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法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现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和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工作提出自己自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团结凝聚、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具有关键意义,为此政府、学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本身都应互相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曲艺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它的保护应该按照艺术自身规律进行,不能不加辨别的统一对待。在保护中不仅要搜集整理文本资料,复制原生态表演空间,更要重视构成曲艺生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联,这主要指传承与接受两个子系统的自生产与互动再生产。只有在这种整体性有机保护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曲艺文化的当代传承。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保护手段与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致欣  谷菁菁 《包装工程》2015,36(10):36-39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的保护手段,特别是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手段得到理性认识。方法采用一分为二的哲学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保护手段及现代数字化手段进行正反两面对比分析。辩证地去分析这两个手段的利与弊,从中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理性看待当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热潮,不盲目追捧。结论通过对传统保护手段与数字化研究,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传统手段与现代数字化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亟待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婉玉 《包装工程》2017,38(18):136-140
目的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服务的策略设计,在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保护形式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服务价值。方法从服务设计的观点出发,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属性,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服务的类别及其价值体现;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服务设计策略,分析羌族银饰文化服务的用户历程,使用服务蓝图工具研究服务系统中的接触点和相关者利益,构建APP应用框架。结论运用服务设计的思维方式,建立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服务体系,挖掘文化作为服务资源的可能性,开拓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保护的途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满足大众文化提升需求的共赢。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绵延和凝结。内画艺术作为"中国一绝",在国际艺坛上享有盛誉。本文阐述了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冀派内画的开发与保护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创新性途径及开发与保护中遇到的难点等。  相似文献   

7.
庞涛  朱荔丽 《包装工程》2015,36(10):28-31
目的探讨在新农村建设语境下,如何通过数字化途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法采用设计艺术学与民俗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关注艺术形式,又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不赘述非遗数字化保护理论,着重关注其文化内涵及民俗语境。结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置于新农村建设语境下进行分析,尤其是与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共同思考,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虽然发展现状存在着困惑与悖论,但是其发展前景是可行的,那就是构建一个符合国情、民情、乡情的数字化保护方式,踏实稳健地开展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8.
文化视野下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保护   总被引:18,自引:16,他引:2  
张婕  钟蕾 《包装工程》2014,35(14):110-113
目的研究在天津文化视野下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设计创新保护的应用途径。方法分析天津600年历史文化,通过对文化以及衍生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分析,与具体产品设计结合贯彻创新保护思维,研究本地区特有的文化产品设计形式与地域文化保护途径。结论通过对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分析,衍生出了新的产品创新设计资源,丰满了产品设计创新背景,延展了产品的概念性,强化了设计的地域标签,保护了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李夏 《包装工程》2018,39(22):92-96
目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宝藏。它承载历代先辈的文化信仰和价值理念,饱含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情怀,宣示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在工业文明和科技现代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拯救其脱离窘境便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要课题。方法 透析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瓶颈,找寻影响因素,提供解决对策。将非遗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保护与传承,构建“互联网+”对非遗保护与推广的有效路径。结论 契合当今时代发展,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开展非遗资源辐射共享,扩大非遗宣传力度和传播范围,形成以互联网为媒介载体和技术手段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张妍  张婕 《包装工程》2019,40(4):192-196
目的 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提出新的建议,打破现有部分传统手工技艺仍利用传统图书馆保存的单一保护方式,从生产性保护的角度,结合传统保存与现代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挖掘随活态传承渐变下的动态生产性保护模式。方法 客观分析天津现有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情况,将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有效衔接,从创意重构中重建消费者的认同感,利用可持续保护建立开放流通方式,在市场及品牌构建中发展产业化层级销售方式。最后,将天津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分类研究,探求具有针对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结论 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分析了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并针对其动态变化信息为其进行有效的生产性保护衔接,总结了天津传统手工技艺保存与保护的可靠模式,为天津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有效建议,促进了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天津近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健辉  张楠 《包装工程》2017,38(12):65-68
目的以在天津近海农村地区开展的实践为例,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农渔产品的适度开发及包装设计有机结合的路径。方法将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品概念相结合,融生产文化于产品文化中去,引导消费文化向文化消费流动;进行有差异化的产品包装设计,强调产品的地理标志特征。结论在有长久农耕与渔业传统的农村地区,产品包装设计要注重对情境、文脉的深度表达而非符号的简单复刻,可以树立有文化传承、有历史内涵的品牌形象,达成文化保护与产品开发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邢宏亮  杨希 《包装工程》2017,38(4):51-55
