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阳坳陷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受晚中生代—古近纪中国东部大规模裂陷成盆期伴随的走滑作用和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作用以及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济阳坳陷应力场具有多期性、多向性和复杂性,其内中、新生代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断裂组合形态复杂、多样,最常见的“Y”与反“Y”字复合型断层组合形成的背斜或断鼻构造是主要的油气赋存聚集场所,不同级别断裂对坳陷构造、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各不相同,同沉积断裂对坳陷(盆地)的形成及油气运聚、成藏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黄海及朝鲜的南海和东海海底,下伏着在全球性构造演化时所产生的从前寒武纪至显生宙的地层。沉积作用、火山作用、火成作用和变质作用旋迥发生了五次之多,推测与小规模的板块构造有关;在古朝鲜—中国部份(包括朝鲜现代海域)形成了以前寒武纪为主的构造层。古生代期间,在几乎与晚前寒武纪海相同范围的古朝鲜—中国克拉通板块的海域內,继海侵后发生了与造山运动有关的海退。在晚古生代,古朝鲜开始受到库拉海洋板块消减在古朝鲜—中国克拉通板块下的明显影响。古朝鲜是一个造山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与海退有关的非海洋沉积作用的构造区域,非海相沉积作用与整个中生代时库拉和太平洋海洋板块相对于古朝鲜—中国克拉通板块作北向和西向运动所引起的海退有关。朝鲜目前的海域是新生代时期由于边缘海的扩张作用以及库拉—太平洋扩张脊的消减而引起的自太平洋来的黑潮海侵造成的。自新生代以来,朝鲜现代海洋环境中的构造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和构造运动还相当活跃。朝鲜高潜能的海底地质资源包括碳氫化合物,沉积—喷发金属矿产和地热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盆地形成的三大活动构造历史阶段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中国大陆的组成复杂而不均一,是历史上多个小型陆块会聚形成的复合大陆,基底结构各异,形成时代先后不一。中国各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取决于中国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成盆体制的变化。中国盆地的形成经历了古中国陆、古亚洲陆和新亚洲大陆形成3个阶段。在陆缘和陆内两大优势的成盆构造-热体制作用下,分别形成了古中国/古亚洲构造环境的古生代盆地,新亚洲构造环境下的中新生代盆地。其中,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在会聚缩合的大陆内部,历经了3次构造变格:第一变格期为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第二变格期为晚白垩世-始新世和渐新世、第三变格期为渐新世和新近纪-现今。中新生代的盆地叠加、改造了古生代盆地,形成了复杂的盆地结构。  相似文献   

4.
鲁西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鲁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沉积特征,结合野外地质露头调查及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对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盆地内的侏罗纪-白垩纪沉积序列是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沉积组合,新生代古近纪沉积序列则以湖相为主,河流相为辅.中生代沉积序列形成于低角度拆离断层的上盘,物源主要来自断层下盘,具有轴向和径向水流特征;新生代沉积序列物源主要来自断层上盘,以轴向水流为特征.这些特征与伸展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拆离型盆地和裂谷型盆地的特征完全一致.鲁西中新生代盆地具有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结构,现今的盆岭相间格局可能发生于侏罗纪.  相似文献   

5.
西太平洋边缘盆地被认为是记录了在整个中生代期间影响该地区的复杂构造和大洋事件,这些构造作用包括岛弧系的演化,大陆和岛弧问的碰撞和这些盆地本身的发育等。西太平洋变化的古地理模式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物理特性变化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ODP 第124航次的明确目标是确定西太平洋的西里伯斯海和苏禄海的年代、地层、古大  相似文献   

6.
以南海北康盆地钻井、测井及区域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南海扩张及南沙地块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了该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盆地演化规律及其对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发育4个重要不整合面,分别为裂开不整合、破裂不整合、碰撞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据此将盆地新生代演化划分为断拗、转换及拗陷等3个阶段,其中断拗期可分为2幕,断拗I幕对应于南沙地块漂移前,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海沉积;断拗II幕对应于南沙地块漂移期,三角洲规模减小,碳酸盐岩台地开始发育。转换期盆地继承早期沉积环境,为盆内提供物源。拗陷期盆地进入深水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海底扇-水道-块体搬运-深水披覆泥的沉积组合。断拗期发育的三角洲-滨浅海砂岩是盆地最有利的储集体,应沿着盆缘及盆内大型隆起两侧寻找砂体;断拗晚期发育的碳酸盐岩台地储集体是盆地重要的勘探目标,应沿着构造古隆起方向在盆地中部及南部边缘寻找;而拗陷期的深水重力流砂体是盆地潜在的勘探目标,应在盆地西部垂直于陆坡方向向下寻找。  相似文献   

