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材料,探究不同熔融指数PLA母粒对其熔喷可纺性的影响。以纺丝级PLA为原料,采用催化降解法分别设计制备了熔融指数为200、400、600、1 000、1 400 g/(10 min)的PLA母粒,对其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流变性能、结晶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然后进一步制备不同熔融指数的PLA熔喷材料,分析其形貌结构、纤维直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熔融指数的升高,PLA熔喷母粒的重均分子量从75 566 g/mol降低到29 857 g/mol,分子质量分布变宽,而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结晶性能及热稳定性无明显变化;随着熔融指数的升高,熔喷纤维的直径逐渐减小,纤维直径为0.5~7μm,且熔喷材料的纵、横向断裂强度显著降低;当PLA熔喷母粒的熔融指数在400~600 g/(10 min)之间时,熔喷材料的可纺性和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气颗粒物污染问题,为实现对空气中PM2.5以及其它有害颗粒物的高效过滤,从而达到保护人体生命健康的目的,将介电性与极性良好的聚偏氟乙烯(PVDF)与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并经过熔喷纺丝工艺结合电晕驻极,制备出具有纤维直径细、孔径小、过滤效率高、过滤阻力低的环境友好型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通过系统研究PVDF对PLA电晕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的结晶行为、电荷存储性能及其机制与过滤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PVDF的引入对PLA/PVDF熔喷非织造布纤维的结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可使PLA结晶速度加快,结晶度增加。PLA/PVDF电晕驻极熔喷布的初始表面静电势高达3 kV以上,热刺激放电测试峰值更高,电荷存储量有明显提升。特别地,在85 L/min纺丝流速下测试,PLA/PVDF单层电晕驻极熔喷非织造布过滤性可达85%,过滤阻力小于40 Pa,相较于未添加PVDF的电晕驻极熔喷非织造布过滤效率提升20%以上;探讨了电晕驻极后PLA/PVDF熔喷非织造布的电荷存储机制,发现PLA/PVDF熔喷非织造布的电荷存储性能提升最终使过滤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3.
《丝绸》2021,(10)
聚乳酸(PLA)生物可降解熔喷非织造材料因其超细纤维结构和环境友好性而体现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但PLA由于其本身力学韧性不足,限制了拓展应用。文章以高流动性热塑性聚氨酯(TPU)为PLA的增韧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熔喷非织造用PLA/TPU复合母粒,对其相结构形态、热-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和晶型结构变化进行研究,进一步制备了PLA/TPU熔喷非织造材料。结果表明:PLA与TPU为不相容体系,TPU对PLA的结晶过程和晶型结构几乎无影响,但使PLA的热稳定性有所下降。TPU共混质量比在20%以内,PLA/TPU的熔喷加工性较佳,PLA/TPU熔喷非织造材料相比单一PLA熔喷材料体现出更好的强度和拉伸延展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聚乳酸(PLA)的韧性,分别使用具备可降解特性的不同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和PLA熔融共混,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G的PLA/PEG共混材料。通过熔喷工艺,制备得到具有良好韧性的超细纤维熔喷非织造材料。系统探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G对PLA材料的断面形貌、流动性能、热性能、结晶形貌以及对PLA熔喷非织造...  相似文献   

