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机硅改性聚碳酸亚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碳酸亚丙酯(PPC)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以及官能性的有机硅烷为原料,通过聚氨酯预聚体的方法得到了硅烷化的聚碳酸亚丙酯(SPPC),利用有机硅官能团的可水解性,可使SPPC交联而固化得到弹性体。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 /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共混膜的包装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华山  陈崸 《包装工程》2013,34(11):5-9
用溶液铸膜工艺制备了纤维素 /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共混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拉力机、差示量热扫描仪、透气透湿仪等试验仪器对共混膜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 研究表明:纤维素 /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和透湿性能随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含量的提高而提高,而透气性能则相反。 共混膜中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含量为 30% 时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最好,共混膜中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含量为 40% 时透湿性能最好,透气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的共混物,采用DSC、电子拉伸机、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对体系热性能、力学性能、界面形貌的影响。采用套管上吹法将共混物吹塑成膜。DSC结果显示共混物为部分相容体系。扫描电镜照片显示PHBv分散相均匀分散在PPC基体中。共混物薄膜的力学性能较PPC有大幅增强。纯PPC吹膜性能不稳定,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差,而PPC/PHBv共混物吹膜性能稳定,可以获得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较好的膜材料,在包装、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异氰酸酯接枝改性淀粉/聚碳酸亚丙酯共混物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淀粉(Starch)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的界面作用力,在淀粉颗粒与PPC复合时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进行反应性共混改性,通过FTIR、DSC、TGA、SEM、拉伸测试等手段对共混物进行表征,验证了接枝作用的发生,同时讨论了在熔融状态下,MDI对共混物接枝改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有PPC大分子接枝到淀粉颗粒表面上.正是接枝的PPC在两相间充当兼容剂,提高了其相容性,增强了PPC相与淀粉颗粒之间的界面粘接力,使得形态结构稳定化,从而使得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
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与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XRD和SEM表征手段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研究表明有机改性的凹凸棒在聚碳酸亚丙酯中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70nm。利用TG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凹凸棒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发现纳米尺寸凹凸棒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聚碳酸亚丙酯的热稳定性,其中凹凸棒含量为0.5%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最好,其5%、50%和最大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73℃、291℃和289℃,相比PPC分别提高了63℃、53℃和52℃。  相似文献   

6.
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碳酸亚丙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PC/PMMA)复合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PPC/PMMA热性能,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PPC的热稳定性能。以多升温速率法对PPC/PMMA热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利用Friedman法、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法、Coats—Redfem方法对热降解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确定PPC/PMMA热分解反应机理函数为Avrami-Erofeev方程,遵循一种热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7.
以三甲基氯硅烷(TMCS)对木薯淀粉进行疏水化处理,并通过热压混合法制备了硅烷化改性木薯淀粉/聚碳酸亚丙酯(TMCS-Starch/PPC)共混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甲基氯硅烷基团被成功引入到木薯淀粉颗粒表面;热压成型后TMCS-Starch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并与PPC具有明显的氢键作用。研究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结果表明PPC可以明显改善共混膜的韧性和耐水性能,当TMCS-Starch与PPC的质量比为3/7时,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达到601.2%,吸水率和淀粉溶出率分别较TMCS-Starch膜降低了17.15%和85.29%。  相似文献   

8.
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降解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的降解,提出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室温会发生解拉链降解和无规断链降解。解拉链降解主要在残余聚合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光和热对该反应具有明显催化作用。无规断链降解放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具有端烯基组分的化合物。根据实验提出了抑制降解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9.
白俊清  徐晓燕  娜布其 《硅谷》2013,(5):99-99,174
采用甲醇洗涤聚合产物脂肪族聚碳酸亚丙酯中残余的环氧丙烷、催化剂,使脂肪族聚碳酸亚丙酯中的灰份降低,过量的环氧丙烷脱出。  相似文献   

10.
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同步法合成了聚碳酸亚丙酯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聚合物(PPCPU/PMMA IPN),调节IPN中两组分配比制备出多种高聚物合金。用DSC、TEM对IPN的研究结果表明,PPCPU/PMMA IPN的两组分是互不相容的。同时对各种组成比的IPN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用SEM对断面进行了观察解释。实验结果发现,IPN的密度大于相应体系体积加和值。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反应性和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方法结合粒子沥滤技术以及碱处理技术构建不同质量比的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V)/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支架,通过表征支架的表面形态、孔隙率大小和体外降解性能,发现反应性共混法可显著改善支架的相容性和界面粘接。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法构建的支架孔隙率高于反应性共混法构建的复合支架。随着PPC含量的升高,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升高。当PHBV/PPC质量比达50/50时,支架在PBS缓冲液中降解最快,反应性共混法构建的支架亲水性高于非反应性共混法,碱处理技术可显著改善复合支架的亲水性。这对功能重建的体内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潜在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聚丙撑碳酸酯/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丙撑碳酸酯/聚苯乙烯(PPC/PS)复合材料,并通过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热重分析仪(TG)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PS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及热稳定性,对体系中两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简单的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PPC/PS复合材料,可达到对PPC增强改性的目的,且大大降低了PPC的应用成本,对PPC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聚乳酸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改性研究进展.改性方法可分为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和复合材料改性.化学改性包括共聚、交联、表面修饰等,物理改性包括共混改性、增塑改性等.  相似文献   