7.
以南海北康盆地钻井、测井及区域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南海扩张及南沙地块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了该盆地新生代重要不整合界面特征、盆地演化规律及其对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北康盆地新生代发育4个重要不整合面,分别为裂开不整合、破裂不整合、碰撞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据此将盆地新生代演化划分为断拗、转换及拗陷等3个阶段,其中断拗期可分为2幕,断拗I幕对应于南沙地块漂移前,主要发育三角洲、滨浅海沉积;断拗II幕对应于南沙地块漂移期,三角洲规模减小,碳酸盐岩台地开始发育。转换期盆地继承早期沉积环境,为盆内提供物源。拗陷期盆地进入深水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海底扇-水道-块体搬运-深水披覆泥的沉积组合。断拗期发育的三角洲-滨浅海砂岩是盆地最有利的储集体,应沿着盆缘及盆内大型隆起两侧寻找砂体;断拗晚期发育的碳酸盐岩台地储集体是盆地重要的勘探目标,应沿着构造古隆起方向在盆地中部及南部边缘寻找;而拗陷期的深水重力流砂体是盆地潜在的勘探目标,应在盆地西部垂直于陆坡方向向下寻找。  相似文献   

8.
马新华  钱凯 《勘探家》1999,4(3):1-7
中国陆上含气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主要受两个世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三大构造体系域(古生代的古亚洲构造体系域和中、新生代物提斯构造体系域,环西太平洋构造体系域)控制,它们决定了中国陆上含气盆地的形成和主要盆地类型;盆地类型和多阶段构造-沉积演化决定了中国陆上含气盆地具多套烃源岩、多套储盖层和多套储盖组合发育的特征。中西部与东部差异的天然气地质条件,以及中西部是大中型气田发育的有利地  相似文献   

9.
张恺 《新疆石油地质》1991,12(2):91-106
中国大陆板块的演化经历了三次板块构造旋回的叠加。在元古代板块构造旋回末期曾联合为一个元古大陆,并与全球元古联合古陆聚敛在一起。在古生代板块构造旋回初期,中国元古大陆与全球元古联合古陆一起,同步发生裂解、漂移和海底扩张作用。中国元古大陆裂解为新疆古陆、华北古陆、华南古陆、柴达未古陆、华东古陆,它们之间为窄大洋所隔,在古生代时期各陆块在赤道附近,向北半球低纬度带漂移,羌塘—印支古陆于晚泥盆—早石炭世时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出来,随古特提斯洋的扩张自南半球向赤道漂移,经加里东、海西和印支运动,在古生代扳块构造旋回末期(T),中国大陆主体又联合在一起,并使欧亚大陆形成。中、新生代板块构造旋回早期藏南—印度古陆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出来,从南半球向赤道漂移;华东古陆此时期演化为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一起向中国大陆板块发生俯冲、消减作用;在上白垩—中新世时期藏南—印度古陆与中国大陆西南部发生强烈的碰撞、挤压与收敛活动;由于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扩张作用,使中国大陆向北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漂移,仅第四纪就向北漂移达数百千米。 中国大陆板块在三次板块构造旋回活动中受大陆裂解、漂移、碰撞和收敛作用的影响,控制着中国含油气盆地岩相古地理的演化和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世代沿革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由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中国东部经受了强烈的拉张作用力,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长江三峡以东地区形成一系列中新生代断陷—坳陷盆地系统。渤海湾盆地、江汉盆地、苏北—南黄海盆地和北部湾盆地经历了两次以上的断陷—坳陷期。松辽盆地和南阳—泌阳盆地只有单旋回的断—坳期。盆地形成机解释为由于地壳拉张减薄引起上地幔的隆升。沿海大陆架为另一断陷—坳陷系统,东海盆地和台湾盆地属于西太平洋沟—弧—盆系统的边缘盆地。珠江口盆地和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扩张板块的北部拉张边缘。  相似文献   

11.
南美大陆构造多样、演化复杂.众多的沉积盆地在东西向具显著分带性,而在南北向具有分段性.各类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在时间上也有一定规律:古生代发育克拉通内盆地;中生代早期开始发育弧前、弧后(前陆)盆地;中生代晚期和新生代发育大西洋被动边缘盆地和扭压盆地.通过剖析和对比各类盆地构造、沉积、油气地质特征后认为,南美板块油气主要聚集在弧后(前陆)盆地和大西洋被动边缘盆地,占到南美油气资源量95%以上.白垩系烃源岩是南美油气聚集的一级控制因素.另外,南美克拉通内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海侵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文芳  陈世悦  曾昌民 《石油学报》2006,27(4):40-44,49
从4个方面对济阳坳陷古近纪是否发生过海侵进行了论证:1盐类矿物演化序列的海相性特点;2海相遗迹化石Paleodictyon的发现;3Paleodictyon围岩中可以指示海侵发生的甲藻甾烷分子化石的发现;4有海侵证据的沙河街组沉积时期的湖进基本与全球范围的海侵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纪沙河街组沉积期曾经受到过海水波及或短时期与海连通.海侵作用对研究区优质烃源岩的成因和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的古地理格局以及新生代沉积盆地内的层序地层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的对比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中国沉积盆地多为叠合型盆地,古地温场的改造或改变普遍存在。根据古地温场的改造或改变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深埋改造型、热事件改造型和应力改造型。由于区域地质背景与盆地演化历程的不同,中国北方各盆地的古地温场存在较大差异。古生代华北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稳定克拉通之上,克拉通面积大,沉积构造稳定,地温梯度低;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上,经历了裂陷作用,构造活动性强,地温梯度高。中生代晚期阿尔金断裂以东沉积盆地地温梯度普遍高于阿尔金断裂以西沉积盆地,构造活动性强,强烈的构造运动引发了岩浆活动及地壳深部热活动,表明存在一期强烈的具有区域规模的构造热事件;阿尔金断裂以西为挤压坳陷型盆地,地温梯度普遍较低。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处于拉张背景,沉积盆地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高;而西部处于地壳挤压增厚构造背景,沉积盆地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较低。  相似文献   

