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李善  王凯  邵孟新  曾欣 《建筑结构》2021,51(8):115-118,131
为了解决在建结构主体中因引孔静压成桩后引孔深度大于管桩桩底深度形成桩底脱空问题,在比选工程中常见桩基加固方法(注浆、锚杆静压钢管桩、微型灌注桩、微型钢管桩)的基础上,采用了微型钢管桩预应力封桩加固技术方案,同时对该加固方案进行了设计,并介绍了其施工工艺.最后,对加固后本工程的单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和建筑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加固桩极限承载力Qu≥1 300kN,满足钢管桩设计承载力650kN要求,监测的沉降变形比较稳定,趋于收敛.  相似文献   

2.
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技术在高层建筑桩基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宪铭 《建筑施工》2005,27(2):9-11
依据上海某高层建筑申采用桩底注浆和没有注浆的若干试桩基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和桩端阻力发挥特性进行的综合分析,揭示了桩底后注浆有利改善桩基承载力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的受力性能较好,在工程中应用较多,但是其理论研究却较为滞后。对该桩型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其荷载传递规律,选取桩基受力极限状态,考虑钢管作用与变截面处承载力,利用桩土位移协调关系推导了超长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用该方法和现行规范计算方法对鱼山大桥37号桩基进行竖向承载力计算,与试桩自平衡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桩自平衡试验曲线平缓无陡降,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试验值为120 056 kN,利用现行规范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相比偏差过大,而本文推导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微型桩杆塔基础水平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现场真型试验,对微型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进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二次注浆工艺有利于提高微型桩水平承载力,当采用投石注浆成桩时,应用于输电线路工程的微型桩必须采用二次注浆工艺;二次注浆工艺对微型桩水平承载力的提升作用因上部土层性质而异,尚需更多的试验和实践确定不同土层性质下二次注浆对微型桩水平承载力的提升效果;适当在微型桩群桩中布置一定的斜桩有利于提高群桩的水平承载力,但应考虑斜桩施工困难会对施工工期产生影响;进行微型桩基础设计时宜按水平允许位移进行控制,在合理选用设计参数的情况下,可采用本文提供的设计方法进行微型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5.
压力注浆对微型桩抗拔承载力影响的试验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苏荣臻  郑卫锋  鲁先龙 《工业建筑》2011,41(1):93-96,138
微型桩一般采用投石注浆法成桩,因此压力注浆工艺对微型桩承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结合现场试验,对压力注浆工艺对微型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展开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一次注浆成桩和直接灌注细石混凝土成桩的微型桩抗拔承载力相差不大,而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可较大幅度提高微型桩的抗拔承载力,适当增大二次注浆量有利于提高微型桩的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依托上海某工程未注浆钢管桩和注浆钢管桩的抗拔承载力现场试验,分析了深厚软土层中钢管桩的静载~位移曲线,探讨了注浆对钢管桩承载力的提升效果,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定性分析了注浆泡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浆钢管桩荷载-位移曲线呈"缓变型",注浆对桩周土体的加固作用,可改善桩土接触面,增加桩身的粗糙度,在出浆口处,易于形成扩径,提高桩的锚固作用,因此,注浆工艺能显著提高钢管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有效地减小抗拔桩位移,为软土地区基础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微型桩可采用投石注浆法或者直接灌注细石混凝土法成桩。结合室内试验,对不同成桩方式对微型桩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压力注浆能够提高微型桩的竖向承载力,在进行微型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二次注浆的提升效果;为保证微型桩成桩质量,应用于输电线路工程的微型桩应进行二次注浆;压力注浆对微型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因上部土层性质而易,在进行微型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时不考虑压力注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城市的数千个项目桩基工程,本文结合某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试桩施工,通过抗拔桩和抗压桩试桩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分别研究了未注浆、桩端后注浆和桩端桩侧后注浆的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和抗压极限承载力的差异,并比较了不同土层桩侧后注浆的摩阻力曲线。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静力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对不同地区的工程进行优化设计,降低基础造价,促进静压管桩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广泛应用。通过对静力法理论研究及实际工程中试桩的实验研究,将估算结果与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静力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是一种较准确可靠的方法,准确性优于《沈阳市静压管桩规定(暂行)》中的经验方法。为保证桩基工程的安全、经济合理,建议东北地区在勘察设计阶段采用此种方法估算静压桩单桩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静压预制桩的施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礼 《建筑技术》1999,30(3):183-184
常州银苑大厦桩基工程采用静压桩工艺,无噪声,无污染,施工中根据地质状况,选用YZY静压压桩机等设备,根据试桩结果确定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并制定了合理的入桩线路及接桩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频免共振液压振沉钢管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问题,对比了桩基规范、上海规范以及公路规范在计算方法中的差异。对某改建工程现场6根试桩开展高应变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在休止期达到82 d时,试桩实测极限承载力已达到所有规范的要求;55 m试桩在36 d~91 d休止期内的承载力增长了约28.4%。休止期82 d对应的实测值接近于上海规范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偏差不超过2%。对应的休止期越长,试桩承载力恢复越为明显;规范中应进一步说明休止期对振沉钢管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丽 《建筑施工》2006,28(2):87-90
通过对宝钢某工程φ1500mm钢管桩进行打桩试验、高应变动测试验、垂直静载荷试验,取得了重要的设计、施工参数,从而为合理选择桩尖持力层。确定试桩的极限承载力、合适的桩锤制定了相应的打桩工艺、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3.
