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花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自南北朝才开始作为观赏植物,到唐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品种、数量都超过其他花卉。本文就牡丹发展过程中,栽培中心的转移与扩散,品种演化,育种与栽培技术进行考证。我国对牡丹花重瓣化的过程及原因,北宋周师厚(约1023—1085)就有过仔细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这比欧洲对植物进化的认识要早七、八百年。对牡丹的栽培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如以山牡丹或芍药为砧木嫁接牡丹,繁殖优良品种,翌年或当年就可开花,还有对牡丹的温室催花,南宋时就已有之,古代对牡丹的染色技术,今已失传。研究牡丹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去伪存真,无疑是花卉研究方面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任全进  于金平 《园林》2000,(4):45-45
牡丹是我国特产名花,品种多,花姿美,花大色艳,高贵典雅,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在我国的栽培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种类繁多,花色丰富多采,株形端庄,叶色深紫嫩绿,与花相映,其美益彰。每逢花季,芳姿艳质,超逸万卉,清香宜人,观赏价值极高,是我国传统的庭院名贵花卉。在园林绿化中,无论孤植、丛植、  相似文献   

3.
百花食谱之五:牡丹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胜利 《园林》2006,(5):48-49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毛茛科、芍药属,栽培品种极多,有单瓣和重瓣,红色、白色和黄色等。入馔多用红、白单瓣者。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明钱洪《赏牡丹》一诗赞道:"国色天香映画堂,荼縻芍药避芬芳。"唐刘禹锡《赏牡丹》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徐凝的《牡丹》诗写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白居易的《牡丹芳》一诗中也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描述。国中牡丹以洛阳者最为著称。《事物记原》载"武后诏游後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牡丹花品种极多,最著名的要数姚黄和魏紫。姚黄形似皇冠、色如鹅黄,被尊为花王;魏紫色紫如晶,被称为花后。如  相似文献   

4.
王欣  胡坚强 《中国园林》2005,21(8):73-77
谢灵运山居,又称始宁墅,是山水诗人谢灵运隐居的风景式庄园,也是晋末南朝著名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在我国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遗址调查为基础,以<山居赋>和谢灵运诗文为基本依据,考证山居位置和范围;并结合绍兴历史地理文献,复原谢灵运时期山居山水地形和植物景观,在此基础上探讨山居总体布局、主要聚落位置.对谢灵运山居复原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为南朝园林史研究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5.
<正>《建筑工人》这本专业性杂志,自创刊以来,以她独特的办刊风格,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成为全国建筑工人的良师益友,在全国同类刊物中享有盛誉,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中国建筑业的"牡丹花"。  相似文献   

6.
煦日暖阳,花开香浓,人如潮涌。4月16日、17日两天,洛阳的花海人潮达到了一个高峰,两天接待四海游客125.72万人次(如图)。16日,来自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上海植物园分会场消息,两天接待游客5.475余人次;北京分会场两天也接待了近万人次。  相似文献   

7.
明清佛山园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佛山史志类文献的考证,对明清佛山文人园林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佛山园林大部分是由回乡士族、文人雅士建造的文人园。明清时期佛山经济发达、文风丕盛,其园林注重文化氛围及闲情逸致的营造,再加之佛山具有独特的水乡特点,在融合全国园林的特色并结合自身客观环境的基础上,佛山文人园林形成了以水为主、崇尚自然、喜建亭台、注重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胡一民 《中国园林》1990,6(2):16-18,9
本文指出黄山古迎、送松较早见之于明末文人的游记,在历代山志和游记中也多有描述,位置在文殊院道中;古迎、送松约在1789年前出现病态,送松死于1799年前,迎松死于1832年前;今天的迎客松和送客松始见于1859年黄肇敏的《黄山游记》;呼吁保护黄山风景,特别要重视保护黄山古松,使其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9.
梁洁  郑炘 《建筑师》2018,(5):107-114
无锡愚公谷,是晚明江南盛极一时的一座名园,却在园主去世后不久,未及入清,即为他人占据,析作多个祠堂。该园现存史料相当丰富,而现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尚难以与之匹配。本文将澄清已有研究中与园主邹迪光生平及园林文献《愚公谷乘》相关的一些误会,随后通过检阅园林、祠堂相关文献记载,对照园址现存遗迹,展开晚明时期的愚公谷布局推测复原。  相似文献   

