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圆筒型吸附床的二维非稳态脱附传热过程,并基于综合导热系数和接触热阻分析了吸附剂的粒径和吸附床的总孔隙率对吸附床传热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床的总孔隙率与吸附剂粒径的最优组合。分析结果表明:当吸附床的总孔隙率较大时,吸附剂粒径对吸附床传热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且吸附剂粒径越小,吸附床的传热性能越好;随着吸附剂粒径逐渐增大,吸附床总孔隙率对吸附床传热性能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当吸附剂的粒径较小且吸附床的总孔隙率较大时,吸附床的传热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在陕西南郑县茶房寺水电站应用挑流板减轻混流式水轮机泥沙磨损的试验,收列了显著效果。用挑流板挑流,就是在水轮机前盖板或顶盖板内表面加焊间距、高度适宜的辐向挑流板.改变水流形态,以减轻磨损。  相似文献   

3.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体建立了三维稳态电化学模型,考察了气体扩散层孔隙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扩散层孔隙率及层厚的变化反映从气体通道到扩散层和催化剂层的反应气体扩散量,进而影响电化学反应的活跃程度;以膜与阴极催化剂层界面处获得的最大电压为目标函数,采用鲍威尔搜索法对气体扩散层孔隙率进行数值优化,得到了扩散层孔隙率和层厚的最优值。通过优化前后氧气浓度和电流密度的对比显示,这些参数可以显著改善电极的传质性能,使燃料电池获得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4.
考虑泥沙粒径、含沙量、沉速、流速及水深的影响,探讨了佛耳岩作业区二期工程港池及航道的泥沙淤积量计算方法,分析了港池及航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上游枢纽建成后,港池及航道悬沙和底沙的淤积强度和淤积量较低,只要预留一定的备淤深度,完全可以满足船舶航行和码头正常作业的要求,与物理模型计算的淤积情况基本吻合,可见该方法在工程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扩散层孔隙率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性能的影响,采用COMSOL软件,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气体扩散层不同孔隙率(0.2,0.4,0.6和0.8)时,单直通道和具有楔形肋片(长1 mm,高1.5 mm,宽2 mm)的PEMFC性能曲线、阴极氧气质量分数分布和水质量分数分布。结果表明:扩散层孔隙率对燃料电池性能具有较大影响,随着扩散层孔隙率从0.2增大到0.8,PEMFC的电流密度逐渐增加,最大可达847 mA/cm~2;相对于单直通道,增加孔隙率比添加楔形肋片更利于提升电池性能;在孔隙率为0.6和0.8时,氧气更易扩散到反应区,排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在截面尺寸为500 mm×250 mm、H=3000 mm的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以平均粒径100 μm的石英砂作为循环物料,连续注入CO2作为示踪气体,在塞状流模型的假设下,对气固两相流稀相区中气体的混合规律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颗粒的存在对气体径向混合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向影响;循环流化床中径向混合系数很小;流化风速对混合系数的影响规律不明显,颗粒浓度对混合系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在3种规模的循环流化床(CFB)冷态试验台上对提升段稀相区径向气体混合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3种试验台提升段净高均为4.Om,截面尺寸分别是内径O.19 m的圆管、O.3m×0.3m的方截面和0.25 m×0.5 m的矩形截面.以dp=120μm,ρ=2 400kg/m3的砂作为试验床料,CO2作为示踪气体,对影响气体混合的因素如表观流化速度Ug、颗粒浓度、提升段尺寸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颗粒的存在减缓了气体横向混合的速度,但颗粒对气体横向混合的影响不是单向的.对一定风速,存在一个颗粒浓度转折点,小于此浓度时D,随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大于此浓度Dr随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本试验中此转折点浓度为8~1O kg/m3,应为气固流型的转折点.提升段直径Dt对Dr影响很大,结合前人研究结果,Dr随Dt呈线性增加,但更确切的关系确定有待进一步数据积累.与颗粒浓度和提升段直径相比,气体流化速度对Dt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9.