14.
西太平洋含油带是一个纵贯全球,以湖相沉积为主的油气聚集带。它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和古太平洋息息相关。自西向东依次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新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大陆裂谷盆地、陆缘断陷盆地和岛弧盆地。具油气意义的主要为前四类,与其相应的湖泊大体为四类:近内陆坳陷湖泊、近海洋坳陷湖泊、近海洋断陷湖泊和陆缘断陷湖泊。湖盆发育经历了断陷、断坳和坳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持续的时间、规模和性质因盆地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由此也决定了生储层和油藏类型随湖盆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活动表现为在走滑背景下的伸展运动和挤压运动的交替出现,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其内部的潍北盆地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现今潍北盆地的构造面貌。通过平衡剖面的基本原理,对潍北盆地NS向剖面,进行构造演化过程的恢复。分析表明,潍北盆地的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孔三段沉积期,盆地雏形发育阶段;孔二段沙四段沉积期,盆地断陷下沉阶段;新近纪整体坳陷下沉阶段。在新生代古近纪,潍北盆地的演化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带的活动;新近纪以来,潍北盆地属于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进入整体坳陷阶段。  相似文献   

16.
西北太平洋边缘及特提斯北缘中生代盆地成因(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北太平洋边缘及特提斯北缘中生代盆地在早-中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中白垩世处于裂谷期,前者残存的构造样式表明裂谷作用源于右行剪切拉分,后者的构造样式表明裂谷作用源于被动拉伸兼左行剪切。后裂谷期以中性环境为主并发生热沉降。在裂谷期末和后裂谷期末均发生脉动式剪切挤压作用.中生代盆地的裂谷作用可能源于亚洲大陆相对太平洋板块和北特提斯板块向北漂移,分别在后两者之间产生右行剪切和拉张。脉动式挤压可能源于亚洲大陆板块转向相对南移(或太平洋板块和北特提斯板块相对亚洲大陆北移),造成西北太平洋边缘沿北北东-北东向左行剪切。中新生代盆地应变-时间曲线可能具有分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下扬子沿江盆地群是下扬子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构造—沉积演化的重要窗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分布着鄱阳盆地、潜山盆地、望江盆地、全椒盆地、无为盆地、句容—南陵盆地、常州—宣城盆地、溧阳盆地和平湖盆地9个相对独立的沉积盆地,在平面上组成了一个盆地体系或盆地群,可称之为下扬子沿江盆地群。盆地沉积充填过程主要为晚白垩世—古近纪断陷期与新近纪—第四纪拗陷期2个阶段。盆地断陷期主要以河湖相与三角洲相沉积为主,而拗陷期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下扬子沿江地区在渐新世末期形成统一的断陷盆地体系,于新近纪形成统一的拗陷盆地体系。由于新近纪差异变形,各盆地地层差异剥蚀,最终形成现今的沉积盆地地质面貌。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北部福海地区上古生界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福海地区位于哈萨克斯但古板块的北部边缘,邻接西伯利亚古板块。构造活动强烈,属岛弧及弧后盆地构造环境。上古生界沉积盆地类型不断变化,有洋盆、残留海盆地、岛弧盆地、陆缘弧盆地及陆内裂陷盆地等;岩相类型齐全,深海、浅海、滨海、三角洲及河、湖、沼泽等相均有发育。沉积相带分布复杂,同一地区多种亚相交替发育形成混合亚相带。晚石炭世,海水彻底退出,全为陆相沉积,古气候也相应发生剧变。早二叠世末期基本上结束了古生代的沉积历史,普遍缺失晚二叠世的沉积。  相似文献   

19.
114 航次在大西洋亚南极区内发现完整的沉积记录地球深部取样联合海洋学会(JOIDES)“决心”(Resolution)号钻探船114航次(1987年3月)的目的是在大西洋的南极及亚南极区采集记录晚白垩世直到新生代古海洋史的沉积记录。在本航次中于7个站位采集了能代表南大洋亚南极区最近90百万年历史的2300米沉积物。此沉积记录是解释新生代古海洋事件的有力的基准,并且是校验所有南大洋记录中  相似文献   

20.
论塔里木盆地类型、演化特征及含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大型叠合盆地,在盆地中部和边缘地区叠合了八种原型盆地:即中元古-古生代的箕状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弧后裂谷盆地、陆表海盆地,以及中、新生代的弧后前陆盆地、碰撞山前盆地和碰撞复活山前盆地。共沉积了八套海相、海陆交替相和陆相含油建造,油气资源非常丰富,估算其远景储量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