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分析了麻棉混纺纱的拉伸断裂的过程,通过试验找出了影响其强力的因素是纤维混纺比、细度、单强、推导出混纺纱强力计算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
姜述祖 《纺织学报》1989,10(3):33-34
作者通过试验找出影响麻棉混纺纱强力的主要因素是纤维的细度和单强,并认为纺粗支棉麻混纺纱时,原棉的品级在3~4级就可使生活好做,成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纤维性能,原料选配,麻纤维预处理,关键工序生产工艺配置与技术措施等方面入手,围绕降低大麻棉混纺纱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提高成纱强力,进一步提高大麻棉混纺纱品质,提出若干相关指标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在棉纺设备上纺苧麻混纺纱,改善成纱条干和强力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在棉纺设备上纺13.9特涤麻(80/20)、涤麻棉(60/20/20)和18.2特棉麻(80/20)及55特麻棉(55/45)混纺纱改善成纱条干和强力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8.
9.
大麻/棉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大麻/棉混纺纱的设计依据和工艺流程,提出了大麻脱胶后纤维的分裂程度对后道工序和落麻的质量至关重要。原料要合理搭配,才能保证大麻/棉混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在纺麻棉混纺纱时,由于苎麻纤维具有粗、硬的特点,会使细纱条干恶化、强力低且强力不匀高、毛羽多,并出现"橡皮纱"及粗细节等纱疵,因而细纱断头率高.要纺苎麻与棉混纺细号纱,困难就更多.为了纺好麻棉混纺18 tex纱,我们对纺纱工艺,重点是细纱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各工序半制品和精梳落棉的纤维长度分布,供调整生产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14.
混纺比对竹浆棉混纺纱条干和毛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变化对纱线条干和毛羽的影响规律,测试分析了不同混纺比例的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的条干和毛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混纺纱中竹浆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比为30/70时,混纺纱的条干明显恶化,在实际生产中,应避免选用这一临界混纺比;竹浆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比在55/45~70/30之间时对纱线条干较有利;竹浆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比例为55/45时,混纺纱的毛羽指数较低;综合考虑,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在混纺比为55/45时成纱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大麻落麻的纤雏性能,探讨了对大麻落麻纺纱的工艺及特杯纺纱的工艺实践。  相似文献   

16.
17.
棉棉秆皮混纺纱性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棉棉秆皮混纺纱生产工艺以及运用聚类分析法优选工艺的途径。针对棉秆皮纤维较粗、较硬、较脆,抱合力差的特点,通过预处理提高其可纺性,并在各工序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用不同工艺纺制出12种混纺转杯纱。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混纺纱性能进行分析,将所纺12种纱线聚类为4类,通过对4类纱线性能的分析比较,优选出工业化生产中宜采用的较优工艺参数为棉/棉秆皮混纺比80/20,纺纱细度70 tex,捻系数600。指出:采用聚类分析法优选纺纱工艺参数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新疆原料在转杯纺纱机纺制罗布麻/棉55/45 53.7号和罗布麻/棉30/70 36号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合理选配原料、确定最佳工艺路线和参数,以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了涤粘29.5tex混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各种混纺比的聚乳酸纤维/棉混纺纱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提出了适纺性能较佳的纺纱混纺比为80/20和35/65,为聚乳酸纤维的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