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型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实际运行中,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影响运行效率的因素,如供热负荷变化、驱动蒸汽变化、循环水量调节等,在没有系统运行的在线性能数据作为参考的情况下,缺乏经验的运行人员往往较难找到最佳运行方式,使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运行最优化,达到最佳效能。本文研究了联合循环电厂大型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在线性能检测,旨在获取余热利用系统实时运行信息,在线计算及实时显示余热回收系统运行中的各性能指标,为运行人员提供可靠运行依据。本文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系统的在线性能检测方法在某联合循环电厂应用表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大型自配胶球装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余热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近三个采暖季运行数据,选取各采暖季中热网循环水及余热循环水流量接近设计值的8个工况,建立超定函数模型,并通过MATLAB采用最小二乘拟合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热网水进水温度每降低1℃,热泵供热量提高1.37%,余热水进水温度每升高1℃,热泵供热量提高7.93%,驱动蒸汽压力每降低0.01MPa,热泵供热量降低3.99%,回收余热量降低10.33%。该定量拟合研究结果对火电厂大型吸收式热泵余热供热系统设计及优化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技术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解决供热的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在热力站实现超大温差换热的基础上,设置在热电厂首站内的核心设备——电厂余热回收专用机组,回收电厂发电后的大量乏汽余热用于城市采暖供热。该项目在不增加一次能源消耗的情况下,加大了城市供热面积、减少了大量投资,这为吸收式热泵技术在北方供热电厂的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可以有效回收利用工业和建筑中的各种形式低温余热,提高余热资源回收率,但设备参数对热泵性能影响很大.因此本文基于温度对口和梯级利用的原则,对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内传热部件进行热力及传热分析,通过质量和能量守恒建立热泵机组数学模型,分析热网供水温度、蒸发器进口低温余热水温度和驱动热源温度这三个...  相似文献   

5.
李奕 《发电技术》2018,39(3):244-15
针对现有余热供热技术仅能回收典型双机配置热电厂一台机组余热的问题,定量分析了湿冷机组余热量和现有各余热供热技术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力,提出吸收式热泵与低压缸光轴技术串联的余热供热系统以及低压缸光轴改造后给水泵汽轮机余热利用系统。实现了典型配置热电厂双机余热全部回收供热,为湿冷机组双机余热供热改造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某农艺园地热温室供热系统为例,分析了目前中低温地热能利用普遍存在的利用温差小、效率低等问题,并针对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以及系统节能改造后的节能分析。系统通过结合热泵机组梯级综合利用地热能的改造后,供热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节能运行,并且降低了尾水温度,提高地热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印染行业废水余热主要来源、回收现状及前景;介绍了吸收式热泵的原理,并通过分析某印染厂废水余热的现状,设计了一套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印染废水余热的方案。最后对该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设计方案能够回收利用印染废水余热,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8.
电厂循环水温度适中、稳定且蕴含巨大热量,是可利用的环保低位热源,利用热泵技术可有效回收这部分余热,用于北方冬季供热。为寻求能提供80℃以上热水的供热方式,基于自复叠热泵系统,选择R600a/R123非共沸混合工质,通过Matlab和NIST制冷剂物性数据库Refprop 7.1混合编程,模拟了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的实际过程。结果表明,采用混合工质自复叠高温热泵技术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地热供暖应用的现状,比较了各种常规的供暖模式的经济及环保效益;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地热、高温水源热泵的供暖方案,为低温地热水、地热尾水及其它各种温度在30~60℃之间的中低品位余热水资源提供了一种高效、合理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热力发电厂余热资源丰富,且存在锅炉烟气排入大气环境导致的"白羽"现象。为此,国内外学者对烟气余热利用展开了大量研究,其中吸收式热泵作为余热驱动的能级提升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区域集中供热和供冷领域。针对目前余热回收领域中应用的回热、多效、多级和压缩-吸收复合的吸收式热泵技术进行综述,并提出一种由双级吸收热泵、升温型压缩吸收耦合热泵和三级烟气换热器组成的烟气余热全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基于烟气余热能量梯级利用原理,将烟气由145℃降为40℃以下,同时制取70℃以上的一次热网供暖热水,有效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白羽"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多套管式换热器结构简单,清洗、维修方便,易实现加工制作,提出多套管式换热器对套管换热器进行传热强化.在设定条件下编写程序,对多套管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计算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多套管式换热器与单套管换热器相比传热系数有较大的提高.系统中设置回热器,有效节约能源.该系统在有余热、废热可以利用的场合节能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传热规律对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泵循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传热规律为Q∝△(T^n)时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泵循环模型,导出了循环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一般关系;并导出了传热服从线性唯象定律时的基本优化关系、循环中工质的最佳工作温度和换热器传热面积的最佳分配关系;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传热规律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比较了传热面积最优分配前后循环的最优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反映热泵供热率π与热泵熵产σ、低温热源温度TL和可逆传热系数CPC乘积CPCTLσ之间的折衷“生态学”准则E=π-CPCTLσ为目标,研究了卡诺热泵在传热规律q∝Δ(T^Nn)时的优化问题,得到了最大E准则时的供热系数和相应的供热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热泵空调系统在冬季低温工况下制热能力衰减问题,通过换热器设计优化,研发出基于喷射补气的余热回收型热泵空调系统,并进行了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准二级压缩电动客车热泵空调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制热性能.在环境温度为-20℃,车内温度为20℃,余热量为1.8 kW的制热工况下,相比于无余热回收工况,系统制...  相似文献   

15.
Zuev  P. I. 《Measurement Techniques》2003,46(2):198-204
Commercial heat energy metering is considered, particularly the details of Russian water-based heat supply systems, with emphasis on minimizing the metering costs.  相似文献   

16.
对工程试验井(双U垂直埋管)分别进行了初始地温测试、制冷工况测试、制冷工况后地温恢复测试、制热工况测试和制热工况后地温恢复测试,明确了工程区域内的地下换热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排风热回收系统的重要意义,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的热回收设备,重点介绍一种新型的热回收方式——热质循环能量回收方式(热质微循环和大循环技术);分析这种能量回收方式的回收原理及其在排风热回收领域的优势。同时展望这一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风除湿系统通过置换室内空气和控制室内湿度营造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但家用整体式新风除湿热泵受限于安装空间,存在除湿能效低、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四换热器构型的热泵热回收型新风除湿系统,既能全面回收内外部冷能,提升除湿能力和能效;又能通过空气流路和制冷剂流路的转换产生多种运行模式,满足各种应用场景下的新风除湿需求。系统仿真和样机的实测结果表明,在名义制冷工况下的除湿能效SMER高达3.27 kg/(kW·h),相比三换热器系统提升35.2%,相比二换热器系统提升59.6%。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丙酮为工作流体,设计了一套新型重力热管换热器,该装置由五根底部连通的垂直蒸发管共用一根水平同心套管冷凝管构成。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装置的传热性能,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了当倾斜角度为15°~90°、操作温度为40~80℃、冷却水温度为10~30℃时装置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新型重力热管换热器具有良好的等温性能及操作稳定性;当充液率为15%、倾斜角度为60°、冷却水温度为30℃时,换热器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最大传热量可达1 700 W左右,此时平均热阻为0.042℃/W。  相似文献   

20.
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是寻求能源出路的两大重要途径,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以其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太阳能热泵相对空气源热泵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以太阳能热泵系统应用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为分析研究对象,讨论了板式换热器在太阳能热泵系统中应用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计算程序。讨论了太阳能热泵系统的节能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