14.
孟锐  李晓刚  刘双清  朱锐  柏连阳  蒋金芝 《功能材料》2012,43(22):3143-3147
采用阴离子配位聚合法,以高聚物负载型双金属氰化物复合体(DMC)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二元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PPC)。并以聚乙烯醇PVA-1788为水相稳定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毒死蜱微胶囊。采用土壤悬浊拟环境培养实验法评价了PPC的降解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W-XRD)、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农药微胶囊的性能。结果表明,PPC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所得的PPC-毒死蜱微胶囊球形规整,表面光滑。95%的微胶囊粒径在3~10μm范围内,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16.75%和89.34%。微胶囊释药性能研究表明,PPC-毒死蜱微胶囊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其释放可分为前期快速释放和中后期稳定释放2个阶段。释放27d,PPC微胶囊累积释药量达86.87%。  相似文献   

15.
采用阴离子配位聚合方法,合成了二氧化碳(CO2),环氧丙烷(PO)与马来酸酐(MA)的三元共聚物,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酯 (PPCMA).采用复相乳液(W/O/W)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水溶性模型药物葡萄糖(glucose)的可降解微球,并研究了壁材与囊心的比例、稳定剂明胶浓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微球性能的影响.当v(PPCMA)∶v(glucose)=1∶2,gelatin质量分数为0.2%,第1次乳化搅拌速率为400r/min,第2次乳化搅拌速率为500r/min时,得到粒径较小、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6.1%和76.1%的载药微球.  相似文献   

16.
利用熔融共混制备了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乳酸共混复合材料(PPC/PLA),通过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热重分析仪(TG)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容性、结晶性、热稳定性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PLA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热稳定性,复合材料是相容性较好的两相体系,二组分的比例对复合材料的熔点和结晶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溶液插层法制备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有机蒙脱土(PPC/O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失重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仪(DMA)等对PPC/OMMT的性能进行了表征.XRD和TEM测试表明,OMMT均匀分散于PPC基体中并形成了插层型的纳米复合结构;DMA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PPC/HNTs)复合材料,并利用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热重分析仪(TG)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微观形态。结果表明,HNT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但是降低了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热稳定性,HNTs的用量对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影响不大,不同用量的HNTs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在PPC基体中。  相似文献   

19.
桑练勇  胡志德  晏华  代军  张寒松 《材料导报》2018,32(22):3948-3953, 3978
采用基团贡献法求出了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乳酸(PLA)的一维溶度参数和Hansen三维溶度参数理论值,并通过溶解试验获得了PPC和PLA的三维溶度参数值,结合Teas图分析了聚合物与溶剂之间的溶度参数距离(Ri)和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AB),预测和分析了PPC和PLA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PC和PLA的一维溶度参数理论值分别为20.37(J/cm3)1/2、19.97 (J/cm3)1/2; PPC的Hansen三维溶度参数(δd、δp、δh)和总溶度参数理论值(δ)分别为14.68 (J/cm3)1/2、7.37 (J/cm3)1/2、10.79 (J/cm3)1/2和19.65 (J/cm3)1/2,PLA的分别为15. 45 (J/cm3)1/2、8.51 (J/cm3)1/2、11.02 (J/cm3)1/2和20.80 (J/cm3)1/2;试验法得出PPC的δd、δp、δh、δ分别为16.94 (J/cm3)1/2、7.05 (J/cm3)1/2、6.75 (J/cm3)1/2、19.56 (J/cm3)1/2,PLA的则分别为16.83 (J/cm3)1/2、6.40 (J/cm3)1/2、6.70 (J/cm3)1/2、19.21 (J/cm3)1/2,且在Teas图中,所有良溶剂位于一定的溶解区域内,不良溶剂位于区域外,聚合物与良溶剂的Ri小于与不良溶剂的Ri,聚合物与良溶剂的χAB小于0.5,与不良溶剂的χAB大于0.5,表明试验结果可信;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法求出PPC和PLA都具有相近的溶度参数值,且溶度参数差值的绝对值(Δ)位于0.077~1.300 (J/cm3)1/2之间,表明两者之间为部分相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