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Q890低碳调质高强钢进行铁研试验,分析焊接热输入和焊接材料对Q890高强钢焊接接头裂纹及显微组织的影Ⅱ向;采用金相显微镜对接头显微组织、裂纹形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K·GHS80和MK·GHS90焊丝,焊接热输入控制在12—19kJ/cm时,焊接接头根部裂纹率均〈20%,且采用MK·GHS90焊丝,接头平均根部裂纹率远小于采用MK·GHS80焊丝:接头裂纹起源于焊道根部熔合区处,沿熔合区扩展,当主裂纹所承受的应力较小而扩展所需的塑形变形功较大时,扩展阻力增大,裂纹停止扩展,接头裂纹具有明显的穿晶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对Q890/Q960异种低合金高强钢进行焊接试验。研究了焊丝化学成分与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裂纹率的影响,并对裂纹在接头中的扩展与止裂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焊接裂纹主要出现在焊缝根部的熔合区,沿熔合区靠近焊缝侧扩展;选用合适的合金焊丝,采取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的工艺,控制焊接热输入可将接头裂纹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针状铁素体与板条马氏体的不均匀过渡及较大的应力集中是裂纹在焊缝根部熔合区萌生的主要原因;细小的针状铁素体能够阻碍裂纹扩展,有利于降低焊接接头的裂纹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液压支架用Q690+Q550高强钢焊接接头裂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Q690+Q550高强钢进行直Y形坡口铁研试验,分析焊接材料和热输入对Q690+Q550钢焊接接头裂纹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仪等测试手段,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裂纹形态及断口形貌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ER50-6,MK·G60和MK·GHS70焊丝,焊接热输入控制在11~19kJ/cm范围内,焊接接头裂纹率20%;裂纹起源于淬硬倾向较大的Q690侧熔合区,平行或越过熔合区向焊缝扩展;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冲击断口形貌为韧-脆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不预热的条件下用Ar+CO2混合气体保护焊的方法焊接Q690低合金高强钢,研究热输入对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热影响区显微组织由板条状马氏体+贝氏体+针状铁素体转变为板条状马氏体+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等中温转变产物有效细化了奥氏体组织,有利于提高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焊接热输入提高到约20kJ/cm以上时,在奥氏体内形成粒状贝氏体和上贝氏体,造成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6 mm厚Q890高强钢板进行了焊接热模拟试验。通过原位观察研究了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钢板显微组织的形核和核长大过程。结果表明:焊接后在t8/5为300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奥氏体晶界析出块状铁素体,室温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少量板条贝氏体;在t8/5为60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贝氏体转变从奥氏体晶界开始,室温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在t8/5为30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板条贝氏体呈缠结互锁状,室温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在t8/5为15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及少量板条贝氏体。通过采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焊接热模拟试验并结合组织转变的原位观察来判定高强钢钢焊接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热输入对921A钢焊接接头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 kJ/cm、15 kJ/cm、20 kJ/cm三种不同焊接热输入焊接921A低合金高强钢,研究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焊缝中晶粒尺寸增大,针状铁素体增多;热影响区晶粒长大的趋势亦随着热输入变化明显;热影响区粗晶区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变化明显,其组织均由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组成。在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焊接热影响区出现软化现象,且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焊接热影响区软化问题越突出。通过拉伸试验表明焊接热输入在10~20 kJ/cm条件下,焊接接头获得了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选择NB-1SJ焊接材料,采用手工电弧焊的方法,使用不同的热输入对AH32高强钢进行焊接,并进行了显微组织、硬度、冲击韧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热输入的焊缝及过热区的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碳化物,但随着热输入的增加,冷却速度下降,铁素体增多且晶粒变大,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变宽,且韧性下降。当焊接热输入为45 kJ/cm时,过热区晶粒严重长大,韧性显著变差。  相似文献   

