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双眼视异常有视疲劳症状的患者进行视觉训练,观察不同年龄患者双眼视的恢复及视疲劳的缓解情况,探讨视觉训练针对不同年龄患者缓解视疲劳的疗效。方法:收集视光门诊双眼视异常视疲劳患者97例,完成训练的73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43岁。首先请患者填写症状问卷调查表,这些有疲劳症状的患者的问卷分数都大于等于16分。然后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最后进行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针对个人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随访观察1到6个月,复查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视疲劳的缓解率明显不同。结论:视觉训练缓解视疲劳症状疗效较好,但对不同年龄患者效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视人群双眼视异常中集合不足的发生状况以及各项异常参数的分布比例,并分析不同屈光度类型的集合不足发生比例。方法:选取79名,年龄18~38岁的近视患者,通过眼科检查排除眼部疾病,使用综合验光仪检测双眼视功能,包括远距离隐斜,近距离隐斜,近距离正/负融像破裂点、恢复点,调节反应(BCC),正/负相对调节,集合近点(NPC)。将检测数据根据Morgan正常值和Sheard准则进行双眼视功能分析,判断是否为集合不足,并计算发生率。结果:近视人群中,集合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6.71%,集合不足的发生率为22.78%,集合不足在集合功能异常的占比为62.07%,集合不足在中低度近视发生率为13.72%,集合不足在高度近视发生率为39.28%。结论:近视人群中集合不足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高度近视的发生率高于中低度近视的发生率。集合不足可能导致视疲劳和功能性视力下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双眼视集合功能的检测和分析,特别是集合不足。对于存在集合不足的患者应给予准确的屈光度并进行系统的视功能训练,从而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使患者获得更加精确、舒适、稳定的视觉健康。  相似文献   

3.
在近距离工作中,想拥有清晰舒适的视觉,在有正常的眼球生理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正常的集合和调节功能。在视光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近距离工作时常出现头痛、眼睛酸胀、复视、视物不清、视疲劳等症状,经过屈光检查及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和分析后,发现这些症状多为集合不足导致。集合不足引起的近距离工作困难问题常见有3种类型:单纯集合不足、调节不足引起的集合不足、集合不足引起的调节过度。以上3种异常状态通常可以通过视觉训练进行改善,从而获得清晰舒适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临床工作中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的双眼视功能,了解视疲劳患者中隐斜及调节功能的情况,为进行视觉训练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2008年7月~11月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34例,进行双眼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Morgan标准值进行分析,34例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中,远水平隐斜异常23例(67.65%),其中外隐斜患者10例(29.41%),内隐斜患者13例(38.24%);近水平隐斜异常20例(58.82%),其中外隐斜患者12例(35.29%),内隐斜患者8例(23.53%)。92.65%患者单眼调节灵敏度异常,85.30%患者双眼调节灵敏度异常;48.53%患者单眼调节幅度低于其年龄段平均值;负相对调节异常比例(38.24%)明显高于正相对调节异常比例(2.90%),14.71%患者调节反应(BCC)异常。结论:视疲劳患者单眼调节灵敏度及双眼调节灵敏度明显降低,临床工作中不能忽略单/双眼调节灵敏度检查,在明确诊断视疲劳前应综合分析双眼视功能各个参数而不是分析某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电脑电视的使用频率逐步增高,随之而来的是视疲劳等症状的出现,这使得人们对良好视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看见,还必须看得清楚、看得舒服.而现代眼视光是将眼睛作为工作对象,将恢复和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作为目的,通过各种方法使人们在读书和工作时,达到最佳视力、最舒适的用眼和最持久阅读的理想视觉状态.由于视疲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在日常验光工作中,对于一些有视疲劳症状、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患者,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本文结合集合不足患者和假性集合不足的患者各一例,浅谈双眼视测量方法、集合不足患者和假性集合不足患者的体征、病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例调节不足合并集合不足的患者进行眼科基础检查、屈光检查和视功能检查,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估,讨论对其应该进行的视觉训练思路,包括训练室训练和家庭训练,合理安排训练来改善视功能问题。期间进行视功能复查,及时调整训练进度,有效完成训练并建立舒适的双眼视功能。训练结束后进行随访,以了解需要家庭训练的患者进行训练的情况以及训练后的用眼情况。实际训练结束后,效果良好,视功能有所改善,视觉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嘱患者不适随诊。  相似文献   

7.
