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固相法制备M型六角锶铁氧体(SrFe12O19)材料,利用Bi2O3作为烧结助剂以改善材料的低温烧结特性,系统研究了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降低至900 癈时可以获得单相的SrFe12O19铁氧体材料。Bi2O3的添加对低温烧结材料的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影响显著,可以提高材料的电阻率ρ、饱和磁化强度Ms、內禀矫顽力Hci和磁晶各向异性场Ha。低温烧结材料的ρ、Ms、Hci和Ha分别可以达到0.42?08 Ω?cm、285.6 kA?m-1、347.3 kA?m-1和1546.6 kA?m-1,在非互易LTCC(低温共烧陶瓷)铁氧体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出形貌各异且磁性能好的SrFe12O19,首先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pH值、用水量、柠檬酸用量、煅烧时间、煅烧温度对粒子性能的影响.得出柠檬酸法制备分散均匀、粒度较小的球状纳米SrFe12O19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煅烧时按干凝胶与无机模板剂的质量比为1:3加入KCl﹑KBr﹑KI后,分别制得了针状﹑棒状﹑空心球形状的纳米SrFe12O19,与不加无机模板剂制得的球形相比,形貌发生极大的变化.利用IR、TEM﹑XRD和VSM等测试手段对煅烧后的纳米SrFe12O19进行表征,分析了煅烧过程中不同阴离子的加入对最终SrFe12O19粒度、形貌、物相和磁性的影响.并就阴离子对形貌的影响机制作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Sol-gel法超细SrFe12O19磁粉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海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35(8):1334-1337
应用sol-gel法成功地合成了超细SrFe12O19磁粉。研究了Sr^2+与Fe^3+离子比、醇水比、预热处理温度和升温速率对粉体的形成及其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磁粉形成了单相的锶铁氧体粉体;生成单相SrFe12O19粉体的Sr^2+与Fe^3+的离子摩尔比为1.13:12.00;粒子尺寸为43.2nm~51.8nm,接近理论单畴尺寸,使粉体有较高的矫顽力。低温预处理、较高的醇水比和300℃-900℃之间较快的升温速率导致了粒子结晶度和沿易磁化c-轴取向晶化的显著增大,这又增大了粉体的饱和磁化强度。 相似文献
4.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4)
为了与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兼容,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在870℃制备了添加不同Bi_2O_3含量的SrFe_(12)O_(19)铁氧体材料,着重研究了材料的晶相组成、烧结密度、气孔率和磁性能等低温烧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在870℃烧结时,Bi_2O_3的添加促进了SrFe_(12)O_(19)晶相结构的形成,提高了材料的烧结致密度和磁性能。当Bi_2O_3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4%,材料可以获得致密的结构,烧结密度达到4.65 g·cm~(-3)以上,气孔率低于10%,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内禀矫顽力Hci较高,分别达到252.4 k A·m~(-1)和312.9k A·m~(-1)以上。此外,基于SrFe_(12)O_(19)材料的低温烧结特性讨论了该材料在微波LTCC环行器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低温烧结微波钇铁氧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温烧结微波钇铁氧体几种降低烧结温度的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低温烧结工艺的发展方向.并详细阐述了该工艺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及最新进展.同时也指出了低温烧结微波铁氧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9.
采用微波烧结技术,在900~1000℃的低烧结温度下制备具有(Ni0.20Zn0.60Cu0.20)Fe1.98O4的NiZn铁氧体,并研究微波烧结对其显微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传统烧结相比,微波烧结的烧结时间更短、烧结效率更高,其样品具有较高的烧结密度、粗大的晶粒和均匀的晶粒分布。通过使用微波烧结,可在980℃的低烧结温度下获得磁导率高达2000,而比损耗系数(tanδ/μi)仅为8.7×10-6(100kHz)的铁氧体。 相似文献
10.
真空热压烧结Al2O3/Cu-Cr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简化内氧化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Cu2O加入量(4%、5%、6%)的Al2O3/Cu-Cr复合材料.分析研究了其微观组织与性能,并研究了冷变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铜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粒状Al2O3颗粒,其粒径为5~20 nm,颗粒间距为20~150 nm;Al2O3/Cu-Cr复合材料经80%变形后,其硬度和抗拉强度明显提高,而电导率则随变形量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Cu2O加入量的增加,材料的抗软化性能逐渐提高;当Cu2O加入量为5%时,真空热压烧结(950 ℃,2 h,22 MPa)后全部完成内氧化,且变形后综合性能最优,此时Cu2O含量为最佳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1.
以Fe(NO3)3·9H2O、Sr(NO3)2和C6O7H8为原料,NH3为质子转移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进行低热固相反应,制备出系列前驱体,经900℃灼烧后得到相应产物。采用XRD、SEM和VSM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出的产物为平均粒径约100 nm的SrFe12O19纳米粉体。并发现随着pH值从6增加到11,合成产物的XRD衍射峰出现峰值先变大后变小现象;3种晶格参数(a,c,Vcell)出现先减小,后增大规律,而结晶度Xc则先变大,后变小。在pH=10时,所对应的晶格参数均发生最大拐点变化,因此产物的磁性能表现最佳(Ms=51.4 A·m2/kg、Mr=29.5 A·m2/kg、Hc=71.2 A/m),表明磁性粒子表面在此条件下磁交换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