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细胞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试验组分为联合疫苗组、卡介苗组、乙肝疫苗组,对照组分为空白组和保护剂组,各组小鼠分别于接种后1个月及2个月,取脾进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以及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检测。结果联合疫苗组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IL-2含量均明显高于卡介苗组和乙肝疫苗组;CD4+/CD8+值高于单价乙肝疫苗组,而与卡介苗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联合疫苗能有效地诱导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种常见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蛋白谱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乙肝标志物,双缩脲法检测总蛋白,溴甲酚绿法(BCG)检测白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血清蛋白组分。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各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各组分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HBcAb(+)组与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b(+)、HBcAb(+)组血清蛋白各组分相比较,Alb呈显著降低(P<0·05);α1、α2、β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γ球蛋白呈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蛋白电泳、总蛋白、白蛋白联合检测可全面了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蛋白谱的变化特征,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冻干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组分的相容性。方法将所制备的联合疫苗与同批单价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及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进行甲肝病毒滴度和乙肝疫苗效力检测,同时分别以联合疫苗与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及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恒河猴,检测甲肝抗体和HBsAb阳转率。结果该联合疫苗与同批单价疫苗的甲肝病毒滴度和乙肝疫苗效力及诱导猴体的甲肝抗体和HBsAb阳转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冻干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组分间无拮抗作用,具有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大连地区不同人群的HLA-DR/DQ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利用微量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分别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HLA-DR/DQ基因型。结果随机选择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HLA-DR7的抗原频率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显著升高(P<0·05);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HLA-DQ8的抗原频率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显著升高(P<0·05);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比较,后者的HLA-DQ8抗原频率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它HLA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HLA-DR7/DQ8基因型与HBV感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灭活轮状病毒(rotavirus,RV)与灭活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及两种抗原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灭活RV与EV71按不同抗原含量配比制成联合疫苗免疫ICR小鼠,同时设单价疫苗组,均经小鼠腿部肌肉注射,隔2周免疫1次,共2次,分别于每次免疫后2周,经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经56℃灭活30 min后,采用血清中和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抗RV和抗EV71中和抗体效价。结果初次免疫后14 d,各组小鼠血清中RV特异性中和抗体阳转率为50%~67%,中和抗体效价为2.2~2.8,加强免疫后14 d,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效价为28.5~35.9。初次免疫后14 d,各组小鼠血清中抗EV71中和抗体阳转率为83%~100%,中和抗体效价为4.0~7.1,加强免疫后14 d,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效价为25.4~71.8;联合疫苗组与单价疫苗组间抗RV及抗EV71中和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和EV71抗原量按160/160 EU配比时,可诱导出最高的抗RV抗体及抗EV71抗体应答。结论 RV与EV71联合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针对两种病毒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应答水平与疫苗抗原配比剂量相关,未发现两种抗原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对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狂犬病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各自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0、7d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对照组疫苗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试验组疫苗用10%黄芪多糖(APS)溶液稀释,每只腹腔免疫0·5ml。BALB/c小鼠于15d无菌取脾,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昆明小鼠在免疫前和第1针免疫后4、7、14、30、45和60d眶静脉采血,分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CTL试验和小鼠中和抗体水平测定。结果试验组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疫苗,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黄芪多糖能提高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汉逊酵母表达的adr亚型重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adr疫苗)进行免疫学特性与功能学研究。方法采用adr疫苗与酿酒酵母表达的重组乙肝疫苗(adw疫苗)免疫转人HLA-A2基因小鼠,免疫剂量2μg/0.2 ml,于初免3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于第2次免疫1周后,采血,分离血清,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抗体水平。同时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采用HLA-A2/WLSLLVPFV五聚体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中特异性抗乙肝病毒表位的CTL比例。结果 adr疫苗与adw疫苗均可诱导转基因小鼠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且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疫苗对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相似;adr疫苗诱导的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CTL应答作用较adw疫苗更明显(P<0.05)。结论 adr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诱导转基因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作用与现有adw疫苗相似,但其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更显著,可能具有更加良好的预防HBV感染作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两种免疫途径对小鼠的抗体应答。方法选NIH小鼠,分别经皮下和腹腔途径免疫3次同等剂量的结合疫苗,每次间隔2周,用ELISA方法检测两种途径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滴度。