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胶东金矿集区深部找矿重要进展及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区,已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4 500余吨。通过全面梳理并总结胶东矿集区深部找矿成果,从典型矿床空间分布、控矿要素、矿床类型及规模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胶东金矿集中区的主要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该区深部找矿工作。研究表明,三山岛和焦家金矿均已发展成为世界级巨型金矿床,近年来在三山岛北部海域一次性提交金资源量470 t,在焦家成矿带的曲家、东季-南吕、南吕-欣木、朱郭李家、焦家深部和新城深部等矿段提交的金资源量均超过100 t,在纱岭矿段提交金资源量389 t。焦家和三山岛2个巨型金矿床分别沿2条大致平行的焦家和三山岛断裂的对应位置分布,相向而倾,金矿体表现为“阶梯式”分布规律,现已揭露2个成矿台阶,断裂走向的拐弯部位和菱形格状断裂交会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在玲珑金矿田,近年来主要沿破头青断裂和九曲断裂探明破碎带蚀变岩型深部金资源储量逾500 t,致使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明显超过了石英脉型金矿,从而改变了该矿田的矿床类型格局,矿化分布总体表现为“上有蚀变岩(主断裂带中)、下有石英脉(主断裂下盘)”的特征。在栖霞金矿田,拓展了沿主要断裂带开展深部找矿的新方向,在台前-陡崖断裂的栖霞笏山村探明了大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在蓬家夼金矿田开展的深部找矿发现了资源量近70 t的牟平辽上深部金矿床,控矿断裂呈铲式阶梯状和舒缓波状展布,矿体产于断裂深部倾角明显变缓处,该矿床的矿石类型与胶东其他金矿床不同,主要为碳酸盐脉型金矿石,被命名为“辽上式”金矿。胶东地区深部找矿成果表明,其深部找矿潜力依然巨大,重点找矿方向有胶西北3条主要成矿带深部、栖霞金矿田和蓬家夼金矿田深部及三山岛北部海域,而在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的深部空间找矿潜力不大。经初步推测,胶东3 000 m深度以浅金资源量不少于6 000 t,5 000 m深度以浅金资源量将会超过10 000 t。  相似文献   

2.
豫西铁岭金铅矿床位于熊耳山金矿田西南段,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矿作用强烈,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为了进一步开展铁岭金铅矿床深部找矿工作,探寻找矿方向,通过对铁岭金铅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综合研究,探讨铁岭金铅矿床成因,并结合矿床已施工工程,根据已知矿体的浅部及中深部厚度和品位数据,利用MAPGIS的DTM空间分析功能对矿区Pb1、Ⅰ-1号主矿脉深部矿体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区内Pb1铅矿体整体沿走向向西倾伏,02~2线中部存在无矿段;0线以西存在连续的矿体集中分布区,矿体向深部侧伏延伸,具有膨大现象。Ⅰ-1号铅矿体浅部存在2个浓集中心,其与已形成的采空区范围基本一致;02~4线之间浅部及中部存在无矿段;在8线以西矿体整体沿走向向西侧伏,04线以西深部存在膨大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铁岭金铅矿床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铅矿床,区内Pb1铅矿脉0线以西深部、Ⅰ-1号铅矿脉04线以西深部和金矿脉04线以西深部均为有利的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3.
