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合物驱油在国内许多油田已广泛应用,试井在聚合物驱油藏中用的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确定聚驱前缘响应时间的三种方法及复合储层内区半径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同时以大庆油田某一典型区块聚合物驱油井在不同年份的试井测试数据为基础,解释大量油井,总结规律,最后以一口典型井说明聚合物驱油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室内研究表明,一类油层聚驱后高浓度聚驱仍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左右。为进一步探索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在喇嘛甸油田北东块葡Ⅰ1-2油层开展了聚驱后缩小井距高浓度聚合物驱现场试验。试验注入高浓度聚合物0.095PV后油井开始见效,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但随着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注入,目前试验区含水出现回升趋势。文章通过对注采井开发状况分析,结合油层剖面动用状况、射孔情况、连通和发育状况等地质因素研究,分析含水回升原因,对试验区下步综合调整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溶液的注入不可避免的影响油藏物性参数,进而直接影响聚合物驱油的整体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大港油田港西A区开展了聚驱过程中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储层物性参数变化的驱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注入使近井地带渗透率大幅度降低,同时导致层内和层间非均质加剧,影响采油效果;粘度连续降低的变粘度驱油体系能够适应这种储层变化情况,并且大幅度动用中低渗透层剩余油,比单一粘度聚驱提高采收率3.8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渤海A油田河流相沉积、层系复杂、储层强非均质、层间矛盾严重、含水上升较快等问题,研究出与其地质油藏特点相适用的聚合物驱油藏数值模拟新方法,并进行了聚驱参数设计、优化.首先考虑目标河流相油田储层强非均质性特征,按照储层网格孔隙度、渗透率物性进行分级,并赋予了与其适应的相渗曲线及聚驱参数,用以精确描述目标油田的聚合物驱渗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类油藏的聚合物驱质量浓度、段塞组合以及聚驱后卡封高含水层等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最后优选出目标油田适用先高浓后低浓的变质量浓度段塞组合聚合物驱结合后期卡封高含水层的方案.本研究成果对于渤海河流相油田注聚方案的顺利实施、调整完善以及增油上产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巍 《当代化工》2015,(4):757-759
针对曙127454兴隆台区块开发中暴露出的油层动用不均、周期产量、油汽比降低以及地层能量不足等问题,通过自生气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配形成自生泡沫复合驱油技术,应用于超稠油蒸汽吞吐井生产中,自生气源生成大量气体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形成高强度活性泡沫,对高渗层位进行有效封堵,同时自生气源生成的CO2和NH3与表面活性剂形成良好的驱油体系,延长油井生产时间,提高油井产量,现场应用18井次,累计增油1.4×104 t,油井采收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交联聚合物颗粒深部调驱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交联聚合物颗粒在高含水、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中深部调驱的应用效果,通过粒径分析、岩心驱替等实验对交联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的调驱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孤岛污水配制的交联聚合物分散体系在60℃条件下溶涨10 d后粒径中值增大了34倍;其单管岩心封堵率大于92%,双管岩心驱油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1%,在由6 口水井和17口油井组成的现场试验中平均注入油压上升了1.2 MPa,对应中心油井见效高峰期含水率下降了5.6%,平均增产原油5 t/d.表明了交联聚合物颗粒分散体系完全能够满足孤岛高渗透油藏深部调驱的要求,交联聚合物颗粒深部调驱技术是改善注水剖面和降低油井含水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FB油田DP-4区块在开发过程中大规模使用聚合物驱油技术且开发效果显著,但同时会产生大量的采出污水。由于聚驱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悬浮物颗粒及聚合物,采用常规的沉降方法处理聚驱污水效果不明显。本文针对DP-4区块高低浓度段塞交替注入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万)驱油后的聚驱污水,通过室内模拟两级沉降实验,研究聚驱污水在不同沉降时间、沉降温度、聚合物浓度及絮凝剂浓度的条件下的沉降效果,明确合理的沉降条件。结果表明:沉降时间应为11h,沉降温度应在35~38℃范围内,当聚驱污水中含聚浓度较大时,应加入适量的絮凝剂进行沉降实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BYRPD二类油层弱碱化三元复合驱取得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并分析了油井见效特点及原因。研究表明:油井见效程度与其所处地质条件、井网完善程度、剩余油多少密切相关,这些对弱碱化三元复合驱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元A长9油藏为三叠系特低渗透油藏,含油性好,渗流能力强,但受储层敏感性及非均质性影响,注水压力高,提压过程中导致动态缝开启,注入水沿高渗通道单向突进,加速油井见水,常规注采调控已无法满足油藏高效开发需求。通过在该区开展聚合物微球调驱试验,采用50nm粒径聚合物微球,在注入浓度为1 000mg/L,注入量为0.3PV时,有效封堵水驱高渗带,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低渗储层动用程度1.1%,递减大幅下降12.4%。证明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是该区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聚合物井网投产的最初阶段,为了让驱油效果更佳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使用了对特高含水油井关井的措施,此外对高含水饱和度油层实施分步射孔也进行了暂时的关闭。本文从聚合物流体性质出发,参考油层中的渗流特征,对油层中聚合物溶液浓度随时间和位置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此外,构建了有关的模型,这样就可以对高含水层补孔时机对聚合物前缘推进速度、合物驭油效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聚驱条件下高含水井层合理打开时机。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以来,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实现了由工业性试验向工业化推广应用的转变,但在工业化推广过程中,对二类油层精细地质认识不够清楚,缺乏分阶段跟踪调整方法,区块及井点间受效不均衡、层内及层间动用状况差异明显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深入认识了北一二排二类油层的地质特点,通过数值模拟技术,明确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调整技术及措施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分注及油水井措施改造的方法减小平面、层间、井间差异。