结果结合疫苗经腹腔免疫后的抗体滴度优于皮下免疫。小鼠经腹腔免疫3次后,血清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分别是第1次免疫的6·6倍和3·5倍。结论结合疫苗经腹腔免疫较皮下免疫获得的抗体应答水平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方法选免疫前抗体阴性的健康易感儿童,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种原倍疫苗、稀释疫苗及对照疫苗,并于接种后每年采集静脉血,用FAMA法测定抗体。结果原倍疫苗组和稀释疫苗组免疫后1~5年,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5%、89·39%、95·56%、97·27%和98·76%。免疫后1年与5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原倍疫苗组和稀释疫苗组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T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接种原倍和稀释疫苗的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国产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基因佐剂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含IL-2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IL-2,经测序鉴定、碱裂解法大量提取及Sepharose4FF柱层析纯化,得到重组质粒pcDNA3.1/IL-2和pcDNA3.1/S,免疫豚鼠后,经ELISA检测豚鼠血清中抗HBsAg滴度,CTLL-2细胞株/MTT法检测IL-2活性。结果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IL-2构建正确。血清中抗HBsAg抗体滴度:铝佐剂+HBsAg组为2116mIU;IL-2+HBsAg组为1987mIU;质粒pcDNA3.1/IL-2+HBsAg组为2252mIU;质粒pcDNA3.1+IL-2+pcDNA3.1/S组为67·19mIU;质粒pcDNA3.1/S组为50·88mIU。重组质粒pcDNA3.1/IL-2免疫1周后,IL-2表达水平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1个月后IL-2水平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对抗HBsAg抗体滴度和IL-2活性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IL-2基因佐剂可以增强乙肝重组疫苗和乙肝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HB-BCG二联苗经皮内免疫豚鼠,再以HB-DPT四联苗腹腔加强免疫后,发现BCG对免疫系统有强烈的活化效应,对初免应答及回忆反应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CpG-ODN对乙肝核酸疫苗及重组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ODN)对乙肝核酸疫苗及重组(CHO细胞)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核酸疫苗实验组用CpGODN与乙肝核酸疫苗联合免疫BALBc小鼠,阳性对照组注射核酸疫苗,阴性对照组注射质粒pVAX1;重组疫苗分4个实验组,用CpGODN与不同剂量的重组疫苗配伍后分别免疫BALBc小鼠,阳性对照组注射重组疫苗,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应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的抗HBs水平。结果CpG与乙肝核酸疫苗组抗体阳转率比阳性对照组提高3倍,抗体水平提高2倍。CpG与重组疫苗组的阳转率和阳转时间均高于或早于CpG与核酸疫苗实验组。加入CpGODN后,即使重组疫苗用量减少3倍,诱导抗体水平和阳转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CpGODN可提高乙肝核酸疫苗和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使抗体产生的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同时或分别接种不同月龄婴儿,结果表明,同时与分别接种的免疫应答类似,临床反应均轻微。但接种儿童月龄较大 PPD 阳转率较高,平均硬结直径较大,抗-HBs 的 GMT 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包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壳聚糖纳米粒与常规铝佐剂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异,并对壳聚糖佐剂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20、30及40μg/ml的包裹乙肝疫苗的壳聚糖纳米粒溶液,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和多分散系数,BCA法测定包封率;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铝佐剂对照组、空白纳米粒对照组、常规疫苗组和壳聚糖疫苗组,肌肉注射免疫小鼠,2μg/只,隔周免疫1次,共2次。采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对小鼠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制备的载乙肝疫苗壳聚糖纳米颗粒粒径为(262.7±10.8)nm,与空白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相比,略有减小,多分散系数为(0.228±0.016);随着抗原浓度升高、4℃放置3个月及反复冻融,纳米粒的包封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可达80%左右;壳聚糖疫苗组在小鼠体内产生的表面抗体滴度最高可达1∶80 000以上,并从第8周起,与常规疫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新型疫苗佐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重组乙型肝炎痘病毒载体疫苗与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用载体疫苗和DNA疫苗分别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和ELISPOT法检测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结果两种疫苗的血清抗体水平分别为135和104 mIU/ml,百万淋巴细胞中SFC数目分别为550和314,载体疫苗均优于DNA疫苗。结论重组乙型肝炎痘病毒载体疫苗较DNA疫苗具有更高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人用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毒理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用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的毒理及药效学作用,以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对布氏菌活疫苗进行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试验、全身过敏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及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并免疫小鼠,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小鼠皮内注射布氏菌活疫苗的最大耐受量为1·0×109个菌,用布氏菌素注射足底,可引起明显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局部刺激试验,只有注射1·0×109个菌的部位会在48h后化脓,但在1~2周内可自愈。全身过敏试验均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毒性试验、各项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均未见显著差异,各脏器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亦未见病理改变。免疫12周后,对豚鼠骨髓造血细胞亦无影响。对皮内免疫12周的豚鼠作背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24~48h结果为阳性。皮内免疫小鼠14d后可测得小鼠体内有抗体产生,50d后测得小鼠体内抗体均呈强阳性,对照组小鼠14d与50d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毒理和药效学试验结果显示,布氏菌活疫苗用皮内注射的途径进行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5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和10μg/剂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免疫儿童后的抗体应答和免疫持久性。方法1151和996名6 ̄12岁儿童分别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14批酵母疫苗和5批CHO疫苗,于第1针免后3(T3)、7(T7)、12(T12)、24(T24)、36(T36)、60(T60)月检测抗-HBs应答,分别对接种10批酵母、5批CHO,4批酵母、4批CHO,2批酵母和2批CHO疫苗的儿童进行首针免疫后T24、T36和T60的随访,采用放免法(RIA)检测抗-HBs水平。结果首针免疫后12个月内,接种两种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T24、T36时,接种CHO疫苗的儿童抗体阳转率显著高于酵母疫苗。结论应提高酵母疫苗免疫儿童现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