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当前变电站工作人员在电缆层工作时,容易因电缆支架尖角造成衣物破损或人员受伤的情况,文章通过对需要的产品的特性、外观、材料及其他可同时实现的附加功能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电缆层防碰撞装置,通过现场应用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装置可减少人员发生碰撞,并杜绝工作人员因为碰撞电缆支架而受伤的情况发生。研究成果具备可复制性并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1事故概况 某变电站在正常运行时,发生了一起35kV线路电缆终端烧毁事故。事发时,主控室的人员听到室外35kV设备区发出“砰”、“砰”的声响,立即到主控室外察看,发现35kV设备区有一条线路电缆B相终端冒火,即向调度汇报停电,通知检修人员处理。检修人员到现场对该电缆进行了查看,发现在伞裙中间部位有击穿的痕迹。对电缆进行耐压试验,试验数据合格。  相似文献   

3.
夏安 《电世界》2014,(1):41-41
1故障现象 夏季某日21:00,由变电所供电的某基建施工用电回路(VV22—4×120mm2电缆架空钢索吊挂敷设)断路器动作跳闸,重合闸未成功。第二日,维修人员在现场得知,事发当晚离工地配电柜不远处有电火花和放电声。现场检查,发现电缆外皮有一约3cm×4cm的电弧烧灼痕迹,  相似文献   

4.
《电世界》2020,(4)
正1 问题的提出大庆油田电网现场施工收、放电缆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利用吊车通过钢丝绳直接吊起电缆盘离地敷设施工,收、放线时需要先将油管插进电缆盘中心,然后用吊车吊起并在电缆盘上方加一横梁,既不安全,又增加成本(吊车台班费),如图1(a)所示。另一种方法是制作一种简单的临时支架,先用吊车将其吊放到施工现场,再将电缆盘吊装到支架上,然后进行敷设施工,如图1(b)所示。这两种施工方法耗时、费力,操作时人员易受伤,且不能便捷地随施工地  相似文献   

5.
传统施工方法采用地滑轮敷设后需将电缆二次搬抬上支架,易产生因人员疲劳、操作方法错误导致的电缆磕伤隐患;此外,电缆通道内支架架设完成后,占用了人员逃生通道,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高压电缆线路高、宽度适位调节敷设方法,研制了电缆通道内半幅工字架搭设用可调节插片、输送机电动升降平台、多功能导向滑动架。该方法实现了电缆敷设一次到位,避免了地滑轮敷设时,电缆搬抬上支架易造成200次/km的电缆磕伤风险,同时让出电缆通道内部半幅空间作为人员逃生通道,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电世界》2015,(9)
<正>1故障现象2014年4月4日10:00,调度员发现某变电站10 k V母线接地告警,检查后发现10 k V 2号电容器接地,立即通知检修工区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当天运行方式为1号主变供10 k VⅠ、Ⅱ段母线,10k V 1号消弧线圈检修。现场检查发现,10 k V 2号电容器组B相电容器至串联电抗器引流排的引线熔断,引线熔断后挂在柜体支架上,并对支架放电,C相、B相电抗器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交直流电缆共同敷设隧道内出现运维人员电麻痹的原因,基于有限元算法研究了±320kV直流电缆线路和220kV交流电缆线路共沟隧道内电场与磁场分布。首先计算交流在直流线芯以及护套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确定交直流共沟敷设的可行性;其次计算隧道内磁场分布;再次利用高斯计以及对现场进行测量,并与仿真结果相比较;最后利用有限元迭代法确定了沙箱内空间电荷的累积量,分析运维人员发生电麻痹事故的原因。研究发现,隧道内高压直流侧磁感应强度高达1. 6 mT,这一数值大大超过了电缆隧道内磁感应强度的公众曝露极限值,而沙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电缆支架涡流损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景林 《上海电力》2009,(5):400-402
随着大截面电缆在上海广泛应用,电缆的输送容量也越来越大。在大电流作用下,普通钢支架涡流损耗不能忽略。文章探讨了电缆支架涡流计算的原理、方法,通过建模对典型的电缆支架涡流损耗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电缆电流大小、电缆与支架距离、电缆支架材料及电缆布置方式对支架涡流损耗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并联系工程,认为采用不锈钢材料和水平敷设是限制支架涡流损耗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检测技术调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国内外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线路在运行中绝缘损坏的统计情况和主要事例,就XLPE电缆及其附件的绝缘老化现象进行了剖析,对电缆绝缘老化检测方法作了扼要叙述,并就现场用局部放电测试的部分方法及其特点作了简要评述。对于一般高压XLPE电缆,迄今未发现因水树生成延展而导致绝缘损坏的现象。包括预制式在内的接头和终端。往往是绝缘老化的薄弱环节,因而应重视对其进行现场的局部放电检测。  相似文献   

