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临界电化学沉积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超临界流体特性及其电化学沉积新方法,综述了二氧化碳超临界电化学沉积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对温度、压力等过程参数对所形成的超临界导电乳化液影响的研究进展.阐述开展该项电沉积技术在制备高性能纳米镀层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细粉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詹世平  黄慧  王景昌 《材料导报》2003,17(Z1):145-147,157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临界流体制造超细粉体的两种新技术--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和超临界流体反溶技术.  相似文献   

3.
刘玲  刘昭铁 《材料导报》2005,19(Z2):24-26
在超临界流体介质中制备纳米颗粒是一项纳米颗粒合成的新技术.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综述了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超临界流体抗溶剂、超临界流体干燥、超临界流体微乳液、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动沉降法等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应用研究及发展前景.利用超临界流体较好的溶解、扩散和传质能力,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4.
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的微粒克服了粒径尺寸较大、粒径尺寸分布不均匀以及有机溶剂残留等问题。介绍了几种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工作原理,综述了近几年的应用情况,并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种缓、控释给药系统成为医药行业的研究热点,如何制备安全、便捷、高效、副作用小的载药微粒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超临界流体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等特点,在制备载药微粒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载药微粒的制备过程中,根据超临界CO2所起的作用不同,超临界流体技术可分为以下3类:超临界CO2作溶剂、超临界CO2作溶质和超临界CO2作抗溶剂。本研究分别介绍相应条件下的几种载药微粒的制备方法,如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超临界流体浸渍法、气体饱和溶液法、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过程及超临界抗溶剂法。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对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制备载药微粒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超细微粒,特别是纳米级粒子的研制,在当前的高新技术中己成为一热门领域,在材料、化工、轻工、冶金、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超微粉体是一项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新方法和新工艺,诸如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超临界流体化学反应和超临界干燥法.重点介绍了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响因素.并指出,要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尚需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给出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高分子材料、无机和有机材料方面的应用实例 ,同时指出了该技术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插嵌技术在高聚物材料改性、缓释材料的制备、均匀共混材料的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并就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教传琦  李宏煦  刘彬彬 《材料导报》2011,25(13):119-123
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新技术。综述了超临界流体制备金属基纳米微粒的方法:超临界快速膨胀、超临界反溶剂、超临界水热合成、超临界干燥和超临界CO2微乳液,介绍了上述方法的原理、影响因素、特点、可行性及在制备金属基纳米微粒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氧化石墨烯(GO)为第二相添加物,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F-CO_2)辅助脉冲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超临界镍基石墨烯复合镀层。研究了脉冲占空比对镀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和氧化石墨烯共同作用可以显著细化复合镀层的显微组织;复合镀层镍衍射晶面(111)和(200)峰位的变化说明结晶过程中择优取向发生了改变;占空比参数的变化,对镀层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当占空比为50%时,超临界镍基石墨烯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值高达756.8HV0.2,磨痕截面积为4385μm^2,与普通条件下制备出的镍基石墨烯复合镀层相比,其硬度和耐磨性分别提高了1.6倍和11倍。  相似文献   

