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当前宽带通信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它将第二层的交换和第三层的路由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本文结合MPLS的几项核心技术,如标签,标签交换路由器,标签分发协议,标签交换路径等,对MPLS的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这些核心技术进一步阐述了MPLS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马志军  秦洪 《电信快报》2002,(7):19-20,35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将网络层路由功能与数据链路层交换功能结合,充分利用第二层和第三层功能,使IP网具备高速交换、流量控制和QoS等性能。文章介绍了MPLS技术的基本原理、核心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目前网络界研究热点的宽带网络技术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重点阐述了MPLS的主要组件和核心技术。最后对ATM上的MPLS组网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代玲 《通信世界》2004,(45):40-40
为解决QoS等IP网络存在的问题,每个ISP都渴望寻求一种能够结合快速交换技术和IP路由技术优势的网络解决方案.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应运而生。标签交换技术就是致力于把L2层交换技术的最优属性(通常由ATM或帧中继具体实现)与L3层路由技术的最优属性(由IP具体实现)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目前标准最统一、最具发展前景的标签交换技术。MPLS由因特网工程任务小组(IETF)制定,始于1997年初.其目标是实现在大规模IP网内通过ATM和帧中继等多种媒介实现保证QoS的快速交换。  相似文献   

5.
MPLS(Multiprotocol I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属于第三代网络架构,是新一代的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标准,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F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所提出。MPLS是一个可以在多种第二层媒质上进行标记交换的网络技术。这一技术结合了第二层的交换和第三层路由的特  相似文献   

6.
虚拟专用网络(VPN)是目前构建类似企业网等专用网络的主要方法,而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又是目前唯一标准化的IP交换技术,随着IP网络主干链路带宽的不断提高,IP网络的骨干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标签交换路由器(LSR),用标签交换路径(LSP)作为互连专用网络各个本地LAN的点对点虚拟专用链路也日益成为用户和ISP的选择。本文结合一个实例详细介绍了基于MPLS第二层VPN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为 《电信快报》2003,(6):41-41,47
1多协议标签交换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属于第三代网络架构,是新一代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的标准,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由思科、ASCEND、3Com等网络设备厂商主导。MPLS是集成式的IPoverATM技术(即在帧中继或ATM交换上结合路由功能),数据包通过虚拟电路传送,只需在OSI第二层(数据链结层)执行硬件式交换(取代第三层(网络层)软件式选路)。它把IP选路与第二层标签交换整合为单一的系统,因此可解决Internet的路由问题,缩短数据包传送的时延,加快网络传输速度,适合于多媒体信息传送。MPLS最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MPLS第二层VP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专用网络(VPN)是目前构建类似企业网等专用网络的主要方法,而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又是目前唯一标准化的IP交换技术,随着IP网络主干链路宽带的不断提高,IP网络的骨干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标签交换路由器(LSR),用标签交换路径(LSP)作为互连专用网络各个本地LAN的点对点虚拟专用链路也日益成为用户和ISP的选择。本结合一个实例详细介绍了基于MPLS第二层VPN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纪弘 《广东通信技术》2006,26(3):30-33,48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是有效结合第2层(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技术和第3层(网络层)路由技术的基于标准的下一代Internet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介绍了MPLSVPN的网络构成,并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CMNET-GD的应用,展示了MPLSVPN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周燕 《通信世界》2003,(1):51-51,52
Internet核心网中的路由/转发技术的最新发展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PLS将IP路由控制和第二层交换的简单性无缝地集成起来,ATM与IP技术的有机结合,在不改变用户现有网络的情况下能提供高速、安全、多业务统一的网络平台,将在下一代网络中的选路、交换和分组转发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满足网络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组网的路由能力、交换能力和服务质量(QoS)处理能力,需要将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固有优势引入MSTP.方法是通过内嵌MPLS的MSTP,实现将以太网业务适配到MPLS层,然后映射到SDH通道中传送.MPLS技术通过将交换的概念引入MSTP,实现了数据流的统计复用和负载均衡;通过将QoS引入MSTP,实现了对各种新兴业务的支持;通过基于二层和三层技术的解决方案,在MSTP中实现了MPLS虚拟专用网(VPN);通过支持单向1 1、1:1标签交换路径(LSP)和MPLS快速重路由保护倒换,在MSTP中实现了MPLS的保护倒换机制.  相似文献   

