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气集输系统(火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气集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立(火用)平衡模型,进行(火用)平衡分析,对集输系统用能进行评价,找出了用能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为集输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气集输系统分为集油、脱水、稳定和储运等环节,油气集输能耗一般占原油生产总能耗的30%~40%,所消耗的热能和电能是油田节能的重点对象。通过对北十七联合站集输系统能耗研究,建立了集输系统能耗"黑箱—灰箱"数学模型,对集输系统的能量平衡进行分析,发现系统中的转油站热能利用率和电能利用率都不高,是用能的薄弱环节,系统能耗计算方法为实现集输系统"优质、低耗"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对气田集输系统的用能状况进行评价并为工艺和设备的改造提供依据,开发了气田集输系统用能评价软件。该软件可实现对集输系统中的压缩机组、加热炉、机泵等各类设备的用能评价,以及各类站场系统用能的综合评价和分析。阐述了气田集输系统用能评价软件功能模块的设计情况,介绍了软件的结构及界面。最后,应用该软件对某典型气田集输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各个用能单元的节能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是由井场、集气分离站、增压站、集输管网和气田水回注站等用能环节按照一定拓扑结构衔接而成的复杂用能系统,是气田生产中的主要能耗环节之一。现有过程系统能量模型不完全适用于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对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结构模型进行了改进,将集输系统划分为能量转换、传输、利用和回收4个环节,从能量平衡和火用平衡两个角度,结合"三箱"用能分析法,提出具有一般性的集输系统用能过程"组合模块多环节分析法"。对某气田矿场集输系统进行了用能分析,确定集输系统节能降耗切入点,提出了调整改造措施。构建包含各用能子环节的二级指标体系与评价准则,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集输系统用能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油气集输系统用能效率,减少稠油生产能耗和污染排放,对春风联合站工艺设备进行了能耗测试。并以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能量平衡模型,对联合站总能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了能耗分布规律,找出了用能薄弱环节:原油含水较高,浪费了大量加热能耗;污水大量排放损失了低位热能;机泵在远离额定工况下运行导致用能效率较低。提出了机泵变频调速、预装电脱、药剂优化和污水加热清水工艺优化节能方案,为春风联合站实现集输系统高效用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面对油田产能开发建设和能耗上升的矛盾,针对不加热集输后集输系统的能源消耗现状,对集输系统用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开展了简化工艺流程、机泵涂膜、变频调速及更换低效泵等节能工作,总结出系统上实行简化工艺、节点上实行设备节能改造、管理上实行能效对标管理的节能措施,提出加大工艺简化、加快高耗能设备更新和加强设备能效对标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油田产能开发以及能耗上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对油田集输系统能耗进行试验分析,找出合理有效的节能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回收含油污水中的余热、更改集油方式以及对加热炉进行节能改造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集输系统的节能效果。本文主要对集输系统实际能耗进行试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节能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油气密闭集输控制系统的特点。在油气密闭集输调节系统中用变频器代替调节阀,提高了油气密闭集输的可靠性,减少了调节阀节流压降能量损失,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并对变频调节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油气集输伴随着大量的能量的使用和损耗,油气集输系统能量的合理利用是降低油田开采成本、提高油田开采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是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发展的未来趋势.在油气集输系统的能量损耗评价中,选择热损率和压损率作为集输系统的能耗指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对油气集输系统做用能评价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得到合理、有效的节能潜力预测.相变换热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在油气集输系统中的利用潜力很大,综合利用可使油气集输系统大幅度节能进而降低油田采油成本.相变加热炉通过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使用全自动燃烧器,可实现对热量输出的精确控制,并最大限度提高燃料的燃烧率,与传统加热炉相比,具有很高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10.
