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脂腺囊肿又称脂瘤或粉瘤,多因皮脂腺口 堵塞而形成。好发于青壮年。是皮肤科常见病。以往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我们门诊部于91年采用CO_2激光治疗皮脂腺囊肿42例,经临床观察取得理想的疗效。CO_2激光治疗皮脂腺囊肿比外科手术优点多,CO_2激光手术程序简单,手术时  相似文献   

2.
“粉瘤”的激光治疗汪全根,贺江波(解放军89001部队惠泉医院激光科)“粉瘤”也叫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管闭塞、皮脂郁积所形成的一种滞留性囊肿,圆形,有时为多发性,多见于成年人的头、面、臀部。皮脂腺囊肿的特点是其表面的皮肤紧密相连,但与下面的组织不...  相似文献   

3.
结节性硬化是以癫痈、智力迟钝和皮脂腺瘤三者为典型表现的一种显性常染色体遗传病。以往对皮脂腺瘤的治疗包括电凝固、电干燥法和刮除术、擦皮法、切除、液氮冷冻治疗、口服B13-顺维甲酸和氩激光聚焦照射。由于以前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其他皮肤附属器肿瘤获得经验,作者选用了此法治疗二例皮脂腺瘤病人。  相似文献   

4.
皮脂腺囊肿属临床常见病,过去以手术治疗为主。1988年1月至1990年4月我科应用CO_2激光治疗皮脂腺囊肿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激光打孔治疗皮脂腺囊肿的治疗报告邢德祥(安徽省阜阳市妇幼保健医院激光科236003)我科采用CO2激光打孔治疗面部皮脂腺囊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13例面部皮脂腺囊肿均为男性,年龄24岁~32岁,病程2个月~半年。2治疗方法CO2激光治疗,术前常...  相似文献   

6.
曹长远  帅文琪 《激光杂志》1993,14(3):162-163
皮脂腺囊肿又称脂瘤(steatoma)或粉瘤(atheroma)。多因皮脂腺口堵塞,皮脂排出受阻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韧或坚实的球形肿瘤。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含有白色腊样泥样皮脂物质。好发生于青壮年。是皮肤科常见病。以往多以外科手术治疗。我们于91年始采用CO_2激光机治疗皮脂腺囊肿42例,取得了优于外科手术治疗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CO2激光治疗面部皮脂腺囊肿的方法,结果表明此法具有出血少、痛苦轻、愈合快、遗留痕迹不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及外耳道疖肿,多系外耳道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为葡萄球菌等感染之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CO2激光治疗面部皮脂腺囊肿的方法,结果表明此法具有出血少、痛苦轻、愈合快、遗留痕迹不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CO2激光治疗皮脂腺痣54例报告杨延安揣瑞梅庞月光(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250021)我院自1988年~1996年,采用CO2激光切割及扩焦照射治疗皮脂腺痣5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4例患者中男28例,女2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3...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Nd:YAG激光治疗体表良性及恶性肿瘤480例,其中恶性肿瘤10例,良性肿物主要为乳头状瘤、皮脂腺囊肿、化脓性肉芽肿、皮角等,均取得很好结果。10例恶性肿瘤中,2例软腭癌、  相似文献   

12.
我科从 1 998年 3月至 6月 ,应用CO2 激光进行汽化 ,碳化治疗皮肤肿瘤共 1 39例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良性肿瘤 12 6例 ,其中色素痣 5 0例、血管瘤 2 0例、脂溢性角化病 12例、老年性角化病 10例、皮脂腺痣 5例、疣状痣3例、纤维瘤 15例、皮赘 10例、皮角 1例。2 恶性肿瘤 15例 ,其中基底细胞癌 10例 ,鳞状细胞癌 3例。表 1 CO2 激光治疗良性肿瘤疗效病  名例数痊愈无效色素痣 5 0 47 3血管瘤 2 0 2 0纤维瘤 15 15疣状痣 3 3皮赘 10 10皮角 11皮脂腺痣 5 5脂溢性角化病 10 10老年性角化病 12 121…  相似文献   