西岭金矿床位于著名三山岛金矿床的东侧,属于三山岛金矿床向深部延伸的的矿体。西岭金矿床的矿体赋存于破碎蚀变带中,赋矿标高主要为-1 000~-2 000 m,主矿体为Ⅰ号矿体;矿床蚀变带分带明显,沿主断裂的上下盘展布,其形态总体较稳定,属于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分析矿床成矿规律、控矿构造,结合矿区的地质勘查成果,对矿区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认为矿区外围北东区域的构造延伸部位是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三山岛—新立—仓上金矿是招掖金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山经过10多年的开采,其地表及浅部资源不断枯竭,因此采用先进技术开展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方法对三山岛—新立—仓上矿区深部及其外围进行了盲矿预测,建立了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并重点分析了矿床不同中段主要元素的构造叠加晕特征。本区盲矿预测结果显示:在三山岛金矿初步提出了28个盲矿预测靶位,其主矿体深部预测金金属量为35 234 kg;在新立—仓上金矿初步提出了14个盲矿预测靶位,其主矿体深部预测金金属量为52 189 kg,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牟平金矿深部矿体赋存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为雷  沈运超 《黄金》2000,21(11):1-6
根据矿山生产原始资料,运用计算机数据图形处理应用技术,对牟平金矿矿体深部成矿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Ⅰ2号和Ⅱ号矿体在垂向上的成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牟平金矿Ⅰ2号和Ⅱ号矿体深部存在成矿的前景和找矿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对Ⅰ2号和Ⅱ号矿体深部及两翼进行了隐伏金矿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6.
崔家金矿是山东地区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金矿床,该矿主要分布在招莱金矿带灵北-双目顶断裂北东段区域上,目前该区已有16条矿脉被发现,其中主要的工业矿体为1号、10号、13号。文中对该矿区域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金矿成矿过程中初始的矿源层、构造以及载矿热源体起着重要的控矿作用。围岩蚀变在区域上比较发育,主要包括绢云母化与黄铁矿化与硅化,这些围岩蚀变和区内金矿成矿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性。结合矿床产出以及时空分布规律,崔家金矿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交代充填行金矿床。基于以上研究和分析,优选出找矿靶区四个,特别是1号和10号矿脉外围和深部有中型金矿找矿前景,应当进一步扩大找矿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其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高,矿体由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角岩型矿体及外围独立金矿体组成,具有多元矿体结构,其成矿元素为Cu、Mo、Pb、Zn、Au和Ag,呈现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找矿方向一直是地质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斑岩成矿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近年来在甲玛矿区深部及外围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基于最新勘查成果,甲玛矿床共探获铜资源储量超过850×104 t,钼资源量达91×104 t,铅锌资源量超过150×104 t,伴生金储量为220 t,伴生银储量超过1×104 t,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为进一步指导区域及外围勘查找矿工作,以甲玛矿区最新勘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矿区钻孔的详细编录,采用地表构造蚀变填图等方法,系统解剖了甲玛矿区不同矿段的矿体地质结构,并揭示了其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主矿段深部的厚大矽卡岩矿体和外围则古朗北矿段的巨厚斑岩型矿体,分析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认为甲玛矿区深部仍存在厚大矽卡岩铜钼矿体和斑岩钼矿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围则古朗北矿段新发现的斑岩矿体、矽卡岩矿体和角岩型矿体的勘查,建立新的资源储备。此外,归纳总结有效勘查找矿方法,以期为深入探究甲玛矿床成矿作用和创建综合勘查找矿模型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系统梳理矿区已有勘查和研究资料,总结甲玛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区域类似矿床的地质勘查提供重要线索,也为青藏高原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牟乳成矿带是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近年来其深部找矿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分析总结邓格庄深部金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及围岩蚀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深部找矿方法,分析了深部找矿潜力。邓格庄金矿床为产于侏罗纪玲珑型花岗岩中的大型金矿,深部主矿体赋存标高为-350~-733 m,矿体受金牛山主断裂西侧分支断裂的控制。分析认为,NNE向与NE向断裂交会部位、断裂走向转折部位及倾角由陡变缓的部位是成矿有利地段。研究提出,结合阶梯式成矿模式理论,可控源大地音频电磁测深、井中激电测量、EH4系统、构造叠加晕测量和钻探验证等是开展深部找矿的有效方法组合。进一步指出,邓格庄金矿具有良好的深部找矿前景,Ⅱ-1号矿体深部54~86勘探线和Ⅲ-6号矿体深部62~110勘探线2个区域为深部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9.
