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矿业城市走出发展困境的唯一出路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对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矿业城市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适合于此类城市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
矿业城市走出发展困境的唯一出路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对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矿业城市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适合于此类城市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赵海云  李仲学  张以诚 《中国矿业》2004,13(12):14-19,35
本文在进行全国矿业城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对52个矿业城市的调查统计表中分解得到的22项指标计算权重、合成,对矿业城市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矿业城市对资源开发的依赖性非常弱,属于强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城市;淮安等15个矿业城市属于基本可持续发展类型的矿业城市;盘锦等27个城市为弱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城市;阜新等5座城市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城市,需要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4.
完善优化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城市是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矿业城市因其自身的特征和属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矿产资源的储量及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并且因我国矿业城市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与一般城市相比,矿业城市的基本职能不完善,并没有发挥出其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本文在阐述矿业城市特征和城市基本职能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国矿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城市职能弱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完善、优化城市职能,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敏 《矿山机械》2006,34(1):11-13
矿业城市是由矿业资源开采形成的城市我国现有矿业城市129个,占我国城市总数的1/5。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式下,矿业城市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宁宝权 《煤炭技术》2015,34(6):316-317
以矿业城市六盘水为例,借助方差修正G1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利用综合指数法对矿业城市六盘水2006~2011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和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中国要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矿业城市是城市的特殊类型,为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矿业城市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矿业城市投资环境评估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矿业城市及其投资环境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矿业城市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并选取9个矿业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旨在为受资地区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矿业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价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龙如银  何颜 《中国矿业》2005,14(5):26-29
文章首先对城市综合实力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了50 个矿业城市各主成分以及综合实力得分,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矿业城市的综合实力具有较大差异, 其排序是: 石油类>综合类>冶金类>煤炭类, 随着城市规模的减小, 综合实力依次下降。而且, 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综合实力差距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肥城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煤炭型矿业城市肥城市为例,分析肥城市矿产资源和矿业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后备矿产资源不足、高能耗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污染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肥城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其一,依靠科技创新适度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其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生态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11.
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君  曾旗 《中国煤炭》2003,29(5):25-27
在构建指标体系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城市REES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类型及其功能,建立了矿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矿业城市问题的诸多问题,关于矿业产业定位不合理,以及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地质勘探滞后、勘探投入不足、矿业开发引发多种环境等问题,提出“发展新产业、绿色矿城、开源节流、产业复位、税制改革、财政补贴”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措施,帮助矿业城市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与煤炭资源的枯竭, 露天废弃矿坑的二次开发利用成为资源型城市获得增量空间资源的新选择。基于科学的资源价值评价方法, 提出了露天煤矿废弃地资源价值识别与定量评估的理想模型和技术方法路线, 并以抚顺西露天矿各类资源的评估为案例, 直观展示了西露天矿的自然资源情况。通过研究可知, 西露天矿总价值约为24.4亿元, 其中直接使用价值占99.57%。在各类价值中, 第三产业价值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的价值, 这也与目前西露天矿的生态修复及发展方向相匹配,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入WTO是中国进入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步,面对快速的工业化过程对矿产资源的巨大需求和资源利用全球配置的态势,中国矿业城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作者站在利用全球资源与市场的高度深入分析中国和世界矿产资源生产、消费、贸易与市场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提出中国未来矿产资源供需的基本态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矿业及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资源潜力、矿业竞争能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估。提出所要解决的三个层次的问题。探讨矿业城市产业发展、调整与转型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部分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是指因为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目前,我国有矿业城市426座(含镇),矿业城市人口31084万人.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矿业城市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愈加突出.如何避免重蹈国内外一些矿业城市"矿竭城衰"的覆辙,如何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已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有120多个资源型矿业城市,它们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矿业城市面临严峻挑战.通过对矿业城市现状分析,指出矿业城市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后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替代支柱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四矿问题与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祥  王立杰 《中国煤炭》2003,29(2):17-21
分析了矿山城市、矿业、矿山和矿工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4条政策建议;国家成立能源产业综合管理部门,制定适合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和完善矿业产业政策和切实解决矿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力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运用加速遗传模糊聚类算法,将中国78座主要矿业城市按照可持续力,分成了强、较强、一般和低4个最佳类别。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绝大多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力还处于中、低水平的结论,并提炼出矿业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空间分布、资源类型和城市规模等属性和指标要素与可持续力之间的4条规则,以期为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的我国煤矿城市及衰老矿区产业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资源逐步枯竭的情况下,怎样保持我国煤矿城市及衰老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煤矿城市的成功转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在分析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实施产业转型经验的前提下,提出我国煤矿城市及衰老矿区产业转型可以借鉴的三种模式:产业延伸模式、产业更新模式、复合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煤矿城市及衰老矿区实施产业转型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矿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最为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所提供的矿物能源和原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也正是在开发利用矿产的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矿业的发展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扩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