分注后油层动用状况提高6.2个百分点,油水井措施改造后,注入井平均日增注19m3,采出井平均日增油9t。二类油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在注聚不同阶段需要加大改造力度,分层注聚和调剖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扩大了波及体积,对改善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田苛刻的油藏条件及开发难点,介绍了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相复合驱、高盐高黏油藏二元复合驱、高盐高钙镁油藏聚合物驱等化学驱新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项技术的驱油机理、技术关键、矿场应用效果及技术经济性。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高温高盐高钙镁型油藏所适用化学驱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具有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和孔隙结构复杂特点的储层,在注水开发后期,含水率急剧上升,普通的水驱和聚驱方法很难将油驱替出。复合离子型聚合物凝胶有很好的储层适应性,与注入污水配伍性好,成胶时间可控,吸附、滞留能力强,抗冲刷性好。其注入能力强,波及范围大,既可以封堵储层大孔道("调"的作用),又可以驱替储层剩余油("驱"的作用),能够满足调驱体系大剂量注入的要求。本文针对复合离子型凝胶调驱体系进行配方优选并进行性能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调驱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盐性、抗剪切性、热稳定性和黏弹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化学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聚驱后仍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地下,需要进一步对剩余油进行挖潜。聚/表二元驱作为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驱油效果。对于聚驱后储层非均质性更加严重的储层,聚/表二元驱能够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进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以室内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分析了不同聚/表二元注入段塞尺寸对岩心驱油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化工》2017,(6):69-70
为了探究聚合物在驱油过程中在地层孔隙内的实际作用情况,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在进行水驱-三元驱-后续水驱之后,通过计算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比较两者之间的变化。其中,阻力系数(F_R)用来表征聚合物使得流度比降低的程度,同时也代表着水和聚合物溶液的流度的比;残余阻力系数(F_(RR))是用来描述聚合物降低渗透率的程度大小,同时也是油层经过聚合物驱前与聚合物驱后水相渗透率的比值。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是描述聚合物在驱油过程中,增大波及效率性能的重要指标~([1])。  相似文献   

16.
港西油田总体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港西油田推广应用已24年,聚合物驱控制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的21.9%,聚合物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港西油田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经证实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重点介绍港西三区聚驱后注聚/表二元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实施方案优化和现场应用效果分析,从而验证了聚驱后注聚/表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港西油田复杂断块"双高"油藏条件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特点,大港油田在A区开展了污水聚合物驱工业化现场试验。现场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通过对相关指标分析,明确了A区聚合物驱油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案部署,预计提高采收率12%以上。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证实聚/表二元驱可提高采收率值大于20%,聚/表二元驱油藏数值模拟预测,提高采收率可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再提高4.76个百分点,使油田最终采收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渤海强非均质、中高粘油藏聚驱过程中低渗层吸液剖面初期改善,之后又变差的现象,首先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分析了聚合物溶液浓度对吸液剖面的影响规律;然后测试了高浓-低浓聚合物驱交替注入方式在非均质油藏中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在聚驱早、中期阶段增加聚合物溶液的浓度,能够对高渗层有效的封堵,增加注入压力、显著改善低渗层的吸液剖面。结合油田实例研究表明:在现场条件允许情况下,相同聚合物用量,采用高浓-低浓段塞聚合物驱方式相比恒浓度聚驱,能够提高低渗层动用程度,增加总体采收率约1%。  相似文献   

19.
针对聚驱后剩余油少且高度分散,油层中残留聚合物的存在使流度控制更加困难、聚驱后没有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开采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系统地开展了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剩余储量潜力研究。明确了聚驱后剩余储量潜力及挖潜方向,聚驱后油层含水饱和度的上升及残留聚合物的存在使流度控制更加困难,必须在调堵的基础上扩大波及体积,在扩大波及体积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优化确定了合理的井网。本文利用二类上返井的水淹层解释资料,给出了聚驱后的剩余油潜力的分布特征,对今后油田改善聚驱后开发效果和进一步挖潜地下剩余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主力油层聚驱后,油层含水高,剩余油分布零散,但丰度仍然很高,开采难度大。为探索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新途径,应用蒸汽吞吐可以改善原油流动性能、提高驱油效率的技术特性,着重进行了聚驱后油井蒸汽吞吐技术的矿场试验,并以北一区断东中块萨中开发区北部的北1-4-P37井进行现场应用与分析,探索出合理的注气参数、注入方式,掌握吞吐后油井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取得聚驱后蒸汽吞吐后开采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