湖南新化县玉横塘金矿位于望云山—龙山东西向穹隆状隆起带与邵阳—郴州北西向基底构造岩浆岩带交汇处。近年来在矿区地表及浅部找矿取得一些进展,但深部找矿效果欠佳,导致探矿工程的布设陷入困境。通过对玉横塘矿区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系统总结,着重分析了矿区成矿构造型式、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演化序列。研究表明:矿区成矿构造型式为平行带状;矿脉具明显的北西向优势方位;北西西向矿体具有向北西侧伏的规律,侧伏角55(°);矿化在倾向和走向上具明显的富矿段与贫矿段相间出现规律。根据矿体侧伏及分段富集规律,预测在Ⅰ1矿体北西侧,33号勘探线两侧100 m范围内,垂向标高-50~50 m空间内可能存在厚大富矿体。  相似文献   

10.
仓上金矿位于三山岛—仓上断裂西南部,西邻渤海湾,是我国大型露天金矿之一。至2005年闭坑后,在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一直未取得新进展。为加大勘探深度,探查矿区外围和深部断裂及岩体的空间展布情况,寻找深部金矿资源,采用CSAMT方法在该区开展了测深剖面勘查工作,并与以往的物探资料及331号地质剖面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F1推断断层与三山岛—仓上断裂相吻合,提出验证钻孔1个。经钻探工程验证见金矿体,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找矿效果,为下一步开展地质找矿提供了有价值的地球物理信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东莱州三山岛北部海域超大型金矿勘查实践与找矿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三山岛成矿带北段,是一个严格受断裂控制的超大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全部赋存于滨海海域之下。海域金矿在哪找,怎么找,是困扰海上找矿取得突破的重要难题。在综合分析研究海域金矿成矿规律及矿体空间分布、富集规律与预测找矿潜力的基础上,开展了一次系统的由预查开始直接进入详查的勘查活动。在勘查过程中,采用拼装式插桩海上钻探平台进行海上大规模钻探施工,该钻探平台具有安全稳固、可操作性强、周期短、可施工深孔及质量可靠等优点。海域金矿勘查工作历时2年半,先后取得如下重要成果:(1)提交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金矿床和最大金单矿体;(2)首开我国浅海海域金矿勘查的先河,解决了海上金矿勘查的关键技术难题,克服了海域金矿海上勘查难度大的问题;(3)丰富了胶东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内容,有效应用新型找矿方法,对我国今后海底固体矿产勘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勘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甘南地区是甘肃省重要的金矿集中分布区,经过30多年的地质勘查,分别形成了以早子沟、加甘滩、以地南等金矿床为代表的夏河—合作金矿富集区和以大水、辛曲等金矿床为代表的忠曲—大水金矿富集区。采用典型矿床解剖和金矿富集区区域类比的方法,通过系统总结加甘滩特大型金矿床主矿体特征,并对比分析2个金矿富集区勘查程度达到详查或勘探的5个大中型典型金矿床主矿体特征及其控矿因素,以期为甘南地区大中型金矿床地质研究提供范例。加甘滩金矿床主矿体规模以中型为主,金平均品位为2.20×10-6~3.77×10-6,查明金资源量占矿区总资源量的57.27%;对比可知,5个金矿床的矿带规模大,其长度大于1 000 m,控制斜深大于400 m,主矿体数量占矿区全部矿体数量的1.98%~7.14%,除加甘滩金矿之外,其余矿床查明金资源量占矿区总资源量的75%~79%,单个主矿体资源量大于1.5 t,且特大型、大型和中型金矿床分别圈出大型、中型和小型资源量规模的主矿体;夏河—合作矿集区主矿体规模为大中型,金平均品位小于3.5×10-6,忠曲—大水矿集区主矿体规模为中型,金平均品位大于5×10-6,即后者矿体规模相对较小但品...  相似文献   

13.