消化过程参数对脱硫剂颗粒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消化水初始温度、消化时间、消化水/生石灰比例以及搅拌强度4个消化过程参数对脱硫剂颗粒特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等)的影响,得到了相应试验条件下参数的最佳值,即消化水初始温度为85℃、消化时间为1h、消化杉生石灰比例为4:1以及搅拌强度为0.98m/s,得到了一种相对最佳的脱硫剂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孔隙率对水泥作填料的沥青混凝土长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相同配合比,分别配制孔隙率为1%、3%的沥青混凝土试件,并进行长期浸水后的水稳定性试验、拉伸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及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3%孔隙率的沥青混凝土水稳定系数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浸泡2 250h后,1%孔隙率的沥青混凝土抗拉强度由0.43MPa上升至1.03MPa,抗弯强度由1.42MPa增加至4.06MPa,粘聚力增大了351kPa,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规律,而内摩擦角减小了9.2°;3%孔隙率的试件抗拉强度由0.34MPa上升至1.23MPa,抗弯强度由1.22MPa上升至4.16MPa,粘聚力增大了428kPa,与1%孔隙率的规律相似,内摩擦角减小了12.3°。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内颗粒沉积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视化单通道实验系统,采用激光位移测量方法,对柴油机颗粒在陶瓷捕集器内的沉积过程进行了在线测量.研究结果发现,颗粒沉积过程分为4个阶段:深床期、长树期、搭桥期和颗粒层期;颗粒层厚度的增加在长树期迅速增长,而后在颗粒层期呈缓慢增加的趋势.颗粒层过滤期颗粒层的孔隙结构受过滤速度的影响,过滤速度增大,颗粒层的渗透系数和孔隙率减小,形成的颗粒层致密.实验结果证实了当Pe<1时,渗透系数和孔隙率随Pe的增大而减小,且变化显著;当Pe>1时,渗透系数和孔隙率随Pe数的变化趋于平坦.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流域泥沙有利于分析泥沙来源、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对控制泥沙非常有利。为此,根据分形理论,通过MS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了松花江流域晨明、古城子、哈尔滨、佳木斯、南岔、铁力、延寿七个水文站泥沙粒度分布的分形性。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7个测站泥沙粒度的分维值在2.201~2.391之间,所对应的相关系数均在0.858以上,基本保持了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分维值与泥沙颗粒组成、传统粒度参数的相关关系基本符合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主燃区停留时间、再燃区停留时间和天然气输入热量比不但影响再燃还原NOx的效果,而且是与天然气喷入位置、燃尽风喷入位置、再燃技术经济性关系紧密的3个因素.利用一维再燃热态实验炉对此3个因素与再燃还原NOx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NOx排放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并着重分析了主燃区停留时间影响再燃还原NOx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大庆油田火筒式加热炉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测试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加热炉内增加辐射管对火筒壁面温度场的影响。试验中采用的是大气式燃烧器,燃烧功率为400 k W。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试基本一致;安装辐射管后,火筒壁面整体温度有所降低,但分布更加均匀;火筒上部、中部和下部非均匀温度系数ε分别降低36%、26%和32%;热烟气向上流动导致火筒壁面下部的非均匀温度系数比中、上部大。  相似文献   

15.
对通航建筑物引航道泥沙的淤积现象,淤积原因及其对航运的影响进行了分类论述,并探讨了引航道泥沙淤积的现有处理途径及其最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内的燃烧及传热与炉内床料的状态密切相关,而炉内床料主要是由燃煤含有的矿物组分经过燃烧、爆裂和磨耗过程形成的。文中对6种煤样在固定床燃烧后,使用可视化显微仪,获取了灰颗粒的微观形貌特征,根据灰颗粒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能的不同,将灰颗粒定义为3类不同性质的灰。以此为基点,采用固定床燃烧后冷态振动筛分和流化床实验台热态流化后筛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燃烧温度下升温速率对灰颗粒粒径变化的影响,以及不同燃烧温度下燃烧时间对灰颗粒粒径变化的影响,推演了不同煤样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3类灰颗粒在不同的燃烧温度和时间的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不同,从而为预测循环流化床中的床料粒径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有压洞内泥沙起动规律,对14组不同粒径泥沙颗粒进行有压洞内泥沙起动试验,得到其对应的泥沙起动断面平均流速,与一般情况下泥沙起动流速对比发现相同粒径泥沙颗粒在有压条件下较普通明渠容易起动。将推导得到有压洞内泥沙起动断面平均流速公式与其他公式进行比较,发现所构建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见利用该公式计算有压洞内泥沙颗粒起动流速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童宝宏  桂长林  陈华  孙军  赵小勇 《内燃机》2006,(3):11-13,21
通过试验分析了机油温度、机油泵转速以及出油压力等因素对机油泵供油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各种工况下这些影响因毒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机油泵转速对机油泵供油特性的影响最明显,出油压力的影响次之,温度的影响最弱。机油泵的供油量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机油温度的升高或出油压力的增大而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研究动静态转子分离器性能的试验装置,使用煤粉为物料,对分离器在不同风量和不同转子转速的条件下进行了试验研究.转子转速增加和风量降低均使分离器出口煤粉变细,分离器出口煤粉R45的值最低为0;综合分离效率随着转子转速增加有极大值,随风量增加而下降,试验中综合分离效率最大值为85.55%;气固两相阻力损失随转子转速增加有极小值,与风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单次爆震波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爆震室的三种不同工作状态,采用乙炔与空气混合气对单次爆震波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研究了爆震室的封闭程度对爆震波决生的影响规律,发现在爆震室完全封闭状态下,能产生充分发展的爆震波;瀑震室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状态下爆震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