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在线追踪聚乙烯基苄基氯(PVBCl)与N,N,N′,N′-四甲基-1,6-己二胺(TMHDA)的交联反应历程,考察了反应时间与温度对交联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交联程度先迅速增大,而后趋于平缓直至不变;反应温度越高,交联程度越大.对反应进行动力学的研究计算结果显示,该交联反应的反应级数n=4,表观活化能Ea=97.2kJ/mol.  相似文献   

2.
洪晓东  王旭东  王铀  梁伟 《材料导报》2012,26(22):64-66,75
采用原位及离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固化剂为4,4′-二氨基二苯砜(DDS)的环氧树脂(E51)体系的固化动力学。结果表明,固化反应开始时,环氧基转化率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水平;随时间的延长,环氧基转化率逐渐变慢。根据动力学方程求得反应级数为1.999,得出该反应是二级反应。比较原位法与离位法固化曲线得出,原位法在时间轴上是准确的,离位法在温度轴上是准确的。依据求得的反应活化能和反应常数确立了该固化体系的固化时间、温度及环氧基转化率的关系方程,得出该体系的最佳固化条件为170℃、7h。  相似文献   

3.
硝酸正丙酯和硝酸异丙酯的红外光谱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NPN和IPN的谱图进行分析可知,两种硝酸酯的红外光谱图非常相似.通过DSC测试NPN、IPN热分解过程,得到了两种硝酸酯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通过分析比较三个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和热分解时的峰温,得出IPN的热安定性略低于NPN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DB)用量对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甲基醚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交联聚合动力学、凝胶行为和交联结构的影响.随BDB用量增加,增长自由基浓度降低,导致聚合速率不断下降.链自由基与休眠链的加成反应进入扩散控制后使得RAFT交联聚合出现自加速,随BDB用量增加自加...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过程中,中密度纤维板(medium density fiberboard,简称MDF)及其产品物理力学强度出现降低,但甲醛释放似乎没有衰减。采用气候箱法,对MDF进行老化处理,跟踪测试MDF的理化指标,并用FTIR测试分析UF树脂的特征峰变化,揭示MDF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红外光谱显示,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气候箱法老化处理后,MDF的物理力学性能迅速下降,尔后趋于稳定,而甲醛释放量(如)与循环周期(T)成指数关系。FTIR显示,与UF相比,MDF中的酰胺Ⅰ带含量逐渐降低,纤维与UF之间的结合在逐渐的分解,UF体形结构也开始破坏,导致MDF长期释放较多的甲醛。但老化处理,可以加速MDF中的甲醛释放。  相似文献   

6.
将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乙酸乙烯酯-丙烯酸铕共聚物(VAA-Eu)的共混物(EVA/VAA-Eu)制成掺杂铕交联型透明光转换膜材料。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此材料能将紫外线转换成蓝紫光和红光,作为农膜,可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阳光的利用效率。以硫化仪研究EVA/VAA-Eu的交联行为和动...  相似文献   

7.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DSC)、萃取/平衡溶胀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了双硫酯结构对二甲基丙烯酸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聚合速率、凝胶行为和交联结构的影响。聚合速率取决于双硫酯Z基团的稳定作用,Z基团为苯基时聚合速率最慢,Z基团为环己基时聚合速率最快;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DB)中Z基团的强稳定作用使中间态自由基浓度增大,中间态自由基的双基终止导致凝胶点提前;环己基二硫代甲酸苄酯(BCDC)中Z基团的弱稳定作用使反应控制能力下降,不利于交联网络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非等温DSC法对环氧树脂的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Kissinger方法和Ozawa方法得到了树脂固化反应的活化能,均值为53.65 kJ/mol,用Ozawa公式计算得到了反应级数为0.886。  相似文献   

