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验证河口村水库泄洪洞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和优化的可能性,根据重力相似准则,采用1∶40的单体正态模型系统研究了泄洪洞泄流能力、水流流态、压力分布、空化空蚀、进出口体形等。尝试采用不同挑流鼻坎形式来消除2#洞内起挑前跃后水流局部封顶现象,并提出有利于消能防冲的鼻坎形式。根据试验结果,1#泄洪洞采用中墩修改体形能有效规避宽墩后水冠冲击洞顶的不利流态,同时2#泄洪洞挑流鼻坎采用修改体形可有效解决起挑前跃后水流局部封顶现象。  相似文献   

2.
盘石头水库泄洪洞的掺气减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盘石头水库是正在进行规划设计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泄洪(导流)洞流量大、流速高,且结构体型复杂。在综合防蚀减措施设计中,掺气减蚀是一种经济又可靠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白莲崖水库泄洪洞具有流速高、单宽流量大、佛氏数低、底坡小的特点,该类型泄洪洞体型和掺气减蚀设计难度较大.文章介绍了本工程泄洪洞掺气减蚀设施型式及各细部结构设计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周伟  陈丽晔  王春 《红水河》2014,(4):11-14
河口村水库2号泄洪洞弧形工作闸门孔口尺寸为7.5 ×8.2 m,设计水头75.43 m,为直支臂主纵梁结构,属于国内规模较大的深孔弧形闸门。在设计过程中对闸门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采用了转铰式止水、主纵梁框架结构、门叶左右分节等设计方法,连接部位均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型式,在结构计算时主要采用平面体系假定和容许应力法,对主纵梁框架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并对各处螺栓连接计算做简要的描述,确保闸门整体结构安全、合理、经济,为以后类似大孔口、高水头深孔弧形闸门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构皮滩泄洪洞掺气设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勇 《人民长江》2004,35(11):53-54
构皮滩泄洪洞洞内水流的流速高,沿程空化数小,存在高速水流空蚀破坏的可能,应采取掺气减蚀措施.通过模型比尺为1∶50的水工模型试验,对不设掺气设施的泄洪洞施测流量、压力、水面线等物理量,并计算沿程空化数,确定掺气设施布置位置;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已建工程原型观测资料,结合构皮滩泄洪洞的具体情况,对掺气设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了构皮滩泄洪洞掺气设施采用V形掺气坎,为泄洪洞掺气设施的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济世 《吉林水利》2020,(1):47-51,58
针对大渡河金川水电站泄洪洞闸后突跌掺气坎空腔回水严重,造成泄洪洞掺气困难的问题,经过系列优化,提出了较优的掺气坎体型,同时针对导流工况低弗氏数情况下掺气坎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导流期结束后再修建掺气设施的建议,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明流泄洪洞掺气减蚀设施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水工常压模型试验,对高水头、大单宽流量、小底坡龙抬头式明流泄洪洞掺气坎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及优化试验,提出了一种新型的V形掺气挑坎。该掺气坎的空腔长度沿水流的横断面方向是连续变化的,射流挑距两边长、中间短,尽管最小空腔的长度可能已小于临界值,但由于最大空腔长度仍远大于临界值,在其作用下,便可使回流退去,空腔恢复,保证一定的通气量。这对类似工程掺气设施的合理设计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对河口村水库1#泄洪洞进水塔底板上层混凝土开裂进行了分析,同时考虑了较长的浇筑历时以及较大昼夜温差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较高的混凝土峰值温度是底板上层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而较长的浇筑历时以及较大的昼夜温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开裂风险。  相似文献   

9.
有关高速水流泄水建筑物掺气设施体型优化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成熟的理论方法,此研究拟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取得掺气减蚀设施的体型优化成果。结合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洞式溢洪道的大比尺水工模型试验,根据规范,采取3道掺气设施,并对掺气设施挑坎坡度、高度和跌槽深度对比选优,对高水头溢洪道掺气减蚀设施进行优化研究。试验表明,通过改善掺气设施型式,可以有效减免反弧段空化和气蚀。成果可供设计高水头、大流量洞式溢洪道掺气设施体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泄洪洞反弧末端掺气减蚀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对高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小底坡长明流泄洪洞,在反弧段末端采用常规的掺气坎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掺气效果,同时,反弧段下游边墙易出现空蚀破坏。本文在大比尺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竖向、纵向及横向三维均连续变化的新型掺气坎,并对比分析了掺气坎三维体型的变化对掺气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空间三维连续变动的V型坎能使挑射水流形成连续变化的空腔长度,较二维掺气坎在上述特点的泄洪洞中能形成稳定的空腔形态、减小空腔回水并提高挟气量。试验同时表明,泄洪洞反弧末端掺气坎后空腔段水流动水压强小、水流空化数低,容易出现空化;同时,反弧段下游水流表面自掺气尚不够充分,底部强迫掺气尚未充分扩散,致使反弧段下游附近边墙存在较大范围的掺气盲区,从而容易导致反弧段下游边墙的空蚀破坏。  相似文献   

