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伯特的最佳入门曲目尽管舒伯特有“艺术歌曲之王”的美称,他所写的600多首歌曲几乎首首都是珍品。但我最初接触舒伯特不是从他的歌曲,而是从他的室内乐开始的。最先听的曲目就是钢琴五重奏《鳟鱼》和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虽然播放设备是早期单声道盒式录音机,但仍被那优美的旋律、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境界深深地打动。时隔二十年其魅力丝  相似文献   

2.
CD藏家快评     
1996年,EMI公司以“天使”商标出品了一套由40张CD组成的名为“杰出的收藏品”廉价片系列,10名作曲大师每人一集(4张CD),都是EMI50~60年代的经典录音。舒伯特一集中有“鳟鱼”五重奏和“死神与少女”四重奏,这是笔者最喜爱的室内乐曲目之一;两个演奏小组都是名闻遐迩  相似文献   

3.
《鳟鱼五重奏》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最有代表性的室内乐作品,为钢琴弦乐五重奏。全曲五个乐章,由于第四乐章使用了作者著名的歌曲《鳟鱼》的旋律,故称《鳟鱼五重奏》。 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轻快的钢琴与谐和的弦乐声营造出一个明朗、优雅、生气蓬勃的春之声。第二乐章行板,柔和甜美,是典型的舒伯特风格。第三乐章也是行板,乐曲轻快,诙谐、热烈。第四乐章是小行板,由于作者的歌曲《鳟鱼》原有歌词,就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4.
舒伯特的《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是他晚期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后一部室内乐,完成于逝世前两个月。这部很长(约50余分钟),其特别之处是含有非常阴暗而又强烈的情感。当时舒伯特的病情继续恶化,他已经意识到死亡的临近,即使在心境愉快时这种阴影也始终占据着他的内心。  相似文献   

5.
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D.810)和贝多芬的《拉祖莫夫斯基》(Op.59No.3)两部弦乐四重奏的录音是日本东京弦乐四重奏团的一张精彩和成名之作,绝对是琴弦上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6.
器乐演奏家总是按照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手法来演奏乐曲,而这种理解和处理又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他本身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所以即便用同样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他们也往往会奏出不同的风格,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飞利浦公司与索尼公司最近各自出版的舒伯特的《鳟鱼A大调钢琴及弦乐五重奏》CD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7.
想起舒伯特     
可以这样说,我心中的舒伯特是与生俱来的,因为这位一生短暂、受尽苦难并且最终早早夭亡的歌曲之王,是我母亲最喜爱一位作曲家。很自然,舒伯特的许多感情真挚、质朴优美的旋律,就成为她随口哼出的摇篮曲,伴随着几度生命垂危的我,闯过了艰难人生的第一关。就这样,《鳟鱼》、《音乐的瞬间》、《野玫瑰》等等舒伯特的杰作,仿佛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悄悄播撒进我那稚嫩弱小、混沌初开的心田。  相似文献   

8.
贾达   《视听技术》2005,(11):94
在爱乐友心目中,国际上知名的铜管五重奏要数“帝国铜管五重奏”和“加拿大铜管五重奏”等。他们的录音精品也是发烧友最爱欣赏之物。而在国产音乐CD中,还很少见到铜管五重奏专辑。可以说.过去制约国产铜管作品录音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铜管演奏水准与世界铜管“高精尖”演录的差距。“雨林”这张CD正是一款难得的“国”字号铜管五重奏专辑。担任演录的是广州交响乐团铜管五重奏组。把这张专辑拿到手,精美的印制包装立刻给人以信心。而选曲、演奏与录音,给人的印象更是今非昔比。  相似文献   

9.
碟海黄金眼     
《音响世界》2008,(8):105-110
CD:班尼·格林与罗素·马龙在比斯特罗俱乐部;CD: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全集;CD:海菲兹:毋须如此;CD:贝多芬与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CD:《伯恩斯坦:西城故事》首演五十周年特别版;CD: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和弦乐五重奏作品。  相似文献   

10.
“1918年秋,埃尔加重新产生了创作的热情,写下了被其夫人称为“树林的魔力”的作品——《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和这首《小提琴奏呜曲》。”  相似文献   

11.
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五重奏》完成并首演于1940年,此时作曲家完成了较受好评的《第6交响曲》。1941年3月16日,这部作品获得了斯大林奖金,可见苏联当局已经暂时停止了对作曲家的批判。在西方这部作品也获得不少赞许,肖斯塔科维奇也在音乐会上经常弹奏它,直到1950年代,《钢琴五重奏》的5乐章  相似文献   

