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遵循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结合商业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及包装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探索包装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包装、机械及自动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通过制订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加深学校与包装协会及企业的合作,构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就业竞争力及素质,较好地满足了包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孙诚 《包装世界》2011,(4):38-40,3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把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天津职业大学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为例,介绍了"校企合作,教学做于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结合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当前包装机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包装工程专业包装机械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从授课内容、实践方式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实践,以培养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孙彬青 《包装工程》2007,28(12):289
2007年3-6月,重庆涪陵宏声实业集团委派三位中层管理人员在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进修学习和考察。期间,他们学习了包装材料学、包装工艺学、包装印刷、印刷材料及适性等包装及印刷的主干课程,参观了基础实验中心各实验室,并与本科生一起完成教学中的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5.
《包装工程》2013,(9):1
<正>主办单位: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学承办单位:科印传媒《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编辑部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时间地点:2013年11月·中国天津详情请登录:www.keyin,cn一、征稿范围1.功能食品包装材料技术保鲜包装材料,纳米功能包装材料,指示性包装材料(温度、湿度、新鲜度、保质期等),抗菌包装材料,生物活性包装材料等2.创新食品包装设计食品包装结构设计(功能化结构等),食品智能包装设计,包装辅助软件设计的应用等3.食品包装新工艺、新机械新型自动化工艺,功能化工艺(气调包装MAP等),多功能食品包装机械,智能化控制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包装》2015,(3):15
<正>日前,天津市包装行业工作会暨天津市包装技术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职业大学汇报厅隆重举行。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渠东升、天津包装技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树新、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建平、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营销总监杜秋英、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服务部主管贾佳、天津职业大学副校长孙诚、中荣印刷(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建明等嘉宾,以及天津地区400余家印刷包装企业及媒  相似文献   

7.
《包装工程》2006,27(6):371-371
10月21日为期3天的“2006年全国瓦楞纸箱行业发展策略暨生产技术工艺改进研讨会”在天津科技大学拉开了序幕。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院长陈蕴智博士致开幕词,并做了“未来十年中国纸包装业的挑战与前景”的演讲。其后,原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谭祖光先生和中国包装联合会顾问陈希荣研究员分别做了“我国瓦楞工业发展趋势与创新之路”和“控制与降低瓦楞纸箱成本的策略”的专题报告。来自全国46家瓦楞纸箱生产厂家的总经理、企业主管及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的教授们参加了会议,并在今后几天里将就以下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8.
印刷包装机械设计课程是印刷包装工程相关专业莺要的专业课,主要研究印刷包装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包装产品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求产品不断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机械性能。这些实际需求迫切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而且要求教学方法和形式也要与之相适应。本文针对印刷包装工程专业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印刷包装工程专业学生的技能,从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建直完善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9.
我国包装产业的飞速发展,急需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实施,是我们每一位包装设计与印刷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包装设计系列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采用实战项目化教学等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良好,适应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魏群 《包装世界》2015,(1):64-65
本文结合工程院校包装印刷专业方向的特点,对工程背景高校包装印刷专业方向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式和任务进行了分析,提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包装印刷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并要实现包装印刷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发展。从而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思考工程背景高校包装印刷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东莞包装印刷特色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东莞包装印刷类专业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以对接服务东莞包装印刷特色产业人才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人才共育、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东莞包装印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有效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大创计划和基金的申请平台、包装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平台、企业任务式项目平台,将CDIO教育模式实施在《包装结构设计》的专业课程改革中;同时,从项目规划、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等阶段分析《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改革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在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经验,构建面向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结合实践进一步明确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一流应用型高校发展方向、培养模式和制度创新;探索“产学研“结合,企业参与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我国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在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经验,构建面向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结合实践进一步明确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一流应用型高校发展方向、培养模式和制度创新;探索“产学研”结合,企业参与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教育中不断探索的目标,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印刷包装媒体专业群建设,从课程定位、学生分析、教学方法、团队建设等方面,探索以工作室项目化教学带动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包装、印刷、媒体专业群培养创新、设计、制作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包装》2010,30(2):90-91
2010年1月15日,由天津市包装技术协会和天津长荣股份设备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天津科技大学协办的2010年天津包装工作会议在天津科技大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天津包装技术协会7个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理事长、副会长及媒体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张朝龙  方萍 《包装学报》2011,3(3):90-93
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通过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校内专业实验室以及企业在学校设立各种奖助学金等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通过举办"珞珈印刷论坛"、拓展境外学习以及开展对外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以期适应全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造就有一定实践能力及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包装世界》2009,(2):59-59
“2008年度国家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包装概论》印刷工业出版社倾力打造的重点图书《包装概论》(江南大学张新昌主编、北京印刷学院曹国荣、天津科技大学张蕾副主编)继2007年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之后,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相似文献   

19.
产教合作,与企业共建"校中厂"是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天津职业大学印刷工程系与天津今晚报业集团、天津祥彩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中厂",成效显著:优化了育人机制,提高了教学质量;营造了企业环境,培养了职业素质;用活了优质资源,提升了创新能力;健全了管理制度,提高了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包装工程》2005,26(4):229-230
天津科技大学包装工程系成立于1984年,开设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现有专业教师10名,其中教授4名。多年来在包装工程专业领域里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800多名本科生(包括2名外国留学生)、20多名硕士生(包括1名外国留学生)。毕业生在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包装管理等专业相关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成为企业的栋梁。与此同时,我们与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联合为企业技术骨干定期开设《包装结构设计》、《瓦楞纸包材性能及纸包装箱设计》、《缓冲包装理论及设计方法》和《泡沫塑料缓冲材料种类及性能》等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