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电站蓝水足迹的计算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评估水电开发利用过程消耗水资源的问题,计算了我国已建283座大中型水电站的总蓝水足迹及其平均值,同时根据气候区域及水电基地的不同将这些水电站划分为7个气候分区和13个水电基地,并分别计算其平均蓝水足迹。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分区及所在水电基地的不同,所统计水电站的平均蓝水足迹差异较大,但总体上平均蓝水足迹较小。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合理性及敏感性,得出水电站蓝水足迹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电站和水库的参数。说明蓝水足迹可作为水电站规划与运行期间的一个指标,为我国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及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庆都市区居民食品水足迹消耗供需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食品水足迹消耗对区域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虚拟水和水足迹理论,核算了2001~2011年重庆都市区食品水足迹供给量、食品水足迹消耗量和食品水足迹贸易量,并分析三者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食品水足迹供给量由2001年的20.05×108m3下降到2011年的17.43×108m3,食品水足迹消耗量由2001年的35.43×108m3增长到2011年的46.57×108m3;食品水足迹供给量小于消耗量,食品水足迹进口量由2001年的18.343×108m3增长到2011年的30.882×108m3。生产规模缩小是食品水足迹供给量下降的原因,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水足迹消耗量增长。在进口食品水足迹的同时需改进生产方式和调整食品消耗模式,以缓解食品水足迹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3.
为合理评估大型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发电运行对水资源的消耗,以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群为例,提出了不同调度模式下梯级水电站群发电运行的水足迹研究方法,基于负荷曲线单独运行、负荷曲线联合运行、发电量最大联合运行三种调度模式下的短期优化调度结果,分别计算获得运行阶段的水足迹,并分析了不同调度模式对水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足迹能直观地反映梯级水电站群发电运行对水资源的消耗,梯级水电站群可改变调度模式来降低其发电运行的水足迹。  相似文献   

4.
基于传统水生态足迹模型,在优化水资源均衡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市公顷的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深圳市2004~2018年间水资源均衡因子、各区水资源产量因子、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生态压力指数,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深圳市水资源均衡因子逐步增加;水资源产量因子总体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周...  相似文献   

5.
为识别能源产业对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和风险,基于水足迹评估理论方法构建了煤电生产水足迹评价模型,并以2016年为例,从区域尺度定量分析了我国煤电生产各环节虚拟水消耗量和虚拟水流动格局。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煤电生产的总水足迹为107.3×10~8 m~3,其中灰水足迹占44%,蓝水足迹占56%;伴随电力的调运,晋蒙和西北地区年虚拟水输出量约为5×10~8 m~3,该区域属于我国缺水乃至严重缺水地区,能源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约束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足迹理论与物元分析法的水资源紧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水资源紧缺现状,基于水足迹理论建立了水资源紧缺度评价指标,分析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水资源紧缺度进行了量化计算。以江苏省为例绘出了2005~2009年间水足迹评价指标变化的折线图,计算分析了各年的综合关联度,得出了江苏省的水资源紧缺程度,从降低水足迹角度提出了应对水紧缺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省缺油少煤,能源资源短缺,而且环境容量有限。因此,对于水力发电这种可以再生的清洁能源,必须放在优先地位,加大开发步伐。 (一)水电资源及开发现状 我省雨量充沛,山峦起伏,水力资源比较丰富,全省可供开发的装机容量1075万千瓦,相应的年发电量为392亿千瓦时,相当于一座年产2000万吨的煤矿,居全国第十二位,华东地区首位。其中大型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295万千瓦,占总资源的27.4%;中型水电站69座,装机容量398万千瓦,占37%;小型水电站近万座,占35.4%。 我省水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在解放前基本没有开发利用,1949年全省水电装机仅有505千瓦。建国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我省的水电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迄至1995年底,已建成的水电装机总容量已达425万千瓦,占资源量的39.6%。其中大型水电2座,装机170万千瓦,占大电资源57.6%;中型水电19座,装机92.85万千瓦,占中电资源23.3%;小型水电5000多座,装机162.8万千瓦,占小电资源42.6%。水电的开发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目  相似文献   

