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文通过文献调查、概念分析和相关历史研究,尝试梳理边缘区环境现象、生态源头问题认知及解题方法,重点解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要素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导向等边缘区重点研究领域,对现行程序管理与评估手段中的薄弱环节予以详细阐释。研究围绕三方面展开:(1)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品质关系到城镇生态、空间形态以及城镇化管理,规划需协调建设与非建设用地并提升保护区的复合生态服务功能;(2)自然生境与农林非建设用地为主要保护区域,跨部门构建内连城区、外接乡村腹地的绿色生态空间网络,是重要的规划手段;(3)降低边缘区规划建设影响关乎保护的长效性,需要实体空间保护规划与政策法规及管理软件支撑协同作业。  相似文献   

2.
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导向,发展了一种分类测度建设用地碎化的指数方法,并分析了顺德城镇建设用地的碎化情况。结果显示:尽管顺德建设用地的整体破碎度较高,但相对而言,建成区内的工业用地和村镇居住用地更为破碎;在用地总量约束下,为了提高城乡空间品质以及降低建设用地的碎化度,建成区内的土地整理应作为重要的规划工具。顺德案例也表明,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与建设用地的总量扩张相比,用地碎化对城乡环境品质的影响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南京主城人口合理容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分析了南京主城人口发展的现状、问题和症结。在对其用地潜力和人口规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南京主城合理的人口容量 ,并提出了促使这一合理人口容量实现的四项措施 :拉开交通框架 ,加快发展外围城镇 ;控制主城居住用地的投放量和区位 ,建立土地预征制度 ;调整传统工业 ,在四个新区预留产业用地 ;放慢旧城改造 ,加快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一、立项背景在当前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边缘区的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是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动态演进、复合交错的苏锡常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基于边缘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模式与土地整合对策,成果不仅对边缘区现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复建有着现实意义,同时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新的城市边缘区生态问题避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日益成为现在乃至将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提出了表征区域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土地开发度”,论述其概念和内涵,并从土地承载力、建设用地扩张、土地开发调控、土地优化配置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要加强区域建设用地开发的最大容量的综合评估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绿化的土壤困境及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增快,城市文明与经济都迎来了高速发展,然而巨大经济利益的背后隐藏着快速城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快速城镇化建设中,城市的发展空间大量侵占农田、绿地、河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系统发展失衡。城市绿化土壤质量差城市不断建设,土地功能发生改变,有大部分土地在建设后无法消耗原有建筑垃圾,就选择直接堆放或填埋,作为绿化用地。建筑垃圾多为混凝土块、钢筋、碎玻璃片等,栽植园林绿化植物后,即使短期内可  相似文献   

7.
在"存量挖潜"和明确"城市发展边界"的大背景下,萎缩型边缘区作为承接城市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频繁出现土地闲置与产业被动"退二进三"的现象。文章在对萎缩型边缘区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萎缩型边缘区土地的低效利用,提出了以产业更新为参考的土地动恋弹性集约发展模式——"灰色用地"规划模式,并首次提出以产业"由附转主、由短为长"更新为参考的土地转换模式,以完善"灰色用地"在萎缩型边缘区规划宴践中的可实施性为我国萎缩型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尹稚 《城市规划》2015,(12):93-95
<正>我国的城镇化自建国以来,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快速发展两个历史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率显著提升的同时,城乡建设用地粗放利用所引发的城市建设问题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受外向型经济的推动以及"土地有偿使用"、"中央和地方分税"等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影响,依靠新征土地作为主要空间资源,以垄断一级土地市场获得土地溢价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同时通过廉价生产要素和非均等化基础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9.
山区土地资源农业与人居环境双向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了加速阶段,城乡用地矛盾日趋剧烈。仅近7年以来,全国耕地就减少约1亿亩。这种现状不但制约着平原城市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山区的城镇化进程。科学的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即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在山区,针对农业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做双向评价,从中找到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配置的模式,实现人居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双赢是处理矛盾的惟一出路。本文以浙江省仙居县城关镇作为山地的典型样区,进行双向评价,并进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其结果进行分析,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节约集约用地是适应我国土地资源禀赋的必然选择。200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政方针。笔者认为在国家加强土地政策运用,将土地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起作为重要宏观调控手段的调控体系下,节约集约用地应是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该成为新形势下地政管理的重心。  相似文献   