11.
溪洛渡水电站的泄洪设施由坝身孔口和两岸泄洪洞组成,其中隧洞泄洪流量达18 000~20 000m3/s,占枢纽泄洪的45%左右。本文结合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及隧洞泄洪要求,对泄洪洞的布置、选型与设计,开展了多方案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有压接无压—洞内龙落尾”型泄洪洞的布置型式。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晓街河水库工程泄水建筑物溢洪洞为例,根据溢洪洞布置特点及结构形式,结合水力学计算,对消能方式进行比选和设计,用水力学计算及模型试验,验证了消力池结合潜坝作为消能工的合理性,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特征线法在溪洛渡泄洪洞挑流鼻坎设计中的应用情况,采用特征线法建立了异形扭曲底面条件下的泄洪洞挑坎水流流场计算数学模型并编制了可视化计算程序,由计算结果可以得到挑坎上水流的自由表面形态、断面水深和沿垂线平均的流速分布,该模型计算结果得到了物理模型试验的验证,二者结果基本一致,从布表明该计算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计算模型能够直观、快速地进行挑坎体型的方案比较。  相似文献   

14.
水流充分掺气可以避免高流速泄洪设施发生空蚀,但也会改变相关水力特性。通过对某大坝泄洪洞掺气设施水力模型试验及关于水流表面自掺气发生条件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在全程流速超过38 m/s,长度达550 m的明流洞内仅布置一级掺气设施的建议,较通常情况减少了两级;并针对泄洪洞出流方向与河道流向交角达60°的特点,研究提出了一种大差动异型鼻坎消能工。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表明,其挑流水舌沿河道纵向扩散良好,水舌外缘与河道对岸保持了30 m以上的安全距离。该泄洪洞建成后经历了高水头、较长时间的泄洪运行,明流洞和鼻坎消能工均无空蚀发生,但挑坎水舌却冲刷到对岸边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龙溪一级水库溢洪道下游地形特殊以及由此带来的下游消能问题,通过多方案的比较试验研究,提出适合工程实际的“斜向高低挑流鼻坎”的消能方案。该方案较好地适应了消能区的特殊地形,较好地解决了溢洪道下游的消能防冲问题,试验研究成果可供同类型工程设计和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峰水库溢洪道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张峰水库坝址区的地形地质特点,通过水力学计算、工程布置及投资分析,对溢洪道的布置和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糯扎渡水电站水力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扎渡水电站枢纽工程由心墙堆石坝、溢洪道、泄洪隧洞及引水发电系统组成;总泄洪功率高达66940MW;溢洪道最大泄洪流量高达31318m3/s,泄洪最大水头182m,泄洪功率达55860MW,采用了预挖消力塘的消能方案;泄洪隧洞工作水头达120m,采用双孔合一的闸门布置形式,高水头大流量的泄洪消能问题十分突出;尾水隧洞和导流隧洞结合,尾水调压井直径达33m,水力设计复杂;通过计算分析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堆石坝枢纽工程中溢洪道、泄洪隧洞的掺气减蚀、消力塘护岸不护底等水力设计难题,并将运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河口村水库一号泄洪洞偏心铰弧门的特点和运行要求,以及深孔弧门在以往工程中易出现的问题,重点介绍闸室段流道突跌突扩形式、水流掺气、闸室布置、偏心铰弧门主要参数选取、主辅止水新型形式、支铰结构与偏心轴位置关系确定、门叶结构特点以及首次提出双孔偏心铰弧门的同步控制措施等。偏心铰弧门利用偏心原理,借助辅机推动拐臂,带动偏心轴旋转,使弧门产生径向移动,前进压紧主止水,后退脱离主止水,由主机操作弧门启闭。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型水电站泄洪洞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几类混凝土表面缺陷,分析其的产生原因、分布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经验,归纳各类缺陷相对应的处理方法以及所适用的修补材料及其施工工艺,并对修复处理的质量、效果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龙抬头明流泄洪洞反弧段下游边墙防蚀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超  杨永全 《水利水电技术》2003,34(9):26-28,38
大比尺的模型试验表明:龙抬头明流泄洪洞反孤末端掺气坎后空腔段水流动水压强小、水流空化数低,容易出现空化;同时,反孤段下游水流表面自掺气尚不够充分,底部强迫掺气尚未充分扩散,致使反孤段下游附近边墙存在较大范围的掺气盲区,从而容易导致反孤段下游边墙的空蚀破坏.最后对如何减小或消除该掺气盲区,提出了工程处理措施,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