目的探讨辽宁锡伯族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为非遗的旅游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及辽宁锡伯族非遗保护传承现状分析,提出非遗保护应采取的措施及旅游开发时需重点打造的项目。结论科学适度的旅游开发是保护非遗传承发展的有效方式,只有对非遗全方位的保护,才有利于进一步传承,只有对其科学合理的开发,才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利用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杜杰  郜雨佳 《包装工程》2019,40(22):219-225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在APP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平台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融,确保用户黏度的同时,提升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用户新体验,以数字化传承方式进一步扩大凤翔木版年画的社会影响力及传承性。方法利用APP知识叙事型结构与用户娱乐互动体验结合,针对不同受众人群进行模块功能的划分,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用户自创造体验,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再设计,进行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结果结合凤翔木版年画信息传播和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对其知识内容和用户交互体验进行APP设计。结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综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兼顾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对凤翔木版年画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伟  郑洁 《包装工程》2019,40(10):119-124
目的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活态保护及传承,提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样本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及文献法,从长乐故事会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结合现有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及元素,围绕建立以文化资源为根本的文创产品价值链,营造文创产品开发的法律保护环境、设计研发,塑造文创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依托博物馆载体,拓展文创产品的市场空间4个方面提出对长乐故事会文创产品新的开发策略。结论文创产品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是传递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商品和服务,其开发有利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产生群体认同、影响文化消费行为,使其得以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接续流传、活态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归纳非遗相关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分析后续产品开发的潜在创新突破点,对开发策略进行整合。在遵循“合理利用、科学开发、传承发展”总体方针的前提下,以当前产品开发流程中存在的切实问题为切入点,以文创产品设计的顺应性、文化要素的植入方式、产品宣传与销售渠道的拓展建设等方面为研究重点,旨在借助现代设计方法论达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以系统化、产业化的视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以抽象的、符号化的形式进行当代表达,依托文化经济与旅游经济,形成一套值得参考借鉴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日用瓷器标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的产品特性进行研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标准可以从质量要求、艺术特性要求、艺术品质保障三个方面进行规范,重点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的艺术特性,也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无损检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传承与发展是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目的在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大众生活,跟上时代步伐,以崭新面貌呈现新的生命,挖掘更大的艺术价值。针对这个目的,现以晋南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为例,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展现晋南木板年画的制作流程以及工作环境的交互平台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加快,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民间文化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个人认为仅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限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传承才能使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从而达到真正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作用。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通过民间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传承,但都远远满足不了对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要求。所以教育传承是目前最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的形势。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旭 《包装工程》2015,36(10):20-23,48
目的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推动与帮助的作用。方法以交叉学科为手段,首先从数据库标准化建设、资源共享机制、产业化建设3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现状进行剖析;其次从非遗原生地、公共文化场馆、公共旅游场所、大众教育4种展示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展示媒介进行分析;最后以基于PC网络平台、智能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公共文化平台的数字化展示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进行分类研究。结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多媒介平台展示,实现唤起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20.
周致欣  刘安琪 《包装工程》2022,43(6):282-287
目的 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文创旅游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该类产品的设计原则与开发策略。方法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遵循“合理利用、科学开发、传承发展”的总体方针指导下,从天津现有文创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困境和问题入手,发掘天津城市精神内核、归纳天津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理念与当代产品设计方法论相结合,通过对成功案例的解读、剖析,提炼出多维度、立体化的产品设计与推广方法,以创新设计为驱动力提升天津旅游产业活力,促进完善文化传承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的共生模式。结论 以产业化视角重新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其文化内涵以符号化、抽象化、概念化的方式注入当下文创旅游产品设计中,为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语境下找到新的物态化载体,并为天津文创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