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以电子拆解酸洗迹地贵域北港河重污染河段底泥处置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勘察设计院与环境科研单位在河道底泥环境调查、污染风险评估、底泥修复技术筛选、河道勘察,河堤生态设计和底泥处置工程施工中合作分工的经验,为类似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2.
《节能》2019,(10):112-113
组合式生态浮岛生态修复技术是基于传统生态浮岛技术基础上诞生,解决了传统生态浮岛浮力有限、稳定性不高的问题,让生态浮岛拥有更为理想的修复效果。针对组合式生态浮岛的应用优势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探讨组合式生态浮岛生态修复技术在湿地公园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响应《辽宁省河流水质限期达标实施方案》,坚决消灭劣Ⅴ类水体,对铁岭市两条黑臭河道进行治理,找出黑臭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现有问题,给出河道治理思路,讨论了河道生态治理几种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铁岭市两条河道本身特点,选出比较合适的生态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欢 《水电能源科学》2022,(6):45-48+126
鉴于浅水湖泊入湖口生态修复需制定一系列关键控制指标以提高工程布置和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以苏州市阳澄湖为例,采用MIKE 21软件建立阳澄湖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入湖河道水量水质输入对湖区水质影响贡献率,试算阳澄湖国控断面水质达标条件下入湖河口生态修复工程污染物去除率要求。结果表明,阳澄湖西岸、北岸主要入湖河道对湖区水质影响贡献率高,在全年不同时期交替控制湖区水质,西岸、北岸主要入湖河口生态修复工程污染物去除率推荐取值分别为20%、30%,可使阳澄湖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目标,实现生态修复工程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效果可达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一些老旧城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污水收集处理率不高及污水直排进入河道的现象,由此形成的河道黑臭问题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城市整体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为解决河道黑臭问题,基于河道天然生态系统及其演变,衍生出河道人工生态系统理论,并根据该理论在温州乐清某未完全截污河道上进行工程实践——在河道内构建人工生态系统。第三方检测机构水质检测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半年后,水质由劣Ⅴ类上升为Ⅳ类,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水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城市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近年来河道水体修复技术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外源截留、内源控制、人工净化和自净强化"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深圳铁排渠示范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结果表明,该河道水质明显好转,由劣V类水质变为IV类水质,水体的COD、NH_3-N、TP等水质指标均大幅度降低,取得了理想的水体景观及水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苕溪流域控制断面河网概化水质订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复杂河网河道众多,水系复杂,加上模拟方法存在理论缺陷及概化河道产生误差,在模型运算中对规模较小的河道进行概化处理会导致水质模拟精度降低。为提高水质模拟精度,以杭嘉湖平原苕溪流域控制断面为例,通过引入陆域宽度概念,对河道概化前后流量及水质浓度进行修订。结果表明,苕溪流域控制断面COD、氨氮订正系数为0.96~1.11,订正后COD、氨氮浓度平均误差分别减小了3.58%、5.36%,水质精度有所提高,可见该方法在模型应用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河道国考断面水质,需新建一市政污水深度处理应急工程,为河道提供生态补水,确保河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该工程设计规模20000m3/d,采用“BFBR立体生态技术+高效沉淀”组合工艺,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要求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污水处理厂尾水回补河道,改善河道水环境容量,提升河道水质。  相似文献   

9.
