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葱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沙葱种子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葱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压力、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4因素对沙葱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5MPa、温度45℃、萃取时间120min、CO2流量35kg/h,在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为15.00%。利用GC-MS对沙葱籽油分析,发现沙葱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3.24%)和油酸(15.99%),占脂肪酸总量的86.65%;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7.93%)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13.35%。用常规方法对沙葱籽油的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的沙葱籽油各项理化指标均良好,产物纯度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麻疯树籽油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麻疯树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20目,萃取压力37 MPa,萃取温度44.5℃,CO2流速30 L/h,萃取时间120 min,夹带剂(95%乙醇)用量为原料质量的40%,在此条件下,麻疯树籽油提取率可达93.13%。将超临界CO2萃取的麻疯树籽油与螺旋压榨法提取的麻疯树籽油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麻疯树籽油品质优于螺旋压榨法。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高效萃取牡丹籽油,先利用微波技术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牡丹籽油。固定微波功率800 W,采用正交实验得到微波预处理最佳条件为:微波预处理时间40 s,原料粉碎粒度100目,原料水分含量6.2%。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CO2流量25 kg/h,萃取压力33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00 min。在最佳条件下,牡丹籽油萃取率高达98.55%。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直接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牡丹籽油相比,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  相似文献   

4.
以大红八角整果为原料,考察超临界CO2不同萃取条件对油树脂萃取及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八角油树脂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粉碎后过1.50 mm孔径筛,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2.5 h(5 L容积萃取釜,CO2体积流量50~60 L/h)。在此条件下,油树脂相对于原料的得率为12.83%,挥发油萃取效率为92.31%,用GC-MS方法对八角油树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D-柠檬烯、龙蒿脑等,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为83.74%。  相似文献   

5.
以莴苣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对其进行萃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一次性投料量、粉碎粒度对莴苣籽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莴苣籽油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莴苣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一次性投料量50 g,粉碎粒度24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6 L/min和萃取时间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莴苣籽油得率为17.92%。莴苣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56.420%)、油酸(22.562%)、棕榈酸(7.795%),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682%。  相似文献   

6.
沙姜油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有效成分,在食品、医药等上都有广泛的应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是一种利用CO2在超临界状态下具有高渗透力和高溶解能力,并且对产品无溶剂污染、绿色环保、易于操作的萃取技术.本论文以沙姜为原料,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姜油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原料的颗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沙姜油的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2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3.5h,CO2流量为40kg/h,沙姜油的得率可达为10.12%.  相似文献   

7.
对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葡萄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料预处理方式(原料水分含量、粉碎细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等因素对葡萄籽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是:葡萄籽粉碎度40目、水分含量4.5%、萃取压力30MPa、温度45℃、CO2流量10L/h,在此条件下,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98.32%。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籽油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高级食用油。  相似文献   

8.
牡丹籽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萃取率的3个因素(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了考察;以萃取率为响应值,以温度、压力和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L9 33),对提取条件较为温和、对油脂抗氧化性成分破坏较小的超临界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DPPH法和亚铁离子(Fe2 )诱导的过氧化体系法,以油酸和亚油酸为对照,研究了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两种工艺提取的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对萃取率影响最大,其次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最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温度35℃、压力30 MPa、时间60 min,牡丹籽油的萃取率为28.86%;牡丹籽油的抗氧化性质与脂溶性抗氧化剂类似;超临界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明显高于压榨油,而经Fe2 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则低于压榨油,说明超临界CO2提取的牡丹籽油品质优于压榨油,建议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高附加值牡丹籽油。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孜然油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孜然油.研究了原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等因素在不同萃取时间下对孜然油萃取率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孜然油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2.0h、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温度40℃、原料粉碎度40目、CO2流量25kg/h,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50℃.在此条件下,孜然油提取率达到13.56%.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怒江山茶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流量及物料质量对茶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油茶籽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7.60 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流量为350 L、物料质量为300.05 g,在此条件下油茶籽油的提取率为94.8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86.54%,过氧化值低于1.66 mmol/kg,毛油澄清透明,苯并芘含量远低于压榨法所得毛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