10.
《电世界》2017,(10)
<正>1故障现象值班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某开关柜内有不连续放电声,并闻到臭氧气味。随即变电所组织人员断电检修,发现柜内原电缆接头、绝缘套管均有腐蚀、放电痕迹。图1为替换下的电缆。2原因分析经分析,发现该故障是由于开关柜内凝露造成  相似文献   

11.
《电世界》2017,(6)
<正>1故障接头的基本信息2015年10月,珠海市香洲片区某用户10 k V进线电缆发生电缆故障,无法正常供电。当地供电所运行班人员通知我公司进行故障抢修。我公司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查找故障原因,发现故障点在电缆中间接头位置,相关故障信息如下:停运电缆的型号规格为YJV22-3×240,电缆附件的制作方式为冷缩式;中间接头表面无明显的击穿痕迹(见图  相似文献   

12.
故障现象 2000年8月13日,运行中的35kV南星线(非接地系统)户外电缆终端头突然冒烟起火,运行人员随即断开电源进行灭火。现场检查发现B相第三雨裙下有一绿豆大小的击穿点,周围有燃烧痕迹。将该相绝缘热缩管割开后,发现电缆半导体层末端附近交联聚乙烯绝缘表面有较大面积的树状放电痕迹。其中最显眼的是一窟窿状的炭化击穿点,已隐约可见电缆芯线与从接地钢铠到击穿点沿半导体层的一条贯穿性放电痕迹构成完整的放电通道。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电流的作用下,支架涡流损耗已成为影响输电质量和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涡流产生的原理,采用MagNet软件运用有限元方法对电缆和支架进行建模,对电流不同、电缆与电缆支架间距不同、电缆布置方式不同等多种条件下的输电电缆支架涡流损耗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提出了降低涡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1现象 胜利油田孤岛地区某35kV变电站6kV站用变出现低压侧电缆绝缘层、开关外壳塑料软化的情况;同时,运行中的站用变声音异常。值班人员巡视发现后及时报告调度人员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介绍ANSYS软件及复合材料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对复合材料电缆支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电缆支架在强度、刚度、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金属材质的电缆支架。提出复合材料电缆支架设计的合理化建议,为复合材料电缆支架的设计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美国几家顾问工程公司如柏克德尔公司、沙琴和伦迪公司以及瑞士勃朗·鲍威利公司的电厂设计部门均已用电了计算机设计电厂电缆的敷设,有的公司已使用十年以上。据美国柏克德尔公司称,用这种方法可使电厂内各种电缆的走向和路径最佳化,计算各电缆支架的荷重,编制出各种电缆的长度表。各电缆支架上的电缆种类和数目表,从不同设备到控制盘的电缆种类和长度表以及在电厂施工中各种电缆工程每天的完成情况等,并由计算机显示支架超载和电缆间距离超限等情况。据柏克德尔公司使用这种程序和方法后可缩短电厂电缆设计工期,减少工作量,有利于仓库管理和施工管理。计算出的电缆长度与现场实际敷设长度相差不到10%,  相似文献   

17.
高压电力电缆随运行时间加长,出现老化、电缆头屏蔽层部分绝缘破损、电缆内局部的屏蔽层断裂等问题导致发生局部放电现象时常发生,特别是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因供电系统需求或现场拆装不便等因素,对高压电缆进行停电后预防性试验相对困难,因此对于化工厂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在线局放检测尤为重要,提前发现电缆故障隐患,及时处理,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型装配式活动电缆支架结构,在加工运输、现场安装、电缆敷设及接头布置灵活性、强度稳定性、经济性等特点,为国内同类型长距离、通道复杂的高压电缆线路工程研究、设计、加工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电线电缆》2016,(6):41-44
从城市电缆安装工程的工程设计、现场安装、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分析城市电缆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从降低电缆安装平台、改进安装平台结构、优化电缆固定支架、优化电缆工井尺寸、注重非开挖管道与工井相结合工艺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城市电缆安装工程的施工效率,为城市建设中大规模电缆安装工程的实施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110kV电缆击穿振动波在电缆支架间的传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对故障电缆施加高电压脉冲,电缆被击穿产生的振动波在电缆与支架之间的传播特性,并通过一个例子探讨了支架中应力波及能量的变化。以应力波的理论为基础,建立电缆-支架模型,应用该模型对电缆沟中架设于支架上的110 k V电力电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缆支架间的作用力服从指数衰减规律,电缆的动能主要消耗在碰撞初期。支架受到的初始应力大小为171.1 MPa,在1.2 s之后应力大小为一个常数34.7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