰动和跟踪给定,满足对高性能数控机床永磁直线伺服系统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福军  王克奇  刘坤 《自动化仪表》2010,31(2):39-42,46
针对模糊控制中规则数和可调参数多的问题,对遗传算法在分层模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考虑遗传算法具有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层模糊控制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2个模糊控制器分层连接,即第一层采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器,第二层采用典型的模糊控制器,从而大大减少了模糊规则和可调参数的个数,便于实时控制。电液伺服系统的实际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控制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波  史小平 《控制工程》2005,12(2):180-182
设计了基于TI的DSP专用电机控制芯片TMS320F240的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交流伺服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伺服系统中PWM生成、电动机速度反馈大小、方向和电动机电流反馈等问题,系统硬件得到了极大的简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采用软件化控制,只需较少的外围硬件,降低了硬件成本。实验结果说明,该系统实现了高性能和高性价比。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电液伺服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的需要,根据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采用虚拟频率特性测试仪技术分别设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及数据处理程序,构成电液伺服系统频率特性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可完成白噪声激励信号生成,电液伺服系统实时控制以及数据记录等功能,通过数据处理程序可完成电液伺服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绘制,该测试系统在电液伺服系统频率特性实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钦木  李叶松  秦忆 《计算机仿真》2006,23(12):327-331
在交流伺服系统控制领域中,交流伺服系统控制器多为一个控制环一种控制策略。这导致了它的应用范围较窄的缺点。为了克服这缺点,提出一种交流伺服系统可重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该控制器的各个控制环由多种控制策略组成。在应用时,根据伺服系统对性能的要求,结合文中给出的控制器策略选择依据和设计过程。对控制器的策略进行灵活重组,形成新的控制器以满足系统期望的性能要求。用MATLAB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提出的可重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实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CAN总线在无人飞行器伺服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CAN总线的特点以及在无人飞行器伺服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设计出了基于CAN总线的无人飞行器伺服系统.描述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CAN总线接口,并根据系统自身特点提出了无人飞行器伺服系统CAN总线应用层协议.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能够满足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永磁直线电动机伺服系统提出了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方法.在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系统的动态模型.将跟踪和干扰抑制归结为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器的设计问题,通过构造存储函数得到自适应鲁棒控制器的定理,以及电阻和电感的辨识算法.证明了定理给出的控制器能满足干扰抑制和系统渐近稳定,并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基于IRMCK201的高性能数字交流伺服运动控制芯片的应用,分析了交流伺服电机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芯片的内部功能模块及以IRMCK201为核心组建的交流伺服系统。通过此系统,可简单快速地确定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初始位置。实验证明,利用IRMCK201运动控制芯片组成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省去了用传统单片机或DSP必须编写大量复杂程序的麻烦,其应用灵活,能够获得十分良好的性能。它是新一代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理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个基于FPGA的交流电动机伺服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SVPWM原理进行控制,通过驱动三相逆变器达到控制三相交流电动机转速的目的.通过在Altera DE2开发板上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实现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转速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基于DSP的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指出了采用矢量控制技术与电流环、位置环、速度环三闭环相结合的整体控制方法.并介绍了相应的硬件系统结构与软件系统结构,对交流异步伺服系统的构建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TMS320LF2407A+EP1K30TC144-1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以实现高性能的伺服控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部分接口电路的设计,其中包括DSP与FPGA接口电路、模拟量输入转换电路、差分整形电路、E2PROM扩展电路、人机接口电路.该系统配置相应的软件可以驱动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无刷直流电机.  相似文献   

15.
交流伺服系统在足底矫形器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数控技术、交流伺服系统和足底矫形器加工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首次将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与足底矫形器的设计相结合,开发出交流伺服系统新的应用领域。实验证明,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加快生产速度和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伺服系统定位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和鲁棒性,提出一种新的时间次优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首先,借鉴时间最优控制对伺服定位过程中的系统状态进行规划,得到时间最优的位置和速度响应轨迹,从而保证定位的快速性。其次,针对传统时间最优控制鲁棒性差和工程实现较难等问题,根据期望的时间最优状态轨迹设计非线性滑模面,并采用鲁棒趋近律方法设计滑模控制律,实现了伺服定位的鲁棒时间次优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在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器开发平台中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很好的动态响应性能和鲁棒  相似文献   

17.
用MATLAB的SIMULINK以及TrueTime工具箱建立以永磁同步电机(PMSM)为控制对象的网络化交流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其中PMSM采用基于SVPWM的矢量控制策略,通过改变伺服系统中的网络参数研究不同网络时延及数据丢包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原SIEMENS工控机+PLC+AMK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控制系统基础上,把最新的控制技术运用其中,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滤棒成型机控制系统整体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滑模变结构理论提出一种速度调节器的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5.0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由此构成的三闭环交流位置伺服系统具有定位无超调,无静差,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等优点,最后,讨论了滑模控制器各参数的选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VC 中的用串口和CAN总线通讯的方法,设计了一种用RS232和CAN总线控制多轴伺服运动控制系统。软件控制通过使用Microsoft提供的API函数,采用VC 开发基于Windows编程的多功能界面的人机交互软件,包含系统监控、插补算法、控制算法等许多模块,已成功应用于数控轨迹控制实验以及伺服特性实验,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通用性及实用性,并易于进行二次开发。整个系统非常简单,实现也很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