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压桩沉桩过程中,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压,形成土体水平位移,并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影响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通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沉桩过程中引起的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伟  曲永玲 《安徽建筑》2014,21(5):340-341
基坑规模越来越大,而沉桩引发了很多的工程现象,为了能准确的预估支护群桩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影响,建立合理的沉桩挤土位移的计算方法,科学预测沉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故文章主要介绍基坑支护桩施工过程中沉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忠湧  黄轶 《建筑施工》2002,24(5):356-357,363
在软土地基超大型密集群桩沉桩施工中,以合理的沉桩顺序,采取消散孔隙水压力和减缓土体挤压作用的措施,并通过对地下孔隙水压力、桩体位移及土体变化的监测,动态调整沉桩顺序和沉桩速率,较好地控制了桩体位移。  相似文献   

4.
运用英国剑桥大学编著的Crisp有限元程序,对饱和砂土中的打桩效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对由于采取不同的本构关系和沉桩过程模拟方式计算所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径向有效应力增量、地面隆起以及桩周土径向位移等沉桩效应的差异进行讨论,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5.
群桩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室内模型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群桩模型试验,分别对单桩和群桩沉桩时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进行量测,并对超孔压的分布、消散和施工顺序的影响给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沉入土体内桩数的增加,超孔隙水压力不断积累,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增幅变缓。沉桩顺序对超孔隙水压力有影响。在水平方向,随着测点至桩轴距离的加大而呈非线性减小,超孔压的影响范围约在5倍桩径内;在桩群范围内,超孔隙水压力沿深度是不断增加的,且外侧增加幅度大于桩群区域。超孔压的消散与土体的渗透性有关,消散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群桩施工时要注意采取能使孔隙水快速排出的措施,以减小沉桩挤土效应。  相似文献   

6.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详细模拟了预应力管桩沉桩过程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布及消散规律,讨论了其随时间变化过程、有效应力增加随超孔压消散变化规律,并与Vesic理论解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预应力管桩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超静孔压的变化规律。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K0固结各向异性修正剑桥模型(K0-MCC),考虑天然饱和黏土的初始应力各向异性及应力诱发各向异性特征,推导天然饱和黏土地基中静压沉桩扩孔问题的理论解,提出沉桩阻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静压沉桩离心机模型试验,对理论解进行验证,研究静压沉桩过程中桩周土压力、孔压及沉桩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提出的理论解合理考虑了天然黏土地基的固有特性,因而可以较好地反映天然饱和黏土中的静压沉桩效应。研究成果为静压桩施工及承载力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区群桩挤土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江苏沿海地区典型软土,通过模型试验,以3×3群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沉桩过程中的群桩挤土效应,分析了沉桩过程中土体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对软土地区桩基工程施工具有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就软粘土地基中桩基础施工对周边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施工扰动后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土体的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软粘土地基沉桩过程中桩土挤压应力及所引起的桩周土体超孔隙水压力效应是非常显著的.根据弹塑性理论分析结果,给出了沉桩施工的影响范围及大小.根据一些典型资料,对沉桩过程中随孔隙水压力增长、承载力的下降及沉桩过后桩基础承载力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桩基础承载力的正确估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航站楼为低承台群桩基础。针对地基土层中持力层落差大及满足主体工程按期开工的工期要求。为避免密集群桩在沉桩过程中,由于挤土效应而影响沉桩质量和桩位精度,论述了选择合适的桩型、沉桩流水、桩位复测时机及长桩在施打过程中防桩顶破碎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