10.
一、“公园”一词的来历经查阅我国古代史书,最早见于北齐魏收撰写的纪传类史学名著《魏书》有:“(任城王澄)表减公园之地,以给无业贫口”此公园指的是当时官家的园地,其性质如同未写公园的《孟子》一书中有:“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都是说明贫苦人民表面上可用以维持生活。它与近一、二百年世界上首先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内,作为将广泛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工作和人民的娱乐休息结合在绿地中的新型的群众性机构的公园,完全不同。西方国家“公园”一词,英语用Park或再强调其性质称PublicPark(公园),也有用Garden(园)来代替的。开始用在我国是1850年上海开辟第一个约80亩的花园  相似文献   

11.
时代与传统相伴古朴与华丽相依--现代京味园林风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中 《中国园林》2003,19(8):52-54
北京作为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东方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发展节点。因此,北京的现代园林建设,更应注重塑造出自己的“京味风格”。文章以2002年北京新建的几座园林景观为例,初步探讨了成熟的“现代京味园林风格”应该具备的3大特色。  相似文献   

12.
广成苑是东汉洛阳郊区的一座皇家园林,其景观内容与西汉的郊区园林相同,以天然山水为主。但由于两汉社会政治形势的不同,广成苑在园林的服务功能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引起了皇家园林与都城关系的变化,在古代都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通过文献考证,对广成苑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征进行考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及其与都城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3.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又名木芍药、花王、洛阳花、富贵花。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高1~1.5米。地下具肥厚根茎,枝短而粗壮。叶片宽大,互生,通常为2回3出复叶;柄长6~10厘米;小叶卵形或广卵形,顶生小叶通常为3裂,侧生小叶有呈掌状3裂者。花单生于枝端,大形,直径10~20厘米:花瓣5片或多数,一般栽培品种多为重瓣  相似文献   

14.
王宽  袁瑀苗  倪琪 《园林》2020,(5):34-39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描绘的一幅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青绿"山水园林图卷。本文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从其园林时代背景特征研究入手,分析其流露出"简、疏、雅、野"和"山林隐逸"环境营造理念的构成,窥探其山脉水势、建筑桥梁和林木花草的园林三大要素营造特征。从而解密其画卷背后所隐藏的园林环境"密码"。  相似文献   

15.
赵光华 《古建园林技术》1985,(9):12-17转52
园林是把自然美、人工美,与为了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所进行的各种构筑物,以及人文景观,这四者,密切的融汇起来。本文介绍了从战国时代到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园林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介绍了北京地区园林的历史久远与内容深厚的全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赵光华 《古建园林技术》1986,(11):45-48转23
园林是把自然美、人工美、为提供生活便利所建造的各种构筑物以及人文景观这四者密切融汇起来的产物。本文介绍了从战国时代到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园林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介绍了北京地区园林的久远历史与深厚内容的全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秦芳 《四川建筑》2006,26(2):4-6
通过阐述中国古典园林保护的必然性和目前国内的保护状态,分析比较英国在历史园林保护方面的实践与成效,从而提出我国在古典园林保护方面建立法律、法规体系的必要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园林是把自然美、人工美,与为了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所进行的各种构筑物,以及人文景观,这四者,密切的融汇起来。本文介绍了从战国时代到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园林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介绍了北京地区园林的历史久远与内容深厚的全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高宁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8):114-117
广成苑是东汉洛阳郊区的一座皇家园林,其景观内容与西汉的郊区园林相同,以天然山水为主。但由于两汉社会政治形势的不同,广成苑在园林的服务功能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引起了皇家园林与都城关系的变化,在古代都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通过文献考证,对广成苑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特征进行考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社会功能及其与都城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鹏所城考     
鲁巍 《华中建筑》2007,25(11):170-172
该文以深圳大鹏所城为例,探讨了其修建过程和历史变迁,并与邻近的东莞所城进行比对分析,以期对所城这种特殊的古代城池形制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