8.
在不预热的条件下,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方法对800 MPa低合金高强钢进行焊接,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热输入条件下,焊缝区显微组织都有针状体素体组织,随着热输入增加,焊缝区的贝氏体组织减少,先共析铁素体和块状铁素体产生,针状铁素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热输入的增大,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而低温冲击韧性则先升高后下降。当线能量为14.66 k J/cm时,接头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Q690D低合金高强钢进行了焊接热模拟,得到了一次和二次焊接热循环时不同峰值温度和冷却时间下的热影响区组织,并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冲击性能测试及断口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一次焊接热循环时,随着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的增加,试样显微组织逐渐粗化,并由粒状贝氏体组织向上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织转变,硬度增加,冲击性能恶化。热循环峰值温度为900℃时,冲击吸收能量最大为78.95 J;峰值温度为1 350℃时,冲击吸收能量最小值仅为17 J。冲击断口由延性断裂向解理断裂转变。在同一峰值温度下,随着冷却时间t8/5的增加,试样硬度降低,而冲击吸收能量也随之降低。二次焊接热循环时,试样显微组织晶粒粗大,主要为板条马氏体,且硬度更高,冲击性能继续恶化,冲击吸收能量最低值仅为24.99 J,冲击断口主要为解理断离和准解理断裂,说明二次焊接热循环导致试样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0.
朱梓坤  韩阳  张舟  张义  周龙早 《焊接》2022,(1):26-33+40
使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Q690D低合金高强钢进行了焊接热模拟,得到了一次和二次焊接热循环时不同峰值温度和冷却时间下的热影响区组织,并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冲击性能测试及断口形貌分析。结果表明,一次焊接热循环时,随着焊接热循环峰值温度的增加,试样显微组织逐渐粗化,并由粒状贝氏体组织向上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织转变,硬度增加,冲击性能恶化。热循环峰值温度为900 ℃时,冲击吸收能量最大为78.95 J;峰值温度为1350 ℃时,冲击吸收能量最小值仅为17 J。冲击断口由延性断裂向解理断裂转变。在同一峰值温度下,随着冷却时间t8/5的增加,试样硬度降低,而冲击吸收能量也随之降低。二次焊接热循环时,试样显微组织晶粒粗大,主要为板条马氏体,且硬度更高,冲击性能继续恶化,冲击吸收能量最低值仅为24.99 J,冲击断口主要为解理断离和准解理断裂,说明二次焊接热循环导致试样性能变差。创新点: 针对Q690D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性能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多层多道焊,会导致组织性能更加复杂,文中采用焊接热模拟的方法对Q690D钢的多层多道焊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Q890及以上级别的超高强钢在国内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该级别钢材有强度极高且碳当量高等特点,使其焊接工艺的制定非常困难。Q890钢具有一定的冷裂倾向,采用BHG-5焊丝焊接时,在热输入量不超过1.472 k J/mm、焊道间温度不超过200℃的条件下,焊缝金属的综合力学性能能够满足Q890钢板的焊接技术要求;同时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推荐焊后热处理温度不超过480℃。  相似文献   

12.
热输入对TCS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新型铁路车辆用TCS铁素体不锈钢,研究了热输入对其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特征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其合理的焊接热输入范围为5.8~8.3kJ/cm。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的焊接线能量对T91钢进行焊接,并对回火后的焊接接头分别采用三氯化铁盐酸水溶液和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微观组织观察表明,不同焊接线能量下经三氯化铁盐酸水溶液浸蚀后焊接接头均为板条马氏体组织,而经硝酸酒精浸蚀后焊接接头均为索氏体组织,晶界清晰,大线能量焊接会引起焊缝及热影响区晶粒边界碳化物聚集.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大线能量焊接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的硬度高于小线能量焊接的焊接接头硬度.  相似文献   

14.
刘明志 《钢管》2017,46(3):21-24
研究不同线能量下低碳贝氏体钢焊接接头的组织及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低碳贝氏体钢对接直缝焊接后,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HAZ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焊缝区和HAZ的晶粒都随着焊接线能量的减小而减小;焊缝的断裂形式多为韧性断裂,冲击性能均较好,当焊接线能量从24.8kJ/cm向28.2 kJ/cm增加,焊接接头的焊缝区和HAZ的冲击功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铸造技术》2016,(12):2704-2706
为研究不同焊接输入条件对海面建筑用Q460NH钢的冲击性能的影响,分别在不同热输入条件下对Q460NH钢进行焊接,并在-30℃低温对Q460NH钢的冲击功和显微组织进行测试和观察。结果表明:当热输入为21 k J/cm时,Q460NH钢的冲击功达到最大值84 J;当热输入大于21 k J/cm时,Q460NH钢的冲击功呈现下降趋势。针状铁素体的面积分数随着热输入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侧板条铁素体和晶界铁素体的面积分数随热输入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AZ31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焊接热输入对TIG焊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输入较大时,熔池液态金属的高温停留时间过长,冷却速度慢,焊接接头的过热问题较为严重,从而造成焊缝金属的组织晶粒长大,热影响区的宽度明显变大;而热影响区的粗大晶粒,降低了接头的性能,是接头断裂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
线能量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耐蚀性和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2205双相不锈钢材料,研究了线能量对其焊接接头耐蚀性和冲击韧度的影响,推荐出了12.7mm壁厚材料的焊接线能量范围,且用于某天然气管道T程现场焊接。  相似文献   

18.
对20 mm厚的Q460D高强度结构钢材焊缝区,及其热影响区进行不同热输入下的对接焊缝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以便获得其焊缝区及其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指标,同时对结果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其-20℃冲击功、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热输入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焊接热输入对Q460D钢材焊缝力学性能影响明显,在焊接热输入为17.5~45.0 k J/cm范围内冲击功值下降明显;当焊接热输入在17.5~25.0 k J/cm的范围内,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AI-5Si焊丝为填充材料,研究了采用GMAW焊实现Q235钢和5A02铝合金熔一钎焊连接的可行性,分析了接头区显微组织和缺陷。结果表明,采用GMAW焊可以实现Q235钢和5A02铝合金的良好连接,并在钢与钎料连接界面处产生了5um左右的金属间化合物层,钢与钎料连接界面处显微硬度可达192.6MPa。当选择工艺参数不当时,在熔一钎焊接头内发现了气孔、未钎透及热裂纹等缺陷,未钎透和热裂纹主要分布在焊接接头根部,焊接接头根部成为钢铝熔-钎焊连接的一个薄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