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带式输送机温度测量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套由主站、分站、无线温度传感器等组成的温度无线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不但能无线自动采集温度,而且还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系统一旦发现温度异常,可通过GSM发射装置向指定手机发送警告短信,避免因人为因素出现监管不到位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该温度无线实时监测系统经选煤厂实际应用,系统检测可靠,安装维护简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井下高压环境下温度监测较难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高压防爆开关触头温度监测系统。该系统以nRF24L01为温度传感器的射频传输芯片,以ATMEGA88和CC2430为微控制器设计防爆开关内外的传输节点,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流程。高压防爆开关触头温度监测系统在某额定电压10 kV、额定电流630 A高压开关柜实际运行显示表明,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温度监测准确、可靠,满足高压开关柜温度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煤井温度的检测对于保证煤炭安全开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煤井温度检测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SP的煤井多点温度检测系统,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采用Pt1000作为末端感知元件,给出了电阻值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式。对热电偶温度采集使用温度补偿电路,最终A/D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在DSP中完成数据处理和转发。最后对系统的多点温度检测进行了实验,发现系统在稳定工作后能够满足煤井温度检测需求。研究成果可以用于煤井温度检测及其他安全监测系统,系统具有精度高、采集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矿井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卢超 《煤炭科学技术》2007,35(12):51-54
提出了一种矿井温度监测的新方案,系统可以实现对多个温度点进行测量与监控,采用AT89C2051单片机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显示和上位机实时通信.系统由DS18B20温度测量模块、单片机多机通信模块、PC与单片机通信模块组成.系统测温精确,简单实用,维护方便,满足矿井温度监测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主井绞车温度监测系统,系统由主站和分站构成,分站主要完成现场温度的测量,主站主要完成现场温度的显示、报警等功能,分站与主站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无线数传模块。系统具有安装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金星 《煤炭工程》2011,(8):119-121
 设计一个矿井高压电缆接头温度测控系统。该系统利用非接触供电技术为监测终端供电,以GSM作为数据传输链路,用LabVIEW开发系统软件平台,设计温度调理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实现了电缆接头温度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温度曲线显示、数据分析与保存、温度范围控制、温度超限报警等多种功能,极大增强了电缆接头的温度控制能力,提高了电缆接头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光纤传感器在煤场温度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的煤场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煤场温度智能测量的应用方案,该方案解决了对煤场温度实时连续检测的问题。介绍了光纤温度传感系统的原理、特征以及其解调方法。通过小波分解和互相关延时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对信号去噪,提高系统的信噪比。通过在50℃的温度下对该系统进行测试,验证了其实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袁易君  甘辉 《煤矿机械》2008,29(7):113-115
采用AVR单片机和DS18B20对煤矿风机各点温度进行监测,可降低系统功耗、简化系统电路。介绍了基于Mega16的AVR单片机多点温度监测仪系统,系统采用8个DS18b20采集温度,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并把数据通过串口传给计算机,计算机界面程序采用VB编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煤体吸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及分布情况,设计了瓦斯吸附解吸温度实验测量系统。系统主要包括3部分,即温度控制系统、瓦斯吸附解吸系统和多测点温度测量系统。通过自制的煤样,实验研究了在20℃的恒定温度下,不同煤样瓦斯吸附量以及瓦斯吸附过程温度变化情况;并且绘制温度场,通过温度场的测定,找到最适合单点测量吸附过程温度变化的点的位置,进一步拟合分析,提出了煤体吸附瓦斯过程中某点温度变化最大值和中心点处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温度湿度监测系统的不足,设计了基于STC89C52和DHT11的数字式温度湿度监测系统。主要是利用DHT11温度湿度集成传感器采集矿井温度湿度信号,通过控制器(STC89C52单片机)的处理后,实现了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测、显示和预警。该监测系统利用单片机虚拟仿真软件Protues,加快了软硬件的开发速度,同时试验证明了该监测系统可靠性好、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提高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及发电量,对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的运行实况进行现场测量、记录,通过对检测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得到气源温度、环境温度及厂房温度与发电效率的相关性,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气源液态含水量及气源温度对发电效率的具体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瓦斯气源品质对发电效率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为瓦斯气源含水量,其次为瓦斯气源温度。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一种余热降温及机械联合脱水系统,通过提升低浓度瓦斯进气品质的方式,提高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12.
