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食盐对淀粉物料微波膨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食盐对微波加热的影响作用,探讨了淀粉物料中添加食盐后微波加热的特性、机制及加热、膨化效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食盐的添加增强了微波对淀粉物料的加热效果,使得物料膨化时间提前,产品膨化率及膨化速率大大提高;使中心加热表现为周边加热,且随着盐含量的增加而表现趋于明显;使膨化产品质构改变,产品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食盐对淀粉物料微波膨胀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食盐对微波加热的影响作用,探讨了淀粉物料中添加食盐后微波加热的特性,机制及加热,膨化效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食盐的添加增强了微波对淀粉物料的加热效果,使得物料膨化时间提前,产品膨化率及膨化率大大提高;使中心加热表现为周边加热,且随着盐含量的增加而表现趋于明显;使膨化产品质构改变,产品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蕨根淀粉、葛根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中添加食盐、碳酸氢钠、蔗糖、油脂后微波加热效果、物料膨化效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食盐、碳酸氢钠、蔗糖对淀粉糊化的影响及加热后的特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膨化率变小,膨化过程也相对迟缓;随着糖含量的增加,产品的孔隙状态发生变化,孔隙变形、回缩,产品硬度减小,脆度增大,孔隙率渐大,色泽加深。油脂的添加,对脆度影响较大,但是对于膨化率、色泽的影响不大,添加过多时,口感变差。最佳配比是:食盐2%~4%,碳酸氢钠0.1%,蔗糖3%~6%,油脂3%~5%,并添加适量甜味剂以改善口感。  相似文献   

4.
油脂对淀粉物料微波膨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棕榈油研究了油脂对淀粉物料微波膨化产品的质量、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油的添加减弱了微波的加热效果,且随着油含量的增加,温升速率逐渐减小,至油含量为20%时减小程度已达很大。因此,含油物料微波膨化过程中的加热段延长了10-20s,膨化段和固化段相应推迟10-20s,并且物料的膨化速度及在相同的微波加热时间内的膨化率也随着含油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含油量的增加,产品的孔隙率逐渐增大,在油含量大于15%后,这种增加程度变大。向淀粉物料中添加油可以改善微波膨化的产品脆度,且在添加量为5%时硬度最小,脆度最小。添加油后的产品色泽是由于棕榈油自身颜色所造成的,与微波膨化无关。产品的质构由于油的存在而变得粗糙,随着油含量的增加,孔隙尺寸逐渐变小,壁膜变厚。  相似文献   

5.
蕨根、葛根和马铃薯淀粉油炸膨化加工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亮  孙昌波  李忠海  赵灿  郑菲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6):139-142,145
研究了在蕨根淀粉、葛根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中添加食盐、碳酸氢钠、蔗糖、油脂后油炸加热效果、物料膨化效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食盐、碳酸氢钠、蔗糖对淀粉糊化的影响及加热后的特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膨化率变小,膨化过程也相对迟缓;随着糖含量的增加,产品的孔隙状态发生变化,孔隙变形、回缩,产品硬度减小,脆度增大,孔隙率渐大,色泽加深。油脂的添加,对脆度影响较大,但是对于膨化率、色泽的影响不大,添加过多时,口感变差。最佳配比是:食盐2%,碳酸氢钠0.2%~0.5%,蔗糖6%,油脂5%,并添加适量甜味剂以改善口感。  相似文献   

6.
淀粉的种类及性质对微波膨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 5种淀粉物料的微波膨化效果 ,以及淀粉的性质对微波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糯米及马铃薯淀粉等含支链淀粉较多的混合物料的微波膨化产品组织结构好 ,膨化率较高 ;淀粉糊化度大于 95%后 ,产品的膨化率将下降 ;淀粉的老化不利于微波膨化 ,并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 ,产品的膨化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7.