缪创业 《节能》2019,(6):94-95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伴随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有了快速的发展。加强对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可以促进生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于全面落实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有重要意义。其中加强河道水环境治理离不开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该技术是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控制河道水内外环境,对于提升河道水的自净化能力和人工净化能力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进行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率,更好地改善河道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湘江河干流和支流水质全面好转,检测和评价遵义市中心城区湘江6条支流及干流上5个水电站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盐指标,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评估底泥中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所有底泥采样点重金属单项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低风险,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部分河道底泥存在营养盐重度污染。综合考虑河道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状况及河道本底状况,确定底泥清淤深度,共清淤33.8×10~4 m~3。河道采用干式清淤,水电站底泥采用环保清淤船清淤,板框压滤脱水后将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营养土进行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宁夏吴忠市南干沟水体的污染特征,采用磁加载预处理、碳纤维载体渠和增强型生态塘组合处理工艺,分析了该工艺在河道水质提升净化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磁加载—碳纤维载体渠—增强型生态塘组合工艺对河道来水中COD、TP、TN、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64%、69.56%、67.10%、40.86%,排放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灵活、维护方便等特点,且吨水处理成本仅为0.19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景观效益,因此在河道水质提升净化方面有着较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节能》2019,(9):140-14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资源的储备不断减少,其中水资源的储备更是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当前,我国的人均水资源覆盖率处于持续性降低的阶段,资源存在开发过度和不合理使用、破坏严重的问题,其中河道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河道综合治理属于一项非常复杂并且艰巨的工作,其治理面涉及广,治理周期较长,所以如何提高河道治理工作效益,成为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话题之一。对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河道治理水平持续发展,简要分析生态修复理念在永和河流域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些面积较小、流动性差的小微黑臭水体不仅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制约着河道干流水环境的改善。资料显示,缓释促生剂和传统人工浮岛单独作用对黑臭水体都有不错的净化效果,在此基础上,二者结合构建改良型人工浮岛,对小微黑臭水体修复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人工浮岛对黑臭水体的净化效果显著,溶解氧明显增加,对COD、总磷、氨氮的净化效率分别达到了70%、84%、51%。缓释促生剂与人工浮岛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工浮岛净化水体的效果,从而实现黑臭水体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以横泾街道南片河网为例,基于MIKE11模型建立了水生态数学模型,首先利用水质实测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及模型检验,并研究了不同的生态修复措施组合方案下河网水质的改善效果,再结合横泾南片河网现状,选定生态湿地与木桩+自然护岸的联合方案作为优选方案。结果表明,该水生态数学模型能够为农村河道生态修复措施组合方案的优选提供定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琵琶湖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应用水动力水质模拟方法,根据琵琶湖水体流动及污染物运移扩散规律等,构建水动力及水质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现状、经工程治理后湖体的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及湖体水质达标时间,对比分析工程治理前后的效果。结果表明,水体治理工程实施后,湖体流场变得均匀;湖体大部分水域COD浓度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但因湖体现状TN浓度较高,水体治理工程实施后短时间内TN浓度仍严重超标;TP浓度经工程治理后降低明显,基本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此外,根据湖体水质达标时间模拟结果,在保证工程实施后湖体补水入湖水质维持达标的情况下,至少需50d才可使湖体超标最为严重的TN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昆山市老城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河道生态景观效果,昆山市于2012年起对老城区内多条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由于影响河道水质的因素众多,为了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治理前后的水质改善情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治理前后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Ⅲ至Ⅳ类水的隶属度有所提高,Ⅴ类水的隶属度有所降低,西仓基河、后街河的水质指标有较大幅度提高。经过综合整治,昆山市老城区河道水环境质量有所提高,与实际治理情况相符,可见所提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水电能源科学》2021,39(5):50-53
河道上游水库闸坝在设计运行过程中,大部分未考虑河道下游的最小生态流量和环境流量需求,会影响河道的环境功能稳定。为此,以灌河鲇鱼山水库为例,利用MIKE21模型对三种不同方案进行模拟,模拟出能满足控制断面水质目标所需的环境流量,并结合基于Tennant法确定的河道最小生态流量,确定鲇鱼山水库的生态流量泄放方案。结果表明,通过方案3治理后,鲇鱼山水库月平均下泄流量为0.9~5.26 m~3/s。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的水库闸坝生态流量泄放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治理永川区城区河道的污染问题,经实地踏勘和现场采样,对河道水质和河底淤泥的重金属、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城区河道水体的水质基本处于Ⅴ类或劣Ⅴ类,红旗河、玉屏河和萱花河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处于核心城区的胜利河、玉屏河和萱花河黑臭现象明显,淤泥中有机质的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为ZnCuPb,临江河下游淤泥重金属污染较其他河段严重,重金属Cu的负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汾河中下游河道特点,基于水流连续方程及运动方程,建立了一维洪水演进模型,利用该水力学模型对汾河兰村—义棠段洪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生态指标,分析了该河段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流量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以河道不断流为生态流量指标,获得汾河河道不断流的生态需水量为5 m3/s,对汾河水库生态调度和河道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0~2009年太湖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太湖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质变化趋势,基于2000~2009年主要入湖河道相应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陈东港桥段、漕桥黄埝桥段和塘桥站的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氨氮等水质参数及流量调节的浓度变化趋势,并根据水质分析结果获得了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为该区域面源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