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州市在5.12地震后的发生大量地质灾害,灾后重建必须考虑地质灾害的特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与灾害类型、规模、与地震及降雨关系等数据分析,得到彭州市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与分布。结合旅游业数据,分析了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及带来的相应的机遇。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可持续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震后降雨激发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5·12"汶川地震之后,斜坡结构受地震动松动破坏,在降雨或外届轻微的扰动下发生崩滑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方法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概率模型的降雨激发区域地质灾害概率预警的方法.根据地震灾区本身的气象水文和地质环境特点,建立了降雨诱发灾害的概率模型和预警指标体系,以降雨概率和降雨量为基础,以研究区成都市地震灾区为例进行地质灾害预警模拟和结果检验,预警结果表明:需对彭州市中北部地区和都江堰市中部地区发出红色预警和橙色预警,这与研究区降雨触发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相符.该方法提高了区域降雨型地质灾害的时间与空间预警的准确性,可为地震灾区震后的防灾减灾和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5·12”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唐家山堰塞湖库区为中心的沿通口河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5、3、0变为地震后的7、51、10个(条),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和模数分别由地震前的0.26 个/km、46×104 m3/km变为地震后的1.35 个/km、104×104 m3/km,地震后发育密度及模数分别是地震前的5.19和2.24倍,地震产生的边坡破坏效应极为显著。通过分段剖析,得出以下认识:1)距离发震断裂越近,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越高,就北川~禹里段沿通口河两岸岸坡而言,发震断裂上盘3 km范围是地震地质灾害的极(强)发育区,3~6 km范围为中等发育区,6~20 km范围为弱发育区,20 km以外基本不受地震影响;2)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顺向岸坡以及斜向~顺向岸坡结构内,且以大型和特大型滑坡为特征,常常发生堵江事件;而在逆向坡及斜向~逆向岸坡结构内地震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即使有也以崩塌为主,且主要发生在单薄山脊以及地形坡度陡峭处;3)地震对大型松散堆积体等整体复活主要受控于其地形坡度及微地貌特征,地形坡度40°以上以及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是古滑坡等松散堆积体整体或局部容易被地震触发失稳的充分条件,并非所有的古滑坡等松散堆积体均会被地震诱发而整体复活。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震后都汶公路的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的共用作用下,地震灾区的道路损毁非常严重.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地震灾区道路的抢通以及恢复与重建工作.都汶公路是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的"生命线",是汶川地震受损最严重的山区道路之一.以都汶公路为例,介绍都汶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损毁情况以及恢复与重建.对于影响都汶公路通行的边坡地质灾害,在通过对边坡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后,确定都汶公路首批恢复与重建的42处边坡处治路段及处治措施,并在9处路段通过修建明洞来预防边坡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5.
以BHH盆地ZHA地区为例,探讨了在缺乏钻井资料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及烃类检测.结果表明,在做好地震资料"保真"处理的前提下,才能使提取的叠前、叠后地震属性更真实、可信;并综合利用叠后属性中的振幅、弧长、道积分等属性可以很清楚地刻画储层展布特征;利用频率、吸收系数及叠前AVO现象、泊松比变化等属性可以更好地预测油气异常,为钻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典型地震为例,介绍了城市"直下型"地震的概念、特点,并举例说明了此类地震的震害.阐述了该类型地震的发生与断层及强震动的相互关系,提出预防及救灾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7.
“灾难斑块”型村落灾后重建的适宜规划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农村重建为背景,选择四川剑阁县下寺村为典型研究对象,针对其灾损格局呈现"斑块"状随机分布的复杂特征,通过对重建现实与困境的研究,分别对斑块重建、文化重建与再生、宅基地控制、重建方式及管理实施、乡村规划编制5个方面提出灾后重建基本对策,选择村民联动规划方式,强调"生命安全、环境生态、文化保育、民生和谐、发展持续"的总体目标,探索"灾难斑块"型村落灾后重建的适宜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海上钻井及施工风险,利用渤海及西非某区块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及邻井钻探数据,对浅海及深水钻井面临的各类地质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利用地震相分析、波阻抗反演、井(孔)震标定、属性分析等中深部油气勘探的成熟技术,分析了各类海底及浅层地质灾害因素的成因、特征、危害及展布规律,总结了一套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预测海底及浅层地质灾害的技术方法。经钻井证实,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可以有效地防范各类钻井风险,并可为今后海上油田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而四川、甘肃、陕西、青海等又是地震多发地区。地震的发生往往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还会造成边坡滑坡等长期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地震防灾不应仅仅是地震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救助,更重要的是针对此类地震多发地区的长期防灾减灾的防护与治理。为此,构建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政策机制及技术体系将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日本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经验对中国地震多发区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进行了系统化探讨,对构建适合此类地区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TRMM卫星降雨资料、MERRA-2卫星位势高度、风速、垂直速度等资料,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的移动特征及其引发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暴雨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台风"利奇马"是北上型台风,移动路径主要受副高与1910号台风"罗莎"等系统影响.在北上的过程中,由于台风倒槽与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配合,且存在大量不稳定能量,引发了此次强降水过程.此外,低空急流及西风槽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动力上升条件,南海西南季风与台风"罗莎"是台风"利奇马"充沛的水汽与能量来源,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1.
