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语料分析发现,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死亡隐喻概念系统且其表现为阶梯式层级结构。对两者基本源域范畴的次范畴化及具体化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英汉死亡隐喻系统既存在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基于"结束"、"特征"等基本范畴的英汉死亡隐喻的生成认知机制与文化意象的选择上;差异性则主要体现在基本范畴、次范畴以及具体表达和文化意象的选择及隐喻体系特点等四个不同的梯级层次。另外,基于认知性体验和文化体验,在简要分析相似性成因的基础上,主要从地理环境、宗教文化和社会历史三个方面分析了英汉死亡隐喻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以《虞美人》为例,从文化语言学的意象角度出发,对这首词及其两种英译文进行探讨,指出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赏析中国古词的意象美,有助于从新的角度更深层次的理解原词,也为古词的翻译开辟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比语言学的兴起促使大多学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描写、分析,其中包括对定语的对比分析。然而纵观相关文献,对于两种语言中定语在使用上的差异原因分析多从两种语言文化、语系、结构等不同探讨,鲜有从更高的理论层次如人类的认知特点来分析。本文拟应用认知语言学象似性理论来对英汉两种语言定语用法在位置上的不同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地理环境等不同的文化延伸视角分析英汉词汇文化意蕴差异性的原因,探究英汉词汇文化意蕴差异的3种类型:英汉词汇的指称意义相同,但文化意蕴完全不同;英汉词汇的指称意义和文化意蕴“貌合神离”;英汉词汇的指称意义和文化意蕴同时空缺。  相似文献   

5.
英汉幽默语的跨文化研究,通过中西方幽默的会意性和历史文化两个方面,论述了幽默语的异同。通过会意性这一点来分析说明思辨的共性,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则体现在英汉幽默的内容、对象、风格等方面。通过论述使英汉幽默语的异同之处更加明晰,为英汉幽默语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历史入手,对这门学科的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述了认知语言学的文化模型理论,讨论了文化模型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意义;对翻译教学指导思想的制定有指导作用;对翻译现象及理论的讲解有辅助作用;对教师指导学生评价翻译理论和认识翻译学科的本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过程中,英汉语言文化与习语翻译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由于英汉语言文化以及对比分析在英汉习语互译中应用的差异性,使习语翻译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构成了翻译过程中英汉对应的潜在障碍。从英汉语言文化对习语翻译影响的视角,针对英汉之间的差异,探讨了对比分析方法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夸张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较为常用的修辞格.从语言学的角度,首先分析了夸张形成的语言学理据,然后从定义到使用手段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例证进行对比,分析英汉修辞格的共性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敦煌飞天"与"西方天使"分别作为东西方神话、宗教和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元素,虽然有着相似之处,但在文化意象和社会功能的职责、阶层、性质和外形方面有着明显的表意差异,而这些内涵性差异,从文化认同和审美意象上反映得非常具体。通过分析"敦煌飞天"与"西方天使"的差异性表现,并借用霍夫斯坦德文化的分析模型以及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重点探讨这种差异性的文化变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英汉远近称指示词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心理距离指示方面,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了心理距离形成的认知根源,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武是空间距离、时间距高和篇章话语距离形成的共同认知基础,当观察起点从现在某点向过去或未来某点迁移时便形成心理距离.汉语远近称指示词在指称心理距离方面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这是由于英语受到严格的形式限制,而汉语无形武束缚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本讨论了习语翻译中所体现的化差异。差异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针对英汉习语翻译,提出了英汉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增译,注释法等等。并举例说明了中西化差异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语言。因此,在翻译中,译者除忠于原文外,还应更好地把握特定的异域文化,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领悟,才能准确有效地传词达意。从中西文化差异入手,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宗教信仰、文化表达等方面提出了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翻译中应该采用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合理得体的文化转换,以提高源语的可译度。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英汉翻译困难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差异往往会引起跨文化理解的失落或扭曲。在用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交流和翻译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今通过多视角的论述分析,指出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作为英汉、汉英翻译的深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英汉"红色"之文化内涵差异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色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汉民族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使得人们在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上不尽相同,即使对同一颜色的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本文以“红色”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其对应的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差异。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从价值标准与思维方式、审美取向与心理联想、历史文化与文化意象、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环境与生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性别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差异研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研究课题,许多研究领域都予以重视。语言学也不例外,且语言学领域内对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多关注于男性和女性语言的差异问题。本文在以往语言学家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句法、语言规则、言语交际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在语言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并分析了性别语言形成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英汉典故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地角度探讨了英汉典故的翻译标准和方法.认为文化冗余的处理是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从翻译"文化转向"以来,译者主体性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从体验和认知的视角阐释了译者主体性。以《聊斋志异》中《罗刹海市》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探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比喻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每种语言都各自有其丰富多彩的比喻,不同语言之间的比喻既有相似性,又各有其特色。本文从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背景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比喻的共同之处及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汉比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口译中的文化障碍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从英汉民族价值标准与思维模式、审美取向与心理联想、历史文化与文化意象、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环境与生活方式等5个方面探讨了英汉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问题,并提出口译者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克服这些文化障碍,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促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