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大半径高强钢零件的辊弯成形工艺与设备。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弯曲工艺,辊弯成形工艺生产效率高,折弯精度好,可较好适应于工程机械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强度钢材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钢结构,例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和输电塔中,但构件的稳定问题成为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高强钢构件稳定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高强钢材料常温静载一次拉伸的力学性能、残余应力测试,以及构件的局部稳定、整体稳定、局部和整体稳定的相关性。同时,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为高强钢结构设计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发展很快,在建筑和桥梁领域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材料科学取得长足进步以及组合梁理论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把高强高性能材料引入到普通的钢—混凝土组合梁中,将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强材料组合梁是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有机结合.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强钢组合梁在国内以及在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其优点和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对高强钢与高强混凝土相结合的组合梁亦有所提及.  相似文献   

4.
牛建荣  陈涛 《山西建筑》2014,(14):47-48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对高强钢轴心受力强度及受压稳定计算过程进行了说明,阐述了角钢截面和螺栓的选用方式,指出根据塔型特点使用高强钢,有效避免了组合截面的出现,简化了结构构造,可有效提高铁塔结构的经济性和安全可靠度。  相似文献   

5.
宋佳峰 《建筑技术》2023,(11):1336-1338
针对高强钢淬硬性大和潮湿的气候特点,选择低氢型焊接材料,根据不同钢板材质、板厚,大气温度和湿度制订具体的加热和焊接工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焊接区域湿度影响,控制焊缝层间温度,规范焊工的操作过程,及时进行焊后消氢处理。最终实现高强钢在空气湿度90%以上的环境下进行顺利焊接,并针对潮湿环境下高强钢焊接工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将基于抗震韧性的设计理念引入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通过韧性设计,使得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在满足结构抗震目的的同时,结构构件参与结构抗震方式明确,主体构件不发生塑性破坏,耗能支撑或耗能梁段通过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同时,通过装配式建造,耗能构件易于更换,达到结构韧性抗震的目标.提出评价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结合邯钢2250mm热轧厂的生产实际情况,对生产窄断面冷轧备料存在的带钢头部翘起问题进行了论述,对影响窄断面穿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邯钢2250mm热轧厂的实际生产情况,详细分析了带钢头部翘起产生的原因,并制定了有效措施。为冷轧备料的顺利生产提供了保障,对以后的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洋钢结构的腐蚀劣化是导致结构失效的关键因素,应用耐蚀钢材可以显著提升结构服役寿命。通过对高强耐蚀钢的力学特性开展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单调和循环加载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高强耐蚀钢在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关系、延伸率等性能,研究了循环加载历史、应变幅值和应变增量等参数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耐蚀钢在单调加载下无明显屈服平台,断后伸长率在16%~19%之间;循环加载下,钢材循环应力-应变关系随加载圈数增加表现为先强化、后软化、最终逐渐趋于稳定;不同应变幅值软化因子呈近似线性变化,其值较小且加载后期幅值影响不显著;单次循环的能量耗散值随着应变幅值增大而显著增大,但其增大倍率呈近似线性下降趋势,变幅应变加载造成材料损伤程度较常幅应变加载更严重;可采用Rasmussen模型和Ramberg-Osgood模型分别描述高强耐蚀钢单调加载力学行为和循环加载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2013,(1):80-81
对高温下圆形空心高强钢钢管和混凝土高强钢钢管的性能进行试验和数值研究。圆形空心钢管的屈服强度约为820MPa。根据ISO火灾标准,对受恒定偏心受压荷载的3个圆形空心高强钢钢管和1个混凝土高强钢钢管进行试验,采用由热电偶和位移传感器组成的综合仪器来测定温度和变形模式。同时,对此进行数值分析,并与欧洲规范提供的高温下碳钢的应力-应变关系所得的试验数据相比较。折减系数参考了下面的结果:1)欧洲规范中S460钢的数据;2)关于高强钢试验结果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0.
焊接高强钢盖板的预应力钢梁构造简单,刚度较大,节约钢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结构型式。本介绍了这类预应力钢梁制造方法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其应用方法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钢结构》2014,(6)
热处理高强钢(HS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陆上和海上结构中。根据冶金学的经典理论,微观结构中的硬化效应可能会使热处理高强钢的高强度减弱或通过热处理消除。使用这种材料建造的结构在加热或冷却后(如火灾时或火灾后)的表现不同。试验研究调查再升温、淬火及回火(RQT)的S690热处理高强钢板的力学性能及其加热和冷却后的残余强度。发现RQT-S690高强钢板在低温(400℃以下)加热下显示了良好的耐热性,而在高温下其强度会大幅降低,其火灾后的力学性能也与传统的普通强度热轧钢不同。  相似文献   

