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凝土振捣动态可视化监测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量化控制混凝土浇注质量,研究开发了一套动态可视化实时监测集成系统.此集成系统利用GPS定位导航的RTK(real time kinematic)工作模式和特制电极装置实时获取振捣棒轨迹和振捣时间,经单片机过滤整合后无线发送给远程计算机,最终由可视化软件评判并实现在线馈控作业.试验表明: 该系统可较好地实现实时监测和量化评价混凝土振捣状态.  相似文献   

2.
薛建英  谭萍 《混凝土》2020,(6):166-169,174
针对异形混凝土构件在施工中定型困难的问题,采用BIM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开展异形薄壳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施工方法研究。通过Revit建立构件模型,导入ANSYS分析软件中进行混凝土受力分析,并计算优化模板壁厚;通过3D打印制作构件模板并拼接;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成了混凝土构件。解决了异形薄壳混凝土构件在模板制作及定位、拼接严密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混凝土构件观感好,清水效果佳。  相似文献   

3.
任勇 《建筑与预算》2021,(12):119-121
变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核心为加浆和振捣工序.某碾压混凝土高拱坝施工期间,借助变态混凝土加浆振捣智能监控管理手段,实现了浆液比重数据实时采集和振捣人员工作轨迹动态的远程监控,进一步保证变态混凝土施工质量,提升了施工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质量各项指标中,强度是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施工方法、养护方法和试验方法。在道路施工中,搅拌、运输、浇筑、振捣是四项主要工艺。施工单位普遍采用强制式集中搅拌站统一搅拌;自卸车(翻斗)汽车统一运输,直接进仓,纵向连续浇筑,这就在搅拌方法,运输方法和浇筑方法上对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实施了必要的保证。在混凝土摊铺机没有广泛投入混凝土施工前,实施整体摊铺均匀振捣的情况下,振捣工序仍采用双人单板的低级形式。因此,如何防止漏振而保证良好的振捣效果,已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为实时监控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全生命周期,保证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质量,本文基于RFID技术的芯片,研发了一套实时监控系统,并应用于福州地铁预制混凝土管片中。结果表明,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全生命周期中,使用该系统可对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实时监控,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数字化监控系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高大模板支撑架体的轴力、位移和倾角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电脑端和手机APP端实时监控、分级预警,具有监测参数全面、实时采集参数、监测管理直观、监测响应及时等优点,以避免高支模安全事故的突发所造成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振捣手的"十要"和"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我们集中了一些振捣手进行技术交流,大家觉得要把混凝土的质量搞好,做到内实外光,必须做到“十要”、“十忌”。一、“十要”1.要懂得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的原理。振动器自身振动后把振波传给混凝土拌和物,使拌和物中的粗颗粒发生振动,克服了颗粒间的摩擦力,使粒料重新紧密排列;水泥浆经过振动后,克服了粘结力而填满空隙,使拌和物均匀密实。2.要对浇筑的混凝土事先做出浇筑方案。把主要问题考虑周到,比如每次浇多厚,摊铺多长多宽,施工缝留在哪里,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怎么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怎么浇筑,各种混凝土浇筑…  相似文献   