11.
用超临界流体沉积法以无机盐为前驱物制备纳米复合材料.超临界二氧化碳为溶剂,乙醇或乙二醇为共溶剂,AgNO3为前驱物,SBA-15为载体,在50℃、23~25MPa、3~24h条件下制备担载型纳米复合材料.反应结束后,经焙烧、还原处理,可得到Ag/SBA-15纳米复合材料.经XRD、TEM表征发现,担载的Ag纳米粒子分散均匀,粒径范围3~7nm;纳米线宽度5~9nm,长度由十几纳米到几微米,分散性较好.实验研究表明,超临界流体沉积法是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共溶剂可以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无机盐.选择合适的沉积条件可以控制复合材料中金属相的形态. 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催化活性评价表明,300℃下CO选择氧化反应可以完全转化.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ZnO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氧化锌是少数可以实现量子效应的半导体,与普通氧化锌相比,纳米氧化锌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如无毒和非迁移性、压电性、吸收和散射紫外线能力.以廉价无机锌盐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了纳米级ZnO,并采用TEM、XRD等手段对其物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产物粒径、形貌、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锌盐浓度的提高,产物粒径逐渐增大;pH值<8~9时,随着pH值增加粒径逐渐变小;pH=8~9时,粒径达到最小,继续增加体系pH值,ZnO粒子迅速长大;相同的陈化时间,陈化温度越高,ZnO的粒径越大,在相同温度下,陈化时间越长,粒径越大;SCFD可实现干燥、晶化一步完成,与普通干燥相比,SCFD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分布均匀,大小可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共沉淀─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CaO-ZrO2纳米粉体,并详细考察了主要制备参数──共沉淀过程的pH值对产品粉体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超临界流体干燥法能很好地保留初始湿凝胶的结构,有效地防止凝胶干燥过程中粒子间硬团聚现象的发生,该法合成的纳米粉体具有粒径小、粒度分布范围窄、比表面大等特点;此外,实验还发现,水合凝胶体系的pH值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粉体的性能,在实验范围内,随着体系pH值的增大,粉体的粒径逐渐减小,粉体中单斜相(m)的含量降低,四方相(t)及立方相(c)的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级TiO2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廉价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SupercriticalFluidDrying简称SCFD)制备了纳米级TiO2,并采用XRD、DTA-TG、TEM技术研究了Sol-Gel过程中溶液的pH值、浓度、陈化时间及SCFD技术等条件对TiO2粒径大小的影响,实现了干燥晶化一步完成.用该方法制得的TiO2超细粉体,粒径大都在3~6um之间,呈球形微粒,粉体晶型为锐钛矿型,并具有纯度高、热稳定性好、失重小和粒度分布均匀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级TiO2的研究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本文以廉价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了纳米级TiO2,并采用XRD,DTA-TG、TEM技术研究了Sol-Gel过程中溶液的PH值、浓度、陈化时间及SCFD技术等条件对TiO2粒径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流体沉积法制备纳米Cu/SBA-15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超临界流体沉积法,以无机盐Cu(NO3)2为前驱物,超临界CO2为溶剂,乙醇为共溶剂,在压力20 MPa左右、温度 50℃ 条件下将Cu(NO3)2沉积到SBA-15介孔分子筛的孔道中。反应完成后,用氢气对前驱物进行还原,得到纳米线和纳米颗粒Cu/SBA-15复合材料。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Cu/SBA-15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发现在SBA-15孔道内部填充了Cu 纳米线和分散的Cu 纳米颗粒。Cu 纳米线平均直径为6nm,长度为几纳米到几微米,并且沿着孔道生长,能够随着孔道发生弯曲;Cu纳米粒子的平均尺寸为3.2nm,高度分散。同时,实验中还发现,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能够控制复合材料中纳米结构的形貌(纳米线或者纳米颗粒) 。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沉积法是制备担载型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共溶剂可以用超临界CO2溶解无机盐,并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控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纳米结构的形貌。  相似文献   

17.
TiO2/活性炭复合体超临界沉淀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炭为载体、超临界二氧化碳为流体、钛酸丁酯为前驱体,用超临界流体沉积法制备TiO2/活性炭(TiO2/AC)复合体。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分析(BET)、热重-差热(TG-DTA)对TiO2/AC进行表征。以紫外灯为光源,偶氮类染料亚甲基蓝为标准降解物,考察TiO2/AC复合体的光催化...  相似文献   

18.
A series of TiO2-SnO2 nano-sized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containing Sn (9.3%-30.1%) were prepared from TiCI4 and SnCl4·5H2O by using sol-gel, supercritical fluid dry and solid-phase reaction (SCFD) combination technology. Characterizations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howed that, in addition to anatase type TiO2, a new active phase (Ti, Sn)O2 (with particle size of 2.0-4.3 nm) formed, and there were no SnO2 crystals observed in the range of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studied.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of phenol was used as a model reaction to evaluate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obtained catalysts. Compared with pure TiO2 or Ti-Sn catalyst prepared with general sol-gel method, Ti-Sn nano-composite photo-catalyst thus obtained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atalytic activity.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ate of phenol could reach as high as 93.5% after 7 h. Th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f the new phase (T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胶体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合成CaO稳定化ZrO2 纳米粉体 ,并对粉体的烧结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法合成的粉体具有粒径小、粒径分布范围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 ;将粉体作为ZrO2 基陶瓷起始粉料 ,具有很高的烧结活性 ,可以有效地降低烧结温度 ,缩短烧结时间。此外 ,粉体中稳定剂的含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性能。  相似文献   

20.
纳米CeO2/TiO2介孔复合体系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结构导向-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浸泡沉淀法制备了CeO2/TiO2介孔组装纳米复合粉体,通过TEM,XRD,BJH和BET等技术对获得的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3B艳红染料和干电流变体中.结果表明,将稀土粒子CeO2组装到介孔TiO2的纳米孔道中形成的复合体系的光催化、光吸收和介电特性不同于纳米TiO2颗粒,表现出了明显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