淀粉老化对微波膨化影响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控制淀粉物料的静置冷藏时间来调节淀粉老化程度,采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淀粉物料的老化度,研究了淀粉的老化对其微波膨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淀粉物料的静置冷藏时间增加,淀粉的老化度增加,而淀粉物料的微波膨化产品的膨化率下降,淀粉物料的老化对其微波膨化不利。从X-衍射图谱出发分析淀粉老化造成淀粉物料的物性状态及分子结构的变化,结合微波加热特性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探讨了淀粉老化对微波膨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不同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物料微波膨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品膨化率作为指标结合物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在大豆分离蛋白的物料中添加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以及糯米淀粉对其微波膨化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糯米淀粉的蛋白物料微波膨化效果最佳,马铃薯淀粉次之,玉米淀粉最差,糯米淀粉添加量以6%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爆裂玉米的化学成分对微波膨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测定黄玫瑰型3种不同产地的爆裂玉米的水分,淀粉,蛋白质含量,研究其对微波膨化效果的影响,同时对乙醇处理后的爆裂玉米的微波膨化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爆裂玉米的微波膨化率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尤其是支链淀粉的含量;蛋白质和水分通过与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爆裂玉米的微波膨化效果,微波膨化后,爆裂玉米的淀粉含量减少,低聚糖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不变,乙醇浸渍后,可提高爆裂玉米的微波膨化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3种普通玉米的蛋白质、淀粉、水分含量,探讨其对微波膨化效果的影响,同时对乙醇浸渍玉米后微波膨化效果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玉米的微波膨化率随其淀粉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含支链淀粉多的玉米,微波膨化率也较高;乙醇处理后,蛋白质量减少,微波膨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微波加热处理对美拉德有害产物积累情况的影响以及蓝莓花色苷对模拟体系中美拉德有害产物形成的抑制效果。方法 本研究通过构建牛血清蛋白-葡萄糖模拟体系,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微波加热处理,以类黑精、晚期糖化终末产物、乙二醛、羧甲基赖氨酸、丙烯酰胺含量为指标,探讨样液中相关美拉德有害产物与加热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浓度的蓝莓花色苷溶液对美拉德有害产物的抑制效果。结果 随着微波加热时间增加,美拉德有害产物不断积累。在微波加热180 min的条件下,不同浓度的蓝莓花色苷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美拉德有害产物生成的能力,并且0.030mg/mL的蓝莓花色苷溶液对大部分物质抑制效果最好。结论 蓝莓花色苷在食品热加工过程中,对美拉德有害物质生成有抑制作用,对未来食品安全和生物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花椰菜干制的预处理方法,本研究通过采用沸水烫漂、蒸汽烫漂、微波加热和超声波辅助烫漂4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处理新鲜花椰菜,考察干燥后其干制品收缩率、复水比、色泽、VC、总黄酮、总酚及总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等感官和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方式处理后花椰菜干燥时间均有缩短,其中沸水烫漂、蒸汽烫漂和微波加热较未处理缩短了18.18%,而超声波辅助烫漂处理后缩短了27.27%。微波加热和超声波辅助烫漂处理后花椰菜干制品的色泽变化较小,超声波辅助烫漂收缩率最小,为67.41%,微波加热复水能力较强,为3.77。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花椰菜干制品营养成分影响不同,与未处理样品相比,不同烫漂方式处理后还原糖损失率为8.85%~23.96%、总糖损失率为3.74%~39.35%。微波加热花椰菜干制品可溶性蛋白和总硫代葡萄糖苷保留率分别为81.80%和31.93%,超声波辅助烫漂后花椰菜干制品VC、总黄酮和总酚保留率分别为40.18%、83.70%和38.40%。综合比较表明:超声波辅助烫漂后花椰菜干制品感官及营养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微波熟制工艺对小龙虾营养成分与风味成分的影响。方法:以鲜活小龙虾为试验对象,分析未经微波加热及210,350 W微波加热5 min后的熟制小龙虾肌肉部分的营养成分与风味成分变化。结果:低功率微波加热并未对小龙虾水分含量造成显著影响,而350 W微波条件下水分损失显著。干基样品中,不同功率微波处理后灰分无显著变化;总糖和粗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而随着微波功率的提高,粗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微波熟制对小龙虾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微波功率的提高,小龙虾中的风味成分含量显著降低,如呈鲜、甜味的游离氨基酸与呈味核苷酸,其味道强度值及味精当量值均有明显损失。