12.
《低温建筑技术》2016,(3):41-42
建立了高强薄壁钢组合柱的有限元数值模型,与试验比较验证了模型了正确性,并展开参数分析,研究了螺丝间距对于试件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合适的螺丝间距。  相似文献   

13.
高强Q460钢高温冷却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高强Q460钢高温冷却后的力学性能,采用电炉对高强Q460钢进行加热升温,再采用自然冷却或浸水冷却方式冷却,然后进行拉伸试验,获得了高温冷却后高强Q460钢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极限伸长率.将高温冷却后高强Q460钢和普通Q235钢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高温后高强Q460钢力学性能与常温下力学性能相比有所变化,尤其是当温度超过700℃时,变化基本较大;700℃后,不同冷却方式对高强Q460钢极限强度和极限伸长率影响较大,浸水冷却后钢材的极限强度明显高于自然冷却后钢材的极限强度,而浸水冷却后钢材的极限伸长率则明显低于自然冷却后钢材的极限伸长率;高强Q460钢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受冷却方式的影响较小;高温冷却后高强Q460钢与普通Q235钢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弹性模量折减系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钢结构》2017,(8)
设计了5组试件,研究高强度螺栓分别拧入螺栓球不同深度时的球节点承载能力,分析高强螺栓紧固程度对螺栓球节点破坏模式的影响,量化高强螺栓紧固程度与承载能力的函数关系,为处理钢网架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高强螺栓紧固不到位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率先提出一种新型防屈曲高强钢腹板可更换钢连梁(简称“新型钢连梁”):腹板采用高强钢,可提高钢连梁的屈服抗剪强度,连梁变形减小,从而减小可更换结构整体变形,便于更换;加劲肋紧贴腹板(但不焊接)提供约束,仅与上下翼缘焊接,可减少60%以上的焊接量。其次,设计并开展了11个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加劲肋间距(规范限值dmax、0.85dmax)、腹板厚度(6mm、8mm)、腹板钢材强度(Q460、Q550)和构造形式(加劲肋与腹板贴紧或焊接)等参数对新型钢连梁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均发生剪切破坏;满足加劲肋间距限值的新型钢连梁,滞回曲线饱满,峰值时腹板未发生鼓曲且极限转角均超过0.1rad,大于规范限值0.08rad,表现出良好的耗能和变形能力;缩小加劲肋间距、增加腹板厚度或提高腹板钢材强度,新型钢连梁刚度及承载力提高;新型钢连梁峰值承载力较传统构造试件低约5%。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腹板采用Q460、Q550高强钢材的新型钢连梁,峰值承载力计算时超强系数建议取1.43(长度比为0.5~1.0)或1.39(长度比为1.0~1.6)、1.25,以期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工程机械自重,推广使用超高强钢薄板从而减小使用材料的厚度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传统薄板的连接主要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MAG焊)。但是,由于MAG焊热输入量大,飞溅相对较多等缺点,造成焊缝缺陷较多或成型不良。本文采用冷金属过渡焊CMT代替MAG焊,利用CMT焊接热输入小,无飞溅的特点改善了工件焊接质量。本文研究了CMT焊接速度、送丝速度、弧长修正系数对超高强薄板焊接质量的影响,优化获得的工艺方案和规范参数用于实际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强钢薄壁箱形截面压杆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薄板的弹塑性大挠度有限元理论,综合考虑几何缺陷和力学缺陷,研究了腹板高厚比、翼缘宽厚比对高强钢薄壁箱形截面构件稳定性的影响。以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构件长细比为三个参数,提出了考虑局部和整体相关屈曲的高强钢薄壁箱形截面构件极限承载能力的空间曲面方程,可以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兆强  张帅  卢静 《工业建筑》2018,(2):163-168
混合高强钢框架是一种钢梁采用低强钢材、钢柱采用高强钢材的新型抗弯钢框架结构体系。为研究这一新型框架体系梁柱刚性节点的抗震性能,对两个钢框架节点进行了低周循环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高强钢框架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其破坏形态、承载性能、耗能能力与普通钢框架相近,并没有因柱截面尺寸的减小导致抗震性能变差。但由于柱截面尺寸变小,节点整体刚度降低导致初始刚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在静载作用下的抗弯性能,本文完成了8根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在跨中两点对称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翼缘板混凝土强度、钢梁屈服强度和翼缘板宽度对组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延性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对现行规范中组合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补充修正,以拓宽计算公式中翼缘板混凝土强度的适用范围,为高强混凝土在钢-混凝土组合梁中的应用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合理用钢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 4根不同用钢量、内置实腹式工字钢的钢骨高强混凝土(> C75)柱的轴心受压试验,对这类结构柱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根据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提出了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与合理的用钢量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