于敏业 《山东煤炭科技》2021,39(1):136-137,140,142
针对云冈矿各采区变电所采用手持式红外测温仪对电力设备监测时自动化程度低、监测结果误差大的现状,该矿决定采用XSJ-2000高低压开关无线测温监测系统,并进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准确监测和预警,大幅提升监测效率,同时具有分区定位功能,故障预警更加明确,保障了该矿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Zigbee和GPRS无线传输的矿井电机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采用GPRS网络进行数据通讯的无线测温系统,可对煤矿主井提升机、通风机,副井提升机、通风机和风井通风机等电机网络的温度实现无线化远程监控。此系统具有易扩展,低功耗,易维护等优点,可广泛应用到其他类似场合。  相似文献   

14.
王小龙 《陕西煤炭》2021,40(2):52-56,98
通过分析目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存在问题,基于吸收式换热系统运行原理,一方面提出在部分二级换热站安装吸收式换热机组,使得在不改变一次网供水温度、二次网供回水温度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一次网供回水温差增加可有效提高管网输送能力;另一方面提出在电厂安装吸收式换热机组,以汽轮机采暖抽汽作为驱动热源回收汽轮机乏汽余...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矿山安全监测系统经常遭遇的暴雨、雷电、沙尘、高温、严寒等各种恶劣环境以及矿山电压波动等不稳定供电情况所带来的设备烧毁、掉电、数据丢失等问题,研发了设备高低温智能控制、防雷保护、分布式不间断电源等一系列矿山安全监测系统可靠性综合保障技术,并在矿山现场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力保障了矿山安全监测系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6.
矿井排风中蕴含丰富的低温热能,非极端天气条件下通常利用矿井排风中的低温余热就能够满足井口防冻的用热需求。为了利用矿井排风中的热量解决井口防冻用热问题,提出采用分体式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形式,并以太原市西铭冀家沟煤矿具体的项目为例,进行了系统配置分析。该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为解决矿井防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温度压力测试系统。这种系统具有测量范围宽、测量精度高、功耗低、体积小、工作可靠的优点。讨论了测量工作原理和单片机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采用 89C5 5单片机的控制系统电路简单 ,基于VB语言的数据处理软件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M处理器的嵌入式活化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基于ARM处理器LPC2104的嵌入式活化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系统的构成、控制策略和软件设计方法。控制策略采用改进的PID算法实现。软件编程采用模块化结构和层次设计思想,大大降低了编写程序的复杂度。该系统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温精度高、可靠性良好等优点,在温控系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熔炼、保温、铸造工艺的需要,达到节能效果,工频感应电炉采用节能先进的SDT转换调压装置,把原来三相容抗平衡装置中一套供电系统控制一台电炉运行改为控制二台电炉运行;也可增加供电容量采用SDT装置控制另一台备用电炉运行,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二控二炉,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夏季高温车厢会加速餐厨垃圾发酵,从而滋生病菌、产生更多有害气体。为降低车厢内温度,使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减缓及有害气体产生减少,提出了面向垃圾转运过程被动式控温发电双效系统,并建立了被动式控温发电双效系统模型,探究在环卫垃圾车上一天内8:00—19:00系统的发电量及制冷效果。垃圾温度与其产气率密切相关,平均温度每降低1 K,其产气率降低约1335 mL/(g〖KG-*2〗·〖KG-*3〗d),通过被动控温发电系统,其车厢内最高温度低于环境温度4018 K,降低产气率53640 3 mL/(g〖KG-*2〗·〖KG-*3〗d)。模拟结果表明,被动式控温发电双效系统的制冷片最佳电流为02 A、通风道最佳厚度为25 mm,且系统发电系数小于1、过热系数为0,能够完成自我供应并产生额外的电能,具有良好的控温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