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80年代以来几种引进和国产清梳联中开清棉机械的主要特点和性能,椁清梳联中开清棉工序开花、除杂强度与半成品质量的关系,开清棉工序与棉棉工序的合理分工以及在开清工序增加预开清能力以减少短绒和棉结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清梳联对纺纱短绒率、棉结等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清梳联各工序与棉结、短绒率间关系的描述。分析了清梳联影响短绒率、棉结的主要因素是清花工序的工艺流程、清花各工序打手的速度、打手的形式、清梳联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梳棉机锡林、盖板、刺辊速度、盖板根数、棉箱内给棉和开棉罗拉、固定分梳板、除杂装置、吸风除尘装置等,阐明了当今清梳联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清梳联今后未来改进发展的方向。用试验和数据说明了减少清梳联短绒率、棉结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熊伟  孔庆平  徐良涛 《纺织器材》2006,33(Z1):56-61
通过对清梳联各工序与短绒率、棉结间关系的描述,详细地分析了清梳联影响短绒率、棉结的主要因素是清花工序的工艺流程、清花各工序打手的速度、打手的形式、清梳联不同制造厂、不同型号、梳棉机刺辊、锡林、盖板速度、盖板根数、棉箱内给棉和开棉罗拉、固定盖板、除杂装置、吸风除尘装置等;阐明了当今清梳联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清梳联今后改进的方向,用试验和数据说明了减少清梳联梳棉条短绒率、棉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降低清梳联棉结与短绒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降低清梳联棉结与短绒的途径.分析了原棉性能及清梳联工艺与生条棉结、短绒率的关系,通过正确选配原料,以控制棉结短绒增长率为目的对开清点组合、各级打手速度、梳棉机速度、隔距、定量及针布选型等进行工艺优化配置,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工艺参数,结果使清梳联生产线生条棉结和短绒率明显下降,达到了较好的水平,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清梳联各主要单元机的工艺研究,寻找如何合理配置工艺参数,进而处理好除杂、降低棉结产生和减少短绒的关系,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6.
清梳联降低棉结、减少短绒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焦记  陈立安 《纺织器材》2007,34(3):15-19
为了降低清梳联工序中所产生的棉结和短绒,结合进口代表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的立达C51型清梳联的使用经验,从"抓棉→开棉→混棉→清棉→梳棉"各工序进行分析,指出:①打手速度应根据原料进行优选,过大易产生棉结、短绒且损伤纤维;②调整好隔距也是影响棉结、短绒的重要因素;③清棉工艺应以轻打、少伤纤维为原则;④优选梳理器材并进行合理配套,调整各部件参数是清梳联减少棉结、短绒的保证.总之,清梳联工艺应贯彻"连续均匀喂给,薄喂柔和开松,落杂大少伤纤维、梳理转移适度,结杂短绒兼顾,气流参数保证"的要求,另外各工程技术人员,应采用新技术、新器材、加强日常管理,贯彻以"原料为前提、设备为基础,工艺为核心,器材为关键,操作为后盾"的生产,全面提升纱线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清梳工序中棉结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重点研究清梳工序中棉结的变化情况及减少棉结的措施.测试了各工序棉结的分布情况,介绍了棉结的概念和半制品中棉结的检测方法,分析了轧工方法、清梳各工序、纤维的成熟度和细度以及原棉中的短绒对棉结的影响.指出:降低清梳工序棉结就要合理制定混配棉指标、改进清梳工艺流程、重视梳棉和精梳.梳棉工序通过控制落棉、减少搓擦、控制生条短绒率、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采用新工艺和严格控制温湿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棉结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清梳联棉结短绒与成纱质量的相关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育新 《棉纺织技术》2006,34(11):38-40
为了探讨清梳联棉结、短绒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分析了清梳联的工艺特性,通过清梳联不同工艺配置、各单机工艺参数系统优化选配的纺纱试验,得出:只有加强清梳联系统工艺研究、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加强试验和系统分析,才能有效降低棉结增长率和纤维损伤,从而降低短绒增长率,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9.
