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飞行时间质谱仪用于内燃机排气成分动态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新的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对内燃机排气成分进行动态检测的方法,通过分析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与先进性。试验研究了采用这种方法实现人燃机排握成分动态检测所需的数据采集速率和分辨率,完成了采用飞时间质谱仪和高速数据采集成系统的内燃机排气动态检测系统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排气微粒中有机可溶成分的分离与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采用索式萃取法及柱层析法,分离了柴油机排气微粒中的有机可溶成分(SOF),并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柴油及有机可溶成分中的饱和链烃和多环芳香烃(PAH)进行了定性分析。此外,还讨论了排气微粒中有机成分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内燃机排气消声系统声学特性的数值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有效预测内燃机排气消声系统声学特性的新方法。此方法使用传递矩阵法和边界元法计算整个排气水声系统的四极参数,使用双负载法和特征线法确定发动机的声源阻抗和强度,实现内燃机排气噪声插入损失预测。文中对一台柴油机排气消声系统进行了研究,其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发动机排放认证测试系统上,分别采用直接取样及定容稀释取样两套方案,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建立了合适的系统响应修正模型.通过对该系统进行修正,使其具备测量动态排放的功能.试验结果表明,定容取样(CVS)试验方案有更好的动态响应特性,而且发动机运行工况与排放物测试结果有更好的"点对点"关系.此外,CVS测量的排气浓度与直接采样测量结果也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单缸内燃机排气噪声的声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哲  郭骅 《内燃机学报》1991,9(4):315-322
內燃机排气噪声是内燃机的主要噪声源。本文对产生排气噪声的机理以及声功率进行了理论探讨。在低频域,内燃机排气噪声具有简单源特性;在中、高频域,排气噪声具有四极子源特性。在频域上给出了排气噪声声功率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态设计方法(DDAM),以某排气降温装置为对象建立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开展了动态冲击响应计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构优化方案.基于结构优化前后的冲击应力响应结果对比,明确了提高排气降温装置抗冲击性能的结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长距离输水管道水力过渡计算中,空气阀进排气系数多采用常量,为探究防水锤空气阀进排气系数对管道压力变化的影响,通过Fluent软件对DN100防水锤空气阀模拟得到-9~11 kPa的质量流量,并建立不同压差的动态进排气系数曲线,以西山一级提水泵站为例,对空气阀进排气系数分别采用动态值和固定值(均值0.55)进行过渡过程计算并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空气阀采用改进后的动态进排气系数对管道负压影响较小,对正压影响较大,且改进后的动态进排气系数有效降低了管道内的压力波动,在泵站实际运行中需关注管路正压变化并注意加强防护,水锤防护计算时应根据空气阀进排气实测资料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可为泵站运行中空气阀的水力过渡计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海健 《内燃机》2006,(2):52-54
详细介绍一种全新理念的排气制动功测试方案、排气制动耐久考核方法,给出了柴油机排气制动测量结果并与普通柴油机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声信号的内燃机测试分析技术对汽油机的噪声源识别展开研究,以某车用汽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独立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九点噪声信号进行盲源分离,分析各独立成分的幅值和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特性,并结合汽油机的结构和噪声辐射机理,分析各独立成分的产生原因,以此来识别噪声源。同时,利用声阵列法在特定频率下对汽油机进行可视化声源定位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独立成分分析的方法,可以识别汽油机的燃烧噪声、空压机驱动轮的机械啮合噪声及发电机的电磁噪声。并利用声阵列测试技术验证了盲源分离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功率的不断提升,排气温度也相应升高,排气歧管须承受更高的热负荷,从而可能导致其热机械疲劳失效。在设计初期阶段可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分析工具执行一系列虚拟模型仿真验算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潜在风险,而非花费高额成本和大量时间针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验证。采用瞬态传热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和实体壁面温度相映射的方法模拟排气流经排气歧管时流动分离情况,经CFD和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之间的耦合迭代后,根据热机械计算结果,即温度场、应力和塑性应变参数监测歧管结构设计缺陷,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属性和评估关键位置潜在开裂风险,最后依据各方案计算结果制造出排气歧管样件,在试验台架上进行整机耐久性测试,试验中未出现开裂失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机械疲劳分析方法可有效预测排气歧管疲劳潜在失效并为结构设计变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CY6 10 8Q型柴油机改装为天然气 /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有关情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对原机的改动不大 ,但改装后的双燃料发动机与原机相比 ,动力性却略有提高 ,排气烟度也大幅度地改善 ,油气转换方便、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基本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2.
YC6108Q型柴油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C6108Q型柴油机是在原YC6105QC柴油机扩缸改型设计而成,主要对机体进行重新设计,并作有限元分析和实物模态分析,达到较好的强度和刚度。采用新设计的进气道,燃烧室和供油系统,提高功率和增大了扭矩,并且获得了较好噪声,排放,油耗等的综合性能指标。此外,还详细进行装车运行试验。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专门的测试装置,应用最小二乘圆法原理,对6108Q型柴油机主轴承座的静态和动态变形位移进行了测试研究,获得了主轴承座变形位移的具体形态、位置和数值,以及引起变形位移的主要原因,为主轴承座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柴油车微粒捕捉器再生控制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柴油车微粒捕捉器的各种再生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对背压控制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背压模拟装置替代微粒捕捉器 ,研究了排气背压对 YC6 10 8柴油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和排温等参数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粒捕捉器定背压再生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及控制限值。首次提出利用排气温度对背压控制方法进行修正 ,以保证捕捉器在正确的时机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在自然吸气柴油机HD6108Q基础上,调整进气系统、供油系统,强化关键零部件而开发HD6108ZQ型柴油机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措施,同时对在开发达程中遇到的冷起动困难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排气背压对柴油机的动力性能和油耗有着重要的影响,排气背压过大会造成动力性能的损失和油耗的增加,因此,在为柴油机设计排气后处理装置时,要充分考虑排气背压的大小。本文针对水下工作的柴油机,设计了一套排气降温系统,可以使得该柴油机在水下工作时,其排气可以被冷却后直接排向大气,并且其动力性能不受影响,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使整个排气降温系统的流动阻力尽可能最小。通过试验结果表明:加装该排气降温系统后柴油机输出动力性能良好,无功率和转矩损失;特殊管壳式换热器换热效果良好,能使最高温度为503.4℃的高温烟气降低到39.4℃。本文研究的结果对小型水下动力装置排气降温系统的选择和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军  姜斯平 《柴油机》2000,(3):9-11
本文研究了柴油十六烷值对柴油低热值和对柴油机热效率、燃油消耗率、排气温度和排气烟度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曲线,分析了十六烷值与这些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6108G型柴油机机体虚拟改进设计及性能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虚拟设计的方法在降低发动机表面振动方面的应用。以6108G型柴油机机体为例对机体表面的振动情况进行了预测,从振动幅度和振动能量的观点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降低机体振动的改进方案,改进后机体裙部和轴承座的振动特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显示了虚拟设计方法在发动机结构改进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YC6108ZQ车用柴油机产品试制和配套试肜中,对发动机燃油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改进燃油泵的供油性能和改进调速器特性,配合选用相适用的增压器,使发动机的使用性能有较大改善,得到较满意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