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常压条件下,采用盐酸浸出法对钒钛铁精矿进行选择性浸出试验,研究了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盐酸浓度对铁和二氧化钛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渣结构、形貌、粒度及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浸出过程破坏了钒钛铁精矿中的磁铁矿物相,浸出渣表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粉化现象,铁元素进入浸出液;而钛铁矿未被破坏,仍以钛铁矿的形式存在酸浸渣中。最优浸出条件为:液固比为9∶1,浸出时间为60 min,盐酸浓度为18.6%,浸出温度为85℃。最优条件下铁的浸出率为85.41%,二氧化钛的浸出率为7.22%;酸浸渣的产率为27%,Ti O2品位约为3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常压下用硫酸浸出红土镍矿,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镍、钴、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2 mol/L、浸出时间120 min、浸出温度80℃、液固体积质量比11 mL/g条件下,镍、钴、铁浸出率分别为96.27%、92.2%、81.57%;不同温度下,镍的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核模型;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该浸出反应活化能为25.867 kJ/mol,浸出反应受混合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3.
《稀土》2020,(4)
为研究从钒钛磁铁矿尾矿中回收利用稀土的浸出规律,本文以钒钛磁铁矿尾矿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浸出实验,从酸类、pH、温度、反应时间四个方面探讨尾矿中稀土元素的浸出规律。结果表明,无机酸比有机酸更易使稀土元素从尾矿中浸出,pH减小、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有利于稀土元素从尾矿中浸出,其影响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pH、酸类、温度、反应时间。另外,在各种实验条件下,轻稀土元素比中、重稀土元素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存在轻、中、重稀土元素的分异现象。本研究可以对尾矿浸出液中稀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初步指导。  相似文献   

4.
《铁合金》2018,(5)
通过对某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取样进行烧结、熔炼试验,以取得钒钛铁的相关化学成分数据,为下一步工业化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湿法冶金》2021,40(1)
研究了采用干式磨矿—氧压浸出—铁粉还原—硫酸亚铁结晶—N1923萃取钛—P204萃取钒—沉淀钒—煅烧工艺从南非某钒钛磁铁矿中回收七水硫酸亚铁和五氧化二钒。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矿石中84.77%的钛富集于氧压浸出渣中(品位41.35%),其他部分进入氧压浸出液内的钛和钒分别用N1923和P204萃取回收;流程无废气产生,浸出渣可作为钛白粉生产原料,洗水无外排且全部循环使用,"三废"达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从某含钒(V2O5)0.3%~0.5%的磁铁矿精矿中采用复合强氧化剂预氧化—低温焙烧—加温搅拌水浸钒,考察了复合强氧化剂KL用量、预氧化时间、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KL用量0.2 mL/g、预氧化时间24 h、焙烧温度140℃、焙烧时间2h、浸出温度70℃、浸出时间3h、液固体积质量比3∶1、搅拌速度400 r/min的最佳条件下,钒浸出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7.
MnO含量对高钛型炉渣的黏度及脱硫性能影响研究表明,提高炉渣MnO含量对炉渣黏度影响不大,而炉渣碱度对高钛型炉渣黏度影响最为显著,w(MnO)%达到2%左右硫分配系数Ls上升最大;高炉配加2%~3%铁锰矿工业试验表明,MnO能抑制TiO2过还原和提高炉渣脱硫能力,试验条件下,炉渣w(MnO)%提高至1.349%,在炉渣TiO2含量提高的同时,炉渣Ti(C、N)含量显著下降,炉渣脱硫能力未明显变化,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的发展,国内外镓的需要量增长很快。攀枝花资源镓的开发利用也取得了进展。 攀枝花地区的镓主要赋存在钛磁铁矿中,品位为0.0037%,分布率占64.85%。其次为脉石矿物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选钛尾矿和钛白废酸中富含钪元素,以钛白废酸和工业硫酸为混合浸出剂,采用酸法对尾矿进行钪的浸出条件试验研究.选钛尾矿和钛白废酸的ICP检测表明,钛白废酸含Sc3+为11.63 mg·L-1,选钛尾矿含Sc2O3为51.01 g·t-1.探讨了酸的种类、酸的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以及固液比对钪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11.
在钒钛磁铁矿烧结中用石灰石部分替换生石灰进行了烧结杯试验研究。方案一为全生石灰;方案二中生石灰:石灰石9.5%:2.5%;方案三中生石灰:石灰石百为8.5%:3.5%。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灰石的配入量增加,对烧结矿的经济指标和冶金性能均产生了一定影响。石灰石配加量每增加1%,转鼓强度降低了1.14%,利用系数降低了0.034%、垂直烧结速度变化不大、成品率均降低了2%,返矿率增加了2.33%。石灰石配比提高1%,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能下降2.38%,还原性也变差4.08%,软熔区间和滴落温度会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2.
某低品位钒钛磁铁矿含TFe 17.92%,含Ti O26.19%,采用干式预选抛尾—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后,获得了TFe品位60.57%、全流程铁回收率49.34%的铁精矿,铁精矿中含Ti O27.89%。在选铁过程中,经过干式粗粒抛尾以后,铁、钛、钒、铬、钪、钴、镍等元素皆主要在粗抛精矿中富集;经过湿式磁选以后,铁精矿中钒、铬得到了较好的富集,钴、镍有一定程度的富集,而钪主要富集在弱磁选尾矿中,硫在干式尾矿中含量较低,在铁精矿中有一定程度富集。  相似文献   