12.
1概述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在通信网内利用定长的标签来引导数据高速传输和交换的网络技术。它是基于标签的IP路由选择方法,采用简化了的技术来完成第三层和第二层的转换。它可以为每个IP数据包提供一个标签,将标签与IP数据包封装于新的MPLS数据包中,并决定IP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以及优先顺序。通过MPLS,可以实现增强的流量工程,还可以使用MPLS流量工程功能实现负载均衡,这些相对简明的流量工程应用为利用MPLS使服务供应商和企业改善整体网络管理、更好地利用可用带宽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刘毅 《信息通信》2010,23(3):34-36
IETF的MPLS工作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个综合选路和交换的标准,把路由选择功能转移到网络边缘,把效率更高、结构更简单的交换功能放在核心网络中.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将第二层交换和第三层路由很好的结合起来的,以十分简洁的方式完成信息传递.路由协议有动态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协议之分,动态路由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协议允许将连续的网络和主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合,再加上有接口与这个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路由相连的路由器形成了一个区域,这样有利于以后的大规模网络的仿真研究.本文中OSPF路由协议为MPLS提供了路由信息.  相似文献   

14.
MPLS/CR-LDP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MPLS被业界认为是ATM支持IP核心网的最佳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和控制协议,接着详细阐述了LDP协议、CR-LDP(受限路由标签分发协议)和受限路由的约束条件及意义。最后对MPLS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田辉 《通信世界》2002,(27):81-82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路由交换技术,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MPLS技术是结合二层交换和三层路由的L2/L3集成数据传输技术,它不仅支持网络层的多种协议,还可以兼容第二层上的多种链路层技术。采用MPLS技术的IP路由器以及ATM、FR交换机统称为标记交换路由器(LSR),使用LSR的网络相对简化了网络层复杂度,兼容现有的主流网络技术,降低了网络升级的成本。此外,业界还普遍看好用MPLS提供VPN服务,实现负载均衡的网络流量工程。  相似文献   

16.
依据当前Internet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介绍了一种新兴的宽带网络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重点介绍了MPLS技术的原理和主要特点,指出MPLS是未来网络传输交换技术的融合点,将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宽带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7.
2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MPLS是Internet中多层交换的最新成果。它是基于IETF标准的方案,建立在多种特有的多层交换解决方案之上。 MPLS使用控制驱动模式来初始化标签绑定的分配和分发(标签绑定用于建立LSP)。LSP本质是单向的(从头到尾在一个方向上的业务流),双向业务需要两个LSP,每一LSP承载一个方向上的业务。LSR就是一个支持MPLS标签转发的路由器。LSP是由一个或多个标签交换机串联组成,它允许分组从一个标签交换路由器(LSR)通过MPLS域到达另一个标签交换路由器。 MPLS控制部件以IP功能为核心,它和专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虚拟私有网络(VPN)技术原理,给出了基于MPLS VPN的组播模型,同时对该模型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包括标签交换的发起方式、信令选择、组播路由协议及对MPLS VPN组播实现技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解决实际网络应用时,不仅考虑了其技术的可行性和先进性,还考虑了目前网络中采用协议的兼容性。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MPLS VPN组播方案。  相似文献   

19.
MPLS的体系结构允许基于ATM / 帧中继实现MPLS。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如何基于ATM和帧中继网络实现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以及实现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如标签封装、标签合并、网络互连的信令选择、TTL处理与环路检测等。  相似文献   

20.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向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迁移,实际就是,MPLSTE控制层面向GMPLS控制层面发展的过程。在迁移过程中,MPLS和GMPLS设备或网络同时存在,将出现多种互联情况。标准的互联功能要求,在使用GMPLS技术的同时,保持现有的IP/MPLS网络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