双眼视功能训练是指为了改善和恢复双眼视功能而给予调节、辐辏和眼球运动以及调节、辐辏和眼球运动之间的关联性的训练。目标是为了解决双眼视异常问题,从而提高视觉品质,更加舒适协调运用双眼。目前,通过训练可以解决的双眼视异常问题有调节异常、早老花、视疲劳、阅读障碍、斜视手术后功能恢复、外隐斜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在临床诊断验光及视功能检查中的表现,以便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检查依据及视力矫正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收治的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50例(100眼),年龄6~13岁,平均(10.5±6.1)岁,其中近视患者18例,远视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眼部疾患、显性斜视、弱视危险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全屈光矫正,并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分析查找功能性视力不良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结果:通过对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显示调节功能异常者26例,占52%。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者43例,占86%,其中集合功能异常者35例,占70%;基本型外隐斜6例,占12%;基本型内隐斜2例,占4%。结论:青少年功能性视力不良患者常会伴随调节功能异常及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针对不同类型的双眼视功能异常应选择相应的矫正方法提高其功能性视力。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也在变化,人们近距离用眼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各类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加;越来越多的近视眼患者严重影响到视觉健康。双眼视异常将导致一系列的视功能异常,与视疲劳有着密切的关系[1]。因此,有必要对近视眼人群集合功能和调节功能的异常进行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检测对象:本院就诊的81名成人近视眼患者,年龄18~35岁,男40人、女41人,双眼矫正视力均能达到1.0,无显性斜视,无其他眼科疾病。根据屈光度分为中低度组  相似文献   

10.
<正>视觉训练最早是由法国著名医生Javal教授发明的,最初是用来代替手术,消除斜视和其他双眼视、双眼运动的异常。而在近几年,验光师加大了对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对双眼视功能的训练也成了近期的主要研究课题。1双眼视的定义双眼视(Binocular Visual)的科学定义: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神经兴奋沿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对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并综合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1.
<正>人的双眼并不是简单的单眼视觉叠加,而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立体视觉感受,建立在双眼调节功能和运动功能基础上的复杂工作。针对调节所做的检查包括调节广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及正负相对调节;针对聚散功能所做的检查包括集合近点、远近的聚散能力、聚散灵敏度测量等多项检查。以下将以双眼视的综合分析法对一例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患者诊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63名顾客进行详细的双眼视功能检查,观察注视差异及相联性隐斜的检查对前期双眼视功能的分析是否具有意义。方法:收集验光的63名顾客,年龄10至35岁,部分患者有视疲劳症状。首先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然后进行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综合验光仪注视差异检测、远方相联性隐斜检查、同时视检查、远方分离性隐斜检查、近方分离性隐斜检查、负相对调节(NRA)、正相对调节(PR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注视差异及相联性隐斜的检查是否与双眼视功能的分析相关。结果:远方水平相联性隐斜的量与远方水平分离性隐斜量具有高度相关性,且远方水平相联性隐斜量多小于远方水平分离性隐斜量。但相联性隐斜与NRA、PRA、近方隐斜量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远方相联性隐斜的检查对远方斜位的评估具有较重要的意义,而与其他双眼视功能检查的相关性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适时推出线上家庭训练,由视光师辅助患者在家进行视觉训练,改善视觉功能。那么,在家进行的视觉训练效果如何呢?本文将通过一则案例进行分析。1案例详情患者:女,12岁,于2019年12月来院就诊,验光时发现视功能较差,自诉经常感到视疲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伴有外隐斜的集合不足性视疲劳疗效,观察针刺对患者眼外肌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做出客观评价。方法:观察18~45岁伴有外隐斜的集合不足性视疲劳患者,将针刺组与艾唯多眼液组相对照,对隐斜度数、集合近点、融合辐辏范围及各项主观症状进行观察,再将两组治疗前后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考察针刺治疗的有效性。结果:针刺组在集合近点近移,扩大融合辐辏范围,改善眼部症状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在减小隐斜度数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眼液组相比较,针刺对改善视物疲劳、视物模糊和头痛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艾唯多眼液,对集合近点近移,扩大融合辐辏范围,治疗效果优于艾唯多眼液,且在症状复发率方面优于艾唯多眼液。结论针刺治疗伴有外隐斜的集合不足性视疲劳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能够看清外界物体,动用了眼的各种机能,然而为了能注视任何方向、任何距离且同时维持双眼单视,就必须具备高度准确及完全协调的机制。当一物体由远向近移动时,为了维持双眼视物位置不变,双眼必须同时内转,这样物像又回到黄斑处;当一物像由近到远时,双眼必须同时外转,此现象为集合和发散。同样,人们为了能够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要根据距离不断地调节眼睛,调整眼的屈光力以便看清外物,不同距离的外界物体,对于视觉系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集合和调节,才能保持视物清晰、舒适和持久。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集合功能异常、调节功能异常、双眼融像力的障碍,可能会使患者在视觉行为当中表现出视物疲劳、视物重影、眼眶胀痛、头痛、字体跳跃及复视等症状。发现与重视双眼视觉异常,并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训练,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用眼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6.