结论:微波加热熟制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小龙虾肉质营养有所损失,但可以接受;而对于小龙虾的鲜香风味与滋味有明显降低趋势,且微波功率越大,风味损失越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更好的盐水鹅产品的加热方式,本实验以浙东盐水鹅为原料,比较了三种加热方法(微波、蒸、煮)对盐水鹅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水分含量、pH、剪切力、色差),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产品的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显著(p<0.05)降低产品的水分含量,仅为44.35%,煮制的盐水鹅水分含量最高,为68.62%,蒸制的盐水鹅剪切力值最小,为14.54 N,嫩度最好。煮制和微波处理所得产品的pH没有显著差异。就L*值而言,经煮制后均最高,高达50.39,蒸制和微波加热过程会较完整地保留鹅肉表面的光泽。同时,蒸制的盐水鹅风味最好,煮制的次之,微波的最低,蒸制的盐水鹅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达到42种,烃类和酯类含量相对较高,而经煮制的盐水鹅产品中醇类和醛类较多。经煮制处理的盐水鹅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71.02%和52.13%;微波处理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0.86%和19.93%。综合来看,煮制条件下盐水鹅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和更好的营养价值,这些结果为盐水鹅产品加热方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不同渗糖工艺对蓝莓果脯品质的影响并优选其渗糖工艺.本研究分别对蓝莓果实进行常压渗糖、超声渗糖、微波渗糖和真空渗糖处理,以感官、质构、复水性、总糖含量、多酚含量、花青素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为主要指标,对比评估不同渗糖工艺对于蓝莓果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感官、质构方面比较,微波渗糖工艺显著优于其他渗糖工艺(P<...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非热效应在微波辐照-大麻脱胶中的作用,本文以大麻为原料,分别设计不同时间长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微波辐照法加热和水浴锅加热的脱胶实验,通过对比两种加热方式得到的精干麻残胶率,以说明微波辐照过程中非热效应的作用。通过扫描电镜(SEM)验证了两种加热方法获取的大麻纤维表观结构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用微波辐照大麻脱胶得到的精干麻残胶率明显低于水浴锅加热大麻脱胶的精干麻残胶率,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加热温度的升高,两者残胶率的差异是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微波辐照加热过程中,除了与同温水浴锅加热有一致的热效应外,还存在一定的非热效应,这里非热效应与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ugar, starch, protein and water, which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a baked product, will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microwaveable produc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ing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sugar and protein on the gelatinization of wheat starch following 20 s of microwave heat a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ddition of sugar decreased the degree of gelatinization of starch due to microwave heating significantly. Water and protein were not found to be as significant as sugar in delaying gelatinization. The effects of sugar and protein on the gelatinization of starch were pronounced in water-limited systems. The model could be used to describe systems containing 33–67% water, 0–33% sucrose and 0–5.8% protein, with a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of 0.91. Received: 29 June 1998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微波和水浴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致死效果,以探讨微波杀菌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活化后,制成104CFU/mL 的孢子悬浮液,然后分别用微波和水浴加热对芽孢进行灭菌,最后测定灭菌后的单位体积菌落总数,计算致死率。结果表明,微波和水浴加热在92℃时的致死率都高于85℃时的致死率。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下,微波的杀菌效果好于水浴加热,存在非热效应。只有在92℃,20min 时,微波和水浴加热对芽孢的致死率差异不显著,非热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介绍微波热效应的原理及其特点。利用微汉加热新技术进行清水和蔗糖溶液匠温升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可快速加热清不和蔗糖溶液,并且糖液的浓度越高温度升得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