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稻谷壳水解液培养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树状假丝鄄母1.257为菌种,稻谷壳酸水解液为碳源。氨水中和水解液产物为氮源,在摇瓶条件下和10L气升式发酵罐上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种在初糖质量浓度2.5g/dL,碳氮比3:1,pH4.5-5.0的培养基中培养48h可获得较高的菌体蛋白量,在10L发酵罐中试验,菌体干重为12.6mg/mL,蛋白质含量为62.8%,总糖利用率为85.7%。  相似文献   

2.
蜡样芽孢杆菌对稻草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一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sp.X10-1-2)对稻草的降解作用,测定了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浓度以及底物残渣重、残渣结晶度、傅立叶红外光谱和表面结构的变化.发现在发酵过程中蜡样芽孢杆菌菌体产酶的过程也就是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糖化过程.上清液中的纤维素酶活和半纤维素酶活分别在发酵进行到第8 h和20 h时达到最高峰.总糖含量于4 h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保持恒定.还原糖含量随发酵进行不断下降,达到一定值后保持恒定.该菌株对稻草长达5 d的降解过程中结晶度变化十分显著,第3 d时达到最高峰,而后又迅速下降.此菌株对稻草中各组分都有一定降解,其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35%、0.91%和2.81%.该菌株主要降解稻草的薄壁细胞,使薄壁细胞发生严重皱缩.这预示,该菌株在造纸工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ATCC29121为菌种,以早籼米糖化液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发酵温度、pH值、初糖质量浓度、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该菌乙醇产率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0℃,pH值为5.5,初糖质量浓度为100g/L,接种量为10%,发酵48h.在此条件下乙醇产率达0.4g乙醇/g葡萄糖,葡萄糖的转化率是80.1%.  相似文献   

4.
以超微粉碎后的稻谷糠壳为原料,以丙酮丁醇梭菌为发酵菌株,考察了不同硫酸浓度和酸水解时间对发酵生产丙酮、丁醇、乙醇(ABE)总溶剂浓度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其酸水解液不同脱毒方式,添加碳源和营养物质对ABE总溶剂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5%的硫酸121℃酸水解30min,利用Ca(OH):过中和酸水解液脱毒,发酵78h最终ABE总溶剂量为14.62g/L,较未处理提高30.10%,残糖质量浓度为8.46g/L,较未处理下降47.8%;超微粉碎后稻谷糠壳酸水解液中的营养成分已能满足丙酮丁醇梭菌发酵生产ABE溶剂所需,添加葡萄糖碳源和其他营养成分并不能显著提高ABE总溶剂产量和缩短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初始总糖浓度对木薯全渣乙醇发酵过程中糖消耗、酵母细胞生长以及乙醇积累的影响,采取分批发酵方式,间隔6 h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初始总糖浓度253.75 g/L时,发酵效率最高(88.93%),乙醇生成速率、糖消耗速率、酵母数在初总糖浓度183.75 g/L时最大,分别为7.10 g/(L·h),13.88 g/(L·h),4.94×108个/mL;提高初始总糖浓度,糖消耗的终点时间、酵母生长到达最大值的时间、乙醇发酵时间延长,糖消耗速率、糖利用、酵母数、乙醇生成速率下降,乙醇发酵效率先升高后下降.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处理方法的玉米秸秆超细粉酶解液发酵生产乙醇,考察玉米秸秆的水洗次数、灭菌与碳源加入方式对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超细粉在水洗5次、酶解前不灭菌、通过分批加料的方式得到的水解液比未水洗、灭菌和旋转蒸发浓缩的水解液乙醇得率分别提高了13%、8.75%和29%.  相似文献   

7.
以菠萝为原料,分别采用自然发酵方式及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3种混合乳酸菌混合菌种人工方式制备菠萝酵素,并比较2种发酵方式对菠萝酵素的理化指标、营养功能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菠萝原汁,自然发酵的菠萝酵素的pH值降低了8.13%,总黄酮、总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上升了257.13%和44.39%,总糖的质量浓度下降了72.74%,还原糖质量浓度约为菠萝原汁的7.3倍;混合菌种人工发酵的菠萝酵素pH值降低了5.96%,总黄酮、总糖的质量浓度分别上升了14.08%和54.28%,总酚的质量浓度下降了48.63%,还原糖的质量浓度约为菠萝原汁的3.1倍。自然发酵的菠萝酵素的3个体外抗氧化指标均明显优于混合乳酸菌菌种人工发酵的菠萝酵素,3个体外抗氧化指标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较好。为此,采用自然发酵方式可以获得品质较优的菠萝酵素。  相似文献   

8.
使用紫外诱变和梯级驯化法进行了菌种选育实验研究,获得一株优良菌株L-1.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条件.菌株L-1发酵混合糖(葡萄糖和木糖)经过65.0 h,28.0℃,144 rpm,140 m L/500 m L瓶装量的发酵,乙醇浓度达到7.97%(v/v),发酵乙醇能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84%,残余葡萄糖和木糖为0.70%,发酵乙醇效率为理论值的88.1%.  相似文献   