《工程勘察》2021,49(10):1-5,63
相比于传统测试方法,自平衡法在桩基承载性能测试中具有较多优势。本文以李子沟特大桥为工程依托,通过自平衡法对泥浆护壁成孔桩和干作业成孔桩开展静载试验,研究成桩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分析桩身轴力、桩身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根据等效Q-s曲线确定试桩的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成桩方式对桩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显著,干作业成孔方式有利于提高桩体的承载力,而泥浆护壁成孔方式降低桩身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不利于桩体承载力的发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桩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同时丰富了桩基理论。  相似文献   

14.
陈海民 《住宅科技》2012,32(9):43-45
微型钢管旋转注浆桩是近年来研制成功的新桩型,已经在多项基础加固和纠偏工程中成功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其还处于初创阶段,无成熟的理论及计算分析方法.本文根据4组,每组3根,共计12根不同桩长( 6m、11m、16m、19m)的单桩静载荷承载力试验成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微型钢管旋转注浆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推荐计算公式.用于指导该新型桩的设计和施工,也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15.
石宇熙 《四川建筑》2003,23(1):69-70
以体育馆桩基施工为例,从桩基的选型、制作,压桩等方面介绍了静压桩施工工艺,介绍了如何通过静荷载试验对单桩承载力进行校核,以及如何利用高应变测试桩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以9根不同直径注浆钢管的抗弯性能试验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模拟构件的含钢率、钢材屈服强度、填芯材料强度等参数变化对注浆钢管桩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模拟出注浆钢管桩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误差值在6.4%~13.6%之间;在纯弯作用下,注浆钢管构件的含钢率对其承载力影响较大;钢管的屈服强度对提高微型钢管桩的抗弯承载力效果显著;钢管的填芯材料强度对抗弯承载力影响甚微,故在实际工程中可采用低抗压强度的填芯材料,以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7.
高虎艳  吴明  黄强兵 《施工技术》2013,42(13):38-42
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非注浆桩和后注浆桩的受力性状。现场试验表明,非注浆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后注浆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粉砂层中注浆桩极限承载力约为非注浆桩极限承载力的1.33倍。对于非注浆桩和注浆长桩来说,桩身压缩占桩顶沉降比例较大,在进行长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桩身质量对桩顶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静载试验法和规程法计算分析静压管桩的短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静压端承型短桩存在"短桩效应",倘若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设计取值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沉桩终压桩力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在静载试桩时常常出现基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故与其他中长桩比较,在同一终压桩力条件下,端承型短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需考虑折减计算。同时提出短桩竖向承载力不合格问题的技术处理方法,由于静压短桩效应影响和短桩处理后条件的变化,应验算群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置地广场建设项目属于超高层建设项目,桩基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桩顶在地下16 m,最大的单桩承载力为21000 kN(极限值为42000 kN),设计对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精确度要求极高。由于项目没有对基坑底进行试桩施工及和试验条件,试桩的上端用双套管工艺,可以有效消除桩长上端的土体摩擦力影响试桩,由此外套管可以抵抗土体的侧压力、内套管可以确保桩身完整,避免桩长上桩身周边土体摩擦力影响试桩实际承载力,可使试桩实际承载力得到精确反映,为优化桩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注浆作用对钢管桩承载性能的影响,本文开展了160 mm、200 mm两种桩径、5 m和8 m两种入土深度、注浆与不注浆两种条件下共18个试验桩的现场抗压静载荷试验,分析了注浆作用对钢管桩荷载位移曲线、极限承载力及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浆作用使钢管桩荷载位移曲线上的中间曲线段更加明显,塑性变形范围增加;注浆作用整体提高桩基承载力30%以上,管径最细、埋深最浅的I#桩提升效果最明显;注浆过程中浆液在桩周土中产生劈裂、渗扩、填充、胶结、压密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最终在桩端形成“水泥土加固体”,在桩侧形成水泥土护壁,改善了桩端土、桩周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从而提高了桩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