薛涛 《商品与质量》2022,(32):148-150
高速公路工程运营中,要确保工程实体与运行的安全,就要及时消除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与隐患.现针对高速公路地质灾害的特征与治理问题,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展开具体的论述,提出灾害处理的策略.首先,概述了公路地质灾害的隐患.其次,结合实例分析公路地质灾害的特征与治理方法.最后,总结了公路地质灾害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底部框架砖房地震倒塌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底框结构地震后的倒塌模式与废墟特征,预测存活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实际震害调查、数值模拟及振动台试验,对底框结构地震倒塌后废墟特征及存活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首先依据目前的实际震害资料,发现底框结构典型的三类地震倒塌模式(底框层倒塌、过渡层倒塌、整体倒塌)中底框层倒塌是相对概率较高的倒塌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倒塌后底框结构的废墟形式,主要为"骨断筋连型"与"松散型"两类,并研究认为"骨断筋连型"废墟存活空间相对较大,但是震后拆除救援困难,而存活空间主要分布在背离倾覆一侧.同时相对于底框层,顶层有更大的存活空间;"松散型"废墟存活空间较小,但相对震后易于救援,在背向倒塌方向一侧,墙体较少的房间内靠近柱梁位置,在梁下会有一定的存活空间.之后建立了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的底框结构废墟研究数值模型,并阐述了模拟方法,而底框结构震害特征、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的相似证明本文废墟研究数值建模方法的正确性,认为背向倒塌一侧且墙体较少部位人员存活空间较大.本文研究可为震后快速救援定位提供依据,并对人员逃生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煤矿深部开采地质保障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矿深部开采阶段,运用综合物探技术开展地质保障丁作,避免煤矿发生矿井地质灾害,建设和谐社会和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煤矿深部开采中地质灾害与地质风险的地球物理特征,对正确运用综合物探技术和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阐述,简述了采区地震勘探、电法勘探等方法的基本概念与勘探效果,展望了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前景。通过勘探实例阐述了综合物探方法在煤矿深部探测中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联合国把1990—20O0年定为国际减灾十年.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河南地震、黄河淤积、边坡失稳及地下水位下降等主要地质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特点、区域性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河南省减灾十年对策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及其危害性.首先对库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其后列举了自古至今该区地质灾害的危害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分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给该区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五个方面危害性.结论认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长期给该区社会经济环砍造成了重大危害,且呈日趋严重之势,应尽早实施科学的防、减灾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地震地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围绕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特征、发震机制、地表破裂带的分段性与分带性、南北构造带地震危险性、地震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及链生性、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特征与安全性、地震烈度区划问题及极端自然灾害的预测与应对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结果表明,低速滑动断层、晚更新世断层或中央活动断裂也可以发生强震;汶川地震同时具有深部构造的控震作用;地表破裂沿走向可分为映秀—安县段、北川—关口段及青川段;地表破裂可分为主破裂、牵动破裂与感应破裂3种类型;青川段的深部破裂与浅部破裂没有几何上的连续关系或继承关系;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是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带,尤其是其北段的六盘山—天水—武都—青川一带未来的强震危险性不容忽视;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具有灾害类型多、成因机理复杂、灾害链长、规模大、范围广、灾害程度深、危害对象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高烈度区和活断层沿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与预测评价对防灾减灾极为重要;活动断裂沿线应注意破裂影响带宽度与建筑物安全避让距离;应对地震等极端自然灾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减灾;地震烈度区划应同时考虑活动断层的复发周期、地震的离逝时间乃至地形地貌条件;重大工程应提高设防烈度;应当加强极端自然灾害预测评估,完善应对对策和提高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划分安阳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域、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在大量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分析了安阳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采用了以定性划分为基础的单元网格划分,以信息叠加的方法划出了安阳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并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及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90后"青年成长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创造人",环境对于人的塑造和青年成长至关重要."90后"青年成长于我国社会政治最稳定的时期,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明显,家庭结构变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大众传媒的兴起及现代科技的发展等是"90后"青年成长的特殊环境,分析"90后"青年成长环境对研究"90后"青年思想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滑动距离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坡体积和地形地貌是影响滑坡滑动距离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对"5·12"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46个典型地震滑坡的滑动距离与滑坡体积以及原始斜坡坡角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滑坡的水平滑动距离、垂直滑动距离均与滑坡体积的对数值具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增长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244和0.7859;等效摩擦系数与原斜坡坡角正切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增长趋势,相关系数R2为0.7973.基于此,通过二元线性回归,获得了滑坡水平滑动距离与滑坡体积、滑坡前后缘高差以及原始斜坡坡角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汶川8.O级地震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在龙门山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属于逆冲一走滑型地震.为了尽快和最好地利用汶川地震的资料,推动地震地质科学的研究.在论述了汶川地震科学研究的基本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活动构造、汶川地震的基本特征、地表破裂及组合样式、历史强地震复发周期、观测数据的积累与整合、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地质灾害和灾后重建、龙门山地区未来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等方面 的内容.并建议从汶川大地震中汲取教训,整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探讨汶川地震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以有效地减轻和逐步避免今后可能发生的类似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