正在2015年12月天津万里路主办的《异常双眼视与视觉训练》专题视光论坛上,山东施尔明眼科的孙伟主任对当前视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作出了如下总结:1.儿童近视患病率逐渐上升,近视控制势在必行;2.弱视儿童双眼视觉康复亟待解决;3.干眼症、视疲劳等功能性眼病逐渐被熟知;4.斜视儿童术前及术后双眼视觉康复需求;5.准分子术后病人不适症状明显增多;6.视觉问题导致的学习障碍逐渐被认知;7.传统散瞳对假性近视治疗效果差;8.单一的验光配镜向专业视光服务转型,提升专业水平的要求【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视知觉功能训练联合两种治疗方法(遮盖疗法和药物压抑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200例中重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年龄平均8±1.47岁(3~16岁)。A组:100例视知觉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压抑疗法(3~9岁78例、10~16岁22例),优势眼以1%阿托品凝胶压抑,致该眼视力低于弱视眼两行以上;B组:100例视知觉功能训练联合遮盖疗法(3~9岁79例、10~16岁21例),双眼足矫配镜,且优势眼全天遮盖(8小时或以上)。两组根据相应年龄的视力标准,结合视功能检查结果,设计视知觉功能训练方案。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视觉功能评估,记录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远视力(BCVA,采用小数记录法),立体视觉检查图记录近立体视锐度。结果:总有效率A组为88%、B组为89%;运用卡方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看近以立体视觉检查图均无立体视,经过治疗后,A组立体视重建者为62例(3~9岁49例、10~16岁13例),B组立体视47例(3~9岁42例、10~16岁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0.01p0.05)。结论:视知觉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压抑疗法与遮盖法在治疗中重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同样有效,但前者对患儿立体视重建作用优于视知觉功能训练联合遮盖疗法,且前者有更好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双眼视功能包含着两大方面:一是保持双眼调节及眼球运动同时协作的功能,另一是大脑中枢性双眼融合功能。本文主要讨论第一方面所引起的症状。眼睛在看不同物体时,都要通过眼肌的协调运动,尤其在看近处物体时,出现近反射三联动现象(包括眼的调节,集合,瞳孔缩小),其中调节与集合的协调作用更为突出。但三联动的有机运动往往并不协调,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由于睫状肌调节状况不良或眼外肌的协动不良会出现许多双眼视异常,如调节过度、呆滞、集合不足、集合过度、散开不足、散开过度等现象。这样在双眼视觉工作中很难  相似文献   

19.
<正>12月3~5日,首届"视觉康复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温州召开。12月4日下午,"儿童眼视光临床诊疗与视觉训练——全球最前沿的诊疗技术和训练方案"分论坛邀请国内外9位专家分别就美国视觉训练的开展情况及训练方法、中国儿童眼保健体系的建设以及视知觉、视疲劳、斜弱视等视功能异常在临床中的诊疗及训练方案的制定进行分享和交流。我们特邀天津欧普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李丽媛总经理整理了论坛精彩内容,呈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8~22岁在校大学生中的近视性屈光参差者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以研究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视功能是否存在障碍,并对其异常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改善其双眼异常的协动参数,提高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收集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1.00D≤双眼等效球镜差值<2.50D)、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差值≥2.50D)及对照组(双眼等效球镜差值<1.00D),每组各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和立体视锐度三项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三组调节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9,P=0.820);调节灵活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38,P<0.001),并且近视性屈光参差度数越高,调节灵活度越低;立体视锐度在对照组、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及高屈光参差组正常的比率分别为96%、82%、48%,三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程度加大,对双眼视功能的损害也随之加重。尽管调节幅度没有差异,但调节灵活度和立体视锐度均出现有意义的统计学差异,表明双眼视功能参数的改变与近视性屈光参差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