礼县大埝下金矿是礼(县)-岷(县)金矿集中区东段新发现的金矿床,研究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对于陇南-天水地区或其他具有类似地质情况地区的找金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对矿床与中川花岗杂岩体的空间距离、控矿断裂特征、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和现有勘查程度进行研究,认为矿床成因与中川花岗岩体有关,将中川岩体的成矿范围向外拓展了3 km。现有矿体在走向(平面)和倾向(剖面)上都有发展前景,特别是矿体的南西端,矿体厚度大,深部揭露很不充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投入较大工作量,采用钻探与硐探相结合的手段,扩大现有矿床规模。现有矿体属于品位低、规模大的氧化矿体,适合采用大规模机械化露天开采。  相似文献   

14.
翟玉泉  李守业  刘连登 《黄金》2006,27(4):15-18
小西南岔铜金矿床,香房河以北称北山矿段、以南称南山矿段。北山矿段由数个系脉型铜金矿体组成,而南山矿段仅由11号系脉型铜金矿体组成。文中主要论述11号系脉特征、系脉中铜金矿体和铜矿体的分布规律,以及断裂构造组合对矿体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自1989年投产至今已有27年历史,受价格和品位波动的影响,黄金价格低迷时,部分赋存条件复杂的矿体未能及时回采,因此矿区内存在较多的高品位人工假底下矿体。人工假底下矿体的开采面临着上覆充填体强度较低、围岩条件复杂和资源难以回收等技术难题。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工业试验等手段,对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内回采人工假底下矿体的支护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确定高品位人工假底下矿体回采支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在S10190采场创新采用无架腿支护技术支护顶板,成功回采金矿3 000余吨,避免非人为故意因素情况下偶然性刮倒、碰倒钢支架情况的发生,大幅减少工字钢和木料等采联及通道支护材料的使用量。该技术可以提升机械化作业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场回采效率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再论甘肃马泉金矿矿石品位分布特征及品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矿石品位分布的实际情况与相应数学模型进行对比,发现马泉金矿矿石品位分布规律为对数正态分布,从理论上证明该金矿矿体品位受1~2 种主要地质因素的影响,即Au 元素的赋存矿物主要是毒砂和黄铁矿,金矿质对于硫化物是有选择性的,但矿床的形成是多期次矿质叠加的结果。矿石品位分布的数学模型是均值为3.566×10-6、均方差为2.006×10-6 的对数正态分布。通过对矿床平均品位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的研究,认为矿床属品位均匀型矿床,建议矿床的边界品位为1.0×10-6,特高品位下限为29×10-6。矿床中高品位矿体(10×10-6~17.78×10-6)仍具有找矿潜力。矿床东部地带23 号勘探线以东标高在1 700~1 800 m 之间,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寨上金矿地表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因而地表找矿和深部矿体定位较难。针对勘查现状,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工作。在贯穿寨上矿区南北矿带的16线开展CSAMT测量工作,结果显示南北矿区的电阻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16线电阻率二维反演,扎麻树背斜呈北陡南缓,核部较陡立的形态。破碎蚀变带(矿体)位于高、低阻异常的梯度带上,揭示出10条破碎蚀变带(南、北矿带各5条破碎蚀变带) 与已知构造带和矿脉分布套合较好。对寨上矿区南矿带测区范围勘探线进行了电阻率测量工作,43~95线CSAMT测量联合剖面显示,各矿脉深部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扎麻树背斜核部的35号脉总体北倾,异常下延深度较大,深部具有找矿潜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工作解决了寨上金矿构造展布问题,探索其南、北矿带深部矿脉分布规律,为该矿区深部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西堡子湾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淑芳 《黄金》2003,24(10):18-20
堡子湾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天镇断拱的阳高凸起之上的阳高山前破碎带金、多金属成矿远景带上。矿床产出于堡子湾二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角砾岩体中,矿体主要赋存于角砾岩体内部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其产状与角砾岩筒产状一致。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隐爆和次生富集作用密切相关,矿床属于次火山隐爆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