依据实测数据对不加热集油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及能耗指标的测算,结果表明,该系统是一种用能合理,节能效果显著的工艺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能量分析可以看出,对这一类用能系统,能平衡分析即可清楚地展示其用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集输系统效能与技改评价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集输系统流程多样、设备多、系统复杂。为了对油气集输系统的用能状况进行评价并为工艺和设备改造提供依据,开发了集输系统效能与技改评价软件。软件在集输管网、站内流程工艺计算的基础上,可对集输系统的用能状况进行评价,并给出不同技改方案的技术比较及敏感性分析。利用该软件对胜利油田不同的集输系统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软件具有用户界面友好、适应性强、计算快捷、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油气集输系统直接影响着油田的生产与运输流程,与油田的实际经济收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刻影响着油田的开采工作。但就当前的现实状况来看,油气集输消耗的能量较大,其实际的运行成本在逐渐上升,而效率却提高得非常缓慢。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油气集输系统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促使油气集输系统的性能不断得到改善和革新。本文分析了目前油气集输系统节能的一些状况,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油气集输节能措施,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气集输系统的耗能量。  相似文献   

13.
油气集输系统节能主要作用是能够在油田集输的过程中节约能量。在油田开采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占据大量的成本,因此油气集输系统节能一直是油田采集中重要工作,随着我国油田事业的发展,对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对油气集输系统节能措施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集输系统耗能因素分析与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孤岛采油厂集输系统联合站原油处理工艺,对联合站能耗分布及影响能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采取的各项节能措施及效果进行了总结,为工艺相似的联合站的节能改造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企业用能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大庆石油学院与大庆采油二厂合作,经过七个月的工作,于1986年4月成功地完成了对南五联系统的(火用)平衡测试(南五联原油集输能力3200t/d)。6月23日,由大庆市能源学会主持召开的“油气集输系统(火用)专题  相似文献   

16.
常减压蒸馏装置的"三环节"用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地分析评价炼油过程用能状况是节能工作的基础。笔者以某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为例,运用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结构理论,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了装置的能量平衡和炯平衡计算及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装置的节能方向,提出了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7.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集输系统管网的效率普遍降低,能耗升高.为降低集输系统管网运行能耗,通过对集输系统管网结构的分析,建立了管网的矩阵模型,利用连续性方程及能量平衡方程对矩阵模型进行求解,并应用能量平衡模型建立了管网能耗评价系统.通过应用仿真评价系统对集输管网的能耗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采用经济管径作为管网评价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将实际管径和经济管径进行对比,确定了需要调整的低效管线;并以能耗最小为目标,提出了集输管网缩小管径及加强保温等优化措施,优化后集输管网能耗大幅降低,实现了集输管网的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8.
油气集输系统(火用)分析应用研究,是原石油工业部“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由大庆石油管理局和大庆石油学院共同承担.从1986年开始,经过三年努力,完成了在年产100万吨油田的油气集输系统上以实测数据为基础的(火用)分析研究,取得了(火用)平衡测试方法,工程(火用)分析方法,油气集输在用生产系统用能评价,天然气热力性质计算程序(SHBWR)和油气集输系统总能方案等多项研究成果.七月中旬,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大庆油田开发企业能量平衡测试的实践,总结出一套油田主要生产系统(如机械采油系统、油气集输动力系统、油气集输热力系统、注水系统等),以及其它一些辅助生产系统能量平衡的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并已在各田广泛应用,有的已被收入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有关标准。本文只介绍机械采油系统、油气集输动力系统、油气集输热力系统、注水系统等油田主要生产系统的能量平衡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评价油气集输系统用能情况,通过对比多种综合评价方法的适应性,优选出AHP融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依照该方法,结合胜利油田某采油厂现场生产数据,构建了包含站外集输系统、站内系统、注水系统三大子环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了集输系统用能模糊评价模型,阐述了模型应用的详细步骤,并对采油厂用能现状进行评价。确定了评价模型的关键参数包括评价指标权重向量及隶属度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集输系统评价结果为较好。该方法可以为集输系统用能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