12.
舒伯特是笔者最钟爱的作曲家之一,若单论感性上的感动,这“之一”甚至可以去掉。大概在不少人心目中,舒伯特若与宏厚博大的贝多芬、勃拉姆斯等相比,其音乐是属于“轻量级”的,不是最“深刻”的音乐。而按照傅聪先生的说法,这只是艺术风格中“水平式”和“垂直式”的区别,而没有高下之分,原文如下:”西方人的整个人生观是对抗性的,人和自然对抗,人和人对抗,艺术家和听众也对抗。最成功的也只有用一种个性去强迫群众接受他所给的东西。我们的观点完全相反,我们是要化的,因为化了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合一,和音乐合一,和听众合一,音乐、音乐家、听众都合一。  相似文献   

13.
初听《未完成》,同时买了丰子恺译的《二大乐圣的生涯与艺术》来读,是几十年前的事。至今不见一部较详的中文舒伯特传。手头这本约翰·里德的书,薄薄的,自然也不过瘾。一个只活了三十一岁却留下近千篇作品(而且还有不少散失了的)、全集四十大册的人,只用一两百页来交代他的生平,就像是交响乐简化为小曲了。好处是此传较新(一九七八年),纷纭的旧说已淘汰澄清,只叙不议,重要情节介绍得清清楚楚。其中的图片,许多是老相识,印得如此清晰,大有助于联想当年情景。须知那是可以作现场报道观的,是其好友们以亲身目睹为依据所作的画。总之,对于醉心舒伯特其人其乐的我,慰情聊胜无,于是在舒伯特音乐的“伴奏”下又有了不少杂感。  相似文献   

14.
一言 《视听技术》2007,(3):104-104
这款双张CD,辑录的都是美国作曲家的作品选。可能是出于知名度考虑,它用格什温作品打了头阵。不过,专辑里收录的不是人们最熟悉的格什温大部头作品,而是“小品”。开始是电影音乐《少女落难》(ADam-sel In Distress)的选段,后面则是几部音乐喜剧序曲,  相似文献   

15.
本片收入门德尔松的《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作品20号)与《A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3号)。八重奏这种音乐形式在作曲家中运用得并不多,除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拉赫玛尼诺夫外,其他作曲家很少采用。门德尔松这首八重奏是已功几首八重奏作品中最著名的—酋,也是门德尔松室内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作品写于1825年(时年仅16岁),题献给友人、小提琴演奏家利兹。  相似文献   

16.
第5首曲子是根据西班牙近现代作曲家格拉纳多斯的歌剧《戈雅之画》当中的旋律改编的大提琴曲,唱片传递出了卡萨尔斯改编并演奏自己祖国音乐家作品时候的一往情深,令我沉醉。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民间舞曲与经典表达最完美的结合。(卡萨尔斯评价格拉纳多斯“是我们的舒伯特,我们的大诗人。《弓弦圣哲卡萨尔斯》P190”)  相似文献   

17.
《家庭影院技术》2006,(4):73-73
日本女钢琴家内田光子多年来录制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不管是令她扬名国际乐坛的莫扎特还是曾经广为流传的舒伯特。2006年她转移挑战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包括了《PIANO SONATA NO.30 IN E MAJOR,OP,109》、《PIANO SONATA NO.31 IN A FLAT MAJOR,OP.110》、《PIANO SONATA NO.32 IN C MINOR,OP.111》3首乐曲。祚这张全新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专辑中,内田光子以她独一无二的见解,诠释了作品的每一个主题,她以自然雅致的变化为作品带来新生命。  相似文献   

18.
拍鼓翔龙     
在民乐的录音出版物中,阮的演奏专辑还很难见到。广东星文文化传播公司推出的这款新碟。是青年阮演奏家丁晓燕的个人专辑,也是我所见到的首张制作最精致的阮录音(据悉1995年西安电视台已为她录制了个人专辑《阮之韵》,但我未曾得到)。全碟集中了7首乐曲.包括四首中阮曲、一首阮族四重奏、一首阮族五重奏和一首大阮曲。其中,中阮独奏的“拍鼓翔龙”用作碟名曲。  相似文献   

19.
TELARC希望《重回鸟岛》能复活“谢灵五重奏”,细听之下,形神之间却只有些许昔日的余绪,一个渐行渐远的时代已然无法复制。那是1992年,在纽约Blue Note俱乐部,George Shearing当时73高龄(早先的五重奏已经解散了14个年头)。  相似文献   

20.
迷城之歌     
早在50年代,GeorgeSheanng曾经与Neil Swainson(贝司)、Allan Ganley(鼓)、Louis Stewart(吉他)、Frank Ricotti(打击乐器)合作过一个五重奏组合。录制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90年代。技艺更上一层楼的George Shearing不甘寂寞,在Telarc的盛邀之下。重新录制了当年广受好评的一系列曲目,如原来在《The Bandwagon》中的“Dancing in the Da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