11.
回顾上海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历程,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发展缘起和长期的管控缺失造成了这一地区拼贴式的功能结构和城乡混杂的空间风貌,由此带来了社会管理、经济绩效、城镇功能上的一系列问题.基于问题导向,分析边缘区空间发展机制,提出明确功能定位、优化土地经济发展动力、精细化规划管控方式等发展策略,为我国特大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愿景及相关规划策略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对于城市边缘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城乡融合、控制城市空间蔓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国内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公共物品开发管理及空间配置不均衡、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城乡规划对非建设用地管理的缺失等,带来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不断被侵蚀、或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及设施建设和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公共开放空间用地产权的公共属性、建立社区为主体的公共空间建设模式、加强对城市边缘区非建设用地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开发利用多元的主要特征,针对边缘区内土地非常规整合开发的事实,梳理和总结了4种非正式土地市场模式,包括:以村集体为主体的开发出租;以土地开发公司、村集体及第三方企业为主体的联合开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征地留用地制度试点。从开发方式和开发流程、开发主体、土地类型、土地权属、管理制度、利益关系等层面,结合现有政策框架,分析各模式中相关主体的组织关系、投资收益分配和存在问题,并从土地来源、开发主体、土地获取途径、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土地开发形式、土地最终归属、空间配置效率等方面分析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村庄是城市边缘区动态变化中特殊的地域实体,其城市化进程有着自身特点。该文以郑州城市为例,论述了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边村空间重构与分化的阶段与特征。郑州城边村的演变过程划分为城乡分离、城乡混杂、城乡一体的三个阶段,各阶段村庄发展在用地布局、产业发展、驱动因素、价值与空间形态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下,城边村发展不仅需要外在动力,更需要培养内生机制,其核心问题是产业发展问题。最后,建议应培育有特色的村庄产业组群,以产业发展引导村庄空间适当集聚.实现有差别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识别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策  郑思俊  张浪 《园林》2021,(2):7-12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上海在建设用地紧张与生态之城建设的双重压力下,存量用地转型发展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上海作为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地区,未来生态建设极大依赖于城市困难立地开发与利用.对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资源进行识别及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上海市开发边界内(中心城区域)已规未建绿地中城市困难立地占比达到76.2...  相似文献   

16.
在快速城镇化的宏观背景下,以兰州为代表的大型带形城市显现出严峻的城市问题,集中体现在:城市建设用地极度紧张;交通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市政设施效率低等方面。研究基于大型带形城市的突出城市问题,以兰州市为研究落脚点,结合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机遇,探讨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对解决此类型城市的城市问题的作用,宏观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策略,其中,以可持续性、集约化为基本原则,重点从调整城市功能角度研究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策略,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1)选择可持续的模式,有节制的开发地下空间资源;2)结合整体功能布局,实现地上地下空间的协调发展;3)城市功能空间地下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空间景观规划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就如何营造科学、人文、和谐的城市空间景观,以常州市为例进行了规划研究。通过制定缜密的技术路线,采用GIS、Sketch-up三维建模数字化平台,对城市分地块进行用地性质、可达性、地价、历史文保等八个方面因子量化赋值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和经验判断,确立地块开发强度和容积率控制范围,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创新的工作方法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传统的城市交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发展轨道交通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必然选择,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但通过实践证明,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未能有效解决城市问题,梳理城市空间结构。本文通过探析我国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轨道建设与城市规划体系协调机制,并应用于贵阳市轨道交通1、2号线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和原有农业基底的剧烈冲突及重构之中,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上市流转的趋势影响叠加,形成了半城市化地区用地性质、功能和开发方式的混合,迫切需要通过城乡规划进行合理调控和引导开发。本文立足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城乡统筹发展局面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背景,识别和分析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特征,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提出集约增长、发展都市农业和挖掘地域特色的规划策略,通过成都郊区某地块规划案例的微观实证分析,对半城市化地区混合用地的开发机理和规划编制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区域的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
Under the context of economy new normal and rapid urbanization, the shift of economic growth, structural adjustment pains as well as pre-stimulus digestion comes coincidentally. The boundary red line of urban growth, the red line of the number of basic farms and the ecology red line makes the local to conserve land. Land stock for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is a huge amount of potential resources. Redevelopment of land for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provides ensured land security for the smooth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Combining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and making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redevelopment of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and its inner mechanism,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redevelopment of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 in terms of land property, land price, market allocation, planning, surveillance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smooth redevelopment of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system design of villages and tow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