13.
锌铁尖晶石(ZnFe2O4)是炼钢灰渣的主要成分。S&#225;rka Langov&#225;,等研究了从这种物料中湿法提取锌。ZnFe2O4和炼钢渣的盐酸浸出在常压、加压和微波加热条件下进行。在250℃下,用盐酸可提取90%以上的锌,铁留在浸出渣中。合成的锌铁尖晶石中含有91%的赤铁矿和9%的铁酸锌。  相似文献   

14.
以承德某钒钛磁铁矿井下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强磁选、重选等手段将原矿中钛金属富集至钛品位25%左右,在实验室通过调整给矿粒度及药剂使用量,采用1粗5精的浮选流程,得到钛品位大于45.5%的钛精矿。  相似文献   

15.
低硅烧结由于液相量减少而使烧结矿强度下降,低温还原粉化恶化,产量、质量指标变差。钒钛磁铁矿低硅烧结试验表明,当烧结矿品位由49.10%上升到51.70%,w(SiO2)由5.07%下降到3.84%时,转鼓指数由78.10%下降到66.70%,固体燃耗由58.4 kg/t上升到64.83 kg/t,利用系数先由1.239t/(m2.h)上升到1.363 t/(m2.h)而后又下降到1.317 t/(m2.h)。烧结矿铁酸盐含量减少,硅酸盐含量同时减少,显微结构变得极不均匀,裂纹发展,还原性得到改善,但低温还原粉化率也上升。而烧结矿软化温度、熔化温度均上升,软熔温区和熔滴区间变薄,这有利于高炉冶炼。w(SiO2)降低后采用提高碱度、添加硼化物、使用活性灰、提高料层厚度等强化措施,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基准期。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用硫酸从锡选矿尾矿中浸出铁,考察了反应时间、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反应温度对铁浸出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各因素影响主次及适宜浸出条件。结果表明:铁浸出率随反应时间延长,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及反应温度升高而提高;各因素影响顺序为反应温度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时间;在反应温度70℃、硫酸浓度1.5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4 mL/g、反应时间90 min适宜条件下,铁可以完全浸出。  相似文献   

17.
0.8m~3解剖高炉中最初出现渣铁粒的部位是炉腹。铁中主要元素(如硅、钛、钒等)的含量,在风口平面达最大值。炉腹至风口平面是渣中TiCN形成最激烈的区域。渣、铁在风口区被严重氧化,硅、钛的氧化在炉缸继续进行。脱硫反应和碱金属的挥发与普通高炉类似。  相似文献   

18.
由于脱硫渣中的FeO、S,P、Al2O3、MgO等含量高,其在烧结过程中氧化放热,对其固-液反应作用明显,对烧结经济指标影响显著.为了对废弃资源的再生利用,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研究采取脱硫渣代替部分高品位粉矿,掌握炼钢脱硫渣在钒钛磁铁矿中烧结的性能,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降低烧结吨矿成本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马钒钛磁铁矿选矿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启盛 《钢铁钒钛》1996,17(3):33-38
介绍了攀钢(集团)公司西昌分公司等6单位组成的选矿试验组对白马钒钛磁铁矿进行磨矿,磁选的工业试验情况,试验结果可为白马钒钛矿选厂建设提供设计依据,对今后白马矿选的生产也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还原温度、不同还原时间、不同配碳比对钒钛磁铁矿含碳团块直接还原过程的影响,并通过XRD分析方法对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还原团块金属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还原温度超过1 200 ℃后,金属化率增幅逐渐减少,这是由于还原温度高于1 200 ℃后,金属化团块内铁氧化物的还原逐渐趋于平缓,而铁钛化合物的还原较为缓慢;团块金属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和配碳比的升高均呈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反应时间过长使得金属化团块发生了再氧化及煤粉配入量过大导致带入灰分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还原反应的顺利进行,从而导致金属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