8.
水电具有来源清洁、运行成本低等优点,科学合理地开发水电资源对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其中抽水蓄能电站还将充分发挥高效的储能优势,有助于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水电资源、克服地理条件等诸多限制因素,探讨了常蓄混合式水电站的开发型式,并以新疆玛纳斯河山区水电开发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已规划的3座蓄水式电站,提出了4种优化开发方案,根据水头和日调节蓄能库容等,调整发电洞压力管直径和水道断面积等以增加装机容量,水电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将得以显著提升.经研究表明,采用常蓄混合开发模式的水电站总装机最大容量和年总发电量将可以分别达到270万kW和60.12亿kW·h,相较于原定的水电梯级利用及规划开发方案分别增加了5.8倍和4倍,可消纳风、光及电网低谷电量57.24亿kW·h,将实现水资源高质量和高效益综合利用,为优化开发水电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虚拟水消费的郑州市水足迹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虚拟水概念为基础的水足迹可更真实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消费利用状况,基于虚拟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了郑州市2006年的虚拟水消费量及水足迹.结果表明,郑州市水资源承受了社会经济系统的巨大压力,并据此提出了缓解郑州市水资源短缺的合理化建议,为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水电开发条件下减水河道景观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结合区域内水文、社会经济等数据,类比同类工程减水后的景观特征变化,以丹巴水电站引起的减水河道为例,综合筛选景观评价因子,考虑人类视觉效果,建立减水河道景观需水评价体系,提出了针对水电站工程建设引起的减水河段景观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基于水力学模型,根据确定的指标体系对各河段景观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满足减水河道景观需求的宽谷段、峡谷段及县城河段所需要的水量分别为70.4、64.8、50.7 m3/s,取70.4 m3/s作为减水河段全河段的景观需水量。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水能资源可开发容量为630万kw,其中汉江上游干流为218万kw,汉江几条主要支流为86万kw,黄河北干流为219万kw,即大部分水能资源集中在汉江水系和黄河北干流.汉江上游是陕西省水电建设的发源地,40年代第一座水电站即诞生在汉中.汉江流域现在是陕西水电建设最发达的地区.流域内有:陕西省目前最大的汉江安康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5万kW(四台大机组加一台小机组),已全部投产;70年代建成的两座中型水电站,汉江石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3.5万kW)和汉江支流褒河石门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75万kW),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水足迹理论指导下,使用粮食生产虚拟水的算法,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 CROPWAT 软件的计算构架,对山东省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夏玉米2011年的生产虚拟水及其水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山东省冬小麦的生产水足迹以绿水足迹为主,且数值高于夏玉米生产水足迹,夏玉米绿、蓝水生产水足迹比例均衡;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作物蓝、绿水足迹低于华北平原地区但高于吉林省同类作物;因而山东省具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施用农药化肥产生的灰水足迹在总水足迹的比重中较为适中,但因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仍需做好面源污染的控制,才能在实现粮食增产的同时达到环保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时,仅将全省单个电站或流域的出力特性简单叠加作为全省水电出力特性,未将全省水电作为一个整体深入研究,忽略了不同河流水文的差异。为此,统计了云南省六大水系上多座水电站近54年的来水情况,分析了流域内和流域间的来水补偿特性,提出了基于年均发电量的全省水电集群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集群后全省水电出力曲线与单电站出力曲线简单叠加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可再生能源》2007,(6):42-42
11月8日,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第2座千万kW级水电站、装机规模居世界第3位的溪洛渡水电站成功截流。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规划4级开发的第3个梯级电站,装机容量1260万kW,年发电量640亿kWh,装机规模在国内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开发的一期工程,是国家“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西电东送”中部通道的骨干电源点。电站的建设对于加快金沙江水电开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区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633座,总装机容量35.36万千瓦.其中单机500千瓦以上有50座,135台,总容量为25.55万千瓦.水电站年发电量约7.52亿度;110千伏输电线路已发展到8O1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发展到3,41O公里;3千伏及10千伏线路已发展到22.23万公里.全区85个县市,已有近60个县用上了水电.水电在自治区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工农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顾三十年来,我区水电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历程:(1)五十年代初期,新疆工业刚刚起步,水电建设几乎还是空白,新疆的水电前辈就在乌市南郊,采用了国产第一代3×8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修建了新疆解放后第一座电站——乌拉治水电站.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电系统高速发展使得单一电网集中调度的水电站规模超过100座甚至200座,如此大规模水电系统调度亟需切实可行可用的应用系统支撑,以高效科学地完成电网日常发电调度分析和计划编制工作。以水电富集的云南电网为例,从工程实用性出发,通过系统性架构设计,采用时序数据库集群协同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大规模发电调度约束条件分类批量处理技术、调度报表可视化定制技术,开发了水电富集电网大规模电站群发电调度系统,并于2016年4月在云南电网得到了成功应用(包含水电站150余座),自系统投运后,显著提高了发电调度结果的可行性和发电计划编制效率。  相似文献   