9.
对稻草高温热水预提取半纤维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提取温度和时间影响水解液中还原糖的含量。从得率和还原糖含量两个方面考虑,最佳的预提取条件为150℃,升温1 h,保温1.5 h,此时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为4.65 g/L。半纤维素预提取后,纸张的抗张指数明显下降,撕裂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锥栗利用率研发一种锥栗乳酸菌风味发酵饮料,并对饮料成分稳定性实行分析。高温烘烤锥栗后采用手工方法脱壳去衣,经液化、糖化等处理后得到锥栗水解液,在该水解液中添加白砂糖、牛奶及稳定剂调配为锥栗混合浆,杀菌后接种乳酸菌混合发酵菌种,制备为锥栗乳酸菌风味发酵饮料。实验结果:发酵温度为50℃,发酵3h,基质比例为1:1的情况下,锥栗乳酸菌风味发酵饮料的风味最佳。使用卡拉胶或海藻酸丙二醇酯,能够有效提升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成分的稳定性;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乳酸菌活菌数总体来说高于5×108mL-1,证明该饮料中乳酸菌成分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法尔凯耐高温高活性酒用干酵母浓醪发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法尔凯耐高温活性酒用干酵母,进行了玉米粉边糖化边浓醪酒精发酵.考察了发酵剂、pH值、营养盐对发酵结果的影响.当调浆料水比为1∶2.11,经过50.5 h发酵,成熟醪中酒份达到16.12%,残还原糖0.22%,残总糖1.26%,淀粉实际产酒率52.29%,淀粉利用率92.08%.  相似文献   

12.
利用柑桔加工废弃物制取糖蜜及乙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桔加工废弃物约占果实质量的50%,含大量糖分,适宜制备糖蜜和发酵生产乙醇.研究了用废弃物制取糖蜜及生产乙醇的工艺和条件.结果表明,柑桔皮渣制取糖蜜时,生石灰的适宜添加量为0.3%,制得的可溶性固形物为40%的糖蜜,总糖含量为34%.对pH值、糖度、接菌量和温度等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做单因素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正交试验,得到柑桔糖蜜发酵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的初始pH 5.0,初始含糖量25%,接种量3×107个/mL,温度保持在30℃,静置发酵.由此获得含量为10.6%的乙醇产品,为探索用柑桔糖蜜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木枣在4℃、相对湿度9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期间贮藏品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木枣在贮藏60d软果率达到46.5%,有机酸含量较鲜枣上升了14.3%,总糖含量由22.4%下降至18.05%,Vc含量为298.56mg/100g,而乙醇含量则达到0.24%.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填充床固定化酵母细胞生物反应器的连续乙醇生产.研究了停留时间对乙醇产量、残糖量、乙醇生产能力和反应器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固定化酵母细胞生物反应器在发酵率、乙醇生产能力和反应器效率上具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分析简单节杆菌乙醇耐性差异菌株的生长特性,以静息细胞为对象,考察乙醇处理对菌体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细胞糖代谢能力、细胞膜电位、细胞超显微结构和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发现:乙醇体积分数在0%。10%的范围内,突变菌株UV15X1.2比出发菌株TCCC11037表现出更好的生长特性;6%和10%乙醇处理后,突变菌株UV15X1—2的细胞存活率比出发菌株TCCC11037分别高出19.2%和18.3%,表现出更好的乙醇耐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6%乙醇引起出发菌株TCCC11037糖代谢能力和膜电位的明显下降,细胞完整性遭到明显破坏,而对于突变菌株UV15X1.2,这些变化在乙醇体积分数为10%的条件下出现.此外,通过测定FDA的相对荧光强度和细胞蛋白质及核酸的泄漏量,表明一定体积分数的乙醇处理能显著提高简单节杆菌的细胞通透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固定床式反应器研究了热压醇-水混合溶剂中处理木质纤维素制备还原糖的工艺条件及动力学.通过对不同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不同溶剂等因素进行考察,发现在温度250℃、压力17 MPa、乙醇-水混合体积比1∶1时,还原糖的收率可达67.53%.以木质纤维素水解过程进行分段集总,提出了三集总动力学,拟合出了17 MPa下,乙醇加入前后,木质纤维素降解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9.497和56.784 kJ/mol.结果表明,乙醇-水作为溶剂时更有利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提高还原糖收率.  相似文献   

17.
一株利用木糖用于酒精生产酵母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高效发酵木糖生产酒精的菌株,从牛羊粪便的堆积处进行木糖利用菌的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利用木糖的菌株,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该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s).以逐渐提高底物中木糖浓度的方法,对该菌株利用木糖的能力进行了驯化,同时对该菌发酵木糖生产酒精的工艺和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驯化后,在厌氧条件下,木糖浓度在7%,木糖利用率为65.2%,酒精产率达到理论产量的21.9%.在优化培养基的条件下,以木糖/葡萄糖混合糖为碳源,控制pH为5.5,温度35℃接种量为10%,厌氧培养96 h,木糖和葡萄糖转化的酒精产量分别为理论产量的37.7%和79.2%,同时伴有30.2 g/L的木糖醇产生.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木糖和葡萄糖的利用能力,是具有同时发酵葡萄糖和木糖产酒精的天然菌株.  相似文献   

18.
从水果中筛选出一株野生型酵母S3,并将其运用于膜牛物反应器封闭循环乙醇发酵.运用酵母S3进行了3次摇瓶发酵实验,得到细胞浓度、乙醇产率以及葡萄糖转化率的最大值分别为:5.37g/L,1.90g/(L·h),87.9%;将S3菌株接人膜牛物反应器封闭循环发酵系统,进行了524.4 h的封闭循环发酵实验,整个发酵过程乙醇产率为1.48g/(L·h).葡萄糖消耗速率为3.55g/(L·h),发酵结束时,细胞存活率为30%,葡萄糖转化率为81.4%,均高于菌株SO的发酵结果,乙醇-细胞比产率以及乙醇-细胞得率分别为0.148 g/(g·h)和77.63 g/g,分别是菌株SO的1.57倍和1.71倍.结果表明,酵母菌在膜生物反应器封闭循环发酵过程中有被定向驯化以适应此发酵环境的可能性,并且野生酵母S3比工业安琪酵母SO更容易被定向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