清梳联合机落棉试验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合理控制特吕茨施勒尔清梳联合机的落棉率,提高落棉含杂率和除杂效率,对清梳联进行了落棉试验。系统落棉试验表明,该清梳联的落棉排杂主要集中在DK760型梳棉机、CV13型清棉机和AFC型双轴流开棉机上。通过对此三种设备进行落棉试验和工艺分析,从中找出了合理的落棉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原棉含杂率高的特点,充分发挥清梳设备效能,加大落棉,加强对杂质和短绒的排除,合理改进开清棉设备,清棉工艺遵循"精细抓取,多梳少打,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提高原棉开松度,降低棉卷含杂率,梳棉工序采取"低速度,紧隔距,强分梳,多除杂"的工艺原则,减少生条结杂,使成纱质量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探讨纯棉赛络纺竹节纱生产工艺.针对纯棉赛络纺竹节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工艺技术措施:开清棉控制打手速度;梳棉优选梳理元件;并粗合理配置牵伸工艺、粗纱捻系数;细纱正确选用喂入喇叭口间距、捻系数、钢领钢丝圈、整顿机械状态,减少断头;络筒正确配置速度及电清参数;严格控制温湿度,加强运转管理.结果使纺纱顺利进行,断头减少,成纱质量稳定提高,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棉纱结杂成因及清梳工序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原棉性能、工艺过程分析了成纱结杂产生的原因和各工序分布情况,通过合理配棉、降低原料中杂质数量,改进清梳工艺、减少半制品棉结数量,合理控制车间温湿度,从而减少成纱结杂,提高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细绒棉纺精梳细号纱成纱毛羽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配棉等级1.8级细绒棉纺CJ 9.7 tex纱,为了有效控制毛羽,保证成纱质量,通过生产试验优化了工艺参数.开清工序适当降低打手速度,梳棉工序合理选用针布,精梳工序适当增加落棉率,并粗工序合理牵伸分配、适当增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工序优化锭速、适当增大细纱捻系数、优化配置卷捻机构和牵伸机构专件器材,络筒工序适当降低速度、合理配置张力及配用金属槽筒.实践表明:通过优化工艺、优选器材并加强生产管理,CJ 9.7 tex纱毛羽得到有效控制,质量达到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清梳联纺长绒棉的性能特征,针对清梳联的设备配置,就清梳联纺长绒棉工艺流程中设备的配置,各单机工艺参数的配置进行了质量指标测试.采用"一抓、一开、一混、一清"的短流程工艺,各主机相互配合,作用互补,可完成精细抓棉,有效开松,均匀混和,高效除杂的任务;同时以锡林针布为中心并进行针布配套,梳棉机锡林速度不宜过高,对纤维损伤少;各机台的工艺配置应根据原料情况、产量以及质量要求,经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15.
减少针织纱细节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减少针织纱细节,提高成纱质量,运用系统棉纺工艺学的思想,针对针织纱生产过程中细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纺纱试验.针织纱细节与原料中的含短纤维量、牵伸工艺配置、机械设备、操作和清洁等因素有关.通过采取合理配棉、优选工艺参数和新型纺纱器材、加强挡车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措施,减少了针织纱细节,针织纱质量达到乌斯特2001公报5%~25%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铜氨纤维的特性,铜氨纤维与棉纤维混和纺制针织用纱的工艺方案是采用三道并条的工艺。铜氨纤维纺纱在开清棉工序以多松少打、多梳少落为工艺原则,为减少纤维损伤及打手返花,造成过多的棉结,适当降低打手速度,并跳过A036B型豪猪开棉机,减少打击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涤棉混纺纱混纺比的准确性,通过改进开清棉、梳棉工艺,降低棉卷、生条的内外重量不匀率,选择合理的纺纱方案,优化混合方法等技术措施,最终使涤棉混纺纱的混和均匀性和混纺比的准确性达到了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FA224型梳棉机工艺配置,介绍了FA224型梳棉机纺不同品种时,根据原棉性能确定的最佳工艺配置,试验分析了前后棉网清洁器工艺效果的差异,并就盖板反转相关工艺配置进行了分析,认为一般情况下前棉网清洁器的隔距偏小掌握,后棉网清洁器的隔距偏大掌握,且盖板反转工艺要把握好分梳强度和盖板花量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顺利纺制棉Viloft赛络纺倍捻线,开清棉要求棉台平整,抓棉均匀,勤抓少抓,防止卷层黏连;梳棉配置适宜的分梳隔距,防止纤维缠绕针面;预并条轻重条搭配,确保混纺比;混并头道两种纤维条子间隔排列,以利于均匀并合;采用碳黑胶辊,减少静电吸花引发的疵点;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细纱加强操作巡回,防止粗纱单根或交叉纺纱;络筒合理设定清纱参数,保证接头质量;并线采用较低速度,保持张力均匀、自停装置灵敏,防止产生单股、多股和扭结纱;倍捻合理设定工艺,做好清整洁工作,减少纱疵;空气捻接器状态良好,确保接头质量。结果使纺纱顺利进行,成功纺制出J棉/Viloft 50/50 18.3 tex×2赛络纺倍捻线,较好地满足了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用中绒棉生产CJ 9.7 tex纱,优化了各工序工艺参数,优选了纺纱器材.清棉工序采用多松少打、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梳棉工序采用轻定量、慢速度、紧隔距、强分梳、多除杂、快转移的工艺原则,精梳工序分梳器件采用"三配套",并条工序适当降低总牵伸倍数,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细纱工序采用"两大两小"工艺措施,可确保成纱质量达到乌斯特2001公报25%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