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4块不同形式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通过受弯性能试验,得到了挠度和裂缝的发展规律及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板在施工阶段的挠度是板型设计的控制因素.带肋板是解决预制板施工阶段挠度过大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新型带可拆桁架肋叠合双向楼盖的力学性能,进行了2块不同配筋形式新型叠合双向板和1块现浇双向板的静载试验,对新型叠合双向板的施工阶段进行了模拟加载试验,在未设支撑的情况下,测试了预制板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并对比分析了试件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刚度变化、挠曲变形、开裂荷载、受弯承载力、整体工作受力性能等基本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预制板在施工阶段的挠度限值满足规范要求,桁架肋在新型叠合双向板的施工阶段起支撑作用,承担施工荷载,在施工过程中可不另设支撑; 新型叠合双向板与现浇双向板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基本相同,开裂荷载较现浇双向板提前; 与现浇双向板相比,新型叠合双向板中叠合层和预埋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楼板的整体性,但影响不大; 在配筋面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预制板内采用细钢筋可以提高叠合双向板的抗裂性能; 在使用阶段,自然粗糙面的构造措施能够较好地保证叠合面的抗剪能力,在弹性受力阶段预制板和后浇层能够协同工作,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板、梁的现场施工效率,提出了带外伸齿条的预制板。开展了4个预制装配再生块体混凝土板-梁试件和2个整浇再生块体混凝土板-梁试件的受弯试验,考察了制作方式、板厚及外伸齿条数量对板-梁连接负弯矩区受弯行为的影响,并在某办公楼建筑中对该板-梁连接技术进行了试点应用。试验结果及工程实践表明:预制装配板-梁试件的最大裂缝出现位置与整浇板-梁试件不同;预制装配板-梁试件的极限荷载要高于整浇板-梁试件,但板端外伸齿条数量对极限荷载影响很小;相比于整浇板-梁试件,板厚增加对预制装配板-梁试件极限荷载的提高幅度偏小;与传统预制板、梁的现场拼装相比,带外伸齿条的预制板与预制梁拼装时无需板下临时支撑,可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PCCSCR)是叠合楼板的一种,可实现长线生产,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抗裂性能好、钢筋用量少、抗弯刚度大以及承载力高等优点。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底板采用免支撑施工,可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对6块预制叠合底板和10块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的足尺试件进行受弯试验,测得了相应的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曲线、裂缝开展及分布状况、破坏形式及相应的破坏荷载等。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带肋叠合底板及叠合板的破坏形式均为弯曲破坏,其受弯性能能够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延性;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与后浇混凝土的协同受力性能良好,底板自然粗糙面即可满足叠合面的抗剪需求;预应力叠合底板带肋对减小底板施工挠度和提高底板刚度效果显著,且预应力叠合底板不开裂是免支撑设计的前提,通过合理设计,可以实现不同跨度免支撑设计的挠度限值要求。结合试验结果对PCCSCR的设计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提出了PCCSCR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5.
赵雷  赵广军  王晓锋  祝磊 《建筑结构》2021,51(24):84-91
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叠合板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经济优势,是一种常见的装配式叠合楼板.预应力带肋叠合底板由于板肋的存在给施工阶段管线的布置造成了困难,通过肋部开槽可以解决此问题,但肋部开槽位置的不合理会造成底板的刚度及承载能力不满足施工阶段的受力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对预应力带肋叠合底板肋部开槽进行抗弯性能研究,给出预应力带肋叠合底板肋部开槽的合理条件、开槽后挠度计算公式、跨间无支撑施工开槽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6.
设计4种不同形式的叠合板,预制板和现浇部分都采用轻骨料混凝土。通过受弯性能试验,得到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和叠合板的变形发展规律及破坏特征。基于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承载性能、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及裂缝开展情况。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预制板和叠合板结构性能良好。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之间有很好的黏结力,叠合面完全满足抗剪要求,为该类型叠合板的深入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工业建筑》2016,(5):98-101
针对现有叠合板,研发出一种新型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提出该叠合板的构造。通过两个试件的试验,研究了施工阶段受荷下该新型叠合板的受力特征、裂缝开展规律及其变形形态。结果表明:此种新型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裂性、刚度和承载力,施工阶段挠度能够满足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钢筋最大应力值也小于设计强度值。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带冷弯薄壁型钢肋预制底板的叠合板,通过理论和matlab分析,对新型带冷弯薄壁型钢肋底板的叠合板受力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带冷弯薄壁型钢肋预制底板的刚度和承载力均得到了的提高,通过这种改进措施可有效控制预应力的反拱度;按最小用钢量设计板的承载能力、自重挠度以及施工挠度等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控制;如果增加用钢量,且不超筋,还可以设计出更大跨度的预制板,这将有利于这种新型叠合板结构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多种形式的预制叠合楼板基础上,提出一种带钢筋桁架翼缘板加劲的新型预应力叠合楼板;在施工工况下,对其进行了跨中有支撑和无支撑两种情况的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并分析了其施工阶段的刚度。结果表明,预制底板在有支撑和无支撑情况下均未开裂,且挠度均满足规范要求,为保证安全性,该新型预制底板短期刚度计算折减系数为0.75。  相似文献   

10.