13.
我部自1986年11月开展用低功率的 CO_2激光美容医疗仪切割及清扫治疗皮肤肿物及外痔1300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导如下。一、临床资料1300例中,色素痣、老年斑等1044例;扁平疣、寻常疣、尖锐湿疣、皮赘等97例,皮脂腺瘤、汗管瘤、血管瘤、皮脂腺束肿等14例;鸡眼、胼底等25例;外痔120例。病程最长50年,年令最小3个月,最大76岁。二、治疗方法小型 CO_2激光医疗仪为华南师范大学量子电子学研究所研制、输出最大功率3W、聚焦光班直径0.3mm。皮肤的水分子对10.6μm激光有较强的吸收,因此用二氧化碳激光来气化皮肤表面的赘生物效果很好,但对于面部的色素痣等应注意激光作用的深度。  相似文献   

14.
“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炎症,在红肿的硬块上有一个脓头,中医称“石疖”,本病全身均可发生,但以毛囊和皮脂腺丰富以及易受摩擦的部位最为常见。好发于炎热季节。 我科于1983年7~9月间用He-Ne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疖肿38例,疗效满意。 发病部位:头面部30例、脐部2例、腰以下1例、胸部1例、足背部2例,小腹部2例。 辨证施治:如疖肿数目较多,或反复发作,或有全身症状者配合药物治疗。一般不需用药物治疗。按疖肿发生部位辨证取穴:头面部:阿是(疖肿及硬结处)、灵台、曲池。胸部:阿是、曲池。脐部:阿是、血海。腰以下:阿是、委中。足背部:阿是、三阴交。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了3-30W的激光医疗仪,已对1500多例的色素痔、老年斑、血管瘤、皮脂腺囊肿等皮肤肿物和外痔进行了治疗,本文总结了治疗过程中CO_2激光对机体的影响,从激光医学的角度分析了激光所适应治疗的范围,并提出对现有的CO_2激光医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观察银黄消痤胶囊对痤疮家兔模型皮脂腺及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方法 70只12~13 w龄雄性家兔,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银黄消痤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清热暗疮丸组、盐酸米诺环素组7组。除空白组外,其余60只以2%煤焦油溶液涂抹家兔左耳2 w建立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在给药前及给药3 w后,分别在兔耳动脉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SP含量及取左耳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各组实验性粉刺组织学分级比较,治疗后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P检测:治疗后银黄消痤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清热暗疮丸组、米诺环素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降低(P<0.01);消痤胶囊高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米诺环素组有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清热暗疮丸组比较有极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与清热暗疮丸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银黄消痤胶囊可降低家兔痤疮模型血清SP含量,银黄消痤胶囊可明显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表明银黄消痤胶囊可通过降低SP含量及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来治疗痤疮。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1979年初治疗1例皮脂腺瘤患者,效果良好.患者头面部有多块隆起肿物24年.5岁开始,面部出现红色、暗红色隆起皮疹,渐渐扩大、增厚,并延及头部,皮疹无任何局 部不适.16岁以后,常见抽搐,口吐泡沫,神智不清,并见智力减退,在校期间学习较差.  相似文献   

18.
He-Ne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座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病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可形成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过后,大多自然全愈或减轻。 自1979年以来我们采用He-Ne激光穴位照射抬疗脓疱性痤疮31例、囊肿性痤疮19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自1980年1月以来,采用165型(Spectra physics)氩激光治疗175例患者,其中多数病例为纹身,血管畸形和毛细血管扩张症,少数病例为局限性淋巴管瘤,匐行性病管瘤,皮脂腺腺瘤,多发性血管球瘤。  相似文献   

20.
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头、面、臀等部位,较易发生感染。感染后囊肿迅速增大,并伴红肿疼痛,患者往往要求治疗。过去,一般作外科手术切除,但切除后留有伤疤,若在面部则有碍于美容,且有因包膜残留复发,而需再作手术治疗,故患者不乐于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