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太钢3号高炉(1200m~3)有18个风口,2个渣口,1个铁口,3座内燃式热风炉。1998年12月27日,由于2号热风炉炉壳大面积崩裂,炉内砌体坍塌,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3号高炉休风443h36min。热风炉突发事故后及送风恢复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送风后9天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事故处理和炉况恢复过程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检修高炉煤气下降管,武钢5号高炉于1995年11月20日至12月23日封炉,但开炉后的炉况恢复却极为缓慢,并造成了炉缸冻结,直到1996年2月15日4个铁口才能正常出铁,经过分析,认为造成炉况恢复缓慢的原因主要如下几点,开炉方法与实际炉况不符;风口未堵牢而自动吹开;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检漏困难,处理炉缸冻结时(Si)过高。 相似文献
4.
5.
对梅钢5号高炉炉墙结厚的原因及炉况恢复进行了总结.5号高炉开炉以来首次炉墙结厚,主要征兆是全炉水温差下降和炉身静压力曲线值出现偏差.结厚的主要原因:一是焦炭质量劣化,入炉焦炭CRI最高上升至23.6%左右,灰分在12.5%左右;二是烧结矿质量劣化,品位降至57.0%左右,FeO含量降至8.5%左右;三是炉渣(Al2O3)最高上升至19.0%左右;四是入炉有害元素含量超标,锌负荷升至0.36 kg/t,碱金属负荷最高上升至3.0 kg/t;五是炉况持续恶化.通过采取发展边沿气流、提高入炉风量、提高炉温加锰矿洗炉等措施,炉况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
7.
江西新钢10号高炉在强化冶炼的过程中炉况发生异常,通过采取活化炉缸,发展中心为主导气流,加强炉前管理等措施,大大缩短了高炉的恢复时间,将损失降低到了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9.
达钢5号高炉炉缸冻结,出现气流分布不均、长期炉况失常问题,甚至严重到需要非均匀性调节风口,针对此情况,对高炉进行了非均匀调节风口恢复炉况实践。恢复过程中,炉缸冻结不具备正常休风条件,通过坚持中心、边缘两道气流,保证高炉顺行,然后逐步开风口加风,待炉缸运行状态逐步好转,炉缸活跃程度具备正常休风条件后,休风非均匀性调节风口;复风过程中,坚持中心、边缘两道气流,确保高炉稳定顺行,待达到一定强度以后运行一段时间,观察下部非均匀性风口调节是否适合高炉生产需要,再逐步进行上部调节,使高炉实现高强度、长周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0.
1 检修及检修前的状况 首钢4号高炉(2100m~3)进入1999年10月份后炉况表现良好,实际焦炭负荷一直维持在4.25左右,检修前(10月20日前)平均风量4625m~3/min,焦比396kg/t,日产铁量5050t,煤比108 kg/t。但遗憾的是炉温 相似文献
11.
12.
萍钢301号高炉(314m3)有12个风口,2个渣口,1个铁口。由于炉顶小料钟、小料斗磨损严重和炉前电炮基座松动,高炉于1998年5月11日开始封炉检修,5月15日复风。高炉整个恢复过程相当顺利,18日利用系数就达2126t/(m3·d)(详细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对武钢5号高炉炉况失常的原因及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拉风频繁、慢风时间多、原料带入Al2O3高、焦炭和烧结矿质量差、炉温偏低、碱度高是炉况失常的主要原因。采用锰矿和净焦洗炉、堵风口恢复、压边缘疏松中心煤气流、凋整O/C、控制稍高炉温、较低碱度、增加出铁次数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太钢5号高炉4年多的生产实践,认为在生产过程中,高炉的操作炉型会随着高炉透气性、煤气流分布和炉体冷却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只有通过各项操作制度的综合调剂才能实现操作炉型的合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4号高炉检修因焦比原因未退负荷,故改变上部装料制度疏导煤气,以期尽快实现全风。但因检修延期及操作不当等原因,致使采取退装料、退全焦负荷和加萤石等办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高炉-代炉役期存在由设计炉型向操作炉型的转变过程,太钢5号高炉操作人员针对5号高炉的设计、运行特点,总结出符合其炉型演变、维护要求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原燃料管理、布料矩阵调整、冷却制度调整、炉体温度分析与控制以及硬质耐火料压入维护炉衬的方法。运用这些管理方法,5号高炉能够长期保持合理操作内型,取得了利用系数2.5t/(m^-3·d^-1),煤比180kg/t以上的先进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三钢8号高炉(420m~3)炉况失常过程、恢复处理及失常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在高炉炉况失常后通过高炉各种操作制度综合调节及降料面炸瘤,复风后高炉操作炉型得到纠正,实现炉况恢复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