17.
鉴于传统的灰水足迹模型难以处理具有不确定性的灰水足迹评价问题,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理论,提出了改进的灰水足迹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太湖流域的水质性缺水研究中。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灰水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的灰水足迹模型通过引入不确定性分析理论,能更准确地计算污染物的灰水足迹期望和水质性缺水风险概率,从而量化研究区域的综合水质性缺水程度;2010~2014年太湖流域的水质性缺水风险概率分别为1.00、1.00、0.93、0.97、0.82,其中总氮的灰水足迹期望依次为676.7×10^8、592.6×10^8、576.3×10^8、463.9×10^8、503.7×10^8 m^3,为太湖流域水质性缺水的主要诱因;改进的灰水足迹模型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模型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准确有效地量化研究区域的水质性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建国时 ,全国水电装机容量 36万 k W中 ,除东北 3座大中型水电站共装机 34.85万 k W(丰满 2台大机组共 1 3.2 5万 k W,中朝鸭绿江水丰送电 1 8万k W,黑龙江镜铂湖 3.6万 k W)外 ,其余小水电站等共计仅 1万余 k W。经济恢复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了一些小水电站 ,1 957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规模水电站群长期优化调度计算结果不满足电网潮流安全约束的问题,建立水电优化调度系统与电网安全分析系统的数据匹配机制,设计程序实现水调方案到PSD-BPA潮流方式的数据自动整合;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潮流方式线性过渡的分析方法,依据潮流越限临界点判断并增进约束,调整水调方案以满足潮流安全约束。并以云南省调56座水电站为例,验证了该数据整合与方案调整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实现了在满足发电水力水量约束与输电潮流安全约束条件下的水电站群长期优化调度。  相似文献   

20.
鉴于煤电基地的快速扩张会给区域水资源保障带来极大的压力,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计算了2006~2015年我国北方九大煤电基地煤炭生产和火力发电的水足迹,提出了虚拟水流出伴生的水资源压力指数,评价了煤电虚拟水外送给当地水资源系统造成的压力,分析了未来煤电基地发展的水资源适配性。结果表明,九大煤电基地煤炭生产和火力发电的年均水足迹为13.4×108 m3,占当地淡水资源可用总量的22.8%,煤炭和电力外送伴生的虚拟水流出总量持续增加,增长率为3 031.9×104 m3/a,近10年来,水资源压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六个煤电基地达到中度压力等级,造成巨大的水资源压力;2020年,九大煤电基地总水足迹为15.7×108 m3,区域可供给煤电基地的水资源量为11.9×108 m3,只有晋北和准东的水资源满足未来基地扩张需要;晋中、晋东、陕北和鄂尔多斯通过优化调度等增加区域可供水量后可以满足未来生产需要;宁东和哈密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与供给能力严重不适配,应调整发展战略,保障基地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