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29)
英汉语言学家对情态及情态在日常交流与会话中体现的人际功能做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有些学者探究了情态在不同语篇中的应用,如政治语篇,广告语篇,法律语篇和学术语篇,但他们大多从单一文本出发,英汉对比研究较少。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韩礼德认为,可以从三个维度研究情态:类型,量值,和取向。以《光明日报》和《China Daily》中的两篇中国爆发手足口病的新闻报道为文本。鉴于本文数据较少,仅研究量值和取向两方面。本文发现:1)英语新闻中情态动词和情态附加语都比汉语新闻少得多;2)英语新闻倾向于用中低量值的情态动词,汉语新闻使用了较多的高量值情态动词;3)英汉两篇都很少用小句引导的主观显性和客观显性,其中汉语使用了较多的主观隐性。两篇新闻中语态的使用情况和分布差异取决于其背后蕴含的人际意义和语篇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俄罗斯拟声词与汉语拟声词,都有非常高的修辞价值,特别是在文学作品和日常口语的使用中多见。虽然俄汉两个民族的语言在修辞功能上具有明显的相同点,但是,民族、语系和文化上的差异性导致俄语和汉语表述在语言思维与语言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性。两种语言修辞功能的不同点要多于相同点,汉语在表达词句时要比俄语拟声词修辞功能更加丰富,运用的修辞效果和范围也更加广泛。本文通过对俄语和汉语拟声词修辞功能的对比,深入分析两种拟声词修辞色彩的差异性,希望可以为俄语和汉语的交际与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2)
<正>要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和掌握这一语言的语篇模式,汉语语篇模式与英语语篇模式的不同给我们学习英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英语语篇模式的特点及其主要类型,并强调了掌握英语语篇模式的重要意义。1.中国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汉语语篇模式与英语语篇模式之间的差异导致我国学生常常使用汉语思维方式来进行英语学习,加大了英语阅读的难度,给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而准确了解这两种语言组织手段对于英汉翻译及英汉语的学习至关重要。本文试从连贯方式和语义表达上对汉英翻译中"意合"和"形合"的特征及其转化进行解析,并试图探究其形成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232-233
英汉对比研究领域广泛,其中指示语是其重要研究议题之一,因为它与人类交际息息相关,极具研究价值。本文则是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对英汉指示语中的人称指示语进行对比东西,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人称指示语之间的差异,提高对英汉两种人称指示语的运用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5):154-155
本文以F.Danes的主位推进理论为指导,以黄国文提出的六种主住推进模式为分析方法,从图书情报类期刊杂志中抽取120篇摘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汉英图情期刊摘要部分,探索其主位推进模式选择的异同,进而发现这两种语言在语篇结构上的异同,并为汉语图情摘要特点及其撰写提供了相应的具体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9)
本文试图在对比修辞理论框架下,分析汉语对英语习得的影响,也就是汉语对英语产生的正迁移和负迁移。将对比修辞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给予广大师生提供对比修辞在写作教学中的有关操作范例,希望对广大英语教师有所帮助,能够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研究和开展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
为了区别于泛修辞观下的修辞学,我们将立足于语言运用的修辞学称之为核心修辞学。核心修辞学是在传统修辞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修辞学。它既研究修辞文本,也研究修辞行为;既研究语篇修辞,也研究会话修辞;既研究书面语修辞,也研究口语修辞;既研究有痕迹修辞,也研究无痕迹修辞;既研究积极修辞,也研究消极修辞。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9)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语音语调、时制、动态、词性等方面差异明显,对于语言学习者、英语应试者来说,可能仅仅了解了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但英语语言特点及汉语语言特点这"两张皮"虽然存在差异,但这背后也体现了两种语言的某种同一性。本文主要以英汉语言之间的时制动态、语法、被动语态对比为切入点,剖析英汉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背后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5):187-189
汉英互译可谓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的特点进行对比与研究。而要将语言凝练的中华典籍翻译成准确流畅的英语,必会遇到很多障碍。本文将在话题链的视角下,通过汉英语言在篇章结构上的对比,探究汉英话题链之间的差异。并以明代刘基名篇《卖柑者言》的英译实践为例,试图在翻译过程中解构原文话题链,以及在译文中实现重构话题链,寻找合适的翻译策略,达到语义连贯通顺、结构衔接有序的效果,以期为英汉互译,尤其是中华文化典籍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
为了有更好的英汉翻译效果,本研究对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两种语言由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差异的不同,在表达上也多有不同。因此,要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就要从根本上搞清楚两种语言的差异。只有通过全面的比较,才有可能了解这两种语言的差异,也只有从句子结构上了解这两种语言的不同点,才有助于规避英汉句子翻译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当然也能够提高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句子翻译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0)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构词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别。分析了这两种语言的词缀,通过前缀和后缀的词缀对比,会给英语教学以及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5)
本文以《荷塘月色》及其英译文为语料,通过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分析,探讨英汉互译中进行语言对比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1)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结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做到衔接合理、逻辑清晰且语意连贯十分重要。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进行研究和对比,不仅能使得译者更加系统地了解两种语言的语篇系统,还能使他们更容易获取语篇所表达的信息,从而对翻译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运用衔接理论和衔接手段做一个整理,通过汽车配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实例剖析,使理论更加清晰明了,起到帮助和指导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5):239-241
无论国内外,"吃"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有关"吃"的表达方式。中国的"吃"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中有关"吃"的表达十分丰富;而英语中"eat"构成的动宾结构也是五彩纷呈。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观点,对在汉语"吃"与英语"eat"二者的原型义项基础上延伸的多个意义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同时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框架,对英汉"V_吃/eat+O(1)"结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从而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吃"文化上的差异以及语言表达的认知差异进行解读。本文也可以为外语教学、语言习得和英汉互译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5)
在汉语的歇后语转换成英语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语言、文化、认知、交际的各种因素来忠实地再现源语表达式的意义。本文详细地从汉语歇后语的定义和分类及歇后语翻译的意义两方面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翻译的深层内涵,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有效的翻译方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1)
语言常常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俚语,作为一种民间非正式、以口头形式为主的语言形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而成为语言文化研究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英语与汉语分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文化特质,在俚语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首先从英汉俚语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着手,揭示当前俚语在两种不同语言中所处的地位。从语言本身出发,探究两种语言中的俚语各自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再举例探究并说明这两种语言中的俚语所代表的文化特性具有哪些差异,最后总结了两种语言中的文化特质所具有的共性。除此之外,笔者对当前英汉俚语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8)
英语和汉语虽属于不同的语系,然而都有被动语态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英汉被动句对比在结构、形成、意义、语法功能上进行对比,证明了英汉被动句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4)
广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修辞为英语广告的各种功能增添色彩,使其更具有说服力。广告语言作为广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影响了广告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时,广告语言也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篇论文通过对广告语言中修辞策略的研究和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异同的比较,为广告英语的学习者和广告文字撰稿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目标语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语内错误,另一种是语际错误。但是其中大部分错误都来自于母语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的干扰。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以及不同风俗中,加深学习者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帮助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说出准确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