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机械工业部二局于1966年4月在上海召开了机床导轨以磨代刮经验交流会,本文是根据到会代表在技术专题讨论小组会上的讨论整理的。现发表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3.
上海机床厂,是一个制造精密磨床的工厂。导轨面的精加工是个技术关键问题,过去都是采用手工刮研的,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1958年大跃进以来,开始采用以磨代刮,并依靠群众自己搞了一批设备,在生产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精度不高,在调整时期,狠抓产品质量时,没有继续坚持,使导轨面精加工又回复到手工操作。 这几年上海机床厂精密机床品种发展得很快,需要的精密导轨越来越多,虽然刮研工增加几倍,还是跟不上其他工序的进度,矛盾比较突出。这个问题,厂里虽然早就认为是生产中的主要关键,但是,攻破的决心不大,也没有深入下去,一直处在抓…  相似文献   

4.
恢复床身精度,是车床大修时的主要项目,工作量很大。一般工厂因无导轨磨床或大型龙门刨床,无法磨削大型长车床的床身,仍沿用人工刮研,因此工人操作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修理周期长。我厂在大修 C650/8000大型长车床时,设计了一种“骑式磨头”,“骑”在车床尾座的导轨上磨削床身溜板导轨获得成功,攻下了修复长车床床身的一个难题。从而使一台使用了16年,床身溜板导轨磨耗超过0.35mm,并有30多条长达0.7~2m、深达0.5~0.6mm的拉毛伤痕,直线度严重超差的车床,顺利修复投产,全面恢复了精度。采用本工艺后,使刮研量甚大的导轨得以磨削加工代替…  相似文献   

5.
我厂原来加工M131W外圆磨床主轴轴瓦,采用精车后刮研的方法,每人一天只能刮三块多,既费工时又不容易达到精度要求,直接影响机床的运转性能和磨削效果。现通过大搞技术革新,磨工师傅们动脑筋,想办法,决定在本厂生产的M A2110内圆磨床上磨削M131W外圆磨床主轴铜瓦,以代替笨重的刮研。生产实践表明:以磨代刮使生产率比原来提高了26倍。磨削铜瓦的工艺参数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厂生产的 GXB-1机床导轨刮屑板适用于各种机床移动导轨面上防尘刮屑,可以保护导轨面,防止导轨面擦伤,提高机床使用寿命。该产品可代替国内传统沿用多年的毛毡刮屑装置,为国内机床行业提供了外形美观、刮  相似文献   

7.
在我厂生产的M120w和M1420等内外圆磨床中,各导轨面及有精度要求的接触面都需要进行刮研,这种依靠人工刮研的工艺,消耗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极高,辅助时间也多,从产量质量上都不能适应批量生产的需要,同时,如何使工人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工艺改革,老师傅们发扬了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精神,发挥了集体智慧,进行技术革新,因陋就简制造成一台以磨代刮的圆盘磨床,解决了多年来的难题,在刮研工艺上来了一个革命,圆盘磨床外形如图1。  相似文献   

8.
一机部已指定上海机床厂制订“配磨”的工厂标准,汉江机床厂制订导轨波纹度的工厂标准。为今后制订正式标准提供依据。 为了进一步提高和促进精密机床导轨付“以磨代刮”工作的开展,第一机械工业部机床工具局于一九七三年九月五日至九月十五日在汉江机床厂召开了“以磨代刮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上海机床厂、、无锡机床厂、西安机床厂、宁江机床厂、长沙机床厂等十八个单位,其中有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设计导轨磨床的技术人员及刚开始导轨磨床操作的青工。会议期间,学习了周总理和王洪文同志在十大的报告,与会代表决心乘十大强劲东风,鼓…  相似文献   

9.
机床的导轨面或燕尾槽,过去多用手工刮研反复配制,劳动强度大。现应用组合夹具定位,可在平面磨床上一次磨出,提高效率2~4倍。磨拖板燕尾槽的组合夹具如图示,长轴1将加工完的V形槽定位,再用螺钉3将工件顶紧,两端用压紧螺钉5和压板4压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机电一局设备维修技术协作组与江苏省机电一局设备维修技术协作组于六月七日至十日在无锡市召开了以延长机床导轨寿命为课题的交流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宣读了各自的论文,各抒已见。会议总结了延长机床导轨寿命的几种方法。(1)导轨表面淬硬机床导轨几何精度修复后,进行交流电点接触表面淬硬,能提高导轨抗擦伤性、耐磨性,经济效果比较好。到会代表对导轨点接触后形成的淬火花纹微量凸起和硬度差异引起的不等量磨  相似文献   

11.
刘海珊 《机械制造》1993,31(3):21-22
线材轧机成套设备的铸钢机架如图1所示,现要求精加工机架窗口相对的两平面(即图1中Ra1.6υm的平面),平面之间开档340mm,平面上各有一凸台,两凸台间开档为311mm。两平面之间的平行度以及它们对于机架基准面的垂直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见图1)。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牛饱置于两侧分别加工;或用铣床在两侧分别加工,平行度很难达到要求,弥补的办法是适当留有余量,由钳工用平板配刮(俗称“拂刮”)而成。这样的机架,我厂一年要制造53只,面对这一艰巨任务,必须进行工艺改革,针对这些加工难点和  相似文献   