在分布式连接全装配式RC楼盖体系(DCPCD)中,板与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以提高楼盖的竖向承载力和平面内刚度。为研究DCPCD的竖向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在试验的基础上基于正交各向异性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分析了四边简支条件下DCPCD的竖向承载性能和挠曲变形规律;并以板缝数量、连接件数量和楼盖跨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DCPCD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力和刚度,楼盖挠曲变形在顺板向、横板向基本一致,分布均匀且基本对称,变形规律与双向板楼盖类似,说明DCPCD具有双向板楼盖的受力和变形特征; DCPCD挠度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增加连接件、减少预制板数量可有效提高楼盖竖向承载力和刚度,奇数预制板方案较偶数预制板方案有更大的竖向承载力和刚度,因此,在运输和安装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宽板预制方案和奇数预制板结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叠合板,叠合板在施工阶段的受力性能非常重要。设计了4个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试件,并对其进行受弯载荷试验。给出了4个试件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同时考虑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按照等效截面刚度法推导出了施工阶段的短期刚度计算公式,计算了简支板的跨中挠度。在构件抗弯刚度未发生严重退化时,跨中挠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型预制预应力带肋叠合板(简称预应力叠合板),适用于民用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楼板,为得到该预应力底板和预应力叠合板的荷载-挠度曲线、裂纹发展规律及破坏特征等力学性能,并为实际工程运用提供依据,采用均布加载方式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底板加载至施工荷载时,4. 5m板跨预应力底板跨中挠度为20. 50mm,满足施工要求,6. 4m板跨预应力底板跨中挠度为72. 13mm,需增设支撑;在正常使用荷载下,预应力叠合板跨中挠度小于规范限值,板底未开裂;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新旧混凝土交界面结合良好,未出现裂缝、滑移等剪切破坏现象,预应力钢丝未发生滑移和脆断,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3.
钢模台上施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与现场浇筑混凝土结构脱模时的脱模黏结作用及其对构件的影响方式明显不同,但目前关于模台与大面积预制板脱模黏结效应的研究很少。进行尺寸为2.4m×3.3m的预制板脱模吊装试验,根据板起吊状态将吊环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划分为5个阶段。在对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将脱模起吊力放大系数分成黏结力引起的增大系数、受力不均匀引起的增大系数,且试件平均脱模黏结应力计算值较现有文献偏小。  相似文献   

14.
《砖瓦》2017,(5)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在施工阶段容易产生较大的挠度,严重的会产生裂缝,因此精确计算叠合板的挠度尤为重要。基于钢筋混凝土板和钢筋桁架的刚度叠加理论,提出了一种施工阶段的挠度计算方法。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证明计算方法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推广性,为施工支撑架设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3根集中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预制板组合简支梁的试验结果,从组合梁的荷载-滑移、荷载-组合梁跨中全截面应变及荷载-挠度等方面对钢-混凝土预制板组合梁进行了试验分析,同时结合现有普通组合梁的设计理论,推导出这种新型组合结构的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3根集中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预制板组合简支梁的试验结果,从组合梁的荷载-滑移、荷载-组合梁跨中全截面应变及荷载-挠度等方面对钢-混凝土预制板组合梁进行了试验分析,同时结合现有普通组合梁的设计理论,推导出这种新型组合结构的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规范公式计算及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分析计算了使用阶段相同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挠度,试验结果为0.37mm、规范中公式的计算结果为0.57mm、有限元计算结果为0.22mm,表明采用规范中受弯构件挠度计算公式计算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挠度相对于试验结果偏于保守,有限元计算结果较试验值偏小,但基本可以反映双向板的挠度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建筑工业化,某学校建筑创新的使用了一种大跨度免支撑施工的装配式组合钢桁架混凝土叠合板,该叠合板通过在板的受力方向加设角钢,做成半预制板后,在施工现场进行现浇混凝土成为楼板,既能够满足叠合板在现场施工的承载力要求,也可以实现大跨度免支撑施工,大幅度减小整楼自重,大幅度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桥梁工程中的预制板梁吊装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针对板梁的吊装设计与吊具施工验算。探讨了预制板梁在预制场脱模吊装和现场吊装时的受力问题,得出板梁在吊装过程中是安全的,且不需要再对板梁吊装时单独验算的结论;并通过对吊具的验算,确保了施工过程中板梁和吊机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刘学栋 《山西建筑》2007,33(30):168-169
对预制板楼层盖顺板缝裂缝原因进行了分析,从预制板的设计、产品生产、施工、宏观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论述,明确了科学客观的观点,从五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根治预制板楼层盖顺板缝裂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