8.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项目主体为环形结构,其中储存环隧道、实验大厅底板、线站棚屋防微振混凝土换填方量约12万m3。浇筑过程中选用跳仓法进行浇筑,每个仓的尺寸约27 m×30 m,混凝土换填厚度为3 m,每个仓混凝土量约2 400 m3,如此大体积、超长跨度的混凝土浇筑量,不能利用传统的人工振捣方式,因此提出一种混凝土振捣梁的振捣方法,既可达到设计要求,又可节约用工成本,其在本次的防微振混凝土换填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浇筑期模板支架荷载动力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浇筑期是模板支架最为危险的时期,介绍了混凝土浇筑期内浇筑、振捣和泵送混凝土以及放置布料设备所产生的荷载动力效应.对两工地的模板支架进行动力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产生的动力效应不明显,浇筑和振捣产生的水平荷载很小,泵送混凝土时泵管对支架的冲击效应十分明显,放置布料设备产生的冲击效应较为明显.对于普通的混凝土水平构件,建议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可不考虑浇筑产生的荷载动力效应;当采用振捣棒振捣时可不考虑振捣产生的荷载动力效应;应充分考虑泵管对支架的冲击效应和放置布料设备产生的冲击效应.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给出了放置布料设备时荷载的动力系数.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工程为高耸钢结构,为加强塔身主要受力构件——钢管柱,采用提高钢管内部混凝土强度和浇筑高度的方法来抵抗结构荷载。本工程钢管混凝土柱浇筑采用分段抛落法工艺,利用浇筑过程中高处下抛时产生的动能来实现自流平并充满钢管柱的施工方法。并采用了免振捣的自密实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减小了混凝土收缩量,保证了钢管与混凝土之间可靠粘结,确保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二次振捣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浇筑后坍落度已经消失,并开始有些凝结的混凝土,如果在适当的时期内再给予重复捣振,即所谓二次振捣,会给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等带来良好的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可期望使强度增加10%~20%。但如果振捣时间失误,不但不会给强度等带来好处,反而会有不好的影响。二次振捣可使混凝土强度增加这一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静力载荷试验,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分体箱梁进行了模型修正及参数分析。对梁厂预制小箱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并采集数据;利用Ansys建立小箱梁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基于试验数据对数值模型作出优化修正;针对修正后的小箱梁进行参数分析,以选用的功能函数评价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分体箱梁抗裂参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腹板厚度对于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分体箱梁的正截面抗裂性能影响相较其它几何参数更为明显,施工过程中应予以严格控制;混凝土弹性模量在材料参数中影响效果较其它更为明显,因而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等工艺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预制T梁混凝土的性能,优化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对当前T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脱模剂的涂刷、模板安装、布料-振捣3大工艺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1 水工混凝土结构常见表面缺陷及起因 1.1 蜂窝、麻面 蜂窝、麻面形成原因:一是由于模板接缝不严密或者孔眼封堵不牢,使混凝土浆液在振捣时沿缝隙溢出,骨料间形成空隙、泛砂;二是由于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和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砂料级配不良、针片状石料含量偏高,拌和物和易性差,使混凝土难以振捣和泌水严重所致.或者是在钢筋较密时选取骨料粒径过大,导致混凝土在钢筋保护层处架空所致;三是由于在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中分层厚度过大、人仓及平仓方式不当引起骨料分离所致.同时,振捣器具不匹配以及振捣时间过短、振捣半径过大甚至漏振引起振捣不足也是成因之一,因振捣时间过长就会引致混凝土过振,容易在模板缝形成纱线.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西龙滩工程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引水压力钢管衬垫混凝土,非钢衬混凝土浇筑净空尺寸有限,布筋较密,人工振捣困难以及混凝土为薄壁结构等特点,为了方便操作,避免在混凝土施工中因振捣困难而存在漏振和振捣不密实现象的发生,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并提高混凝土自身的防裂、抗裂能力,为以后简化接触灌浆而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6.
以青岛世园大厦工程中大跨度预应力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后张法预应力工程的施工难点.为有效保证大跨度预应力梁的施工质量,施工管理方面通过生产要素与工艺流程的集成管理措施,加强对预应力工程分包商的管理;施工技术方面改进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工艺、研发新的箍筋形式用于波纹管定位,对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振捣位置与振捣时间采用详细具体的技术措施确保预应力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质量,预应力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公路工程及其他相关建设工程的结构物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同振捣工艺的作用及影响,通过拟定不同振捣方案,以及采用试验检测和现场取样等方法,探讨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同振捣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振捣工艺效果是影响成型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实践中仍以经验判断为主,缺乏可行的理论指导和科学量化的评价判据.针对拌和物振捣施工,从振捣密实理论、密实性影响因素、拌和物成型质量评价以及信息化工艺等方面,阐述了混凝土振捣施工的现状与技术进展,分析了振捣理论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数字振捣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郭思恭 《山西建筑》2012,38(2):80-81
针对常见建筑构件混凝土浇筑工艺及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分别介绍了常见构件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关键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为混凝土浇筑人员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浇筑期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振动分层法,研究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浇筑均匀度对其渗透性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的量化控制方法——电阻率稳定区间法.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均决定于材料流动性和振捣时间;相比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渗透性对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更为敏感.通过计算量化判定电阻率稳定区间(SRER),并以其起点为判别点,可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和浇筑均匀度处于综合最优状态,优化混凝土孔隙结构,显著提升混凝土抗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