5.
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纳米聚偏四氟乙烯(PVDF)/熔喷聚乳酸(PLA)复合材料,再采用外置式电晕放电法对纳米PVDF/熔喷PLA复合材料进行驻极处理.对驻极前后的纳米PVDF/熔喷PLA复合材料的表面静电位、过滤效率及过滤阻力等进行测试,并研究相对湿度对驻极纳米PVDF/熔喷PLA复合材料表面静电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电晕放电时间的增加,纳米PVDF/熔喷PLA复合材料表面静电位先逐渐增加后又呈下降的趋势.驻极处理后复合材料的过滤效率显著提高,过滤阻力变化不显著.驻极复合材料表面静电荷在较高相对湿度环境中的衰减速度高于在较低相对湿度环境中.驻极纳米PVDF/熔喷PLA复合材料在各种相对湿度环境中存储30 d后,其过滤效率仍高于未驻极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熔喷用麦饭石/聚乳酸共混材料的结构与可加工性,采用三乙氧基甲基硅烷(Methyltriethoxysilane, MTES)对麦饭石(Medical stone, MS)进行表面改性,并以改性麦饭石(MTES-MS)为填料,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为基体,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MTES-MS/PLA共混材料。通过对共混材料的截面形态、结晶结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MTES-MS与PLA基体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MTES-MS的加入对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结构的影响不大,但会使其结晶度和热稳定性有所上升;随着MTES-MS质量分数的增加,在同一温度下,共混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Melt flow rate, MFR)随之降低,流动性变差,但仍满足熔喷可纺性的要求;而MTES-MS/PLA共混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当MTES-MS的质量分数为7%时,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优,相比于纯PLA,共混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提升了76.17%,纵向断裂伸长率提升了70.79%。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外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目前我国发展PLA熔喷非织造材料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性能特点、制备工艺及可能的应用领域。指出由于PLA具有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两大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聚丙烯腈(PAN)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制备纺丝液并进行静电纺丝,用熔喷聚丙烯(PP)非织造材料为基材接收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制备PAN静电纺/PP熔喷复合材料。研究了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对纤维直径及均匀度的影响,优化了静电纺丝工艺,在此基础上改变纺丝时间控制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复合的静电纺纳米纤维含量,通过AFC-131滤料性能测试系统测试了PAN静电纺/PP熔喷复合材料的空气过滤性能。结果表明,在熔喷非织造材料喷覆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后,过滤效率明显提高,颗粒越小,过滤效率提高越多,且随喷覆时间的增加,过滤效率提高,滤阻增加,但滤阻增加值小于过滤效率增加值,综合考虑在纺丝时间为10min时,可以制备高效低阻的PAN静电纺/PP熔喷复合非织造过滤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空气过滤性能,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掺杂Ag的SiO2气凝胶(SiO2-Ag),并采用熔融共混法获得不同比例的SiO2-Ag/PLA共混材料,经熔喷加工制备出SiO2-Ag/PLA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通过对复合熔喷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构、空气过滤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Ag能够均匀分布于PLA基体中,随着SiO2-Ag含量的增加,复合熔喷材料的平均纤维直径和孔径略有增大,过滤效率与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过滤阻力下降,透气率和品质因子提高。当SiO2-Ag质量分数为3%时,SiO2-Ag/PLA复合熔喷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熔喷驻极体材料驻极稳定性差而导致过滤效率下降的问题,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CB944)作为驻极添加剂,经与聚丙烯造粒处理,采用熔喷和驻极工艺制成聚丙烯熔喷驻极体材料,同时选用商用驻极母粒(HDET1200MB)制备聚丙烯熔喷驻极体材料,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CB944质量分数为0.1%~1%时,对聚丙烯熔喷驻极体材料的表面形态、纤维直径、孔径及其分布、透气性和过滤阻力等无明显影响;受阻胺和商用驻极母粒均可以提高聚丙烯熔喷驻极体材料的驻极稳定性和过滤性能稳定性;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普通聚丙烯熔喷驻极体材料、含CB944聚丙烯熔喷驻极体材料和含HDET1200MB聚丙烯熔喷驻极体材料的过滤效率分别下降10.35%、5.75%和2.66%。  相似文献   

11.
朱斐超  韩建  于斌  余洁  欧璐 《纺织学报》2016,37(2):21-2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质量比为100/0、75/25、50/50、25/75、0/100的熔喷非织造用PHBV/PLA共混材料,分别采用热重分析法(TG)、熔融指数法(MFI)、热台偏光镜法(POM)和毛细管流变法对共混材料的可纺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初生纤维的纺丝性能给予了初步评价。研究表明:PHBV的热稳定性差、加工窗口窄且熔体流动性差,PHBV/PLA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熔体流动性明显改善;PHBV结晶速率快, PLA对PHBV的结晶具有稀释作用;PHBV/PLA共混物为典型的切力变稀型流体,PHBV对温度和剪切速率变化敏感度高,PHBV/PLA共混材料的表观粘度随着PLA含量的提高而有所增大,但均小于纯PLA;PHBV纤维发粘现象严重,纺丝困难,随着共混材料中PLA含量的提高,纺丝性能提高,初生纤维表面变得光滑。  相似文献   