9.
以纳米堇青石粉体为原料,聚丙烯酸钠为分散剂,聚乙烯醇为粘结剂,聚乙二醇为增塑剂,通过水基流延成型制备了堇青石陶瓷基片。研究了流延坯片的干燥工艺及干燥动力学。结果表明,堇青石水基流延坯片干燥过程分为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两个阶段。在恒速干燥阶段,坯片表面水分的蒸发占主导地位。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水分在坯片内部的扩散传输开始占据主导。在降速干燥阶段,由于坯片内高分子三维网状结构的束缚作用和高分子链上羟基(-OH)的亲和作用,干燥速率减慢。干燥温度过高会破坏坯片内部三维结构,导致坯片表面疏松。干燥温度为25℃时,得到的堇青石生坯表面光滑,柔韧性好,致密度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稀硫酸介质中,痕量铁(Ⅲ)强烈催化过氧化氢甲基橙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PLA),采用聚己内酯多元醇(PCL)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共聚反应,以制得PLA-PCL嵌段共聚物.采用变温红外研究了PLA预聚体与PCL预聚体的反应活性,并研究了共聚产物的分子量.结果表明,PLA预聚体与PCL预聚体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共聚后PLA的分子量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交联聚合物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aO4纳米颗粒,并用油酸钠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得到了平均直径为12.7nm的油基Fe3O4纳米颗粒.在该纳米颗粒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分散共聚制得了内部为Fe3O4,外层为二乙烯基苯(DVB)交联的聚丙烯酸-c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AA-co-PMMA)磁性复合微球.研究了介质乙醇/水的比例、引发剂、分散剂、交联剂用量对形成复合微球的影响,得出了制备复合微球的优化实验条件,并对复合微球的结构、形态、尺寸及磁含量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3.
钛酸盐玻璃形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玻璃形成的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高 TiO_2含量的钛酸盐玻璃的形成情况。用玻璃的粘度、差热分析等实验数据,计算了不同 TiO_2含量玻璃的 Hruby 值(K_(?))、成核速率(I_v)、晶化活化能(E_c)和临界冷却速率(R_(?))。结果表明,随玻璃组份中 TiO_2含量的增加、B_2O_3量的减少,玻璃的临界冷却速率值增大,玻璃形成趋于困难。含50mol% TiO_2玻璃的 R_c 值约为10~3K/s。  相似文献   

14.
以食品级磷酸(85%)为初始反应原料,尿素为缩合剂,经逐步缩聚反应制得聚磷酸铵.该反应可分为反应动力学控制(预聚合)以及固化熟化处理2个阶段.探讨了各阶段的反应过程,并对聚磷酸铵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动力学符合不可逆二级反应机理,反应活化能为70.605kJ/mol.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ABS/St-MAH-NPMI共聚物(SMN)二元合金,对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添加25%的SMN就能使ABS的热变形温度从70℃提高到86.6℃,材料的刚性增加,冲击性能有所下降。实验同时说明,二元合金的热变形温度和模量随加工温度的升高而提高。用转矩流变仪、抽提实验和FT-IR研究了耐热ABS加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ABS中的橡胶组分和SMN发生了热氧交联反应,该反应随加工温度的增加而较早地发生,并影响材料的热性能和刚性。  相似文献   

17.
车晓舟  朱敏 《功能材料》1999,30(2):147-149
论述了示差扫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在研究非晶态合金退火转变动力学方面的应用。利用多速率示差扫描热分析技术和热重分析技术,辅之以其它性能参量的测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对反映非晶态合金退火转变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参数---激活能进行测定,并借此分析退火转变动力学以及各个不同过程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乳化交联法,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植物油为连续相(油相),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为分散相(水相),戊二醛为交联剂,盐酸为催化剂,制备了PVA微球.利用FT-IR、SEM及粒度分析仪等设备对微球的组成、形貌及粒径分布进行了测试,并考察了几种关键工艺参数对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VA溶液浓度为5%,表面活性剂采用2 g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 80),乳化温度为50℃,1mol/L稀盐酸催化戊二醛交联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球形规整、表面光滑且分散性好的PVA微球.粒径分析结果显示,所得PVA微球的平均粒径约为25 μm,且分布在15~45 μm范围内的微球约占其总量的80%.  相似文献   

19.
20.
林秀峰  王铁 《功能材料》1993,24(6):537-543
要从酚醛树酯热裂可得到多孔多并苯半导体材料,热裂是在氮气氛中严格控制温度进行的。热裂温度和升温速度对多孔多并苯的H/C mo(?)比和导电率有很大影响,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对多孔多并苯的n型和p型掺杂过程进行了研究。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明显不同于其他导电高聚物。在扫描范围内曲线没有峰值,n型和p型掺杂可以连续转换进行。在充放电过程中,n型和p型掺杂能连续进行,就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通过电化学阻抗谱的分析,表明多孔多并苯的这个电极过程是由电荷传递反应和离子在固相中的扩散所控制,再结合透射电镜的观察,对离子嵌入多孔多并苯的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