12.
我厂1.25×6米龙门刨床因超负荷运行造成“V-平”型导轨中的平导轨面局部长度严重咬损,为在确保质量前提下尽快进行抢修,我们在上海冶金矿工机械厂的帮助下,采用导轨自身磨削工艺进行修理,经修复的龙门刨导轨不仅恢复了原精度,保证了质量,简化修理工艺,井大大缩短修理周期。 原理:因被修复导轨面本身就是修复基准,经建立新的与原定修复基准完全平行的第二修复基准后,以第二修复基准来修复原定修复基准(即被修复导轨面)。 导轨咬损现场分析:床身导轨为“V-平型”,咬损集中在平导轨面上,并且集中在3米长度范围内,导轨面除中间还剩下一条不满1…  相似文献   

13.
大型机床导轨的配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采用的配磨方法有两种,一用研色工具控制床身和工作台导轨截形的一致性,达到配磨要求;二用测量工具单项控制导轨相对位置精度(即控制V轨和平轨等高、V轨半角、平轨与V轨角平分线垂直、导轨扭曲等),达到配磨要求。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床身、工作台配磨质量的最终考核是以床身、工作台研色检查的接触精度为准,而在磨削过程中,检查配磨质量,要以研色工具与工件研色的接触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机床大修及维修过程中,特别是对于精密机床的修理,机床的滑动导轨,往往会产生重爬现象。这不仅使手轮驱动力和机床电功率增加,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导轨副的低速运动特性,影响微量进给、调整的准确性和机床的重复定位精度,从而影响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和光洁度。造成滑动导轨副重爬的机理十  相似文献   

15.
我厂制造的某些磨床,有几种导轨要求采用高频电流表面淬火。由于我厂的高频设备还没有调整完毕,而工件的结构又很复杂,质量要求很高,所以给试造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经过先进工作者王禄生等同志的努力,利用原有的火焰淬火车床,试验火焰表面淬火获得成功。下面便是我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近来,作为硬齿面精加工工艺的一种补充,齿轮刮磨工艺的应用日渐增多。在去除率相同的条件下,它较刮齿(又称剃齿——摘译者)或磨齿更为经济。 1.刮齿与刮磨齿工艺的比较根据作用副(括齿刀与工件齿轮)进给及切入运动的方式,刮齿可分为图1所示的(a)平行刮;(b)斜角刮;(c)横向刮;(d)切入刮四种。刮磨齿的运动方式和啮合关系与平行刮或切入刮相仿,其区别在于切削过程的不同。加工淬硬齿轮,由于刮齿刀的全部刃口沿接触线弹塑性地压入齿面,形成很高的压力,解决办法是减小工件与刮齿刀瞬时的接触面积,方法是使用刃口几何形状不定的刀具材料,按磨削规律局部地切下小的切屑。图2为普通刮齿方法所形成的切屑,其总长度约为3mm,切屑片较少,纵向及横向变形也很少。图  相似文献   

17.
我厂从1972年开始就对精密机床导轨采用了以磨代刮工艺。磨削后机床导轨精度,以Y7520 W万能磨床为例,床身导轨1米不直度在0.002~0.004毫米,不平行度0.007毫米,全长(约2米)0.007毫米,光洁度 8。 下面谈谈我厂在高精度机床配磨中的一点体会。 1.房前工艺要求 凡需要导轨磨床磨削的床身和工作台导轨,精刨允差1米0.06毫米,3米不超过0.20毫米,这样可减少磨削余量及热变形。 2.关于予加负荷问题 过去磨削M131W万能外圆磨床床身导轨时,都要预先将等重量的液压箱、横进给机构及前罩部件安装在床身上再进行磨削,以防止磨好后床身导轨装上上述部件…  相似文献   

18.
床身是磨床的基础,也是关键的零件之一,床身导轨不仅是机床各项几何精度的测定基准,而且它的精度直接影响磨床的加工精度。一般的床身加工工艺路线最后一道都是要上导轨磨床磨削平V导轨面,但对于导轨大于8m的工件,由于设备的局限对于床身的加工只能依靠括工手工刮削的方法来加工解决。我们通过试验现已经成功的在3×16m的龙门刨床上用光刨代磨的方法达到了导轨磨床磨削的要求。以加工床身长10.72m、的专用外  相似文献   

19.
导轨配磨就是一对相互结合的导轨,采用磨削手段借助导轨磨床的精度和一定的检具测量,控制导轨的形状和尺寸,使导轨获得良好的接触精度和几何精度。  相似文献   

20.
在机床鑄造生产中,对床身导軌面的要求,极为严格。为了保証机床的精确度和提高它的使用年限,在鑄造过程中必須保証断面較厚的机床导軌面的金相組織为珠光体基体,以提高导轨表面的耐磨性和鑄件强度,增加它受負荷的能力。同时还要避免机床导軌部分产生針孔和麻点,以及鑄件由于薄厚不均勻而产生內应力。要达到上述的要求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外冷鉄,鋪放在导軌面上,加强厚断面冷却速度,保証机床的質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