12.
用新型聚合物减黏裂化工艺提高熔喷聚丙烯原料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巴精细化工公司推出的新型添加剂(商品名Ciba IRGATEC CR76)不合过氧化物,在熔喷纺丝过程中对树脂提供可控性的降解,使产品具有优越的性能。该项技术不只适用于市场上的纺粘级原料,还能把纺粘或纺熔复合废料转换成高附加值的熔喷规格的树脂。该新型的添加剂属新一代的自由基生成剂,克服了目前过氧化物工艺的缺点。产品呈粒状,可安全稳定地用于生产和储存,减粘裂化作用在一般加工温度范围内非常有效。可以得到理想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树脂。用此技术所生产的熔喷非织造布及纺粘/熔喷非织造布(例如SMS)在静水压、透气性及机械性能上得到极大的改善。非织造布原料的灵活性是该新型工艺的主要优点,并能提供开发出独特非织造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汽巴精细化工公司推出的新型添加剂(商品名C iba IRGATEC CR 76)不含过氧化物,在熔喷纺丝过程中对树脂提供可控性的降解,使产品具有优越的性能。该项技术不只适用于市场上的纺粘级原料,还能把纺粘或纺熔复合废料转换成高附加值的熔喷规格的树脂。该新型的添加剂属新一代的自由基生成剂,克服了目前过氧化物工艺的缺点。产品呈粒状,可安全稳定地用于生产和储存,减粘裂化作用在一般加工温度范围内非常有效,可以得到理想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树脂。用此技术所生产的熔喷非织造布及纺粘/熔喷非织造布(例如SMS)在静水压、透气性及机械性能上得到极大的改善。非织造布原料的灵活性是该新型工艺的主要优点,并能提供开发出独特非织造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用于非织造材料的聚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可再生农作物制得的聚乳酸(PLA)可以制成纤维,加工成非织造材料。介绍了PLA的结构和性能,PLA纤维和非织造材料的加工方法;重点介绍了PLA纺粘产品的性能和应用领域;指出PLA产品存在收缩率较高的问题,目前尚无商业化PLA熔喷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聚乳酸(PLA)膜材料和聚乳酸膜纸复合材料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特性。  方法  利用自制温度数据采集系统、扫描电镜(SEM)、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SHS-GC/MS)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加热卷烟中2种PLA膜材料和1种PLA膜纸复合材料的物理性状、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这几种降温材料的降温效果及对加热卷烟烟雾量的影响。  结果  ① 当热重温度从50℃升到110℃,膜纸复合材料的失重率高于膜材料的失重率;②随着顶空处理温度的升高,PLA膜材料和PLA膜纸复合材料的释放物种类和释放量均显著增加;③对比110℃时每克材料中释放物的峰面积,PLA膜纸复合材料中的丙二醇和三醋酸甘油酯的释放量均高于PLA膜材料,L-丙交酯释放量仅为PLA膜材料的1/10;④降温材料类型及成棒工艺对烟支烟雾量有较大影响;⑤在高温烟气作用下,PLA膜材料发生了大面积的熔融粘连,孔道大量消失;PLA膜纸复合材料只是局部发生了熔融粘连,并且由于纸的骨架支撑作用保留了大量的孔道,有利于烟气流动。  结论  PLA膜材料和PLA膜纸复合材料的物理形态、成棒工艺对加热卷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抗菌性能,以ZnO为功能粒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PLA/ZnO共混物,对共混物的形貌结构、热性能、防紫外线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表征,选用最佳质量配比的共混物进行熔融纺丝制备PLA/ZnO纤维。结果表明:当ZnO母粒质量分数为5%时(ZnO质量分数为0.85%),ZnO粒子在PLA基体中分布均匀,PLA/ZnO共混物热稳定性较好,防紫外线和抗菌性能优异,紫外线防护系数达到663,且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在99%以上;该比例的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制得的PLA/ZnO纤维的结晶度达30%以上,纤维的强度符合织造要求,制备的PLA/ZnO织物紫外线透过率低于30%,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也高达99%,且织物水洗10次后抑菌率不变。  相似文献   

17.
可降解防静电包装材料在保留传统防静电材料性能的前提下,可完全生物降解,符合环保要求。为了制备具有优异力学和导电性能的可生物降解防静电包装材料,本研究先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羧基化,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PLA/PBAT/CNTs-COOH复合材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制备的复合材料的链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并且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数字冲击试验机和多功能数据采集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和导电性能。结果表明:将CNTs-COOH引入PLA/PBAT体系中,可在不降低拉伸强度的同时,有效提高冲击强度,降低表面电阻率,CNTs-COOH的最佳添加量为1wt%~1.5wt%。该PLA/PBAT/CNTs-COOH复合材料可用于静电敏感产品的防静电包装。  相似文献   

18.
熔喷聚乳酸非织造材料工艺与过滤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和分析,证明了聚乳酸在熔喷工艺上应用的可行性,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研制出过滤性能良好的熔喷聚乳酸非织造材料,讨论了主要工艺参数(气流速度、接收距离以及驻极)对熔喷聚乳酸非织造材料过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熔喷法非织造布的特点以及纳米复合熔喷法非织造布的优势及应用,并总结了国内外生产纳米复合熔喷法非织造布时施加纳米材料的方法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简单介绍了本研究所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