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氧化丙烯二醇(PPG)、环氧树脂(EP)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考察了环氧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添加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涂膜结构和耐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6%~8%的环氧树脂E-44,能使EP与聚氨酯(PU)相互交联聚合成网状结构,交联密度的提高可使涂膜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增大,吸水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虽然较单一乳液的性能有很大改善,但是其涂膜的硬度、耐水性、耐化学品性还难以满足高档水性木器涂料的要求。在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中以不同方式加入环氧树脂,分别制备了物理共混和化学共聚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树脂复合乳液,研究了环氧树脂加入方式、用量等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环氧树脂对于涂膜的硬度、耐水性、耐化学品性等有明显改进。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在3%~4%为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1,4-丁二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甲醇丙烷(TMP)、硅烷偶联剂KH-550等制备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对乳液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涂膜划格实验、耐水性实验,探究提升乳液耐水性及附着力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DMPA含量为3.7%~4....  相似文献   

4.
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通过自乳化法合成了水性聚氨酯,用环氧树脂E-44改性水性聚氨酯。探讨了水性聚氨酯的配方及反应条件,研究了环氧树脂用量、加入方式、温度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可显著提高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耐溶剂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环氧树脂E-44与丙烯酸反应得到的乙烯基环氧树脂(VER)为原料,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树脂PUER-2乳液,比较了双键封端聚氨酯(PUV)、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EPU)、乙烯基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PUER)乳液的贮存稳定性、胶束结构及涂膜的耐水、耐化学品、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制备的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树脂PUER-2明显改善了乙烯基封端的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及其膜的拉伸强度,并且克服了环氧树脂直接用于水性聚氨酯树脂改性制备的EPU乳液贮存稳定性差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韩昶  卿宁  郭凯敏 《广东化工》2010,37(9):32-34,45
由于单纯的水性聚氨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还达不到人们的使用要求,为了制得耐候性更好、成本更加低廉及涂膜力学性能更佳的水性聚氨酯,拓宽水性聚氨酯的应用领域,在环氧树脂(E-44)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基础上,利用丙烯酸酯类单体进一步改性,得到了性能更加优良、成本更加低廉的环氧树脂-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7.
交联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顺丁烯二酸酐及三羟甲基丙烷为原料合成含羧基半酯二元醇(MA-TMP),以其作为阴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内乳化剂,配合使用聚酯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 I)及交联剂等制备阴离子水性聚氨酯乳液(APU)。探讨了交联剂的加入方式、用量等因素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A-TMP为内乳化剂,采用二步法制备水性聚氨酯比较合适,当交联剂TMP质量分数为1.2%时,所得水性聚氨酯涂膜的力学性能、硬度及耐介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主要由水性羟基组分(A组分)和多异氰酸酯组分(B组分)构成。以丙烯酸分散体多元醇为A组分,以亲水改性HDI三聚体为B组分,将两者混合固化成膜,得到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膜。在这一过程中,考察了A组分的组成和结构以及A、B组分的混合配比对最终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性能良好的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膜,适宜的工艺参数为:羟基含量4%~5%,中和度80%,多异氰酸酯固化剂与羟基树脂的n(—NCO)∶n(—OH)为1.0~1.2。最后将该涂膜与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涂膜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其综合性能接近相应的溶剂型涂膜,其VOC含量只有后者的36%,符合环保要求,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工艺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醇(N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环氧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研究了反应温度、乳化分散速度、中和度和环氧树脂的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分散速度为4 000~5 000 r/min,中和度为90%~95%,环氧树脂的添加量为4%~6%时,可得到性能较好的乳液。通过环氧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涂膜具有硬度高、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1H,1H,8H,8H-十二氟-1,8-辛二醇(F12)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了氟化水性聚氨酯,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F12含量制备的氟化水性聚氨酯的吸水率和水接触角,测试了涂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F12含量的增加,所制备的氟化水性聚氨酯涂膜的水接触角、附着力以及硬度逐渐增大,吸水率逐渐降低,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则先增加后减少。当F12用量为0.3%~0.4%时,涂膜的综合性能较佳:附着力1级,铅笔硬度H~2H,柔韧性3~5 mm,拉伸强度16.32~18.64 MPa,断裂伸长率397.65%~301.65%,涂膜吸水率7.1%~6.7%,水接触角67°~72°。以F12制备的氟化水性聚氨酯表面能低,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耐水性,有望在纺织物及海洋防污涂层材料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酯二醇等为基本原料,在NCO/OH比例及反应物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和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粒径分析、吸水率测定和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阴离子水性聚氨酯无残余的-NCO,粒径、吸水率小于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大于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耐水性强于阳离子型水性聚氨酯。  相似文献   

12.
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酯二元醇与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和二羟甲基丙酸 (DMPA)反应合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进一步制成涂料。讨论了影响水性聚氨酯涂膜性能的因素 ,结果表明 ,当—NCO/—OH量比为 1 2时 ,DMPA溶解加入的分步预聚法合成的水性聚氨酯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概念、原料、制备方法、应用现状,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共聚改性水性聚氨酯 WPU 可以有效的提高其耐热性、耐水性和力学性能,并且能够很好的将共聚材料与WPU的优点结合起来。本文重点介绍了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有机硅和有机氟共聚改性WPU的研究进展,并对共聚改性WPU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新型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适应性、综合性均好的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清漆,讨论了其配方、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检测了涂膜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16.
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二酸乙二醇酯(721)、聚四氢呋喃二醇(PTHF)为基本原料,以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磺酸盐(HSJ)为亲水扩链剂,采用自乳化和外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合成阴离子型高固含水性聚氨酯乳液;考察了R值、聚酯/聚醚(—OH物质的量)比、DMPA、磺酸扩链剂和外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值为1.4,聚酯/聚醚(—OH物质的量)比为2:1,DMPA用量为1.6%,磺酸扩链剂为0.25%,外乳化剂用量为1.6%时,合成的乳液固含量可高达55%,黏度低,力学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我国铁道行业用涂料的概况和涂料品种,对水性工业防腐涂料的当前状况做了分析,简述了国内外水性涂料在铁道行业的应用,简略分析了水性涂料在我国铁道行业应用不理想的原因,提出了水性工业防腐涂料今后研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水性聚氨酯地坪涂料各个原材料的深度筛选,合理搭配,着重研究了水性聚氨酯的成膜机理和固化剂用量的探讨.所制造出的产品具有卓越的耐水性、耐化学性、耐磨性以及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可直接加水涂装.特别适合于学校、医院、家庭等场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基本化学反应,重点讨论配方中常用的助剂、颜填料对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混合后黏度的影响及原因分析,对设计水性双组分聚氨酯配方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脂肪族聚氨酯水分散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聚物混合法,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脂肪族聚氨酯水分散体树脂(PUD),探讨了聚合物多元醇种类、羧基含量、-NCO/-OH比、中和度等因素对PU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预聚物反应时间及温度对PUD合成稳定性的影响,通过DSC分析了聚合物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